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河流沉积地貌
➢ 江心洲
• 分布 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较慢的宽谷段
• 形成过程 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 地貌特点 四面环水
3 河流沉积颗粒与流速的关系
河流沉积物颗粒与流速呈正相关,流速越快,沉积物颗粒越大。 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分别为:
石块
鹅卵石
砾石
粗砂
细沙
黏土
判断
(1)冲积扇多分布在出山口。( √ ) (2)河流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山口向下颗粒越来越大。( × ) (3)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 ) (4)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均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 )
2 河流侵蚀地貌
➢ 中下游
• 牛轭湖
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当曲流发展到 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 弯道形成牛轭湖
2 河流侵蚀地貌
➢ 在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也各不相同。
初期
中期
后期
侵蚀 方式
以下蚀和溯 源侵蚀为主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以侧蚀为主
河谷 形态
深而窄,谷壁 陡峭,横剖面
答案: 图d。 溯源侵蚀、下蚀。
问题: 2.[综合思维]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 一岸?并解释理由。
答案: D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 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 侵蚀,在凸岸堆积。
问题:3.[综合思维]若图a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b所示,则形成的地 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答案 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河水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窄而深,呈“V”形。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河水以侧蚀为主, 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拓展延伸
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案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的扎阿曲澜沧江源头,形成宽浅的 河谷。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河漫滩平原的地貌特点: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凸岸堆积
B
凸岸堆积
A
凹岸侵蚀
C
凸岸 堆积
凹岸侵蚀
如果河流改道(截弯取直) 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
河漫滩(ABC) 则会全年露出为陆(如B ) 河漫滩平原
3、曲流与牛轭湖
思考:景洪——万象河段河道弯曲的原因?
地形坡度变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
2.通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案例的学习,运用综合思维,能 够说出常见河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掌握描述地貌的的基本 方法。
在湿润地区,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流水作用(侵蚀、搬运、沉积)有关。
一 河 流 侵 蚀 地 貌
影响三角洲的消长的因素:
• 生长:泥沙量、径流量 • 消亡:海浪侵蚀、潮汐
泥沙量 径流量 海浪侵蚀 潮汐搬运
增减增减增减增减 大小大小强弱强弱
三 角 洲
生 长
消 亡
生消 长亡
消 亡
生消 长亡
生 长
水土保持
水库拦水
海平面上升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①河流输沙量大 ②入海口潮差小 ③潮流搬运能力弱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答案:6.C 7.A
8.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 重的是( )
A.①③⑤ C.②③⑥ 答案:A
B.①④⑤ D.②④⑥
读我国某地地貌形态图,回答 9~10 题。
9.与图中地貌形成无关的是( )
A.河流含沙量大
B.河流流速变快
C.地势由陡到缓
解析: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 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 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 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答案:1.D 2.A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回 答 3~4 题。
3.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积,形成冰碛地 地区
貌
形成沙滩等海 岸地貌
滨海地带
典型景观
【对点跟踪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 )
A.河口三角洲
B.河漫滩
C.冲积扇
D.侵蚀平原
2.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 )
A.沉积作用 1 月
B.搬运作用 4 月
C.沉积作用 7 月
河段 下游 河口
地貌
成因
湄公河 因地势变得平坦,泥沙大量_沉_入海洋时,流速_减__慢__,所
三角洲 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
一、判断题 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 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3.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 ) 4.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 5.只有湿润地区的河流才会形成曲流。( ) 答案:1.× 2.× 3.√ 4.× 5.×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D.入海口处
39003
当堂检测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C )
A.水流向源头侵蚀 B.水流向两岸侵蚀
知识拓展
流水侵蚀作用
观察水面变化,思考流水向什么方向 侵蚀?
向两侧侵蚀 向下侵蚀 向后侵蚀
加宽 加深 长度增长
39003
新课讲授
流水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39003
01
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01河谷特征 02成因分析
39003
新课讲授
A
探究问题一:描述澜沧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段的地形特点思考其影响。
39003
D CE
B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课堂总结
39003
当堂检测
右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
层地区。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C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2.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 A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C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新课讲授
用笔画出大致范围,并判别不同方向坡度 的差异。
• 坡度差异:从冲积扇顶端到外缘的纵剖面,
高中地理_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课件设计

五、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1.湄公河平原: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山地和丘陵后,地势变得_平__坦__,河水中的泥沙 大量_沉__积__,形成湄公河平原。 2.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_减__慢__,泥沙在_河__口__沉积,形成三角洲。
随堂演练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重要因素。如图为 “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剖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作用大致分别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二、河流堆积地貌
1
冲积 平原
_侧__蚀__作__用__强__烈__,__往__往__在__凹__岸__侵__蚀__,__在__凸__岸__堆__积___。
(3)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
√C.瀑布
B.喀斯特溶洞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等高线 图上的 洪积扇
①②③④ 中正确的 是__②___
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
季节性洪水或 河流在山区流动
地势陡峭 水流速度快
携带大量 砾石和泥沙
出山口处,地势趋缓, 水道开阔,流速放慢
搬运物质堆积
形 成
洪积扇 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 个连接河漫滩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宽广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

课前自主学习
一、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1.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1)源头:青海省_唐__古__拉__山。 (2)流经地区。 ①在我国境内称为_澜__沧__江,流经青海、西藏和_云__南__三省区。 ②流出国境后称_湄__公__河,流经_缅__甸__、老挝、泰国、柬埔寨和_越__南__等国,最后注入 _南__海。 (3)流程:全长4 909千米,是亚洲第_三__长河。
【素养提升】 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着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
(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②将书本翻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素养提升】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市西接云贵 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 倾斜。张家界市境内四季温和,雨量充分,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 东,一直流入洞庭湖。
张家界市的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 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使你感到惊心动魄。 关键词:地壳 抬升 溪流 向下 侵蚀 河流两岸 水流
A.③ 侵蚀 B.④ 堆积 C.③ 堆积 D.④ 侵蚀
【解析】(1)选C,(2)选C,(3)选D。第(1)题,河谷的形成过程先是河水向下深切,形 成“V〞形河谷;然后河水沿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 变宽,形成“槽〞形河谷。第(2)题,河谷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主要是由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3)题,河流凹岸与凸岸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在① ②③④中,④河流弯曲度最大,凹岸与凸岸发育最典型。图中丁处为凹岸,发生的 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课程目标
1.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3.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
1.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3.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课堂教学
1.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你们对这两
个河流有了解吗?请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
2.展示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图片,介绍其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3.讲解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河流地貌特征,包括三峡地貌、砂石峡地貌、塔状喀斯特地貌和湿地沼泽地貌等。
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4.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将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流速进行比较和分析。
5.考察:出示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河流地貌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笔记整理,理清学习思路。
2.在课后进行一些阅读,加深对澜沧江和湄公河的理解,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3.准备阶段性考试,复习所学知识点。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掌握其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和形成机理;•掌握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主要地貌特征;•能够归纳总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的规律,分析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这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回答学生提问:为什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各异?1.导入(5分钟)1.1 引入主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节课中我们讨论了哪些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将了解到哪些内容?2.讲授(30分钟)2.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和形成机理•使用地图和图片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以及形成机理。
2.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包括地形、水文特征、洪水灾害等。
2.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貌变化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20分钟)3.1 小组讨论•按照小组分配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总结讨论结果。
3.2 总结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介绍本组讨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学习目标:1.结合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辨认不同河流地貌类型,并分析成因。
2.通过经纬度及流域轮廓,了解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
学习重点:澜沧江—湄公河的基本概况及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
学习难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的河流地貌类型及成因。
【即时训练】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
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读我国某地地貌形态图,回答3~4题。
3.与图中地貌形成无关的是()
A.河流含沙量大 B.河流流速变快
C.地势由陡到缓 D.河道变宽
4.以下地区该地貌较多的是()
A.东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河西走廊 D.青藏高原内部
闯关题:
读图,回答5~6题。
5.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6.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
高处,其原因是()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