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诗词及赏析

合集下载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1。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2。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3。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4。

忽与一觞酒5,日夕欢相持。

注释:1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意谓衰荣不固定于一处,彼此交替而共有之。

更:交替、更迭。

2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以邵平为例,以明衰荣不定之意。

《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

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

”王叔岷《笺证稿》:“《文选》阮嗣宗《咏怀诗》注、《艺文类聚》八七、《御览》九七八、《记纂渊海》九二引《史记》皆作邵平,荀悦《汉纪》四、《水经》渭水下注并同。

与此作‘邵’合。

”3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意谓人道每如天道,寒暑既有代谢,人事亦有荣衰也。

人道:《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寒暑代谢即所谓天道。

4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意谓达人明察时机,誓将不再疑惑矣。

达人:知能通达之人。

《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会:时机。

“解其会”犹“知会”也。

逝:通誓,表示决心。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逝,假借为誓。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5忽与一觞酒:忽得一觞酒也。

与:犹得也,见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如白居易《送嵩客》:“君到嵩阳吟此句,与教三十六峰知。

”此种用法早在渊明已有之。

赏析:既已参透天道与人道,故不以一己之穷达为意,而能安贫守拙,躬耕自乐。

此诗语调平静、通达、自信。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饮酒诗词赏析

饮酒诗词赏析

第16首《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诗句含义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感觉不到车马往来的喧嚣。

问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只要内心闲适淡泊,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与傍晚的夕阳都十分美好,还有飞鸟结伴归来。

这情景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二、诗句赏析1、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归隐后的怡然自得,对官场的厌倦,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远及近,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3、名句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山,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A.炼字:“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B.写法: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诗人与景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的心境。

C.“见”字改成“看”“望”等字好吗?为什么?不能,“见”字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更好的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的情态。

《饮酒》诗词赏析

《饮酒》诗词赏析

《饮酒》
1.主旨:这首诗借饮酒抒情咏志,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闲适恬静的
心境。

2.《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唯其具有
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3.这首诗的诗眼是心远。

4.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
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高志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将诗人的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6.“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换成“望”?
不能。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7.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句话的理解。

此情此景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有生活的意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8.“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9.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体裁】五言古体诗【主旨】《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抒情写志,写自己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 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受不到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情闲适,志存高远,自然就感到居所偏僻安静。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山间的云气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超脱世俗追求的高洁人格。

诗歌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这里表现的其实是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诗人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因为“心远地自偏”,这里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诗人精神上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以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则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悠然”更是写岀了诗人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陶渊明诗词《饮酒·七》原文译文赏析

陶渊明诗词《饮酒·七》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得其乐。

下⾯是⽆忧考分享的陶渊明诗词《饮酒·七》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饮酒·七》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觞虽独尽,杯尽壶⾃倾。

⽇⼊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

【译⽂】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挥⽽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落众⽣皆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

【赏析】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

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洁的品格。

惟其如此,作者⾮常爱菊,诗中屡次写到,⽽且常常把它同松联系在⼀起,如《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此诗⾸句“秋菊有佳⾊”,亦是对菊的倾⼼赞美。

“有佳⾊”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如“丽”、“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

前⼈称此句“洗尽古今尘俗⽓”(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斋语),并⾮虚誉“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俱佳。

采菊是为了服⾷,菊可延年益寿。

作者《九⽇闲居》就有“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之旬。

曹丕《与钟繇九⽇送菊书》云:“辅体延年,莫斯(指菊)之贵。

谨奉⼀束,以助彭祖之术。

”可见服⾷菊花,是六朝的风⽓。

屈原《离骚》说:“朝饮⽊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

”故服⾷菊花不仅在强⾝,还有志趣⾼洁的喻意,⽽通篇之⾼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秋菊佳⾊,助⼈酒兴,作者不觉⼀杯接着⼀杯,独⾃饮起酒来。

《诗经·邶风·柏⾈》“微我⽆酒,以遨以游”,⽑《传》:“⾮我⽆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曹操《短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赏析及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赏析及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24课诗词五首诗词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1]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云气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总体理解:《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主旨情感:这首诗写诗人辞官回归田园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阅读理解: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写喝酒的唐诗

写喝酒的唐诗

写喝酒的唐诗1.最为真挚的友谊之酒。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著】我有刚刚酿成还没有过滤的绿蚁酒,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此刻正温在在红泥做成的小火炉上。

在夜幕降临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即将就要飘零人间,您能否留下来陪我一起畅饮一杯美酒呢?【赏析】这首五言绝句是白居易在贬官江州司马后所作,描述了他与隐士刘十九的深厚友情。

虽然酒水和酒具并不名贵,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却比酒味更加醇美。

同时,通过天降雪的迹象来衬托作者内心挽留友人同宿同饮的心理,此时已是暖意洋洋。

2.最为醇香的送别之酒。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著】渭城的早晨一场洋洋洒洒的雨水湿润了地上的飞扬的尘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水的冲洗下显得格外清新。

劝好友再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此次一别,一出阳关后,再也就见不到熟悉的朋友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反映了唐代诗歌与美酒的紧密联系。

美酒在当时是烘托气氛、寄托心思的最佳载体。

而渭城是古代送别友人的主要场所,在此一别,一路向西,尽是黄沙漫天的荒凉之地。

诗人在好友即将踏上西去的征途时,一再挽留、一再劝酒,只希望好友能多留片刻,这充分体现了二人之间友谊的深厚。

3.最为振奋精神的美酒。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著】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之地已有二十三年光阴了。

怀念过去好友独自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倾覆的船只两旁依然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您为我吟诵的诗篇后心情舒畅了许多,当下借助这一杯美酒再振奋自己的精神。

【赏析】在洛阳,刘、白二人邂逅,为了表达彼此的感激和敬意,他们在宴席上互赠诗词。

饮酒古诗词赏析

饮酒古诗词赏析

饮酒古诗词赏析饮酒,作为人们社交和娱乐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饮酒更是被赋予了很高的文化内涵。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对饮酒有着深深的情感,并通过他们所写的诗词来表达出对饮酒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经典的饮酒古诗词赏析,一起来感受那些句句含饮的诗句。

一、诗经中的饮酒诗词1.《诗经·饮酒》无以饮酒,乐且有仪;饮酒乐且常,我思婚姻。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

古代的饮酒文化体现在此诗中。

诗中描述了在饮酒之时,人们感到愉悦和快乐,同时也思考了婚姻的问题。

通过饮酒来表达对婚姻的向往,展示了古代人们对饮酒的深深情感。

二、唐代诗人的饮酒诗词1.杜牧《秋夕》銮舆半偏逆,鬟帔自相妒。

临邛道士鸣冥曲,天坛无数秋。

壠井空廻翠,凝天锁釵金。

我有溪云岚,细柳纷飞絮,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饮酒欢乐,享受秋天的美好。

通过对酒宴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恨无穷。

轻罗小扇颭,承流双阙云。

当年仅孤影,卧病岩扉闻。

可堪孤馆闭,愿见千里草。

中夜四五起,五更天未旦。

回看天际下,羌笛何须怨。

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饮酒来畅快地倾诉内心的愧疚和无尽的羁绊。

饮酒成为了畅快痛苦的情感释放的一种方式。

三、宋代词人的饮酒诗词1.苏轼《江城子·中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词是苏轼所作。

这首词以中秋为背景,描述了酒宴上的欢乐和畅饮的场景。

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以及要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