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6、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6、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第六章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首先,了解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掌握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布的特殊性;其次,掌握特吉旺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基本

方法;第三,了解宜人气候的分布规律;第四,掌握各种奇妙的气象景观

产生的条件及分布规律。

主要内容

●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气候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宜人的气候

衡量标准分布

●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

自然奇观人工美景冰雪运动

第一节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是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经常出现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虹、霞、光等。气象是瞬息万变的。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相继稳定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象、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分布规律,造成了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

人类的一切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这个大舞台。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美好、舒适的环境,赏心悦目的奇特景观和尽兴尽致的娱乐与运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决定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气象和气候。由于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造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游览观光内容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地域性;由于气象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导致人类旅游行为发生的同步变化,因而形成旅游业淡、旺季交替的变化节律;由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优劣差异,因此气候对旅游客流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因而气候与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分

布、旅游业的分布与发展方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并非是它们的全部,而是指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气候条件是指,人们无须借助任何消寒、避暑的装备和设施,就能保证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即人们俗称的“宜人的气候”。具不具备“宜人的气候”条件及其条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非特殊功能的旅游地开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季节长短的决定条件。因此,气候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以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主要吸引力的消寒避暑胜地,而且是任何一个旅游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因素,也称其为背景旅游资源。故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域性、特定性的特点,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这是气候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第二节宜人的气候

一、宜人气候的衡量标准

气候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空气干湿度、风力、降水、日照率等。各气候要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同气候要素的组合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如,同一气温状况下,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人体的温度感觉就不一样;同一温度下,风速不同,人体的温度感觉也不相同。经过对人体状况受天气影响的长期研究,现代疗养学家认为,天气除影响人体的健康外,还影响着人的情绪。若仅从人体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角度来确定,在标准大气压状况下,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和人体热量调节系统所承受的负担来确定的。它主要是取决于使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湿度与风效(空气运动带走体表热量、水分,对体温的外在调节效应)三项指标。若兼顾人体的健康与情绪,则除上述指标外,还应考虑到日照时数指标和天气变率指标。如何衡量气候宜人与否,目前有两种定量评价的方法和采用的标准。

1.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

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是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标准。这原是特吉旺(W\5H\5Terjung.1966)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研究中,设计的两个评价指数。特吉旺选用气温、相对湿度与风速三项指标,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舒适程度的不同状况,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来表示风效状况。这两项指数的综合是确定各地,一年内宜人气候时段,即旅游季节长短的依据。

(1)舒适指数即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特吉旺把气温与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分为11类(表6.1)。各月舒适指数的级数可通过查舒适指数列线图(图6.1)获得。根据天气要素的昼夜变化节律对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影响,通常采用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以及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四个指标,查得昼(即白天最高气温时)、夜(即凌晨最低气温时)的舒适指数,再按下页表6.2所示

方法,得出涵盖昼夜状况的舒适指数。在昼夜温、湿变幅不大的地区,或气候资料不详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两个指标获得各月舒适指数。

测试结果表明:90%以上的人认为“0”区范围内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组合舒适,+1区的组合只有10%的人感到舒适,其他人感到还可以,而-1区的组合,只需穿一件衣服就可以维持人体的热量平衡。因此,一般认为,舒适指数在+1~-1之间的日期为适于旅游的季节,其中“0”区持续的日期为最佳旅游季节。

表6.1 舒适指数分级表

图6.1 舒适指数列线图

表6.2 舒适指数

(2)风效指数系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觉冷暖的程度。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将气温与风速的组合分成12级(表6.3)。各月风效指数的级数是通过查风效指数列线图获得的(图 6.2)。通过月平均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风速三项指标,查出风效指数的昼、夜值,再按表6.4所示方法得出涵盖昼夜的风效指数,与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两项指标得出的舒适指数相应的风效指数,通过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风速求得。

表6.3 风效指数分级表

注:①气温30℃~32.7℃;②气温>32.8℃;③气温>35.6℃

测试结果表明,风效指数为“-a”的暖风和“-c”的凉风日期为适于旅游季节,而风效指数“-b”的舒适日期为最佳旅游季节。

两级指数分别求得后,进行旅游地气候资源的综合评价,以确定该地适宜旅游季节时段和最佳旅游季节时段的范围。当同一月两项指数发生冲突时,综合评价的结果取低值。

表6.4 风效指数

图6.2 风效指数列线图

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是从气候旅游资源角度论证某一地旅游开发价值和比较同类旅游地旅游价值的有力依据。适于旅游季节与最佳旅游季节延续的时间越长,价值越高,反之越低。

2.宜人度

“宜人度”是我国地理学界张剑光、冯云飞于1991年提出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标准。这是建立在气压、日照率、降水、气温、湿度以及风速等气候要素指标基础上的衡量标准。他们依据前人对上述气候要素与人体生理活动适宜关系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上述要素综合影响的总评价模型(式 6.1、6.2)、各要素值向要素评价指数转换的标准平分曲线图(图6.3),制定出宜人度及舒适感的五级评价标准(表6.5)。

CI=0.13C1+0.36C2+0.26C3+0.25C4………………式6.1

C2=0.44C5+0.42C6+0.14C7………………………式6.2

模型中CI是宜人度,C1、C2、C3、C4分别为气压、晴朗、温湿、风冷四个方面的宜人指数;C5、C6、C7是用于计算晴朗宜人指数的分指数,分别为日照、降水、雾等三要素的宜人分指数。宜人度及各项指数与分指数值均在0~10范围内,值越大,宜人程度越高。

图6.3 标准平分曲线图

五幅标准平分曲线图的横坐标为各要素的实有数据或组合影响指标,纵坐标为评价指数值。气压、日照、降水、雾均以实测值进行换算,风冷力和温湿指标通过相应的经验公式求得。

风冷力是反应室外环境中风速和气温对裸露人体散热量影响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WI=Δt·-V)\;

WI即风冷力,是皮肤温度为33℃时(当皮肤的加权平均温度为31℃~33℃时,人们感到不热也不冷,人体便出现最佳热感的舒适状态),体表单位面积的散热量(Kcal/m2·h),Δt是体温(33℃)与周围气温之差,V是风速(m/s)。

温湿指标指气温、湿度对人舒适感的影响,计算公式为:

DI=Td-(0.55-0.55R)(Td-58)

其中:DI为温湿指标,没有单位,Td是干球气温(℉),R为相对湿度(以0~1.0表示)。

表6.5 宜人度评价指数分级

资料来源:《旅游学刊》,1991,No.3。

宜人度的求导步骤为:

①收集各气候要素值,并计算出风冷力和温湿指标;

②在标准平分曲线图上求各项指标值;

③通过总评价模型求导宜人度。

二、宜人度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

受影响气候形成与分布的诸多因子的制约,宜人气候的空间分布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非地带性规律。在水平地带结构中,宜人气候分布中、低纬度上的湿润气候与半湿润气候区内,尤以海滨、岛屿地区最佳。在山区垂直地带结构中,宜人气候分布的上、下限因地而异,特别是上限。这主要决定于气温、气压的垂直变化状态。在对流层中,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平均值减率为0.65℃/100米,这是全球统一的。但气压变化各地不同。在中纬地带,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表6.6),宜人气压下限(800mb)的绝对海拔高度为2000米,属于中山的范围(中山1000~3500米)。低纬副热带、高压带地带,气压垂直变化不大;赤道低压带属暖低压系统,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幅度小。这些地带其上限的决定因素不是气压,而是气温的变化。根据上述分析,山区的宜人气候在中纬地带,其绝对海拔高度的上限为2000米;在低纬地带可突破2000米。这一分析结果与世界各国及我国的著名避暑胜地在山区的分布事实是相吻合的(表 6.7)。除此,还有众多内陆水面(内海、湖泊、水库)沿岸地区,也分布着宜人的小气候。

表6.6 标准大气中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注:此表是根据35°~60°N地区,从海平面至30公里高度范围内大气的平均状况规定的。资料来源:周淑珍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的中、低纬地带,南北地跨50个纬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热量带。海岸线自西南向东北绵延1.8万公里。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半部为各个热量带的半湿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水平地带上的宜人气候的集中分布区。这里恰是我国的中、低山地的主要分布区,故而,也是我国垂直地带上的宜人气候集中分布区。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决定了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即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部。现仅以气候为基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为例(表6.8),其他在自然旅游资源各章节分述。

表6.7 世界著名高山避暑城市和我国著名避暑山地

表6.8 国家旅游度假区类型

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旅游年鉴》。

第三节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

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是满足人们特殊的心理需求的旅游资源。所谓特殊,即对只有在特定的气象、气候条件下才能出现的奇妙景观,才能进行的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才能展现的艺术创造的需求。而这些特定的气象、气候条件并非宜人。对旅游者来讲,他所追求的不是温暖和舒适,而是特有的娱乐享受。与宜人的气候旅游资源比较,具有这种功能的气象、气候旅游资源自身就有着很高的观赏和参与价值,属于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此在分布上更具旅游资源的一般规律,即地理环境上的局限性与特定性。

一、自然奇观

云、雾、雨、雪、霞、光、风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气象景观,也是构成天气、气候的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在特定环境下就能构成各种美的意境。

1.云、雾、雨奇景6.3.1.1云雾雨奇景.ppt

云、雾、雨所构成的气象奇观是温暖湿润地区或温湿季节出现的气象景观。薄云、淡雾、细雨好似奇妙的轻纱,赋予大自然一种朦胧美。透过云、雾、雨观看风景时,其中景物若隐若现,模模糊糊,虚虚实实,令人捉摸不定,于是产生飘若入仙般的虚幻、玄妙、神秘之美感,给人留下充分遐想的余地。空旷的原野、平静的水面如此,起伏错落的山区更佳。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言:“山无云则不秀”,“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因此,在我国各风景名胜区内,以薄云、淡雾、细雨命名的佳景颇多。如:蓬莱的“漏天银雨”、“狮洞烟云”,峨眉山的“洪椿晓雨”、济南的“鹊华烟雨”、川东的“巴山夜雨”、广宁的“崇泉晓雾”,等等。

流云飞雾变化莫测,气势磅礴,是云雾赋予大自然的另一种景观。如果说薄云、淡雾、细雨只是对其他实体景观的叠加,以重新构景,那么流云飞雾则是云雾自身构成的景观。这些多发生在风景名胜山地。如黄山、泰山、峨眉山、齐云山、阿里山的云海,庐山的云瀑,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奇景。

2.冰、雪、雾凇奇景6.

3.1.2冰、雪、雾凇奇景.ppt

冰、雪、雾凇奇景是寒冷季节或高寒气候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其以纯洁的白色和借助于其他因素(如地形、树木、建筑物等)所构成的,或是宏伟壮观的、或是婀娜多姿的、或是栩栩如生的造型,给人以磁石般的引力,以至于化解了人们对寒冷气候的不适感觉。特别是当冰雪与绿树交相辉映时,景致更为诱人。毛泽东一首《沁园春·雪》高度概括和赞美了雪景的壮观美感。由于冰雪景观的极高观赏价值,使其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如: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公园、美国西海岸开辟在哥伦比亚冰雪高原上的北美第一大公园——桀士伯国家公园、南极大陆冰原及其周围海域漂浮着的冰山群、我国川西山地中的海螺沟和东北的林海雪原。除此,在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内也有由于雪景构成的壮丽景观。比较著名的有:黄山雪景、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平冈积雪”、台湾八景之一的“玉山积雪”、千山龙宗寺十六景之一的“象山积雪”等

等。雾凇(又名树挂)是雾气在低于0℃的附着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产物。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集聚、包裹在附着物的外围,呈絮状。雾凇与冰雪不同,其景致的美感不表现为覆盖地物的宏观造型,而是保持一切原有形态的微观造型。因此,更多的是婀娜多姿,特别是河边的垂柳。我国著名的雾凇景观出现在吉林市的松花江畔。“吉林树挂”每年可出现60余天,以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盛名而享誉海内外。根据雾凇形成的物理过程,这一奇景的观赏分三个时段,分别为:夜看雾、早看挂、近午赏落花。

3.日出、日落与霞之奇景6.3.1.3日出日落与霞之奇景.ppt

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观,不是产生于太阳本来的形状和东升西降的视运动,而是由于大气折射作用产生的蒙气差的突变,所造成的硕大、椭圆的太阳光盘和跃然而出而没的动态,以及托衬太阳的彩云霞光。

日出、日落美景是晨昏时刻,太阳于地平线上升起或沉下的两个顺序截然相反的景观变化过程,然而美妙的情景是相似的。晨曦初露,天际上空由鱼肚白渐渐变成淡红、橙红。顷刻,旭日在朝霞中露面,先如弯镰,渐渐呈硕大椭圆形,有如红色玛瑙盘。此时,太阳并未真正升到在地平线以上,我们见到的只是仍于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被大气折射而呈现在地平线以上的影像。当椭圆光盘的下缘达到地平线位置时,整个光盘一跃而上,离开地平线。太阳出来了,光盘变亮、变小,射出万道光芒。观日出、日落以晴天最佳,少云天亦可。晴天,在太阳刚露头或即将沉没之际,地平线上会出现第一道或最后一抹美妙的绿光。这种景观持续的时间很短暂,在南北纬60°以内的地区,最长不超过1.7秒,最短只有1秒,而且对天空的透明度要求得非常高。因此,只有在海滨或海上才能看到。日出、日落奇景,只有在天地交界的地平线处才能见到。因此,最佳观景点都在可以见到地平线的海滨和前无视线障碍的中低山地峰顶。如:庐山的汉阳峰、含鄱口;黄山的翠屏楼;泰山的日观峰;华山的东峰;衡山的祝融峰;峨眉山的金顶;九华山的天台;北戴河海滨的鹰角亭;钱塘江口的初阳台;普陀山海滨等,都是我国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而观日落则以庐山天池亭最佳。

霞是斜射的阳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后,剩余的色光映照在天空和云层上所呈现的光彩,多出现在日出、日落的时候。由于大气微粒对长波光散射的强度低,所以朝霞和晚霞多呈红、橙、黄等颜色,且云量越大,红色越浓。当朝霞和晚霞与周围其他风物景致交相辉映时,常构成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置身于如此美妙的环境中,人们怎能不为之倾倒而流连忘返,又怎能不焕发出文人的诗兴。因此,在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内,都留下了古人对其赞美的绝句。如:泰山岱顶四大奇观之一的“晚霞夕照”;浙江东钱湖十景中的“霞屿锁岚”;贵州毕节八景中的“东壁朝霞”;天子山四大奇观中的“霞日”等等。

4.佛光、蜃景6.3.1.4佛光、蜃景.ppt

“佛光”和“蜃景”均是大气中光的折射现象所构成的奇幻景观。佛光又称宝光,以峨眉“金顶佛光”最为著名。七色的光环围绕着中心人的身影,犹如传说中普贤菩萨“真相”的显露,以至使一些有幸见到此景的人,误以为菩萨来接引自己去“极乐世界”,而纵身跳下悬崖。因此,“金顶佛光”观景点“睹光台”易名为“舍身崖”。其实,佛光景观并非峨眉

独具,我国的庐山、泰山、黄山都有佛光的观景点,乃至乘坐飞入云层上空的飞机也会观看到这种现象。

佛光出现的原理与雨后天空上的彩虹是一样的,都是云层将雾气水滴对阳光折射后分离的七色光反射到人眼中的景观。佛光出现的条件为,天空晴朗无风,阳光、云层和人体(或物体)三者同处于倾斜45°的一条直线上,人位于云层与阳光之间。佛光出现的次数,光环美丽的程度,因雾日的多少、空气湿度的大小而不同。峨眉山所以著名,是由于此处云雾天数最多,湿度条件最高,风速最小,因此佛光现象出现的次数最多,色彩也最鲜艳。据有关资料,泰山一年中可看到七、八次,而峨眉山金顶每年可出现七、八十次。峨眉宝光常出现在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九点,下午三点后至日落前一小时。此时,当金顶被白云围绕,人处于云海之上的“舍身崖”边,必可见到宝光奇观。

蜃景,即“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气象奇观。在无风或微风的日子里,大气层较稳定。由于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剧烈变化,使空气密度的垂直分布随之显著变化。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和全反射,即在空中或地面显现出远方景物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季出现在沿海或沙漠地带,在山区也时有发生。早上,底层空气密度较大,远处景物影像呈正像,直立于空中,此称为“上现蜃景”;中午或下午,上层空气密度较大,远处景物影像呈倒像,倒立于地面,此称为“下现蜃景”。我国山东蓬莱海边常可看到上现蜃景,沙漠中常见下现蜃景。此外,还有“侧现蜃景”,日内瓦湖上的绝景即为侧现的船只。海上蜃景奇观古人早已察觉,因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便附会为蛟龙一类的“蜃”,吐气为楼构成海上神仙住所的传说。因而,这种奇观也就得名为“海市蜃楼”。古人的解释虽不科学,但也已注意到“气”与蜃景的关系。宋代科学家沈括进而认识到“云气”是产生蜃景的条件。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登州(蓬莱)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二、人工美景6.3.2人工美景.ppt

冰雪雕塑是寒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雕塑艺术,是人类利用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又一奇观,也是这些地区极为引人注目的旅游项目。目前,世界上以此为主要吸引物来发展冬季旅游的三大著名艺术区分别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雪塑,日本札幌的冰雕和雪塑,我国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的冰雕。素有“冰雕之都”盛誉的札幌,每年举办的“雪祭”和“国际雪像比赛”都要吸引上百万的游客。我国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市的冰雕,是在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制做冰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年的冰雪节,艺术家们利用冰雪为人们创造出各种形象逼真的造型。黄昏来临,再配上适宜的现代声光效应,使静止的雕塑群充满了生气,宛如一个绚丽奇异的水晶世界。正是这一资源的开发,使哈尔滨由旅游冷点城市转化为冬季旅游热点基地。

如今人们将冰雪的魅力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在2006年沈阳棋盘山冰雪嘉年华上,修建了冰酒吧。其外形为新天鹅城堡,整座酒吧用透明冰砖砌成,包括冰桌椅、冰吧台、冰杯、冰盘,无论是阳光下还是夜灯下,均晶莹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在牡丹江,出现了冰雪酒吧、

冰雪书屋。在加拿大魁北克修建了北美地区的第一座冰雪旅馆,它包括几个豪华套间、一个冰雪酒吧、两个冰雪雕展室和一个冰雪影剧院。在日本札幌冰雪节也有冰块筑成的“冰酒吧”和“咖啡屋”。在芬兰有冰雪堡垒,其内的冰雪酒店设有双人间和套房,每张床铺都铺上了厚厚的毛皮,再加上专为雪地保暖而设计的Ajungllak睡袋,在冰雪堡垒里安寝绝对暖和舒适。每个房间都各有鲜明的主题,装修可媲美任何高级酒店。冰雪酒店在堡垒中建有传统芬兰烟熏式桑拿屋,再寒冷的天气也一样热气蒸腾。堡垒内还建有其他冰雪建筑。如能容纳50人的冰雪教堂,就有不少人就专程来举行婚礼。餐厅与酒吧有冰砌的桌椅和小摆设,不过奉上的美食却保证是热烘烘的。冰雪城堡主体建筑群的外庭园里建有几条冰雪滑梯和一个冰雪迷宫。此外冰雪堡垒亦是展览大型冰雕和展览不同画家的精品之作的画廊。近年更有人创造了“冰音乐”——用大小不一的冰条演奏音乐。

三、冰雪运动6.3.3冰雪运动.ppt

冰雪在适当的地形条件的配合下,是开展冬季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由于冰雪运动极强的参与性,这项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旅游者青睐,以至在欧洲掀起冬季旅游度假的“白色旅游”热潮。因此,冰雪运动也越来越受到中、高纬地区各国旅游业的重视。

滑雪可谓是规模最大的户外体育运动,也是最受欢迎的冬季旅游项目。为满足旅游者渴望参与这一运动的需求,世界上许多雪地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先后开辟出滑雪场地。目前,场地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是欧洲。主要分布在降雪量大,干雪保留时间长,又有适宜的地形的阿尔卑斯山地、比利牛斯山地和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同位于阿尔卑斯山地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五国,联合建成世界上最大阿尔卑斯山滑雪区。其中国土面积的2/3被高山覆盖的奥地利,仅此一项资源每年就能吸引来2400万人次的旅游者,相当本国人数的3倍;旅游收入60亿美元。面积只有468平方公里,人口仅4万余人的比利牛斯山地中的小国——安道尔公国是世界上罕见的夏季“白色旅游”胜地。这里积雪长达8个月之久。每年夏初,喜爱滑雪运动的各国旅游者便云集于此。80年代以来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安道尔,每年要接待外国游客1000万人次,相当于本国人数的250倍,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0%。

冰上运动的场地规模要求不像滑雪运动那样大,特别是将其引入室内后,此项运动开展的地区也就更为广泛。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冰场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建在自然封冻的里多运河上,从国会山延伸到卡尔顿大学,全长7.8公里。

我国适于开展冰雪运动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与同纬度的欧美地区相比较,我国的此类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我国的滑雪运动,历史也很悠久。据《北史》和《新唐书》中的记载,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每年积雪时间较长,生息于此的鄂伦春、赫哲及哈萨克等民族,世代相传凭滑雪技术从事狩猎等生产活动。20世纪30年代初期,近代滑雪运动在我国初步开展。1949年后,群众性的滑雪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1954年开始,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地区性或全国性滑雪比赛的基地。改革开放以前此项运动还只限于比赛项目和偏远地区的交通方式。真正将滑

雪运动纳入旅游的范畴,始于1986年,吉林省将松花湖滑雪场的开发列入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始于1995年,这是由于两件事引起的:其一是国家旅游局在吉林召开的全国滑雪旅游研讨会;其二是,为迎接1996年在哈尔滨市举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黑龙江省集资将亚布力滑雪场扩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白色旅游度假基地。1996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品推上国际市场,同时将全国的滑雪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向高潮。时至1999年底,仅黑龙江省就开发了28处滑雪场。在2000年的春节前后,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收入创出了超过海南的奇迹。除此,吉林省在长白山、黄松蒲、北大湖、松花湖和净月潭等地开辟出五大滑雪基地;新疆在乌鲁木齐、伊宁和阿勒泰雪岭等地开辟出8处冰雪运动场地;内蒙古在大兴安岭西麓的海拉尔、牙克石、阿尔山;河北省在围场、张家口崇礼县;云南在丽江玉龙雪山等地都开辟了不同规模的滑雪场。北京2005年滑雪场已达13处。为克服气候的限制,近年纷纷开始建造大型室内滑雪场。北京、上海都已落成,杭州也在建。

最令人惊奇的是在阿联酋,那里终年酷热难耐,夏天时沙漠里高达60℃左右,冬天的白天最高温度也在40℃上下,竟然建成了号称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也是中东首家室内滑雪场。它是迪拜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一部分,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有5个高低不同的滑道,可容纳1500人同时滑雪。还有“冰雪公园”,冰雪公园里的小山、平原和松杉林造型生动逼真。孩子们还可以在雪洞里捉迷藏,在洞壁墙上画画。滑雪场用造雪机生产的白雪铺就而成,采取智能化电脑控制,温度保持在-1℃。此滑雪场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不但当地人由于不知雪为何物而趋之若鹜,西方游客认为,海湾就意味着骄阳、海滩和沙漠,没料到还有如此寒冷之地,所以也具有极大兴趣。

案例分析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气候旅游资源评价

1996年刘振礼、王兵等在做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旅游开发咨询时,利用特吉旺提出的衡量标准,对该水面所在地区的气候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从表 6.9中可以看出:一年中6、7、8三个月舒适指数为“0”,属“舒适”,风效指数为“-b”,属“舒适风”,恰是大多数人感觉舒适的气候条件。因此,这三个月是本地的旅游最佳季节。5、9两个月,虽然风效指数为“-c”,属“凉风”,还可以旅游度假,但舒适指数为“-2”,多数人感觉稍冷,已不适于旅游。评价的结果是本地旅游季节只有3个月。这个分析与当地客流的变化状况基本符合,每年6月以前游人甚少,一过“六·一”则游客骤增。这种旺季能持续到8月底,到9月,游客又是寥寥无几。

表6.9 乌梁素海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

复习思考题

1.气象、气候对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将气候旅游资源分布的普遍性称为背景旅游资源?

3.运用案例中提供的气候资料进行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练习。

4.简述各种自然奇观出现的条件及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张光剑、冯云飞:《贵州气候宜人性评价探讨》,《旅游学刊》,1991.3。

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第五章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第一节气象、气候与旅游一、大气环境与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一大气环境的组成及影响:1、大气的组成:大气由气体、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为干洁空气,主要成份有氮(78.09%)、氧(20.95%)、氩、二氧化碳、臭氧等;固体杂质包括烟尘、盐粒、灰尘、细菌、微生物、植物孢子、花粉等;液体微粒包括水滴、冰晶等。2、大气主要成份的影响:①二氧化碳:使大气温度增高。②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但近地面的臭氧是污染物,会损害生物。③水汽:影响空气的干湿度和降水的多少,并形成云、雾、雨、雪等多种天气现象和大气景观。④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影响大气的温度和能见度。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概念: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其中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吸引旅游者的各种大气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气候旅游资源一方面指能吸引旅游者的宜人气候条件,另一方面指以气候为背景,与其他景物结合共同形成的具有吸引力的某一地区的整体环境景观。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变性及动态性:大气景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飘忽不定、变化万千。体现了多变性及动态性的特点。(包括二类变化,一类是有规律的变化,另一类是瞬息万变。)2、借景性和背景性:借景性是指气象景观需要借助其它景观相配合,才更富魅力或才能欣赏。如海上日出,佛光等。背

景性是指有些景观需借助气象、气候为背景,才更完美。如在蒙蒙薄雾中欣赏秀美的山峰,白云下的草原等。3、地域性:由于各地的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各不相同,这就促使各地的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二、气象、气候与旅游:一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决定地域景观和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1、各地气象、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旅游景观。东部季风区: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是我国森林、淡水湖泊、江河、大海、瀑布、沙滩等旅游资源分布地。西北非季风区:降水少,为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着沙漠、砾石滩、寒漠、草原、咸水湖等旅游资源。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降雪期和积雪期都长,形成林海雪原等各种冰雪景观。江南地区:降水丰富,雨季长,薄雾蒙蒙,烟云变化,植被茂盛,形成江南山水秀美景色。2、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影响各地的建筑、民族服饰等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3、特殊的气候条件,可开展独特的旅游活动。(如潍坊的风筝节、的冰灯节、的雾淞节等)二影响自然景观的季相变化: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影响到其它景观也相应的发生季相变化,使同一风景区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三气候条件是旅游区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在旅游区开发规划时,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气候条件,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和设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四气象、气候条件影响客流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1、对客流空间分布的影响:①气候条件优

6、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第六章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 学习目的 首先,了解气象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掌握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布的特殊性;其次,掌握特吉旺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基本 方法;第三,了解宜人气候的分布规律;第四,掌握各种奇妙的气象景观 产生的条件及分布规律。 主要内容 ●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气候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宜人的气候 衡量标准分布 ●奇妙的气象景观与冰雪运动 自然奇观人工美景冰雪运动 第一节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是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经常出现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虹、霞、光等。气象是瞬息万变的。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相继稳定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象、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分布规律,造成了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 人类的一切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这个大舞台。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美好、舒适的环境,赏心悦目的奇特景观和尽兴尽致的娱乐与运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决定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气象和气候。由于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造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游览观光内容及旅游活动项目的地域性;由于气象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导致人类旅游行为发生的同步变化,因而形成旅游业淡、旺季交替的变化节律;由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优劣差异,因此气候对旅游客流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因而气候与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分

布、旅游业的分布与发展方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谓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并非是它们的全部,而是指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气候条件是指,人们无须借助任何消寒、避暑的装备和设施,就能保证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即人们俗称的“宜人的气候”。具不具备“宜人的气候”条件及其条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非特殊功能的旅游地开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季节长短的决定条件。因此,气候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以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主要吸引力的消寒避暑胜地,而且是任何一个旅游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因素,也称其为背景旅游资源。故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域性、特定性的特点,也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这是气候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第二节宜人的气候 一、宜人气候的衡量标准 气候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空气干湿度、风力、降水、日照率等。各气候要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同气候要素的组合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影响。如,同一气温状况下,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人体的温度感觉就不一样;同一温度下,风速不同,人体的温度感觉也不相同。经过对人体状况受天气影响的长期研究,现代疗养学家认为,天气除影响人体的健康外,还影响着人的情绪。若仅从人体一切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角度来确定,在标准大气压状况下,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和人体热量调节系统所承受的负担来确定的。它主要是取决于使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湿度与风效(空气运动带走体表热量、水分,对体温的外在调节效应)三项指标。若兼顾人体的健康与情绪,则除上述指标外,还应考虑到日照时数指标和天气变率指标。如何衡量气候宜人与否,目前有两种定量评价的方法和采用的标准。 1.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 舒适指数与风效指数是目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气候宜人程度的衡量标准。这原是特吉旺(W\5H\5Terjung.1966)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研究中,设计的两个评价指数。特吉旺选用气温、相对湿度与风速三项指标,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舒适程度的不同状况,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来表示风效状况。这两项指数的综合是确定各地,一年内宜人气候时段,即旅游季节长短的依据。 (1)舒适指数即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根据大多数人的感觉,特吉旺把气温与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分为11类(表6.1)。各月舒适指数的级数可通过查舒适指数列线图(图6.1)获得。根据天气要素的昼夜变化节律对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影响,通常采用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以及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四个指标,查得昼(即白天最高气温时)、夜(即凌晨最低气温时)的舒适指数,再按下页表6.2所示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中文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I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V 1.旅游气候的概述 (1) 1.1旅游气候的涵义 (1) 1.2旅游与气候的关系 (1) 2、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1) 2.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2) 2.3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 3.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业的影响 (4) 3.1抚仙湖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4) 3.2各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的具体影响 (6) 4. 利用气候因素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8) 4.1政府部门调控措施 (8) 4.2微观企业针对气候影响的具体措施 (9) 5.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2)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摘要 旅游是一项探求知识,开拓眼界,调节生活的一项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旅游者有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同时气象和气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间接的育景作用;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障碍因子,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考虑气象、气候因素,以应付不测风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本文就是要研究抚仙湖的基本气候规律和特征,分析气候优势和不足,为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也便于旅游者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气候抚仙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

Unit12 Weather, Travel and Transport (天气、旅游与交通)

Unit12 Weather, Travel and Transport (天气、旅游与交通) 1、Thank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Today, we’re in Australia. It’s a beautiful, sunny day! There a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Some are taking photos. Others are lying on the beach. Look at this group of people playing beach volleyball. They look cool! I am surprised they can play in this heat. 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place. The people are really very relaxed. 2、Lin Fei’s home is about 10 kilometers from school. He gets up at six o’c lock every day, showers and has a quick breakfast. Then he leaves for school at around six thirty. First, he rides his bicycle to the bus station. That takes about ten minutes. Then the early bus takes him to school. The bus ride usually takes about 25 minutes. 3、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 In North America, most students go to school on the school bus. Some students also walk or ride bikes to school.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hings are different. In Japan, most students take trains to school, although others also walk or ride their bikes. In China, it depends on where you are. In big cities, students usually ride bikes to school or take buses. And i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rivers and lakes, like Hongshanhu and Kaishandao, students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oat. That must be a lot more fun than taking a bus! 4、Class 9 had a great time on the school trip. They went to Blue Water Aquarium for the day. First they visited the Visitors’ Center and watched a movie about sharks. Then they watched a dolphin show. After that, they went to the Outdoor Pool and saw a big octopus. After lunch, they went to the Gift Shop and bought lots of gifts. Finally, tired but happy, they took the bus back to school.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science teacher wa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ass monitor cleaned the bus after the trip. 5、Dear Tom, How was your day off? Did you have fun camping?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 I visited my cousins. It rained all day. In the morning, I stayed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read. In the afternoon, Uncle Martin put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in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sale! However, no one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 Luckily, we brought our umbrellas and raincoats, so we didn’t get wet. See you soon, Nick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从上述风景气象和气候的特点看,构成气象气候的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自然风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气象等各要素共同构成的。其中山、水、动植物等因素只影响空间景观形态,唯气象和气候,既影响一地的空间景观结构,又影响自然风景的季相变化。这是因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内有不同的变化所致。以我国为例,夏季气温南北方差异很小,全国普遍出现高温状况。在夏季风集中降水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呈现一片葱绿喜人的景观;冬季,全国大部都在“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受太阳辐射所决定,南北温度梯度相差悬殊,北方一片冰原雪岭,寒冷干燥,南方花草溢香、气温宜人。春秋两季处于冬、夏过渡季节,北方的春季尚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干燥少云,地面接收的辐射多直接用于增温,故升温亦快;江南地区正值清明时节,多云雨天气,地面所得辐射相对减少,升温就慢。但是,南北方都处于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旅行最佳时节。秋季在北方低空“极地”大陆气团基本上替代了热带海洋气团,而南方高空仍有副热带高压活动。在这时节,我国南北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金风送爽,湿润适宜,真不失为旅游佳季。由此可见,全国各地四季均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季相变化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植物景观。如东北五大连池,春夏有瑞花野草点缀,加上不同树木的色彩变幻,景观意境,颇为丰富;秋天有紫红的柞树,黄绿色的樟子松,色彩秀丽,极飨游人;冬天桦林片片,白雪压枝,意境颇富诗意。可见,这种季相变化,均是由气象、气候诸要素决定的。 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象和气候因素是基本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旅游热点多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一带,就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海水,为欧洲寒冷、潮湿、少阳光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避寒、娱乐的佳境,在此,气候成为决定的因子。又如我国的昆明、广州及太湖地区,所以能成旅游热点热区,除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较好等原因外,还有气候的因素,这些地方气候宜人,风光明媚,对全国游人有极大吸引力。海滨城市,夏季凉爽,可以避暑,也与气候因素息息相关。五岳名山,佛教胜地,夏季游人如织,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外,还因气候凉爽,适宜消夏避暑这一重要因素。总之,由于气象、气候的影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都出现了一些旅游热点热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冷点冷线,形成游客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游客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也很明显。如长沙市五个旅游点统计,春、夏、秋、冬四季占游人的百分比为(1984年数字):

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及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价值 2

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及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价值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概念: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其中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吸引旅游者的各种大气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气候旅游资源一方面指能吸引旅游者的宜人气候条件,另一方面指以气候为背景,与其他景物结合共同形成的具有吸引力的某一地区的整体环境景观。 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气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活动,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㈠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决定地域景观和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1、各地气象、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旅游景观。 东部季风区: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是我国森林、淡水湖泊、江河、大海、瀑布、沙滩等旅游资源分布地。 西北非季风区:降水少,为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着沙漠、砾石滩、寒漠、草原、咸水湖等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降雪期和积雪期都长,形成林海雪原等各种冰雪景观。 江南地区:降水丰富,雨季长,薄雾蒙蒙,烟云变化,植被茂盛,形成江南山水秀美景色。 2、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影响各地的建筑、民族服饰等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 3、特殊的气候条件,可开展独特的旅游活动。(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吉林的雾淞节等) ㈡影响自然景观的季相变化: 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影响到其它景观也相应的发生季相变化,使同一风景区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 ㈢气候条件是旅游区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旅游区开发规划时,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气候条件,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和设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㈣气象、气候条件影响客流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1、对客流空间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条件优越并且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成为旅游热点、热线地区。 ②夏季,我国的气温普遍较高,沿海海滨、湖滨和山区,气候相对凉爽宜人,成为旅游热点地区。 ③冬季气候寒冷,我国低纬地区成为居住在北方的游客向往的地方,而生活在温暖地带的游人则喜爱到北方去欣赏北国风光。 2、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旅游业淡季、平季和旺季更替的变化节律。 春季、秋季,气候温和、宜人,是旅游的最好季节,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降低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形成旅游平季或淡季。(暑假学生多,也能形成小旺季,但不是气候的影响。) 二、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的价值 1、观赏与体验 独特的气象气候与天象要素构成奇异的自然景观,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闻名世界的旅游风景区黄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游客在赞叹黄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内容细目: 2-2-0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识别与描述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区分概念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2、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和气候一样,都是时刻在变化的的分 B.北京的冬天寒冷干燥,描述的是天气 C.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 3、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准备到英国伦敦和希腊雅典旅游,请你帮助他预测一下两地的天气A.伦敦多为晴天,雅典阴雨连绵 B.伦敦阴雨天气较多,雅典多晴天,阳光充足 C.伦敦和雅典都以阴雨连绵的天气为主 D.伦敦和雅典都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2-2-0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运用简单天气图说出天气现象 识别与描述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天气符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天气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人才走”的是 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相符的是

3、下图是四川省内江某日天气资料图。内江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晴,北风4级,气温0-10℃ 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 D.阴,西风3级,气温2-10℃ 2-2-03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说明与归纳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影响 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初年初,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哪些出行方式能为减少雾霾天气作出贡献 ①步行②骑自行车③骑摩托车④开私家车⑤乘公交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目前,各类共享单车已经走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鼓励市民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能源消耗③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 ④传递“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理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要减轻如图漫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 A.绿色出行 B.燃烧秸科 c燃放烟花爆竹 D.开车上下班 综合题: 1、材料:自2014年2月20日始,中央气象台已连发六天雾霾预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雾霾天气,影响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等多地有中度霾,京津冀等地有重度霾。此外,华东、华中、华南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连续的雾霾天气。本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爆发,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气候旅游资源

气象旅游资源是指大气中的冷、热、干、温、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所构成的旅游资源。[1] 气象旅游资源必须在特定的地域和时期才会出现。有些气象风景还与历史时期的名人轶事有关,往往“景借人扬名,人借景传世”,使这类自然旅游资源富含人文特征。[2] 气象旅游资源的特点[2] 气象因素很少单独构成旅游资源,通常需与其他构景因素相结合,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综合体。它们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多变性。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旅游者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速变性。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佛光神灯、海市蜃楼、日落日出等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背景和借景性。气象旅游资源虽然有时也可直接观赏,给人以美感,但毕竟不像山水花草等具体实在,故常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背景和借景因素,以旅游资源综合体的形式出现,供人观赏,如林海雪原、平湖秋月、渭城朝雨等不胜枚举。 4.地域性。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眉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时间性和季节性。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的时间性更强。 常见的气象旅游资源类型很多,主要有雨景、云雾景、冰雪景、霞景、日月景、幻景、极光景等等。 (一)雨景 雨景是旅游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景观。雨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往往给周围旅游资源增添无穷的韵味。首先,细雨蒙蒙,使山石林木、小桥流水若隐若现,别具一番朦胧美或意境美。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许多雨景胜迹,如峨眉山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还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其次,雨滴声声,雨打“芭蕉”,“雨滴残荷”,也会增添一份宁静和韵律美。 然而,雨景作为一种美景,离不开季节的配合,春雨最令人神往,江南的春雨更为迷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景还需地形的配合,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雨景的朦胧美更是多姿多态。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气象和气候各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从上述风景气象和气候的特点看,构成气象气候的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自然风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气象等各要素共同构成的。其中山、水、动植物等因素只影响空间景观形态,唯气象和气候,既影响一地的空间景观结构,又影响自然风景的季相变化。这是因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天气现象在一年四季内有不同的变化所致。以我国为例,夏季气温南北方差异很小,全国普遍出现高温状况。在夏季风集中降水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呈现一片葱绿喜人的景观;冬季,全国大部都在“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受太阳辐射所决定,南北温度梯度相差悬殊,北方一片冰原雪岭,寒冷干燥,南方花草溢香、气温宜人。春秋两季处于冬、夏过渡季节,北方的春季尚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干燥少云,地面接收的辐射多直接用于增温,故升温亦快;江南地区正值清明时节,多云雨天气,地面所得辐射相对减少,升温就慢。但是,南北方都处于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旅行最佳时节。秋季在北方低空“极地”大陆气团基本上替代了热带海洋气团,而南方高空仍有副热带高压活动。在这时节,我国南北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金风送爽,湿润适宜,真不失为旅游佳季。由此可见,全国各地四季均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季相变化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植物景观。如东北五大连池,春夏有瑞花野草点缀,加上不同树木的色彩变幻,景观意境,颇为丰富;秋天有紫红的柞树,黄绿色的樟子松,色彩秀丽,极飨游人;冬天桦林片片,白雪压枝,意境颇富诗意。可见,这种季相变化,均是由气象、气候诸要素决定的。 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气象和气候因素是基本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旅游热点多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一带,就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海水,为欧洲寒冷、潮湿、少阳光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避寒、娱乐的佳境,在此,气候成为决定的因子。又如我国的昆明、广州及太湖地区,所以能成旅游热点热区,除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较好等原因外,还有气候的因素,这些地方气候宜人,风光明媚,对全国游人有极大吸引力。海滨城市,夏季凉爽,可以避暑,也与气候因素息息相关。五岳名山,佛教胜地,夏季游人如织,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外,还因气候凉爽,适宜消夏避暑这一重要因素。总之,由于气象、气候的影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都出现了一些旅游热点热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冷点冷线,形成游客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游客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平衡也很明显。如长沙市五个旅游点统计,春、夏、秋、冬四季占游人的百分比为(1984年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