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井茶文化
龙井茶知识文化介绍

龙井茶知识文化介绍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产地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周围的西湖龙井茶产区。
它是一种绿茶,以其独特的形状、鲜爽的口感和深浓的香气而闻名于世。
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它曾是君主贡品。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龙井茶被誉为“绿茶之王”,被视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之一。
它是四大名茶之一,与碧螺春、黄山毛峰、铁观音并称。
龙井茶的生产工艺非常严格,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采摘,龙井茶一般在谷雨前后的早春采摘,此时茶树嫩叶初展,嫩叶里富含丰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等成分。
然后是杀青,杀青是指将采摘的茶叶经过高温处理,使其保持绿色并停止酶活性。
接下来是揉捻,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用手轻轻揉搓,使其形成扁平的形状,有助于茶叶中的汁液充分释放。
最后是烘干,茶叶经过揉捻后需要进行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干燥。
龙井茶的外形特点是扁平而整齐的,色泽嫩绿,叶片匀齐,不卷曲,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白毫。
茶汤清澈明亮,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持久。
它的口感鲜爽甘醇,带有一丝焦香,回味悠长。
龙井茶的特点是采用干燥的手法来保持茶叶的形状,因此茶叶外形完整,不易碎裂,茶汤也更加清澈。
龙井茶的品质主要受到产地、品种、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产地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西湖龙井茶产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土壤肥沃,空气湿润,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龙井茶分为不同的品种,如狮峰、龙井、报春等,每种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不同的品种适合不同的口味偏好,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龙井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名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龙井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它代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喝龙井茶不仅可以品味到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还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因此,龙井茶也成为中国茶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贵宾。
关于西湖龙井文化5篇

关于西湖龙井文化5篇西湖龙井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西湖龙井文化5篇,欢迎借鉴参考。
龙井问茶龙井位于凤篁岭上,三国时东吴曾来这里求雨,龙井因此而得名。
北宋时,高僧辩才居住此地,为方便客来客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龙井一带方才旺盛起来。
辩才好客,每有客来,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龙井茶渐渐有了名气。
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袁枚的《随园食单》赞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后来,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这里的茶叶和风景更加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茶香飘溢,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10]“御茶”逸事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
在归途中,将龙井茶叶带回给太后,太后喝后肝火顿消,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
乾隆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十八颗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饮用。
自此,龙井蜚声海内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开茶节每年在三月底、四月初在西湖龙井茶乡举行,弘扬传统茶文化,打造杭州茶都,建设全国最美丽城区。
“西湖龙井开茶节”经申报推荐、初步筛选、展示票选等程序,已成功入选“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
西湖龙井的饮茶常识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
杭州正宗西湖龙井的历史文化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是名茶中的珍品,凡真正品尝过西湖龙井茶的人都能体会到色、香、味、形四绝的独特品质。
西湖龙井茶清代被指定为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列为国家礼品茶。
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那时按林洞山峰产地称茶名,叫“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
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
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建国后合并为狮、龙、梅三个字号,五十年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后统称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独特的品质,是特殊环境水气土壤条件孕育和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龙井茶区东临西湖,南向钱塘江,西北环山,恋峰起伏,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
由“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适宜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
相传龙井泉直通东海,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在井旁祭神求雨。
明朝驻浙总兵李德领兵驻扎在凤篁岭下,正统十三年(1448 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龙井取水,一时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吴国赤乌年号银条、玉佛,北宋时金元宝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乌云密布,泉水汹涌。
后来李德在龙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称龙井寺,也就是现在的龙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区,品茶作诗,赐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为御茶。
四次作诗对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状品质及茶农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中,更是对龙井泉水冲龙井新茶品味,独特的烹茶方式,茶叶土壤、采摘季节作了刻划,特别是称赞其高雅的品质,把凤团御茶给比下去了。
诗全文为: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名,聊因雀舌润心莲。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传承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传承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不同的地方,茶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中以及饮用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形成了茶文化的地域特色,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一、西湖龙井茶的独特风味与传承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
它的产地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周边地区。
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湿润,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制茶的技艺也是由世代相传,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进。
制作西湖龙井茶的关键在于“杀青”这一过程。
在杀青时,制茶师傅需要巧妙地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得茶叶能够快速失去绿叶中的水分,保持茶叶本身的鲜绿色。
这种受热茶叶能够保留更多的茶多酚,使得喝下去的时候口感更加鲜甜。
龙井茶的传承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
师傅会将制茶技艺传授给他的学徒,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指导。
这种方式确保了龙井茶的制作工艺能够代代相传,保持其独特的风味。
二、台湾乌龙茶的浓郁花香与传承台湾是乌龙茶的重要产区,这里的乌龙茶以其浓郁的花香和独特的口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台湾乌龙茶的制作与中国大陆的乌龙茶有一定的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土壤、气候和栽培方式导致的。
台湾乌龙茶的制作中,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烘焙工艺。
制茶师在烘焙茶叶时,会根据茶叶的不同部位和质地控制火候和烘焙时间。
这样可以使茶叶逐渐脱水,并且茶多酚与挥发性香气形成复杂的互补关系,带来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传承乌龙茶的方式在台湾也是师徒传承。
台湾的茶艺师傅会将自己的经验与技艺传授给学徒,并要求学徒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来掌握制茶的技巧。
这样的传承方式使得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并且能够保持其特有的风情。
三、四川蜀红茶的浓郁口感与传承四川蜀红茶,也被称为川红,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红茶之一,以其浓郁的口感和深邃的红色而闻名。
四川菜,尤其是川菜,因其辣而出名,而与川菜搭配的川红茶可以舒缓味蕾上的刺激,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川红茶的制作过程中,与其他茶叶不同的是其茶叶发酵时间较长。
龙井茶的历史

龙井茶的历史龙井茶的历史龙井茶,作为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产自美丽的浙江杭州西子湖畔,以其独特的“四绝”- 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而闻名于世。
了解龙井茶的历史,就如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
1.起源与传说龙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唐代。
据传,唐玄宗曾封禅泰山时路过杭州,品尝了龙井茶,赞不绝口。
到了宋代,龙井茶开始被大量种植,并逐渐成为皇家贡品。
及至清代,龙井茶的生产和销售更是达到了高峰。
2.古代文献记载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龙井茶的记载。
例如,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就提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的“西子”指的就是龙井茶。
明代《钱塘县志》中也有对龙井茶的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3.龙井茶的传播龙井茶的传播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的开通。
自此以后,龙井茶逐渐传播到亚洲、欧洲等地,并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4.龙井茶的繁荣与兴盛龙井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繁荣与兴盛。
特别是清代,龙井茶成为了皇家贡品,每年都要向皇宫进贡大量优质龙井茶。
这一时期,龙井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龙井茶的传承与创新龙井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从最早的唐宋时期开始,龙井茶的制作技艺就在不断演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现代,龙井茶的制作技艺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创新。
例如,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得龙井茶的生产效率更高、品质更稳定。
6. 龙井茶的文化内涵龙井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茶禅一味”的说法体现了茶与禅宗的紧密联系;“客来敬茶”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龙井茶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 龙井茶的品牌建设与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龙井茶这一品牌,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例如,对龙井茶的原产地地进行了保护,限制只能在特定区域种植和生产;同时对龙井茶的品牌进行了注册和保护。
杭州西湖龙井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

杭州西湖龙井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杭州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历史渊源,吸引了无数茶客和品茶爱好者的关注与赞赏。
作为长期生活在杭州的我,有着亲身体验西湖龙井茶文化的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杭州西湖龙井茶的真实体验和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些见解。
杭州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有着将近千年的种植和制作历史。
茶农们将龙井茶种植于山坡上的茶园,利用湖泊和雨水灌溉,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西湖龙井茶成为杭州茶叶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到立夏这段时间,正是西湖龙井茶采摘的季节。
当时我有幸亲自参观了龙井茶园,亲手采摘了新鲜的茶叶,并亲眼目睹了制作过程。
制作西湖龙井茶的过程是相当复杂而精细的,需要多次炒制、揉捻、干燥等步骤。
当天,我目睹了茶叶在巨大的炒锅中被炒制,炒制过程中,一阵阵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炒制后的茶叶会经过揉捻来改变茶叶的形状,增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最后,茶叶在阳光下经干燥后,变成了一片片翠绿的龙井茶叶,显得格外鲜嫩。
品尝西湖龙井茶时,茶叶在杯中舞动,散发出清香。
我用滚烫的水冲泡茶叶,茶香扑鼻,杯中茶汤清亮,如碧玉一般。
第一口,带有茶香的滋味一下子充盈了我的整个口腔。
滋味醇厚,没有一丝的苦涩。
茶汤入口鲜活爽口,茶香悠长回味。
这正是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品茶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天然之美。
除了优美的茶叶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西湖龙井茶背后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茶艺师凭借着对茶叶的熟悉和对茶道的领悟,通过泡茶、斟茶、品茶等一系列仪式,将茶叶的香气、滋味、形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礼仪和文学艺术,使得茶叶不仅成为了一种饮品,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我对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亲身体验,我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受。
茶文化不仅仅是品尝一杯茶的过程,更是一种与大自然共同居住的体验。
龙井茶的故事和传说

龙井茶的故事和传说摘要:一、龙井茶的起源与发展1.历史背景2.产区分布3.品种介绍二、龙井茶的特点与鉴别1.外形特征2.汤色口感3.品饮技巧三、龙井茶的传说与故事1.西湖龙井的传说2.武则天赐名龙井茶的故事3.其他相关传说四、龙井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1.茶道文化2.文学艺术3.养生保健作用五、龙井茶的传播与影响1.国内传播2.国际影响3.当代茶产业发展正文:一、龙井茶的起源与发展1.历史背景龙井茶,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产于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村。
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产区分布龙井茶主要产区为浙江杭州西湖区,其次有江苏、安徽等地。
其中,西湖龙井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品种和精湛的制茶技艺,被誉为“绿茶皇后”。
3.品种介绍龙井茶品种繁多,按采摘时间可分为明前龙井、雨前龙井、春尾龙井等。
其中,明前龙井为最优质品种,汤色翠绿,香气清幽,味道鲜爽。
二、龙井茶的特点与鉴别1.外形特征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匀长挺直。
其特有的“尖、扁、光滑、翠绿”的外形,被誉为“四绝”。
2.汤色口感龙井茶的汤色呈翠绿色,清澈明亮。
品尝时,口感鲜爽,具有独特的豆香、栗香。
3.品饮技巧品饮龙井茶时,应注意控制水温(80-90℃为宜),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瓷器,赏茶、闻香、品味、回味,方能尽享龙井茶之美。
三、龙井茶的传说与故事1.西湖龙井的传说相传,龙井茶为观音菩萨所赐,用以救赎杭州百姓。
观音将茶树种在西湖边,茶树生长繁茂,成为今日的龙井茶。
2.武则天赐名龙井茶的故事唐朝武则天年间,一位杭州僧人将龙井茶进贡给武则天。
武则天品饮后,觉得茶香四溢,味道鲜爽,赐名“龙井茶”。
3.其他相关传说此外,还有关于龙井茶制茶始祖、龙井茶的命名等传说,丰富了龙井茶的文化内涵。
四、龙井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1.茶道文化龙井茶作为中国绿茶的代表,茶道文化悠久,包括茶艺、茶宴、茶诗等。
2.文学艺术龙井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有着丰富的表现,如唐代诗人陆羽的《茶经》,宋代诗人苏轼的《茶诗》等。
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

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西湖龙井村: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西湖龙井村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之一。
这个古老的村庄以其丰富的历史和卓越的茶叶品质而闻名于世。
西湖龙井茶,也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从品质到文化价值都令人称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西湖龙井村的魅力,了解它如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
1. 历史渊源西湖龙井村的茶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传说一个叫杨介的农夫发现了一条河流旁边一条绿色的龙,因此将这个村庄命名为龙井村。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里出产的茶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而享誉盛名。
2. 地理条件西湖龙井村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
村庄周围环绕着山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使得空气湿度和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村庄靠近西湖,茶叶生长在湖边的沃土上,吸收了充足的养分,使得产出的茶叶品质卓越。
3. 栽培和采摘西湖龙井茶的栽培和采摘过程严格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
农民们耕耘着茶园,手工修剪植物,保证每个茶树都能充分吸收阳光和营养。
采摘是关键的一步,通常在早晨露水蒸发之前进行。
农民们用手轻轻摘取嫩叶,确保只采摘到最嫩最鲜的叶子,这些叶子富含茶多酚和维生素,为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贡献了独特的特点。
4. 加工工艺西湖龙井茶的加工工艺独特而精细。
采摘回来的茶叶首先通过炒锅进行初步加工,这样可以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然后茶叶经过传统的炒、揉、烘的工序,使得茶叶变得扁平而匀称。
最后,经过精致的捻揉和炒制,西湖龙井茶的外形焦黄绿润,持久的香气和独特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5. 文化价值西湖龙井村不仅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世人的喜爱。
茶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每个茶叶从栽培到制作都讲究细节和技艺。
茶艺师将茶叶泡制成清澈的汤色,香气芬芳,口感醇和,以展示西湖龙井茶的最佳状态。
此外,西湖龙井村还拥有众多茶园和茗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茶叶爱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龙井茶文化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
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氮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龙井原名龙泓,传说三国时就已发现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时从井底挖出一龙形大石于是更名为“龙井”。
龙井产茶唐代就有记载,宋代已经闻名。
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关于天竺和灵隐两寺产茶的记述,唐宋时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等就已成为贡茶。
而苏东坡品茗诗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白云山下雨旗新”描述的也是龙井茶的香醇翠绿,形如彩旗的特点。
清代龙井茶尤为乾隆皇帝所赞誉,向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下的胡公庙品尝西湖龙井,饮后赞口不绝,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可以说产在杭州西湖的的群山之中的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古色古香。
西湖龙井茶集中产于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处处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一片片茶园就处在云雾缭绕、浓荫笼罩之中。
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C,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尤其春茶季节,细雨蒙蒙、溪涧常流,土壤深厚,多为沙质壤土。
唐代陆羽《茶经》中所说的“砾者上”,正与优良品质的龙井茶生于沙壤土相吻合。
龙井茶区的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与多种维生素。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良品种为龙井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极好的先天条件。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
茶农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
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
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
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
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
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旗枪”。
采一芽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
通常制造1公斤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7~8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
龙井茶区的茶农每到龙井茶采摘季节,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
姑娘身挎茶篓,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
长期以来形成的及时分批采摘制度已经代代相传,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必采一次。
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
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
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
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
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
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
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炒制后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进程。
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
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15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煇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
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煇,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需炒制20~25分钟。
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
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龙井茶分13个等级,即特级1—3等和1—10级。
实际上现在9、10两级已不再生产。
一般特、1、2、3级为高级龙井,4~6级为中级龙井,7级以下为低级龙井。
级别越低,炒制时锅温越高,投叶量越多,炒制手势也越重。
炒制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
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
贮藏得法的话,约经0.5~1 个月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保持干燥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
西湖山区的龙井茶,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历史上向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别。
狮字号为龙井村狮子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四眼井一带所产。
后来,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品质风格的实际差异性,调整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
“狮峰龙井”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
“梅坞龙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西湖龙井”叶质肥嫩,但香味不及龙井、梅坞所产。
三个品类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茶中之美数龙井”,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品尝高级龙井茶时,多用玻璃茶杯,85°C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1分钟后揭开茶杯盖,以免产生闷熟味。
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
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味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
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
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