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 夜雨寄北

合集下载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05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05.中考必背古诗词之《夜雨寄北》原文诗意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②〔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却话]回头说,追述。

2.文题解读《夜雨寄北》,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夜雨寄北”就是在雨夜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3.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二、主题思想《夜雨寄北》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写作特色1.借景抒情。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也是一封写给妻子的回信,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将眼前景与想象相结合,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2.运用想象。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运用想象,使“(魂)预飞到归家后”(《李义山诗集笺》),然后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一个来回。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众所周知,语文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古诗因为语言晦涩、意象庞杂,成为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但也成为“会者”眼中的得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欢迎阅览。

《夜雨寄北》
作者:(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⑴期:期限。

⑵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⑶池:水池。

⑷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⑸却:还,再。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初中必背古诗文37《夜雨寄北》朗读+课文+译文

初中必背古诗文37《夜雨寄北》朗读+课文+译文

作者:李商隐朗诵:方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注解: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饶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他处在晚唐时期,朝廷内外的大官僚展开了激烈的纷争,形成了所谓“牛党”和“李党”两个集团。

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大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

他的诗构思精巧,委婉含蓄,语言精炼,富有文采。

著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诗题一作《夜雨寄内》。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诗、诗意]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赏析]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君问归期(qī)未有期,巴山夜雨涨(zhǎng)秋池。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共剪(jiǎn)西窗烛(zhú),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1、《夜雨寄北》解析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2、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1、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赏析三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原文赏析《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3 注释译文3.1 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泌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和与妻子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③【却】再池:水池。

期:期限。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上册语文课本190页。

3.2 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4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

《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

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

“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

”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

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

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应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

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

”“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

……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

”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一首古诗词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词义、句意】
涨:涨满。

池:水池。

期:期限。

何当:何时能够。

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却:还,再。

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不知何时归来,巴山绵绵的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水池。

何时我们能相依在西窗之下,剪着一朵朵美丽的烛花,向你倾诉我在这巴山秋雨的夜晚对你的无限思念呀。

【基本内容】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好友(或妻子),感慨万千。

“巴山夜雨”是离情的代用语,本诗蕴含的成语“剪烛西窗”
前两句是实写,写现实。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点明此诗为回答友人(妻子)来信而作,信中盼望作者(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归故里。

一问一答中,流露出彼此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以及作者的深深愧疚之情。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了诗人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友人(妻子)的无限思念,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后两句是虚写,写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希望,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此两句诗,生动形象的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作品主旨】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1、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蕴无限深情于质
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出了诗人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友人(妻子)的无限思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希望,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此两句诗,生动形象的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更加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3、虚实相生,现实中的离别之苦和想象中的团聚的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强烈的愿望。

【词句赏析】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见:基本内容最后一段)【历届重考真题再现】
云南曲靖2011夜雨寄北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
(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湖南娄底2011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分)
1.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意蕴丰富,请从眼前景、心中情两个方面作上点分析。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6、“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参考答案】1、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2、想象了与妻子团聚的情景。

表达了渴望与妻子离别重逢的感情。

3、夫妻间的关怀、思念以及作者对妻子的歉意。

4、(1)“涨”字写出夜雨连绵,秋池水渐渐涨满的情景。

(2)作者秋夜听雨时孤寂感倍增,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愈浓。

5、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6、“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7、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