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古今词义的变化.ppt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词义缩小—丈人 古义: 老人 后起义:
六朝时指妻父
《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代一般对妻父不称丈人,而称舅姑。古代实行世代交换婚, 所以岳父母、公婆与晚辈之间是是甥舅关系。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妇称夫之母曰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词义的转移-怨、恨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古义
今义
怨 恨
恨 憾
侯自我得之,自我
捐之,无所恨。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怨>恨 今:怨<恨
词义转移—谅
古义:诚实 (先秦)
上古曾以农具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仿照钱 形铸币,渐渐成为货币的通称。
词义的扩大—齿
古义: 门牙
后起义:
泛指牙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假道》 齿牙完坚。 《后汉书•华佗传》
现代没有牙齿的分别,如牙科,齿科,拔牙,镶牙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后起意义:
脸 色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词义的转移-贼、盗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后起意义: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 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盗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古今词义的变化优秀课件

古今词义的变化优秀课件

2.词性不改变。
五、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1、褒义词变化为贬义词 明哲保身:古义: 聪明智慧,善于适应环境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2.
今义: 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 4、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一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3、其良人出 古义:
今义:
复辟:古义:失位君主复位 诡,谎言、欺诈的 辩,言论
“劝” 古义:鼓励;劝说;规劝 今义: 劝说;规劝
“迁” 古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 今义:迁移;变换
战、守、迁,皆不及施 顷襄王怒而迁之 再迁为太史令
四、词义转移
(1)由表示甲事务的转移到表示乙事物 “币”古义礼:物 厚币委质事楚 今义:钱
“涕动作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一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1秋 )今齐地/方千里
今义:
今义: “慢” 古义:
(今2义:)鼎足之形/成矣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爪牙:古义:
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2.
“假”古义:
(4)于是相濡前/进缶 “去”古义:
3、其良人出 古义:
今义: 今义: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很少,只有极少数的专有名词。
今义: 完全褒义
3、中性词变为褒义或贬义词
谤:古义: 议论、批评他人过失(能谤讥于市朝)
今义:
恶意中伤
祥:古义:预兆,有吉有凶 (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今义:吉祥
六、名称说法改变
目:变为 眼睛
“秋” 古义秋:季《说文》禾谷熟也 今义:一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江”“河”等
三、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
今:睡眠。 • 响:本义为回声,如《水经注 • 江水》:“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指一切响声。 • 脸:本义指两颊的上部。晏殊《破阵子》:“笑从双脸生。” • 笑从双脸生,意思是说,双颊上笑意盈盈。 • 今:面部。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
• (一)词义范围不同 • 2.词义缩小:虫、宫、臭、汤、丈人 • 虫(蟲):本义为动物。古人把动物分为毛虫、羽虫、甲虫、鳞虫、裸
《论语 • 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 兴。”
从者病,是说跟随孔子的学生都病倒了,起不来了。 • 今:疾病泛称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
• (三)词义轻重不同 2.古义轻,今义重 • 恨 古:遗憾
《史记 • 萧相国世家》:“臣死不恨矣!” 意思是说,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白居易:长恨歌 • 唐玄宗、杨贵妃曾约定: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生死死在一起。可是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被逼之下赐死 了杨贵妃,他们的愿望实现不了了,留下的永久的遗憾,这 就是“长恨”。 今:痛恨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
(四)感情色彩不同
• 1.古义褒,今义贬
• 爪牙
• 古:勇士 《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国之爪牙”是指捍卫国家的勇士,干将。
• 今:帮凶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差异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的障碍
• 古今词义的差异,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的障碍。例如:
•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 南飞)
• 可怜:可爱,讨人喜欢。
•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 作息:偏义复词,指劳作。
• “可怜”,现在的意思是境遇不好,值得同情,怜悯。这里的 “可怜”是可爱、值得同情的意思。“作息”,现在的意思是说 工作和休息。这里的“作息”是偏义复词,就是工作的意思, “息”不表义。这里的“的“可怜”、“作息”都跟我们现在常 用的词义不同,这就增加了我们理解的难度。

最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连绵词、偏义复词、教学讲义PPT

最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连绵词、偏义复词、教学讲义PPT

▪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 读音是一样的。可是,由于古今读 音有了很大的变化,通假字和本字 的读音不一致的情况并不鲜见。如 “将军身被坚执锐”,本字“披”。
▪ 《<论语>十则》: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说”通“悦”,愉快 ▪ 由,诲女知之乎 ▪ “女”通“汝”,你 ▪ 《扁鹊见蔡桓公》: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还”通“旋”,回转、掉转 ▪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 “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 ▪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齐”(jì)通剂
▪ 3、疑问代词 ▪ 何、孰、谁、安、恶、胡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 孰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恶能无记?(《满井游记》) ▪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词类活用
▪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 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如《狼》中 “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 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作谓语, 表示“打洞”;又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 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 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 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现 象就是词类活用。
▪ 《为学》: ▪ 屏弃而不用 ▪ “屏”通“摒” ▪ 《卖油翁》: ▪ 但手熟尔 ▪ “尔”通“耳” ▪ 《桃花源记》: ▪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口技》: ▪ 满坐寂然 ▪ “坐”通“座”
▪ 《伤仲永》: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扳”通“攀”,牵,引 ▪ 《愚公移山》: ▪ 河曲知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反”通“返”,还,返回 ▪ 甚矣,汝之不惠 ▪ “惠”同“慧”,聪明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厝”(cuò)通“措”,放置

词汇部分古今词义的演变精品PPT课件

词汇部分古今词义的演变精品PPT课件

• 菜:古今所表示的范围很不一样。 古代的“菜”是专指蔬菜(形符从 艸),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
• 《说文》:“菜,艸之可食者,从 艸,采声。”(可供食用的草。) 这是“菜”的古义。
• 例如:古书上常见的“菜羹”、 “菜色”,这些“菜”都是指的蔬 菜。
• 直到宋代,“菜”还是不包括肉食 等副食品。
• 例如《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 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
• 又如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童 子莫对,垂头而睡。”(就是耷拉着 脑袋打盹儿,也是“坐寐”。童子不 知道如何回答,低下头打瞌睡。)
• 中古以后引申为“睡觉”义。如白居 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 此句中的“睡”是“睡觉”,“觉” 是“睡醒”。
• 又如“娘”的母亲义,先秦是没有 的,魏晋以降,始见此义。
• 《篇·女部》:“娘,母也。”
• 《广韵·阳韵》:“娘,母称。”
• 这也是古无今有的现象。段玉裁说: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说文解 字注》“谊”字下)
• (二)语词义项的古今变化
• 从某个词某一义项的古今变化来看, 主要存在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 小、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易色等四 种情况,另外还有词义程度的轻重 和词义有所侧重等情况。
• ——颜师古注:凡言除者,除故官 就新官也。即拜官授职、任命的意 思。引申义。
• (3)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 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 天祥《指南录后序》)
• ——除:拜受官位。
• (4)御史大夫张忠辟(孙)宝为属, 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汉 书·孙宝传》)
• ——颜师古注:除,谓修饰扫除也。 引申义。除舍:整修、打扫房舍。 表示恭敬待客之意。辟:征召。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一、古今词义的差异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多义词的义项发生变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古义消失(二)古今义项的微殊(一)古代义项的消失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

如:池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齐桓公伐楚》)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鼌错《论贵粟疏》)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例①例②中“池”的意思是“护城河”。

例③中的“池”当“池塘”讲。

现代汉语中,随着“护城河”这一事物的消失,“池”所具有的“护城河”这个义项也基本不用了。

爱①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天下兼相爱》)②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左传?昭公元年》)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例①中,“爱”当“喜爱”讲,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这一义项。

例②和例③中的“爱”当“吝惜”讲,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对感情认识的深入,“爱”的“吝惜”义项也逐渐消失了。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所谓“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

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

这种义项微殊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广度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如:子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③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仪礼?丧服》)例①的“子”指“女儿”;例②的“子”指男孩;例③的“子”兼指男女,郑玄此处注释说:“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现代汉语中,“子”只指男孩。

古代汉语中的表义范围宽,现代汉语表义范围窄。

臭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

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

如:③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不同的
• 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如:
• 穷 古义:1.穷尽 欲穷其林

2.不得志、不显贵 走投无路
• 今义:生活贫困
古今词义的变化规律
• 一、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1)今齐地/方千里 (2)鼎足之形/成矣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于是相濡前/进缶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 覆转、恢复 今义: 副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言语举动适度的当 今义: 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11.而以公子为长者 古义: 有德行的人 今义; 年长的人
古今词义相同的
• 很少,只有极少数的专有名词。如:人、 树、牛、山、水、云、土等。
“秋” 古义:秋季《说文》禾谷熟也 今义:一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江”“河”等
三、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1.程度减弱 “怨” 古义: 恨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今义: 不满意、责备 2.范围缩小
“禽” 古义:飞禽走兽 五禽戏 今义: 专指鸟类
“臭” 古义:气味 今义: 难闻的气味
今义: 决心努力
5、意气勤勤恳恳
① 古义:情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今义:意志和气概
②古义: 诚挚恳切 今义: 勤奋
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 卑鄙龌龊
7、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盟约、誓约 今义: 常指限制
8.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诡,谎言、欺诈的 辩,言论 今义: 无理狡辩,动词
今义: 听话,安顺 锻炼:古义:玩弄法律,陷人入罪的意思
今义: 完全褒义

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
4
(三)词义义项的减少Βιβλιοθήκη 例:1、劝:鼓励、劝说、规劝
“劝学”
鼓励
“肃劝权召瑜还。” 劝说
2、迁:迁移、变换、调任、流放等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调任、升 职
“顷襄王怒而迁之。” 流放
5
三、词义转移
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 象。
例:涕(眼泪),走(逃跑),牺牲(祭 品猪牛羊等)等。
10
6
四、感情色彩的变化
(一)褒义变贬义 例:明哲保身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褒义,聪明智
慧,善于适应环境。 今:不坚持原则, 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 复辟、爪牙、衣冠禽兽等。
7
(二)贬义变褒义
例:乖 “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执、不驯服 听话,安顺 锻炼 “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却:
批驳退回;内同纳) 玩弄法律,陷入入罪 锻炼身体
8
(三)中性词变褒义或贬义
例:谤:“能谤讥于市朝。”议论、批评 他人的过失
恶意中伤 祥:“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吉凶预兆 吉兆
9
(四)名称说法改变 “目”-“眼睛” “日”-“太阳” (五)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前”-“前面” “敌”-“敌人” (六)词组变为词 “妻子”、“祖父”等
2
二、词义的缩小
(一)词义程度减弱 例:1、饿:严重饥饿,达到死亡的程度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饥饿 2、怨:恨 “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不满意,责备
3
(二)词义范围的缩小
例:1、禽:飞禽走兽的总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鸟类 2、丈夫:男子的通称 “丈夫亦爱怜其子乎?” “妻”的配偶
议论批评议论批评吉凶预兆吉凶预兆四名称说法改变四名称说法改变目目眼睛五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五单音词变为复音词前前前面六词组变为词六词组变为词妻子妻子祖父眼睛日日太阳太阳前面敌敌敌人敌人祖父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