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4 15课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13、15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游美平课型:预习跟踪课+合作探究、展示班别:小组:姓名:教师评价:13、只有一个地球1、学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案】一、字词梳理1、读音要注意的生字有:2、书写要注意的生字有:3、我要积累的词语(成语)有:(我要把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二、课文梳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文中有没有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几方面内容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一句话。
3、我的疑问:。
导学方法:独学—对学---全班展示---检测【合作探究案】1、从哪儿看出地球“太可爱”了?又从哪儿看出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仔细体会,并想想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这些知识的呢?)2、读了课文,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自己说些什么呢?把心里话说出来。
---全班展示---检测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人:黄瑞群课型:预习跟踪课+合作探究、展示班别:小组:姓名:教师评价: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道理。
【自主学习案】一、字词梳理1、读音要注意的生字有:2、书写要注意的生字有:3、我要积累的词语(成语)有:(我能把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二、课文梳理1、我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首先、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3、我的疑问:。
导学方法:独学—对学---全班展示【合作探究案】1、仔细研读第4---8自然段,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圈圈画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3、白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4、白公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5、猫(第二课时)达标检测案班级姓名
观察图片配一段旁白。
第15课《梅岭三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5)梅岭三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2.写作背景: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
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
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3.重难字词:莽.( mǎng )旌.旗( jīng )阎.罗( yán )4.词语解释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
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知识小练】1.文学常识填空。
《梅岭三章》是_____于1936年在_____写的,当时作者正处于被敌人围困、九死一生的险境。
“留衣底”表明作者为_____献身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
3.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诗三首留衣底得:完成B.旋围解旋:不久、随即C.断头今日意如何意:意思D.虑不得脱虑:估计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5.小文同学对下面语段中的加粗词语进行了赏析,下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西山山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翠,庄严的建队仪式在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举行。
预习-15《诫子书》导学案

第15课《诫子书》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遂.成枯落( )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教师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文言字词。
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素养目标1.熟读成诵,掌握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课文,领会作者观点,汲取精神养分。
第1课时◎重点: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经常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即提出“联吴抗曹”策略,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后,拜他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曹魏,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
诸葛亮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着自己的子孙。
他“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情境预设营造良好家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傅雷家书》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他的高风亮节,聆听他对子孙的谆谆教诲吧!【预习导学】【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在后世极受尊崇,成为后世的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1.重点字音。
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遂.()成枯.()落险躁.()则不能治性拓展:文中“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与“”中的“夫”读音相同,表示感叹。
它的另一个字音读“”,组词为“”。
2.重点词语。
(1)淡泊:(2)明志:(3)致远:(4)淫慢:(5)励精:(6)险躁:(7)治性:(8)驰:(9.)枯落:(10)穷庐:3.填空。
第15课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腐蚀》、《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名篇《白杨礼赞》等。
2.了解背景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作者应邀赴新疆讲学,194 0年,又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
作者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深受鼓舞,到重庆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以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锤.炼()主宰.()倦怠.()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②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③美而高。
颀,高。
()④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⑤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⑥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⑦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⑧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导学单【学习目标】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1.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精准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流程】一、导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二、学程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曾革新连弩,能同是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第一学程识字辨音读准节奏主问题:熟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字形,能够准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补充】文言文断句技巧1.找虚词。
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与下文断开。
“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中这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与”“则”前可停顿。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3-15课导学案

Lesson13 How Old Are You?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四会单词:1.I’m(完全形式)I am2.when3.birthday4.how old5.you’re(完全形式)you are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英语询问1.A:How old are you? B: I’m ten year s old. 2. A:When is your birthday? B: My birthday is July 25.3.学习重难点:要求四会的单词和要求掌握的句式。
预习案预习检测:1.翻译下面单词January May June July October November FebruaryMarch April August September December比比谁的收获最多。
()1. This is _____ sun.A: a B: an C: the( ) 2. Look ______ the rain. It’s cool.A: at B: on C: of( ) 3. Snow is _______ and white.A: hot B: black C: cold( ) 4. This _______ the wind.A: are B: am C: is( ) 5. I like ________ in the snow.A: play B: plays C: to playsun(形容词)______rain(形容词)______snowy(名词)_____wind(形容词)______cloudy(名词)______我的疑问:自主预习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试着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探究一:试读四会单词1.I’m(完全形式)I am2.when 3.birthday 4.how old 5.you’re(完全形式)you are4.探究二:试着和学习伙伴合作,完成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汉代____________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的____________太守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利用水利____________,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____________的利用,比欧洲早____________年。汉代的____________数量大为增加,____________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钢材的制作方法,是___________发明的。
C、西汉主动联络匈奴贵族,获取大量财礼
D、匈奴逼迫西汉王室嫁出公主
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完成大一统局面。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A、匈奴族B、契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草原的辽阔壮美。是谁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____________令水利专家____________主持修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汉代农具有很大进步,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___________。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____________的耕作方法。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____________,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
难点
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正确理解汉朝时的民族关系、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
习
活
动
安
排
一、自学环节
1、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____________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历史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8、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9、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____________发达,牲畜漫山遍野,____________也发展起来,____________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金属制品多用____________做装饰,富有____________的特色。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开始____________。
6、汉武帝时将地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__,实现了经济上的____________。
7、西汉的都城____________和东汉的都城____________,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____________”。
A、公元前138年B、公元138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119年
11、2008年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D、班超出使西域
12、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是()
A、大秦派使臣来到东汉B、班超派甘英 Nhomakorabea使大秦C、班超通西域后D、西域都护设置后
15、这条横穿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生动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你认为最佳答案是()
A、中国是盛产丝绸的文明大国B、西汉时,丝绸是最主要的衣料
C、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盛产丝绸及丝织品
D、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16、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2、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15、____________年,西域政府设立__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从此,____________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再转运到____________,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交通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
A、蒙恬B、卫青C、霍去病D、冒顿单于
8、黄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害河”,下列人物与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无关的是()
A、汉武帝B、汉明帝C、王景D、杜诗
9、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A、农业B、冶铁业C、冶铜业D、丝织业
10、某电视节目正在举行一场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一年?如果让你参与解答的话,你给出的答案是()
基础知识补充
二、展示环节
展示自学环节习题
小组展示
三、检测环节
1、近年来,黄河经常断流,而在一千多年前,却经常泛滥成灾,东汉明帝时请一位水利专家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A、董仲舒B、主父偃C、王景D、杜诗
2、如果要查找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大一统的相关情况,应点击的关键词是()
C、甘英从波斯湾到达大秦D、大秦派使臣来到西汉
1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丛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D、西方丝绸之路
14、中原地区人们能吃到葡萄、石榴等水果与哪个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B、张骞通西域后
10、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11、____________年,汉武帝又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
12、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____________向汉朝称臣,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____________时候,他入朝请求和亲。宫女____________自请前往,____________把她嫁给了他。他们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3、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____________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14、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西行。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派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A、五铢钱B、圆形方孔钱C、蚁鼻钱D、刀币
3、西汉都城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被称为()
A、街B、场C、坊D、市
4、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代
5、西汉时期,汉王朝与匈奴采取了多年的“和亲”政策。这一政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西汉国力不够强大B、匈奴单于主动提出“和亲”请求
18、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____________年,东汉政府派____________出使西域。
(相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在西域时曾派部下__________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派使臣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17、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路线是:从____________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_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通往____________沿岸,最远抵达____________南端和____________。
17、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D、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18、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小组做题
四、总结环节
1、两汉经济的发展
2、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小组总结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