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滴定液1.0 简述1. 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标准溶液,具有准确的浓度(取4 位有效数字)。

1. 2 滴定液的浓度以“mol/L”表示,其基本单元应符合药典规定。

1. 3 滴定液的浓度值与其名义值之比,称为“_F”值,常用于容量分析中的计算。

1 . 4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 1 0年版二部附录X V F“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2 .0仪器与用具2 . 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感量)应为O . l m g或小于O.lmg;毫克组砝码需经校正,并列有校正表备用。

2.2 10、2 5和5 0 m l滴定管应附有该滴定管的校正曲线或校正值。

2.3 10、15、2 0和2 5 m l移液管其真实容量应经校准,并附有校正值。

2.4 2 5 0 m l和1 0 0 0 m l量瓶应符合国家A 级标准,或附有校正值。

3.0 试药与试液3 . 1 均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X V F“滴定液”项下的规定取用。

3 . 2 基准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与领用。

4.0 配制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

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 〜5 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配制过程中应有核对人,并在记录中签名以示负责。

种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种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种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一、前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药品检验仪器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操作人员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二、操作人员
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2.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药品知识,了解各种药品的检验标准和方法。

三、检验仪器的准备工作
1.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完好。

2.根据待检验药品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试剂和标准物质。

四、操作流程
1.开机启动仪器,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选择待检验药品的检验模式,并设置相关参数。

3.将样品按要求放入仪器中进行检测。

4.等待检测结果显示并记录。

5.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药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有异常需
要及时处理。

6.检验结束后,关闭仪器并清洁工作区域。

五、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2.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更改参数或操作不当。

3.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4.报废药品和试剂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避免造成污染。

结语
本文档所规定的操作规程应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药品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所有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规定,确保药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内容为《种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的文档,操作人员在使用药品检验仪器时应遵守以上规定,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文档,具体操作仍应按照实际情况和实际仪器要求进行。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药品检验仪器是保证药品质量及安全性的重要工具,正确和规范的操作药品检验仪器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本操作规程旨在明确药品检验仪器操作的规范,确保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操作准备1. 确保仪器晶圆干净,无尘和杂质;2. 电源和仪器电源线连接正常,稳定可靠;3. 仪器必需的耗材和试剂应备足;4. 药品样品准备完好,符合检验要求。

三、仪器开机1. 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按正确的顺序打开电源;2. 检查仪器各项参数是否正常;3. 仔细阅读仪器屏幕上的信息,确保仪器操作系统正常。

四、样品处理1. 根据检测要求,取样品进行标识和准备;2. 样品处理过程中,严禁直接接触样品,应使用工具和个人防护设备;3. 样品处理完毕后,及时将余样进行正确的保存和封存。

五、仪器预热1. 根据仪器要求进行相应的预热操作;2. 在预热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状态及显示信息,确保预热状态正常;3. 确保仪器预热时间符合相关要求。

六、检验操作1. 在样品投放之前,根据仪器要求进行相应的校准操作;2. 仪器校准完毕后,根据检验要求将样品投放到仪器中;3. 在样品检测过程中,严禁随意更改仪器参数;4. 如仪器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终止检验并报告负责人。

七、仪器关机1. 根据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按正确的顺序关闭仪器;2. 清理及收拾工作区域,将耗材、试剂等分类归位;3. 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断电,确认周围环境整洁。

八、操作记录与维护1. 检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准确记录下来;2. 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记录并汇报负责人;3.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并记录维护过程和结果。

九、安全防护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喝饮料等;2. 操作人员应穿戴良好的工作衣,并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3. 使用有毒、易燃、易爆等药品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4. 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负责人,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9-1册数:16开2册定价:665元优惠价:498元内容简介(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

现已出版发行。

(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一般鉴别试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火焰光度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二部)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子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维生素A测定法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硫化物检查法硒检查法氟检查法检查法铁盐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砷盐检查法铵盐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易炭化物检查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热分析法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制药用水的电导率测定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澄清度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结晶性检查法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可见异物检查法崩解时限检查法融变时限检查法溶出度测定法释放度测定法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最低装量检查法片剂脆碎度检查法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升压物质检查法升压素生物检定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锥入度测定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灭菌法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玻璃酸酶测定法肝素生物测定法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缩宫素生物测定法胰岛素生物测定法精蛋白锌胰岛素延缓作用检查法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洋地黄生物测定法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卵泡刺激素(FS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卵巢增重法黄体生成素(L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精囊增重法降钙素生物活性测定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滴定液分析天平使用与称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中药补充部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煎膏剂(膏滋)中药糖浆剂合剂中药胶囊剂酒剂膏药中药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中药眼用制剂贴膏剂凝胶剂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一部)薄层色谱扫描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分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甲醇量检查法浸出物测定法鞣质含量测定法膏药软化点测定法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酸败度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价:380.00元收载的内容主要是各项仪器常规使用的基本的规范性操作。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药品检验工作,保障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制定的。

操作规程于2010年发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已成为国内药品检验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基本要求、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中,操作规程明确指出了药品检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药品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检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药品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检验、全面检验、准确检验、现场检验和监督检验等。

操作规程还针对药品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药品检验的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多个方面。

物理检验主要是通过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

化学检验则是通过对药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成分符合规定。

生物学检验则是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有关因素进行检验,以保障使用药品的人民群众的安全。

在操作规程中,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内容。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处理。

质量控制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等。

通过对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操作规程的发布对于改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操作规程的实施也提高了药品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了药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然而,操作规程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检验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操作规程的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在药品检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药品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检验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监管,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 pdf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 pdf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 pdf
药品检验仪器是现代药品检测的必要工具,它可以快速、准确地
检测药品的成分和质量,保障了药品的安全性。

然而,操作药品检验
仪器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以确保药品检验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首先,操作药品检验仪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包括
仪器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内容。

其中,安全操作是关键,必
须了解仪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危险源,避免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对于每一个仪器都有操作步骤和要求,操作者必须按照要求进行,避免误操作和疏忽。

其次,药品检验仪器需要经过正确的标定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

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仪器和仪器配件的完好程度,确
保其正常工作。

若遇到仪器故障,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避免影
响检测结果。

最后,使用药品检验仪器需要注意数据的采集和保存,以便进行
后续数据分析和比对。

在操作过程中,需保持仪器环境的稳定和静止,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同时,对数据的保存和备份也需要注意,
以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的风险。

总之,药品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是保障药品安全性和
检测准确性的基础,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确保药品检验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5
试验准备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试管、吸管(1ml、10m1) 、稀释剂等移至洁净实验室
内。开启洁净实验室空气过滤装置工作 30min。紫外灭菌 30min。 6.3 操作人员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擦拭供试品瓶、
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18~24h;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 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24~48h。上述培养物用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 每 1ml 含菌数为 50~100cfu 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 基上,培养 5~7 天,加入 3~5ml 含 0.05%(ml/m1)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 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 0.05%(ml/ml) 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 1ml 含孢子数 50~l00cfu 的孢子悬液。 菌悬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h 内使用,若保存在 2~8℃的菌悬液可以在 24 小时内使用。黑曲霉菌的孢子悬液保存在 2~8℃,可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替代对应量的新 鲜孢子悬液使用。
第 2页,共 27页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9.2
验证方法
验证试验分 4 组,至少应进行 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供试
品组和对照组试验的菌回收率。 9.2.1 供试品组 取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按每 1ml 供试液加入 50~l00cfu 试验菌,
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平皿法计数时,取试验菌液、供试液各 1ml 分别注入平皿中, 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薄膜过滤法计数时,取供试液 2ml 过滤,冲洗液冲洗,并在最后一 次的冲洗液中加入试验菌。 9.2.2 9.2.3 菌数。 9.2.4 稀释剂对照组 为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对微生物影响的程度,可用相应的稀 活菌组 取上述试验菌液,测定其加入的试验菌菌数。 取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 1ml,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一、概述
药品检验仪器是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帮助药品生产企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正确操作药品检验仪器是每个药品生产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仪器及配件是否完好,如若发现有损坏或缺失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2.检查仪器是否已按说明书正确连接,电源是否正常。

3.调整环境条件,确保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进行操作。

三、操作步骤
1.按照说明书操作仪器开启电源。

2.进行初始化设定,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待机状态。

3.按照检验要求选择正确的程序设置。

4.将待检样品放置到样品槽中,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

5.等待仪器完成检验过程,并及时记录数据。

6.完成检验后,仔细清洁并保养仪器,确保下次使用时仍能正常运行。

四、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切勿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2.使用化学试剂时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检验操作过程中切勿将食品或饮料带入操作区域,以免发生
交叉污染。

4.操作结束后,要及时将仪器关闭并断开电源。

以上是《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希望每位药品从业人员都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
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1
册数:16开2册
定价:665元
优惠价:498元
内容简介
(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

现已出版发行。

(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目录:
片剂
注射剂
酊剂
栓剂
胶囊剂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眼用制剂
丸剂
植入剂
糖浆剂
气雾剂
粉雾剂
喷雾剂
膜剂
颗粒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
耳用制剂
鼻用制剂
洗剂冲洗剂灌肠剂
搽剂涂剂涂膜剂
凝胶剂
贴剂
一般鉴别试验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火焰光度法
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二部)
柱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
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
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
相对密度测定法
馏程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凝点测定法
旋光度测定法
折光率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
pH值测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氧瓶燃烧法
氮测定法
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
维生素A测定法
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
氯化物检查法
硫酸盐检查法
硫化物检查法
硒检查法
氟检查法
检查法
铁盐检查法
重金属检查法
砷盐检查法
铵盐检查法
干燥失重测定法
费休氏水分测定法
炽灼残渣检查法
易炭化物检查法
残留溶剂测定法
热分析法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制药用水的电导率测定法
溶液颜色检查法
澄清度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结晶性检查法
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
X射线粉末衍射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可见异物检查法
崩解时限检查法
融变时限检查法
溶出度测定法
释放度测定法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最低装量检查法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
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
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测定法
异常毒性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升压物质检查法
升压素生物检定法
降压物质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锥入度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拉曼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
离子色谱法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
过敏反应检查法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
灭菌法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
玻璃酸酶测定法
肝素生物测定法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
精蛋白锌胰岛素延缓作用检查法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
卵泡刺激素(FS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卵巢增重法黄体生成素(L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精囊增重法降钙素生物活性测定
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
滴定液
分析天平使用与称量
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
中药补充部分
中药丸剂
中药散剂
中药颗粒剂
中药片剂
煎膏剂(膏滋)
中药糖浆剂
合剂
中药胶囊剂
酒剂
膏药
中药注射剂
搽剂洗剂涂膜剂
中药眼用制剂
贴膏剂
凝胶剂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显微鉴别法
薄层色谱法(一部)
薄层色谱扫描法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水分测定法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
甲醇量检查法
浸出物测定法
鞣质含量测定法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
酸败度测定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
《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价:380.00
元收载的内容主要是各项仪器常规使用的基本的规
范性操作。

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全国有关药检所编写。

收载的仪器操作规程共计446项,新起草的规程205项。

对于药品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化发挥着巨大作用
目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PE Lambda 1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PE Lambda 25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PE Lambda 3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Ⅰ)
PE Lambda 3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Ⅱ)
PE Lambda Bio 4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TSP UV-3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TSP UV-34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TSP UV-5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Varian Cary 3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Varian Cary 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Agilent 845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MultiSpec-1501型光电二极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401 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6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5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65 FW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热电Unicam UV-3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Beckman 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22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岛津UV-16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日立32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通用TU-122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通用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UV-3600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日立U-30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Varian Cary 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PE Lambda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二、红外分光光度计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四、荧光分光光度计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有关检测器
六、气相色谱-质谱、ICP-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七、气相色谱仪及顶空进样器
八、毛细管电泳仪
九、热分析仪
十、薄层扫描仪
十一、溶出度测定仪
十二、微粒检测仪
十三、自动滴定仪
十四、旋光仪
十五、费休氏及库伦法分水测定仪
十六、片剂脆碎度测定仪
十七、pH计
十八、定氮测定仪
十九、渗透压测定仪
二十、酶标仪
二十一、显微镜操作规程
二十二、微波消解仪器操作规程二十三、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