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讲解学习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认识到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化石的奥秘1. 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化石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化石特点。
3. 探讨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第2课时:化石的探索1.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搜集有关化石的信息。
2. 引导学生分析化石信息,探讨化石分布与地层形成的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标本、化石图片、地层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图工具、调查问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3. 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独特性和神秘感。
2. 讲解化石的形成:详细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如何被埋藏、压缩和矿化。
3. 探讨化石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化石,如遗体化石、遗迹化石、遗物化石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4.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探讨不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和差异。
七、实践活动:1. 观察化石:组织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或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独特性和神秘感。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2. 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2. 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化石、地质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地质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化石,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讲解化石的概念:介绍化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3.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化石和地质图,分析化石的分布规律。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化石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思考化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化石,增强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对化石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化石知识的复习和应用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化石产地,加深他们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2. 开展化石收藏活动,让学生亲手挖掘和修复化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化石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际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1.化石》教案(3)

化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单元导入。
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
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
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⑵收集学生对生物的演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们应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请大家思考应怎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导入新课。
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
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
3.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
⑴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象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⑵探讨化石的作用。
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
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
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4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精选4篇(一)教案一:化石的形成与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2.掌握化石的使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化石的形成与分类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介绍化石是通过植物和动物在地层中埋藏和保护下形成的,分为脆性化石、凝灰化石、胶状化石和煤化石等。
Step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类化石。
例如,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Step 4: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化石的挖掘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并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清洗和保存。
Step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总结一下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
Step 6:拓展延伸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的应用和价值,例如在古生物学、地质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对化石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的描述及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对学生的化石挖掘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且能够保护好化石样本。
教案二: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保护方法和研究意义。
2.掌握化石的保护和保存技巧。
教学内容: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和介绍化石的破坏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保护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化石的研究意义。
Step 2: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讲解化石的保护方法和保存技巧。
包括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定期进行清洁、存放在稳定的环境中等。
Step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化石保护和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鄂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课本知识

鄂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知识点第一课化石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余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四种四种常见的化石: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琥珀昆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
4、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第二课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2、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体型像狐狸,牙齿始于取食树叶。
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始祖马生活在森林里,以树叶为食。
到了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
体型比始祖马略大,前后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
渐新马生活在森林里。
在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也就是草原古马)。
这时地面上出现了广阔的草原,中心马也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体型更高,适应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到了约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
体型已接近现代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马类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历史,只是一条简化的主线。
实际上马的进化要复杂得多。
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得到发展。
第三课谁能生存下来1.达尔文(1809年~1882年),英国生物学家。
1831年,他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环球旅行,历时5年,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能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化石,了解不同类型的化石,能够识别不同化石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及其形成。
2. 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
2. 不同类型化石的识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显微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化石的概念,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3. 观察: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化石的形态、结构等特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6. 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的化石产地,认识我国的化石资源。
7.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化石的画,并写上自己对化石的认识。
8. 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化石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究化石的奥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和分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并了解其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单元教材简析: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了解一些洋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妨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能以翼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熊的过程、规。
能对生物的进椒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呻解释。
二、学情分析:三、侣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曾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曾程,促进自主学习。
2、让埋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摘式;3、建立科学学习慧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窄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翔习; 8、给学生提问和目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桂动1/ 8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亚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敲,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莆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循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稀术。
四、课时安排::1、模化石 2 课时2、探索动物的勾发展史 2 课时3、谁能生存估下来 2 课时自由研究 2 课时舀 1、化石教学目标1.活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叙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骤和趋势。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鞭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获的一般成因。
2.能根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糟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扩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2课时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2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单元导入。
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
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
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⑵收集学生对生物的演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们应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请大家思考应怎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导入新课。
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
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
3.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
⑴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象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⑵探讨化石的作用。
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
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
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属于古生物遗物的化石。)
• 1、化石形成的过程 :(1)当动物死亡后,软 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 下来。(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 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3)数千年后 ,由于地壳运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 地表的地方。(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 暴露出来。
• 即:动物死亡→被沉积层包围→矿物化→地壳 运动→接近地表
让我们看看化石吧
植物化石
三 叶 虫 化 石
化石群落
石鱼 类 化
石两 栖 类 化
琥 珀 昆 虫 化 石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复原图
中华龙鸟
羽
鱼
毛
琥
珀 中
虾
的
昆
虫
•化石:是在底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其中,三叶虫、琥珀、硅化
木、植物化石、鱼虾化石属于古生物遗体的化石;鸟的羽毛化
•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 个因素是基本的:
•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 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 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渡渡鸟。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恐 龙
渡渡鸟
奇虾
因为生物的出现是经过数亿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而来的地 球环境一直在变(小到火山爆发、森林减少大到沧海桑田)任何一种生物也 都在进化中适着,适者才能生存,如果这一物种全都没能适应,那就会从地
• 2、困惑二: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 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
向桥乡中心小学
课前补充
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有46亿 年的历史了,而地球上的生命产生 于约30亿年前。
人类的历史只有短短的300万年, 相当整个生命史的千分之一。
思考与讨论:
看课本第二页的资料, 回答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人类如何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找到课本中化石的概念。 化石的种类 简单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应该测定这个化石的地质年代,以了解这种动物的生存时 代;我们还应该观测它的大小、推测它的体积和形貌;我 们还应继续挖掘,寻找其他相关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 息。)
•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 殊的文字。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命进化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
1、困惑一:有些生物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奇虾、
重研 的 化 了总 要究 证 石 我结 线远 据 是 们: 索古 , 生 什化 。生 是 物 么石
物 我 进 ?告 的们化 诉
—
运用与拓展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 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据此 推断,在远古的时候,喜马拉雅 地区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1、观察、比较:两个恐龙头骨化石,看能做出什么推论
(一只恐龙口腔巨大,长满长而锋利的锯齿状尖牙,据此可 以推断它是凶猛的肉食性恐龙;另一只口腔较小,长着整 齐的臼齿,应该是温和的植食性恐龙。)
2、讨论 :假如你是古生物学家,当你发现了一块从未
见过的古生物化石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该 怎样研究化石,才能获取它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白鳍豚 。为什么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熊猫
白鳍豚
银杏
•因为它们已经进化到完全适应它们 周围的环境了,不需要再进化了。
蟑螂
化石是如何形成?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 远古生物死亡以后,被迅速掩埋在地下,皮肉很快糜烂消 失,而骨、角、齿等硬体部分则在经历一番“石化作用” 后,变成了石头模样。同时,这些硬体的原来成分也被后 来的矿物质所替换。这样的古代生物遗骸被称为“化石”。 形成化石需具备哪些条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