地球上的水循环PPT课件( 22页)

合集下载

水循环 (共22张PPT)

水循环 (共22张PPT)

课后延伸
导读:近日,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 失败”的文章在网上引得大量转发,随即有 院士对该观点辟谣,两方针锋相对,观点都 是专业而煽情、言之凿凿,小编也看得云里 雾里,特将两文章分别附后,供各位高手分 析。
【观点PK】南水北调工程已然完全失败?
知识梳理
概念
能量来源
主要环节 水 循 环 地理意义 大循环 海陆间循环 小循环
长江水渊源不断的流入东海,本身水量没什么 减少
四、水循环的意义
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 水量平衡器
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天然淡水制造厂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大自然的空调 塑造着地表形态 ------ 地形雕塑师
五、生产生活与水循环
水 — 生命之源
五、生产生活与水循环
案例一 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 影响?
4、属于内陆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 B 塔里木河夏汛
B
C 台风登陆
D 海水蒸发
P
5、读图回答
M C D B
N
E
F
A
太阳辐射及地球重力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 。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 蒸发 (A)_____ 形成水汽,水汽被(B水汽输送 )_____到陆 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 , 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 和(D)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_______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更新 _______ 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 、_____ , 海陆间 补充 使水资源得以_____ 。 再生
类型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塑造着地表形态

市优质课水循环完整ppt课件

市优质课水循环完整ppt课件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 率、推广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 洪抗旱能力;合理利用和保护水 资源,保障生态用水需求;加强 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01
02
03
04
凝结定义
水蒸气冷却后重新凝结为水滴 或冰晶的过程。
凝结条件
温度降低、湿度增大、凝结核 等条件可促进凝结。
凝结过程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或 凝结核,形成水滴或冰晶,最
终形成云或雾。
凝结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凝结核 的多少等条件影响凝结速率。
云的形成与降水
云的形成
水滴或冰晶在空中聚集形成云 ,云的形态和高度取决于水汽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 问题日益严重,对水资源管理与 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发展和理念更新,水资 源管理与保护领域也面临许多发 展机遇,如节水技术、污水处理 技术、水资源综合管理等。
水循环研究的前沿技术与展望
遥感技术与GIS的应用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循环的实时监测和数
据获取。
水文模型与数值模拟
02
发展更精确的水文模型,提高对水循环模拟和预测的准确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03
研究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
生态保护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循环课件ppt

水循环课件ppt
地下水影响因素
地下水受地质结构、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03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温度
01
温度影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速度。温暖的气候可以促进水分蒸
发和循环,而寒冷的气候则减缓水的循环。
降雨量
02
降雨量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多雨地区通常有更活
跃的水循环,而干旱地区则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0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
生活用水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如饮食、清洁、洗浴等。
农业用水
农业是水资源的主要用户之一,通过 灌溉使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保证 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 机器、洗涤产品、制造化学反应等。
生态用水
水还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如湿 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都需要水 来维持生命。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分布的不稳定性增加,干旱和洪涝灾 害频繁发生,对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
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量都在不断增加 ,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可利用水资源 量进一步减少。
水循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高效节水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效节水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以及生活节水器具等。
降水过程
降水过程包括水蒸气在大 气中冷凝成云雾或雨雪等 不同形式的降水,然后降 落到地表。
降水影响因素
降水受大气环流、气候、 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水汽输送
水汽输送定义
水汽输送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长 距离输送的过程。
水汽输送过程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PPT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PPT

海上内循环
海洋面上的水蒸发 形成水汽,进入大 气后在海洋上空凝 结,形成降水,又 降到海面的过程。
活动探究—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砂石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
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读课本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
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 作用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 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 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 相互转换运动。这种 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思考题:以下说法有道理么?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陆地内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 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 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 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 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 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 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教 版
第一节 水循环
-.
教学目标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 水循环动力:太阳辐射能、重力等
陆地内循环


降、 水蒸

降 水
下 渗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蒸 发
水循环示意图
海上内循环 降蒸 水发
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都具有的环节是 蒸发和降水
海上内循环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水循环 (共18张PPT)

水循环  (共18张PPT)

凌 汛 爆 破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降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布地区
分布地区普遍, 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 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全年
普遍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湖泊水、地下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河流的水系特征 源头、归属、流向、流程 支流(数量、形状) 流域面积 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 河网密度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上游: 水能资源
中下游:内河航运
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 补给、流域面积 水位(汛期、季节变化):补给、河道特征 含沙量:植被、流速、地面物质、降水强度 结冰期:最冷月均温 凌汛:有结冰期、低纬→高纬 流速: 地形 水能资源
降水补给
巴 黎 下 水 道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雨果
2. 水循环的意义
①促进水体更新与水体平衡; ②塑造地表形态; ③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地球上各类水体的循环更新周期
水体
极地冰 世界 川 大洋
深层 地下 水
湖 泊 水
沼土 泽壤 水水
河 流
大 气 水
生 物 水
更新周
期/年 100002500 1400 17 5 1 16天 8天 12h
第六讲 水循环
1. 水循环的过程 图上一共形成几个循环?
降水
蒸发
下渗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降水 蒸发
陆地内循环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1.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个环节影响最大? 地表径流
2.如果植被遭受破坏,下渗和地表径流将发生怎样变化?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水循环》课件(共20张PPT)

《水循环》课件(共20张PPT)
2. 运 用 水 循 环 的 原 理 , 分 析 常 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循环过程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感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过程及类型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_水__圈、_大__气__圈、_岩__石__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
2 课后总结
拓 展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回流四个环节。 蒸发是指水从地表或水体表面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温度越高,蒸发速度 越快。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它是海洋和陆地水循环的起点,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凝结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较冷的空气或物体表面时,转化为小水滴或冰晶的过程。凝结是水循环的重 要过程之一,它是大气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之一,也是陆地和海洋水体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滴或冰晶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地面上的过程。降水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它是大气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陆地和海洋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 回流是指水流从地表或水体表面流回水源的过程。回流可以是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回流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它是海洋和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主要 补给来源之一。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a蒸发、b_水__汽__输__送__、c降水、d_地__表__径__流__、e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A
f_________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j蒸发、h植物蒸腾、c降水
陆地内循环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水循环示意图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PPT人教版ppt

《水循环》-PPT人教版ppt













《水循环》-PPT人教版【精品课件】
·
《水循环》-PPT人教版【精品课件】
15
·
·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在城市看海……”每到汛 堂


新 知

期,城市内涝就会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海绵城市”的治水方式, 提
·


作 能把水患威胁转化为发展契机。这样的“治水”方式,能把“城市看 养


重 难
_蒸__发__(_蒸__腾__)__ , 或 沿 地 面 流 动 形 成 _地__表__径__流_ , 或 渗 入 地 下 形 成


核 心
地__下__径__流__。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层 作






首 页
《水循环》-PPT人教版【精品课件】
·
《水循环》-PPT人教版【精品课件】


重 难
热__量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核 心 素
(4)影响着全球的气__候__和生__态 __,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
层 作

深 影响。




首 页
《水循环》-PPT人教版【精品课件】
·
《水循环》-PPT人教版【精品课件】
11
·
·



当习堂探达新标·

水循环课件ppt

水循环课件ppt

02
水的来源与分布
地球上水的总量与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冰川、河流、湖泊和地 下水中,其中海洋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储水区域,占 地球表面积的约7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水循环的意义
要点一
总结词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分得以不断更新和循 环利用,维持了地球上水的动态平衡。同时,水循环也调 节了气候,例如通过蒸发和降水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维 持了地球的气候稳定。此外,水循环还为人类提供了淡水 资源,支持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农业灌溉
水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通 过灌溉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水分。
居民用水
居民生现状
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 问题严重,水资源分布不均等 问题。
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水资源节约利用
水污染防治
通过立法、加强监管等方式,减 少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的 水污染排放。
污染
污染物排放可以改变水质,影响水循环中水体的自净能力 和使用功能。污染物可以堵塞河道、湖泊,降低水体的渗 透性和蒸发能力,从而影响水循环。
05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与现状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 来冷却设备、清洗产品等。
生态用水
维持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 平衡,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
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读图,该岛的水循环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径流输送
海洋
陆地
C 2.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大循环,则( )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局部地区的③环节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 但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又是有限 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更新的数量,就要造成 水资源的枯竭。
(2009年广东高考)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B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图中哪组环节与奔流的长江水最密切
(B )
A.P、M、T、S B.P、M、N、S C.M、T、S、N D.S、P、Q、N
5.人类有可能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的
环节是( D )
A.M
B.Q
C.N
D.S
2、人类对水循环施加的影响
•水循环主要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 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 环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 分配,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 布,如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应充分了解并遵循 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水资 源的循环周期,会出现枯水现象。因此水资源 的利用应以不超过其更新速度、不受污染为前 提。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一、工程技术措施 打坝建库——调蓄径流,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 和年际变化;增加库区蒸发量和云量、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径流的流向和流量,调节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引水灌溉——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变化,增加土 壤水含量 修建梯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 地下径流,变不稳定径流为稳定径流 加固堤防——防止决口泛滥,防止径流变为漫 流;减轻洪涝灾害
调水调沙植被)——改变水资源的时空 分布;减缓流速,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 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变水的 时空分布;减缓流速,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径流 营造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可以涵养水源,增 加下渗;水土保持林能够保持水土;护坡林防 护大堤 恢复沼泽、湿地——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补 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地球上的水循环
1、类型及其过程
水汽输送
蒸腾 蒸发 降水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降水


1、类型及其过程
类型
海陆间 循环
发生 海洋和陆地
领域
之间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 海洋和海洋
之间
之间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注意: 1.水汽输送可发生在三种循环类型中;径流 输送可发生在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中。 2.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 3.陆地内循环既发生在内流区域,也发生在 外流区域。 4.外流区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内流区只发生陆地内循环;海洋既有海上内 循环,又有海陆间循环。
3.写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 不断更新。 2.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据计算,大气中总含水量为12900立方千米,而全 球年降水总量为577000立方千米,大气中的水汽平 均每年可以跟降水转化44次(577000/12900), 也就是大气中的水汽,平均每8天多轮换一次(365 /44)。
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字母分别代表降水、 蒸发、径流与水汽输送,数字表示相对循环 量),完成 3-5题。
A 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循环模式是( )
A.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循环 B.海陆间循环 陆地循环 海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陆地循环 海陆间循环 D.陆地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③暖湿气流强度增大,锋面在长江流域停 留时间延长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温室气体排 放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
题。结合下面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分析下面
B 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C.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的地下径流增大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 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D
3.(2008年深圳调研)科学家认为,近几十 年来长江流域降水量增多,这与气候变暖
D 有关。理由是( )
①西北太平洋蒸发量增大,水循环加快 ②长江流域植被破坏严重
• 全球河流总储水量约2120立方千米,而河流年径流 量为47000立方千米,这就是说,全球的河水每年 可以跟降水转化22次(47000/2120),也就是河水 平均每16天多轮换一次(365/22)。
• 由于地球上的水处于循环运动之中,从这个意义来 说,水是一种世界性的不断更新的资源,具有“取 之不竭”的特点。
疏通河道——增加入海径流量,防止决口泛滥, 减轻洪涝灾害
雨季回灌——改变地下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稳定 补充地下水源
裁弯取直——加快洪水下泄,减轻洪涝灾害 海水淡化——人工增加蒸发量,变咸水为淡水 人工增雨——人工促进水汽凝结,增加降水量 合理开发地下水——稳定地下水量;防止地面沉 降和海水倒灌
滴灌、喷灌——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盐碱化 沟壑治理——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 下径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