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问题

合集下载

道德两难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有一种问题,我们经常感到困惑而又必须面对;有一种问题,需要我们选择而又难以决定;有一种问题,在我们取舍之间学会了道德,这就是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一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大家对于这类问题怎么看?或者说这类问题说明了什么?道德两难问题二今天在出去吃饭的路上,想到了一个经典的道德问题。

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

有的人试图超越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道德两难问题三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快乐指数)救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如科学家。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社会福利)救人品最好、最善良的。

恶人就不救了。

(德行:好人应该得好报)假设众所周知中间有一个人经常自杀,不想生存,那么选择不救这个人 (满足需要的哲学,救助最需要得到救助的人)救你个人最喜欢的那个人,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 (偏私)抽签,听天由命,由我们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来决定该救谁。

《道德两难问题》课件

《道德两难问题》课件
的。
德性伦理
关注个体品质和道德修 养,认为个体应该追求
至善。
指导意义
根据不同伦理学理论, 可以提供解决道德两难 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个人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的平衡
个人价值观
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信 仰和情感形成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观
普遍认可的、适用于所有 人的基本价值观,如人权 、平等、自由等。
平衡点
总结词
解决道德两难问题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道德判断力,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坚守原则 ,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决策。
详细描述
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判断力,有助于在面对道德两难问 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原则。同时,我们还需要勇于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和观念,维护正义和公平。
勇于承担责任,做出决策
法律与道德的矛盾是指法律规定和道 德准则之间的不一致。
例如,法律规定一个人可以合法地为 自己的利益撒谎,但道德上认为诚实 是重要的,这时个人面临法律与道德 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需要权衡法律和 道德,并做出符合道德和良心的选择 。
个人良知与行为准则的不一致
个人良知与行为准则的不一致 是指个人的内心信仰和行为准 则之间的矛盾。
道德绝对主义
主张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 准则,这些准则独立于任 何文化、社会和个人价值 观。
争议焦点
道德标准的普遍性和相对 性,如何平衡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道德观念。
伦理学理论对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指导意义
功利主义
以行为带来的总体幸福 或快乐为准则,最大化
幸福和最小化痛苦。
义务伦理
强调行为本身的正当性 ,即使结果并不理想, 行为本身也应该是正确
《道德两难问题》PPT 课件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名词解释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名词解释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名词解释本文以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为核心,对其特点与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本质上进行了分析、解释。

涉及到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中的关键概念有:道德两难问题、情境法、讨论法、双重基准理论、道德参照系、有利点比较法等。

本文简要阐述了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内涵以及其与其他道德参照系的异同处。

本文还将对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进行了应用,分析了其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道德两难问题;情境法;讨论法;道德参照系《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名词解释》一、介绍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moral dilemma discussion method)指专门用于解决双方矛盾冲突的一种具体的道德讨论方式。

它源于对道德问题的讨论,旨在提高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理解,最终找到满足双方权利、义务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定义与概念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主要概念包括:1.德两难问题:指的是一种道德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双方都有自己的权利、义务,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利益冲突。

2.境法:指的是把双方的权利、义务定义为不同的情境,以更有助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冲突和解决方案。

3.论法:指的是用来讨论涉及道德两难问题的实际运用方法。

讨论者按照此方法,首先分析两者之间的冲突,然后分解成不同的情境,最后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得出结果。

4.重基准理论:指的是一种以“双重基准”来通过讨论来评判道德两难问题的理论。

两个基准分别是“正义”和“实用性”,讨论者将根据这两个基准来讨论问题,以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5.德参照系:指的是一种以某种定义的道德原则为基础,以解决道德困境问题的方法。

它包括伦理学、道德评价、后果论、定义法和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等。

6.利点比较法:指的是一种以比较的方式来评价当前的道德危机的方法。

讨论者需要考虑双方的有利点,比较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得出最理想的解决措施。

三、内涵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导致了双方关系的加强,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因为双方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讨论者可以尊重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道德两难故事的提问和追问策略

道德两难故事的提问和追问策略

一、道德两难故事的引入道德两难故事是一种常见的伦理学讨论方式,通过设置一个虚构的情境,让人们在两种道德选择之间做出抉择,以考察个体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过程。

这样的情境通常具有相互矛盾的道德规范,让人陷入一种两难境地,无论做何选择都会触犯某种道德原则或者伦理准则。

二、道德两难故事的分类道德两难故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典型的包括:生命伦理学的道德两难、公共政策和法律伦理的道德两难、经济伦理的道德两难等。

生命伦理学的道德两难常常涉及医疗抉择,例如是否同意终止以维持生命的治疗、是否进行器官捐赠等。

而公共政策和法律伦理的道德两难则涉及监狱和司法系统中的决策,例如是否执行死刑、是否进行秘密监控等。

三、道德两难故事的提问策略在提出道德两难故事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 如何设计情境:情境应该简洁清晰,涉及到具体的伦理原则冲突,使得选择不会轻易被做出。

2. 如何引导讨论:提问应该明确引导受访者思考该情境会触及的伦理准则,促使其深入思考。

3. 如何循序渐进:可以通过逐步揭示情境中的细节和后果,引导被访者逐步陷入两难境地,从而达到讨论的目的。

四、道德两难故事的追问策略在引导被访者进行讨论后,追问的策略同样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深入剖析受访者的选择:对受访者做出的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并询问其背后的理由和思考过程。

2. 引导受访者进一步思考:在受访者给出答案后,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探究其答案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3. 探究后果和影响:追问被访者选择后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引导其进行全面的思考和预测。

五、结语道德两难故事的提问和追问策略对于引导伦理学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和追问,可以帮助受访者在讨论中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伦理问题,达到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思考。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进行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时有所帮助。

六、道德两难故事的提问策略的深入探讨在道德两难故事中,提问策略是极为关键的。

为了引发被访者的道德思考和伦理决策过程,需要设计情境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电车难题”。

说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面有两条轨道,一条站着五个人,一条站着一个人。

如果不扳道岔,电车将冲向第一条轨道压死五个人,那么是否应该扳道岔,将电车引向另一条轨道,压死上面的那一个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有一种问题,我们经常感到困惑而又必须面对;有一种问题,需要我们选择而又难以决定;有一种问题,在我们取舍之间学会了道德,这就是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一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大家对于这类问题怎么看?或者说这类问题说明了什么?道德两难问题二今天在出去吃饭的路上,想到了一个经典的道德问题。

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

有的人试图超越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道德两难问题三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解释道德两难的原理

解释道德两难的原理

解释道德两难的原理
道德两难原理是指在某个道德决策中,无论选择哪一种行动,都会违背某种道德规范或原则。

这种情况下,无论选择哪一种行动,都会带来负面的后果或伤害。

道德两难原理通常出现在道德决策中的两个或多个道德准则相互冲突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行动可以同时满足所有的道德原则。

因此,无论选择哪一种行动,都会面临困境和难题。

例如,假设一个人面临着救自己的生命和救他人的生命之间的决策。

如果选择救自己的生命,那么就违背了道德原则中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而如果选择救他人的生命,就面临着自己生命的威胁或牺牲。

在道德两难的情况下,没有一种行动可以被视为是绝对正确或错误的,因为无论选择哪一种行动,都会伴随着道德决策的代价和后果。

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通过权衡不同的道德原则和考虑其在特定情境中的相对重要性,基于最大化利益或最小化伤害的原则做出决策。

但即便如此,对于道德两难问题的决策仍然可能存在争议和困扰。

思政道德两难问题研究报告

思政道德两难问题研究报告

思政道德两难问题研究报告思政道德两难问题研究报告摘要:思政道德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直道德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道德伦理问题。

本研究以大学生的思政道德两难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难问题的原因、特点以及解决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道德两难问题面前常常陷入困境,且其决策常受到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和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解决道德两难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道德判断能力和应对策略,并注重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思政道德,两难问题,大学生,价值观念,决策能力引言:思政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面临一些道德困境,即道德两难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指的是在决策过程中,个体面临两个或多个道德要求冲突的选择,无论如何选择都会违背某种道德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面对思政道德两难问题时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以期为思政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思政道德两难问题的定义和特点思政道德两难问题是指在道德取向上的两个或多个价值困境中任选其一会违背其他某种道德取向的选择问题。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伦理冲突:道德两难问题是个体面临伦理冲突时所遭遇到的困境。

无论选择哪一个道德要求,都会违背其他道德要求。

例如,违背了个体的良心或良心的声音。

2. 复杂性:道德两难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困难的情况。

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和多种多样的因素,个体很难一次性做出得到大多数认同或称赞的决策。

3. 选择性:道德两难问题的核心是要做出一个选择。

在限定的条件下,个体需要做出一个决策,但无论选择哪个道德要求,都会违背其他的道德要求。

二、大学生面临思政道德两难问题的原因1.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面临与他人的竞争或社会利益时,个体往往面临道德取向上的冲突。

道德两难问题课件

道德两难问题课件

培养决策能力
促进学术研究
面对道德两难问题,决策者需要在多个道 德原则之间权衡,这种决策过程有助于提 高决策者的综合决策能力。
道德两难问题一直是哲学、伦理学等学科 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 于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解析
电车难题
总结词
电车难题是一个经典的道德哲学问题,它要求我们在 权衡个体权利和总体福利之间做出决策。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 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 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自主解决问题。
THANKS
个人与集体
道德两难问题往往涉及到个人权益 与集体利益的冲突,要求决策者在 权衡各方面因素时,找到一种相对 合理的解决方案。
道德两难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提升道德意识
推动社会发展
道德两难问题能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道德、 伦理问题,提升个人的道德意识和素养。
解决道德两难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伦理道 德的进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 展奠定基础。
• 个人利益与公平正义:个人可能面临在自身利益与公平正义之间作出选择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可能知道举报 某人的不法行为会导致其受到惩罚,但这样也可能损害自己与这个人的关系或利益。
• 自由与责任:个人自由往往伴随着责任。过度追求个人自由可能会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例如,一个人有 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这也可能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海因茨偷药
总结词
海因茨偷药问题触及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引导我们 思考在特殊情况下如何权衡正义与仁爱。
详细描述
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描述了一个贫穷的男子海因茨,他的 妻子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昂贵 的药物。海因茨买不起这种药,而他的妻子将不久于人 世。他知道一个药剂师拥有这种药物,但价格高昂。海 因茨面临的道德困境是,是否要偷取药剂师的药物来拯 救他的妻子,即使这意味着违反法律。这个问题引发了 我们对于法律与道德,个体权益与人类同情之间的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两难问题
有一种问题,我们经常感到困惑而又必须面对;有一种问题,需要我们选择而又难以决定;有一种问题,在我们取舍之间学会了道德,这就是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一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大家对于这类问题怎么看?或者说这类问题说明了什么?
道德两难问题二
今天在出去吃饭的路上,想到了一个经典的道德问题。

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

有的人试图超越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道德两难问题三
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快乐指数)
救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如科学家。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社会福利)
救人品最好、最善良的。

恶人就不救了。

(德行:好人应该得好报)
假设众所周知中间有一个人经常自杀,不想生存,那么选择不救这个人(满足需要的哲学,救助最需要得到救助的人)
救你个人最喜欢的那个人,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偏私)
抽签,听天由命,由我们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来决定该救谁。

因此就回避了道德选择,但是实际上,拒绝道德选择,就是一个积极的行为(positive action)。

它表示你要拒绝上述所有的价值和道德。

以上的选择,全部基于特定的假设,是建筑在特定的假设上的价值。

譬如说,选择救对社会有用的人,你的价值依据是功利主义:我们应当最大化幸福指数。

这种道德两难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总是难以有统一的标准。

把条件放宽,我们还有:
救和自己国籍、民族一样的人;
救和自己宗教信仰一样的人;
道德两难问题四
一、情景:
那是在1991年的夏季,江淮大地暴雨成灾,洪水横流,淮河多处出现险情,少数河断决堤,不少地方为保护国家更大利益而开闸行洪,一些来不及转移的村民只能在洪水中无助的求生。

安徽阜阳颖上的一户人家在淮河决堤时,全家逃亡,大水已经把全家人冲散,这家的男主人洪生拚命地徒手划着水,在茫茫的洪水中寻找着亲人,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女儿小红,女儿
已经精疲力竭,洪生一手紧紧抓着女儿的胳膊,一手拚命地划水,半个小时后,他们靠近了的一座桥梁,他们要上岸必须经过这个险关-----涵闸附近,这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弄得不好要被洪水卷进涵闸,生存的希望将十分渺茫,但是再险也得闯过去,于是洪生带着女儿小红游到涵闸的正前方,洪水的洄流及强大的吸力差点把父女俩拉了进去。

刚刚摆脱了激流的吸力,突然上游漂过来一个人----洪生的邻居女孩英子,英子看到洪生父女,出于求生的本能,一把抓住了洪生的衣服,顿时,洪生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他们拉向涵闸,洪生拚着吃奶的力气也摆脱不了三人被冲向闸口的势头,洪生头脑还算清醒,他知道,他只有丢下一个人,才能生存下去,他回头看了看依他而活的女儿和英子,看到女儿和英子那在洪水中变得浑浊但可怜的目光,心里十分难受,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生存的希望越来越渺小,容不得多想了,这时洪生采取了一个非常的举动__他用力掰开英子紧紧拉着自己的那只手,奋力向岸边划去,可怜英子像一片树叶一样被卷向涵闸口……
洪水退去了,洪生一家和村民们都被安置在临时的帐篷里,洪生整天郁郁寡欢,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他也知道英子没有死,她是被一根电线挂住了,后来得救的。

一天他偶然看到英子,他脸一下子红了,英子上前叫他一声“洪生叔”,他惭愧的低下了头……
二、问题:
1、如果你是洪生,处于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洪生这样做该不该?
2、如果洪生当时背负的是自己的两个女儿,他又将如何选择?
3、如果把洪生放弃自己的女儿而只救下英子,洪生的其他家人会怎么看?
4、如果英子因为洪生的“狠心”放弃而死亡,洪生会有怎样的感受?英子的家人会怪罪于洪生吗?
5、如果你是英子,你会自动放弃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洪生父女吗?
6、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怪罪洪生的“见死不救”吗
7、小红会不会为了救父亲而主动放手
8、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感激父亲还是怨恨父亲?
9、如果洪生不放弃任何人而导致三人死亡,英子的家人会有负疚感吗?
10、乡亲们知道洪生的做法后,会怎么对待洪生?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请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道德两难问题五
海因兹偷药救妻
欧洲有个妇女身患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就得了她。

这种要是本城一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

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 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他花200 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2000美元。

这位身患绝症的妇女的丈夫叫海因兹,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它只能筹到大约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

海因兹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并且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要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付钱。

可是,这位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

”海因兹绝望了,想闯进那人的药店,为妻子偷药。

1.海因兹该偷药吗?问什么应该或者不该?
2.如果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应该为她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
3.假定将要死的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一个陌生人,海因兹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
4.(如果你赞同为陌生人偷药:)假定快要死的是海因兹宠爱的一只动物,他应该为救这只宠物去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
5.为什么人们应该尽其所能搭救别人的生命?不论用什么方式都行
6.海因兹偷药是犯法的,那样做在道德上错了吗?为什么错了或者没错?
7.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如此?
8.怎样把这一点同海因兹事件联系起来?
9. 药剂师的行为道德吗?为什么?
警官的矛盾
与海因茨先生同住一镇的警官布朗先生,在夜间当值完毕下班回家的途中,正好看见海先生击破窗子进入药房内,而且他也听说过海先生缺钱买药的困境。

布朗警官觉得虽当值时间已过,但维持全镇治安,仍属职责所在。

在迟疑之间,海先生已经偷得药物而离去。

布朗警官应不应该进一步追查海先生破窗偷药的案件呢?
两难道德问题六
一群孩子在铁轨上玩,铁轨有两条,一条还在使用,另一条已经废弃停用。

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到停用的铁轨那边去玩吧,这里一会有火车通过,很危险!”其他孩子没有听从劝告,仍留在原地,於是这位小朋友便自己走到停用的铁轨上……理所当然的,火车来了,冲往使用铁轨上的那群孩子。

假设这个时候,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就可以救更多的孩子;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孩子将被牺牲。

相反,更多的幼小生命就此消失。

据说大多数人会选择救多一些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是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那位选择停用铁轨的小孩显然是做出正确决定的,脱离了他的朋友而选择了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们则是无知或任性地选择在不该玩耍的地方玩。

为什麼做出正确抉择的人要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