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

1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
2
[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 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 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 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 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 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3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 一点论和均衡论。
1
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2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 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即时时有矛盾。
3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01 知识拓展: 03 “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05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02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成语(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04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0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07 “解铃还需系铃人”; 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
4、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原理
01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 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 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02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依据。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是指将一个整体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或概念,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和调和,达到统一和发展的原则。

这个原理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矛盾统一论”,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方面,矛盾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黑和白、阴和阳、夜与日等。

他强调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规律,并且认为矛盾的对立双方不仅相互排斥,也相互依存。

后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进一步发展和阐述了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他的辩证法认为通过矛盾和对立的冲突,事物逐渐发展,并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他提出的这种哲学思想被称为“辩证法”,其中“辩证”意味着矛盾和对立,而“法”指的是通过解决
矛盾和对立来达到发展和进步。

除了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也运用了一分为二的原理。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由两个对立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

他认为这种对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且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总而言之,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强调整体的矛盾和对立,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与调和,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原理不仅贯穿于古代哲学,也在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2)事物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吗? (3)当我们说这个人是个好人时,是否意味着 他没有缺点呢?
二.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 面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 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
颠倒主次
违背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既要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和关键,又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E、擒贼先擒王
F、一个篱笆三个桩
要抓住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不能忽视 I、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K、学会“谈钢琴”的工作方法
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 方面 矛盾的次要 方面 矛盾的主要 方面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的次要 方面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1) 对立:相互排斥
(2) 统一:二者相互依赖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我军与锦州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华北 之敌的矛盾
思考: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 之敌的矛盾
(1)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 在锦州? (2)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 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我军与华北之 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 敌的矛盾
1、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 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基地,是全歼东北守军、解放东北的 关键点。 2、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它们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和 作用是不同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辽( 锦州的敌我矛盾 ——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沈复 沈阳的敌我矛盾 战杂 役事 长春的敌我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形物 势) 华北的敌我矛盾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歧途,导致失败。

2.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首先,在哲学领域,一分为二的原理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性。

举个例子,黑夜和白天、生与死、静与动等都是对立的统一体。

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静就没有动。

这些对立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哲学思想中,一分为二的原理提醒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在社会科学领域,一分为二的原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上存在着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不同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阶级斗争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而这种对立和斗争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分为二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矛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矛盾的统一性,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路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在自然科学领域,一分为二的原理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对立的统一体,比如光与暗、热与冷、上升与下降等。

这些对立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一分为二的原理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对立统一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索自然规律,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性,提醒我们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一分为二的原理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思考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运用它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 人③认89认认识、 、识识能厘 观具 具 力清 点有 有 也知 材反 无 是识 料复限无层相性性限次结(发。,合展3社打,分会的根好)实,据腹践人材稿是们料有不对作必断疫增要发情删展的的认,识人防类控 是1长0、期明的确艰答巨题的结任构务,,随段着落条层件次的分不清断楚变化,逐步
• 认识④11识,认12、、到体识仔字病 现 具细迹毒 了 有检工的 认 上查整来识升找清源的性遗楚、无。漏,传限认,识播性留添运等。好补动,(印记是今3象分号一后拿)要种还高做波会分好浪不式断前深进入或认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 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分) (如学生能够从相关知识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 ,均可酌情给分)
• 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
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怎么办型”
•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
的认识.
“认识型”
知识回忆:人类认识过程
• 认识是在
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 追求真理(认识发展)是一个
过程
体现
原因
认识具有 性、 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 一,矛盾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大企业起龙头作用
抓主要矛盾,抓 重点
经济发展既需要“大
家闺秀”,也需要 “小家碧玉”
主次矛盾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统一
中小企业跟随,不可 缺少,相互不可替 代
矛盾特殊性,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大企业“大而强 ”小企业也可以“ 小而强”、“小而 精”。
答题规范,材料与观点结合分析较好,可打11分
原理和方法论对应关系不清晰,丢三落四,结合 材料分析欠到位,得4-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

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这样就使矛盾双方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矛盾双方转化的情形——其一,对作为矛盾双方的甲和己而言,甲变成己,己变成甲。

其三,矛盾双方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第四,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不能实现。

这个条件,既有事物内部条件;也有事物的外部条件。

第五,矛盾双方转化的客观现实性——矛盾双方的转化既然需要条件,那就是客观的。

那种否认转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那种认为矛盾双方转化可以无条件、或是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是否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矛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7)辩证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

逻辑上出现的首尾不一致,互相打架的现象属于逻辑矛盾,不属于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事不有、无处不在)。

第二、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给客观事物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注意:两分法的基本含义——二分法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

既要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

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二分法、二点论),它与一点论是相对的。

热点导引:1、正确认识互联网利弊[热点材料]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

有的网吧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

有的网吧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

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精神委迷不振。

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诈骗、贩黄屡见不鲜。

[分析点拨]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对于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做到兴利除弊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热点材料]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加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紧迫性。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同时注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是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二是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3、石油价格上涨的利弊[热点材料]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已迫近50美元大关。

油价上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

从全球消费层面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因物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所致,并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上涨趋势,其中房地产与商品价格加快上升。

欧元区和日本则一直处于消费疲弱状态,目前的油价上涨给予消费层面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油价上涨也不例外材料。

石油价格上涨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将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同时,油价上涨,我国要考虑建设和加大石油储备,而这一策略将带动信息服务,远洋石油运输,石油码头建设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发展。

另外,石油涨价为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面对油价的上涨,我们更要树立节能意识,要切实抓好石油天然气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抑制油气消费,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广泛运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油气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要正确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风险规避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节约和有效利用的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产业等等。

针对训练1、“有骂没有称赞,有惩罚没有奖励,对企业有利的,不立刻行动,经常把“再看看”,“在研究”挂在嘴边,那么我们也只能偷偷地说,你不是一个称职的老板。

”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全面地看问题②量变与质变是相互统一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③实践决定认识④内外因是对立统一的,要注重外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汽车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汽车废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

材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A)A、矛盾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质变量变的观点D、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3、“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力学有难易乎?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4、“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C)A、物质决定意识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5、“世外桃源该多好。

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白扰。

”此诗的错误在(C)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B.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C.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6、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毛泽东说:“—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

”这就是说(B)A.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B.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7、“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

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

”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B)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8、“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D)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哲学上的“矛盾”是指(D)A.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C.事物自身包含的优点和缺点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0、上述材料中的论断蕴涵的哲理是(C)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11、上题中的事实要求我们(D)A.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C.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D.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12、辨析题: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