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故事火车轨道

合集下载

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

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

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政治论文道德“两难选择”案例的解析与重构王延东摘要:苏教版初-《思想品德》“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一框,引入了一则柯尔伯格关于海因茨偷药的“两难选择”案例。

但教材的过多阐述压缩了学生的探究空间,而相关设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道德两难的冲突。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借助经典影视情节重构新的“两难选择”来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关键词:两难选择教学案例解析重构王延东,男,江苏省常熟市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2014年11月,苏州市教科院组织了一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有效课堂的建构”研讨活动,本人进行了初二第七课第一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的公开课展示。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所提供的经典案例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海因茨偷药”案例的解析首先,教材的过多阐述无形中压缩了学生的探究空间。

教材对“海因茨偷药”在“偷”与“不偷”的理由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每一点都有其合理性。

例如以教材所列有关“偷”的理由:(1)你已经走投无路,既然借不到钱救妻子,你就不用保自己的清白;(2)药剂师乘人之危,敲诈勒索,天理难容,偷他的药,是对他的警告;(3)你的妻子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不去偷,别人会取笑你无能;(4)偷药是为了病人,自己做出牺牲,你的行为是高尚的。

更充分的理由是:按照柯尔柏格本人关于儿童道德的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划分标准,其中第4点理由,已接近柯尔柏格提出的后习俗水平中的“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个阶段),即“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就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更为完整的补充。

在平时的听课中,许多学生的回答不外乎“人的生命是至高无尚的,为了挽救生命,即使触犯法律去偷盗也是可以的”。

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

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

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道德困境是指一个人或多个人在面临两个或多个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时所面临的困境。

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道德困境的本质和挑战。

下面是一个经典案例,关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这是一个关于火车事故的案例:一辆载满乘客的火车失去了控制,正朝一个拥有五个人的小村庄冲去。

您站在一个距离火车轨道较远的岔路口上,您看到一个可以转动的杠杆控制着火车的行驶路线。

您注意到,在岔路口的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无辜的工人在进行维修。

如果您不做任何事情,火车会继续行驶到小村庄,可能会导致五个人的死亡。

然而,如果您转动杠杆将火车的行驶路线转到维修工人所在的轨道上,只有一个人会死亡。

您该怎么做?这个案例中,您面临着一个道德困境。

道德的角度来看,您可以选择让五个人遭受不幸,或者让一个人丧生。

这个决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都希望尽量保护他人的生命。

从公正和功利的角度来看,选择让一个人死亡可能更为合理。

因为这样可以保护五个人的生命,从社会整体利益来看,保护更多人的利益是合理和有道德的选择。

这种决策可以被视为是从整体和公共利益角度出发的。

然而,这个案例引发了很多反思和争议。

有人可能会认为,选择让一个人死亡是不道德的,因为无辜的维修工人并没有义务为其他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人主张维修工人应该被保护,不应该让他成为牺牲品。

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这是道德和人权的基本原则。

因此,这个经典案例提醒我们道德决策的复杂性。

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我们需要权衡不同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有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并尽力做出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道德困境的经典案例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的框架。

通过分析和辩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并且能够更加明智地面对类似情境时做出决策。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中英文实用版)Title: Moral Dilemma StoryWhen it comes to moral dilemmas, one classic example is the trolley problem.Imagine you see a trolley hurtling down the tracks, out of control.On the tracks, there are five people tied up and unable to move.You have the option to divert the trolley to another track, but there is another person tied up on that track.Do you pull the lever to save five people at the cost of one, or do you do nothing and let the trolley kill the five people on the original track?当提到道德困境时,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电车难题。

想象你看到一辆失控的电车在轨道上疾驰。

在轨道上,有五个人被绑起来无法移动。

你有选择将电车转到另一条轨道上的选项,但那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被绑起来。

你是要拉杆子以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还是什么也不做,让电车在原来的轨道上杀死五个人呢?Another example is the "good Samaritan" dilemma.Imagine you see someone lying injure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Do you help them, even if it means taking time away from your own schedule, or do you walk by and leave them to their own devices? This dilemma raises questions about our obligations to ot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empathy and compassion.另一个例子就是“好撒玛利亚人”困境。

关于火车道德悖论的分析

关于火车道德悖论的分析

关于火车道德悖论的分析假设一: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铁轨上的5个人,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假设二:假如你是动车司机,前方分叉的两条铁轨上,一条铁轨有5个人,另一条铁轨上有1个人,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看到铁轨来临,这时候你有一个控制动车方向的扳手,你会选择往哪条铁轨上行驶?这两个问题是关于道德理论的典型问题。

我们所讨论的是这两种行为选择,想来找出的是:是什么东西让行为在道德上错误?又是什么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电车模型起先由英国的哲学家菲利帕福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此后由多个哲学家改编成不同版本。

在这两个假设中,很容易看出,第一个假设,大部分人都不会推下身边的人。

而第二个假设,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牺牲另一条铁轨上的1人。

同样是牺牲一个人拯救其他五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在伦理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双重效应原则”,是指一个行动常常有两种效果,其中一种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另外一种则是我们希望避免的,可是得到好的效果的时候,却无法不同时接受坏的结果。

这时候就出现了“附带性损伤”,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只好接受本来并不乐见的附带性损伤。

在扳手问题上,我们选择拯救5个人,只好接受牺牲一个人。

这是无法避免的,为了追求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但是假设一又是不同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他的死亡并不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为了达成同样是拯救5个人的目的,却需要把他当成一个拯救5个人的工具,这种把人类工具化的行为,会激发起我们的道德愤慨。

同样,主动推下去的那个人,也会在心里承受更深的道德内疚感。

由此可见,我们在道德问题上引出了两种标准一种是“效益论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仅仅由行为的结果来衡量,简单而言,判断行为的好坏,就从它的结果来观察,例如死5个人总比死1个人好。

另一种是“义务论”,行为的道德价值不仅仅是在结果,还在于其行为本身。

有些行为是坏的,那就是不被允许,即使这种行为能产生极大收益,就像假设一中。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选择,有时候这些选择甚至涉及到道德层面。

道德两难是指一个人面临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时,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会违背某种道德规范或者价值观。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两个道德两难的故事。

故事一:小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每天都要乘坐地铁上班。

有一天,他在地铁上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现金和各种证件。

小明心里挣扎,他知道这个钱包肯定是有人不小心丢失的,但是他也知道地铁上的失物很难找到失主。

如果他把钱包交给地铁站工作人员,里面的现金可能会被人拿走,而且失主也未必能找到。

但是如果他自己拿走钱包,就违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小明陷入了两难境地,他该怎么做呢?故事二:小红是一名医生,她在医院工作多年,深受患者的信赖。

有一天,一位重病患者来找她,患者告诉她,自己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只能再活几个月。

但是患者的家人并不知道他的病情有多严重,他请求小红不要告诉家人,让他们以为他还有一段时间。

小红陷入了两难境地,她作为医生,有责任告诉患者的家人真相,让他们有时间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她也理解患者的心情,他不想让家人担心,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小红该如何抉择呢?以上两个故事都是充满了道德困境的情节,这些情节让人感到纠结,也让人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置身于道德两难的境地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道德两难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权衡利弊,找到一个尽可能符合道德准则的折中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尽量避免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做一个有担当的人,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总之,道德两难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

在面对道德两难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勇于担当,尽量避免陷入这样的境地。

希望大家在面对类似情况时,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道德两难情景分析_提升德育效果的切入点

道德两难情景分析_提升德育效果的切入点

正方学生认为:杨女士由此免 看到讲“次道德”总比不讲道德好。
反方学生的观点是:法律面前

去了重办身份证、工资卡的奔波之 就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和客 人人平等,不能因为特殊原因而让

苦,她对这个有“职业道德”的小偷 观规律而言,某一社会现象将很可 法律向个体妥协。对魏某的救人行

应该是感激的。小偷的这种行为反 能不再以“道德”和“反道德”这种 为应该肯定,可以进行表彰,但对
的轨道开。因为三个在新轨道上玩 耍的学生不遵守规则,受到惩罚是 咎由自取,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 负责。如果让火车转向旧的轨道, 虽然损失的只有一条生命,但那个
的较量。对个体而言,生命是最重 要 的 ,但 对 于 整 个 社 会 而 言 ,规 则 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没有规则的 社会必将一片混乱,每个人的生命 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我们每个

比如,制售假饮料者只用干净的自 情感的冲突和选择,正是在情感立 这是“人之常情”,但其中的危害却

来水加上糖精和色素,而不用脏水 场的艰难选择中才能锻炼和提高 不容小视。法学上有一个“毒果树”

和有害的添加剂等等。
人的道德判断力。笔者选取《中国 理论:当树上有一个果子被发现有
反方学生则认为:提倡或肯定 青年报》 曾报道过的一个事件,引 毒时,树上所有的果子都被认为是
恐之下跳入护城河,生命受到威胁 那么,一个人只要犯了罪错,就一 时,又将更多的生命置于危险之
之际,两劫匪跳入河中合力将女子 无是处,死有余辜,这会使违背道 中,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
救起,并安慰女子说:“我们只劫 德的个体更加无所顾忌,最终滑向 乱,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应提倡的。
财,不劫色,更不害命。”某市一个 泯灭良知的罪恶深渊。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关于“道德两难问题”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以下就是一个很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两难问题”:题目1: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题目2: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positive moral judgement),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attribute, quality etc),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more morally significant)。

有的人试图超越(circumvent)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题目3: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快乐指数)■ 救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如科学家。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社会福利)■ 救人品最好、最善良的。

恶人就不救了。

(德行:好人应该得好报)■ 假设众所周知中间有一个人经常自杀,不想生存,那么选择不救这个人 (满足需要的哲学,救助最需要得到救助的人)■ 救你个人最喜欢的那个人,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 (偏私)■ 抽签,听天由命,由我们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来决定该救谁。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关于“道德两难问题”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以下就是一个很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两难问题”:题目1: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问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如果我们杀死婴儿,我们就杀了人,但是却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们不杀死婴儿,我们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们没有杀人。

两种选择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夹在一个矛盾的境地。

题目2:当你看到两个人掉到水里去,快要淹死,你会准备去救谁嗯?这两个人的性质可以自由设定,如中国人、外国人;年轻人、老人;好人、坏人,甚至母亲和老婆。

通过选择救谁。

你就做了一个积极的伦理判断(positive moral judgement),告诉别人你认为人的哪个特质(attribute, quality etc),对你而言,在道德上是更重要的(moremorally significant)。

有的人试图超越(circumvent)问题,他们是这么答的:”救体重最轻的那个人”。

”救离自己更近的那个人”。

这个回答超越了问题,更使题目中的道德选择变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道德选择人本人的利益被卷入到选择中:1 / 5他还要顾及自身的安全。

题目3:假设一个更完美的环境。

你是一个医生。

有三个患同样病的病人需要救助。

但现有的资源只能拯救一个人。

这时,该救谁呢?以下几种选择,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和一种社会哲学。

假设以下三人性别国籍民族都相等。

■救最年轻的人,因为他可以活得更长。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快乐指数)■救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如科学家。

(结果主义/功利主义/最大化社会福利)■救人品最好、最善良的。

恶人就不救了。

(德行:好人应该得好报)■假设众所周知中间有一个人经常自杀,不想生存,那么选择不救这个人(满足需要的哲学,救助最需要得到救助的人)■救你个人最喜欢的那个人,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偏私)■抽签,听天由命,由我们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来决定该救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两难故事火车轨道
道德两难问题(moral dilemma)一直是道德研究领域中的经典心理范式,著名的电车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情境例子。

它最早由哲学家菲利普福特在1967年提出,引发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题目如下:假如你看见一辆已失去控制的有轨电车在轨道上前行,电车所行驶的方向上有5 位工人正在进行工程作业,如果电车按目前的轨道前行,这5 位工人势必会被电车撞死,拯救这5 位工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第一种情况是,你的身旁有个铁轨扳手,你可以扳过扳手,使电车改变方向,但是这样电车就会撞上另一轨道上执行维修工作的1 位工人并致其死亡。

你怎么选?
第二种情况是,你的身边站着一个胖子,拯救这5个工人的办法是你可以猛地将身边这个人推下天桥以阻挡电车前行,然而这样就会牺牲这个人的生命。

经典的道德两难问题,都是要求被试在是否会牺牲一个人挽救多个人的性命问题上做出选择。

而且不论做出哪种选择,均会让选择者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冲突。

尽管第一种扳动扳手的情况属于低冲突情境,就是你间接地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第二种推胖子的情况属于高冲突情境,就是你直接地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其实不管我们怎么选,心里都会有点不舒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