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手性制备分离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手性分析之经验谈

手性分析之经验谈

手性分析经验谈关于手性化合物、手性分析、手性填料和手性柱,现在的理论很多,讲的也比较复杂,我看了很多也不是特别明白,做分析三年多,分过的手性化合物最少也有几千种,拿到手里的消旋体几乎没有分不开的,没用到什么理论,主要都是经验,这里还是拣最实用的来讲。

手性分析可以使用普通的色谱柱,需要流动相中添加手性分离试剂,也可以直接用固定相为手性填料的手性色谱柱,前者使用较少,大家更多的是使用商品化的手性色谱柱。

手性分析包括气相和液相两种,这个主要和样品的物理性质有关系,现在的手性化合物绝大多数都不能做气相,所以气相手性色谱柱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都不能与液相手性色谱柱相提并论。

一、手性柱手性分离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根好的手性柱,说到手性柱就不得不提大赛璐,做手性分析的都知道,大赛璐的手性柱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OD- H,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

大赛璐公司最初有四种填料,结构类似,对应的色谱柱分别是OD、AD、OJ和AS,粒径10um,后来填料粒径变为5um,就是卖的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柱子,号称四大金刚,分别是OD-H、AD-H、OJ-H和AS-H,在柱子名称后边加“-H”,意思应该是高效,这些柱子都只能做正相使用,为了在反相色谱中使用开发的柱子在相应的色谱柱名称中添加了一个“R”,上述色谱柱都属于涂覆型填料,不耐溶剂,使用起来受样品溶解性的限制,最近又开发了键合相手性柱,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常见溶剂做流动相,新的溶剂还提供了新的选择性,进而提升了色谱柱的分离能力,主要是IA、I B和IC,其中IA对应AD-H,IB对应OD-H,IC是新开发的填料。

和反相柱的发展趋势一样,大赛璐的手性柱也通过减小粒径来获得更高的柱效,最新的手性柱填料粒径是3um。

另外大赛璐还有其它一些手性色谱柱,但是远不及上述几种。

关于大赛璐手性柱的详细资料官方网站上讲的很详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这里主要讲我的使用经验。

最近大赛璐公司的销售和技术曾经来过我们公司做讲座,因为我们先后买了他们三四十只手性柱,一直是自己摸索着使用,理论上的东西懂得很少,非常希望专家的能给我们提供指导,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这个讲座的ppt网上流传的很多,对初学者来讲确实非常不错,但是专家的水平让我们实在不敢恭维。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手性药物是指具有手性结构的药物。

它们可以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类型,两者化学性质相同,但左右旋异构体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种现象被称为手性诱导失活效应。

因此,在制药过程中需要对手性药物进行分离,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色谱法是分离手性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分离柱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分离出来。

以下是一些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手性HPLC是目前最常用于手性药物分离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手性固定相在悬浊液中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

具有手性结构的固定相与目标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手性HPLC可以分别采用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混合物来进行分离。

此外,在手性HPLC中,主要可以采用簇列技术或化学反应转化手性方法来提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毛细管电泳(CE)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离技术,它利用电场将样品中的分子分离。

在毛细管电泳中,可以采用手性高分辨涂层来进行手性药物的分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手性化合物作为毛细管填充剂,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离度。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在处理手性药物时,通常需要使用手性柱和手性混合物。

与HPLC不同,该方法的分离依赖于分子间的“挤压”力。

因此,手性柱具有不同的式样,以保证灵敏度和选择性。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SFC是一种介于HPLC和GC之间的色谱法。

它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移动相,可以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现高效率的手性药物分离。

通常使用手性柱和手性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此外,还可以应用具有特定分子功能的催化剂来提高分离效率。

总之,手性药物分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使用不同的色谱技术和方法来实现。

无论是HPLC、CE、GC还是SFC,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选择分离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特性,实验设备和分离效率与成本等因素。

液相色谱手性物质分离工作总结

液相色谱手性物质分离工作总结
O O
O O
(rigid & linear)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helical)
市售常用的手性色谱柱:
Daicel的“四大金刚”及新型的键合相系列,Phenomenex的Cellulose-1
柱型号
固定相,官能团
拆分化合物类型
Chiralpak OD Cellulose-1
(phenomenex)
手性固定相法拆分机理2
Dalgliesh三点作用模型

基体

(S)-选择子


基体
(S)-选择子

相互作用强,保 留长,后出峰
(R)-溶质 相互作用弱,保 留短,先出峰
(S)-溶质
手性分离效果是多种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 结果。这些相互作用通过影响包埋复合物 的形成,特殊位点与分析物的键合等而改 变手性分离结果。由于这种作用力较微弱, 因此需要仔细调节、优化流动相和温度以 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合。
不对称C原子数目(n)与立体异构体数之间的关系为2n
• 1966年 Lngold和V.Prelog分析讨论了旋光性与分子结构间的关系,建议将
分子本身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分子,定义为手性分子。
如何判断:
分子的手性与处于手性部分的一个或一个 以上的特定原子有关,使分子具有手性的 几何因素有手性中心、手性轴和手性面。
3. 也可以先以少量DMSO,DMF,CHCl2溶解,然后再用 流动相稀释至不析出为止。
4. 如果样品紫外吸收很弱,则需加大样品浓度至10mg/ml. 5. 无紫外吸收,换检测器:ELSD或MS,或者让合成人员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一、手性药物的概念手性药物是指由手性分子组成的药物,其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中心。

手性中心是指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基团连接而成的结构,使得该碳原子存在立体异构体。

手性药物的两种立体异构体分别为左旋体和右旋体,分子在空间构型上存在镜像对映关系,它们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通常差异显著。

右旋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的镜像体左旋布洛芬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而氨基酸赖氨酸的D-型和L-型对应两者的生理学作用亦有明显区别。

二、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等。

在色谱分离中,手性药物通常需要使用手性固定相(手性色谱柱)进行分离。

手性色谱柱通常由手性固定相和手性移动相组成,能够有效地区分手性异构体。

1.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药物分离技术,其分离原理是将混合物在气相流动条件下通过手性固定相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手性酯类、醇类、醚类、酮类、胺类和芳香类手性药物的分离。

在气相色谱分离中,手性色谱柱通常采用手性聚合物、手性配体和手性盐酸盐等手性固定相。

气相色谱法分离手性药物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但也存在柱效验领域窄、结构分析不直观等问题。

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四、手性药物分离中的色谱法展望随着手性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手性药物分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柱效验领域窄、分离效率不高、分析速度慢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手性固定相,提高手性药物分离的效率和速度。

结合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实现对手性药物的全面分析和表征。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成熟,为手性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色谱分析中的手性分离技术

色谱分析中的手性分离技术

色谱分析中的手性分离技术色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它可以通过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上的运移速度差异,实现样品中组分的分离。

而手性分离技术则是其中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手性分离技术又称拆分体分离技术,是指将具有手性的化合物分离成其对映异构体的过程。

手性分离技术主要有两种:手性凝胶色谱和手性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凝胶色谱是一种传统的手性分离技术,它利用具有手性结构的聚合物凝胶作为色谱填料,通过样品分子与凝胶之间的分子识别作用实现分离。

手性凝胶色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性分离技术,但是由于其分离程度较低,通常用于对手性分析的初步筛查。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手性分离技术,它基于手性色谱填料的表面手性区分作用和反相分离作用,实现对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分离。

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中,手性色谱柱成为关键的分离工具,色谱柱内填充了各种具有手性结构的填料,如纳米结构材料、束缚配体、离子交换树脂等。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需要精密的操作和控制技术,同时对手性填料的选择和性能也十分关键。

常见的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模式包括正相模式、反相模式和杂相模式。

正相模式下,填料是手性站点,流动相是水/有机溶剂混合物,溶液的极性越强,分离能力越高;反相模式下,填料是非手性的,分离基于无手性分子和手性分子与填料的相互作用,流动相是弱极性有机溶剂/水混合物;杂相模式是正相和反相模式的结合。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制药、化妆品、食品、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对药物的对映异构体进行分离和鉴定,以确定对映异构体的药效和安全性;在食品领域,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对添加的手性能呈现不同风味的香料成分的组成比例进行分离和鉴定。

当然,手性分离技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局限性。

一方面,手性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因此分离困难。

另一方面,手性化合物的分离需要精密的手性填料和色谱柱控制技术,手性柱的制备和使用成本也较高。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摘要】手性药物是指分子中存在手性中心使得其具有手性的药物,具有非对映体间药效和毒性的差异。

手性药物的分离常使用色谱法,包括手性色谱、液相色谱等技术。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分辨率等优势。

手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手性药物的分离技术则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手性药物提供了有效手段。

未来,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有望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成本,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将会在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医药行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手性药物、分离、色谱法、药物研发、药理作用、优势、发展趋势、医药行业1. 引言1.1 手性药物的重要性手性药物是指具有手性结构的药物,即它们包含手性中心并存在两种镜像异构体。

这两种异构体可能在生物活性、药物代谢、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甚至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

对手性药物的立体结构进行分离和研究至关重要。

1. 生物活性差异:手性药物的两个异构体可能对生物体的效应产生明显差异。

选用正确的手性异构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 药代动力学差异:手性药物的两个异构体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和清除速率可能存在差异,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3. 安全性:某些手性药物的镜像异构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因此对其分离研究尤为重要。

4. 法律规定:许多国家对手性药物的镜像异构体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要求药品中只含有特定的手性异构体。

手性药物的分离研究对药物研发、临床治疗以及药品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高效地对手性药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1.2 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手性药物的分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为手性药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体内,而不同手性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为了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必须对手性药物进行有效分离和纯化。

手性分离方法的优化和分离效率提高策略

手性分离方法的优化和分离效率提高策略

手性分离方法的优化和分离效率提高策略手性分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技术,在药物合成、农药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手性分离的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分离开来,从而获取纯度较高的手性化合物。

然而,由于对映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手性分离常常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优化手性分离方法和提高分离效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使用手性分离剂手性分离剂是一种在手性分离过程中起作用的分子。

这些分子具有明显的手性结构,能够选择性地与其中一种对映异构体形成化学键。

通过与对映异构体形成复合物,可以实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下面以手性分离剂佐剂为例,介绍其应用。

佐剂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研究。

在手性分离剂与对映异构体形成复合物的过程中,佐剂作为一种辅助剂,能够增加分离过程中的选择性和效率。

优化佐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可以提高手性分离的效果。

二、改进手性分离的操作条件手性分离的操作条件对于提高分离效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改进操作条件的策略:1.温度调控:温度是影响手性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适宜的分离温度,可以调整物质在分离过程中的活性和选择性,提高分离效率。

2.溶剂选择:溶剂对于手性分离的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增加分离剂和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快分离速率。

3.浓度调节:溶液中分离剂的浓度对于分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调节浓度可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4.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控制手性分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反应动力学的优势,提高分离效率。

三、进一步优化手性分离方法除了改进操作条件,进一步优化手性分离方法也是提高分离效率的重要策略。

以下是一些优化方法的介绍:1.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手性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改变色谱柱材料、调节流动相成分和流速等因素,可以增加分离剂与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高效分离。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寸和手性识别的分离方法。

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

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

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分析是指将手性药物中的手性异构体(也称为对映体)分离出来,并进行定量分析。

由于手性异构体具有不对称的结构,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可能差异巨大,因此手性分离分析对于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

1.气相色谱法(GC法):GC法是通过在手性固定相柱上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分离手性异构体。

该方法基于手性碳氢化合物在手性固定相上的不同吸附能力来实现手性分离。

同时,通过合适的手性底物和手性固定相的选择,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性分离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2.液相色谱法(HPLC法):HPLC法是手性分离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手性固定相有手性液相、手性离子对和手性硅胶等。

通过在手性固定相上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利用手性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差异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分离。

此外,还可以结合负载式手性液相色谱法、手性离子对液相色谱法等技术,提高手性分离效果。

3.毛细管电泳法(CE法):CE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特别适用于分析手性药物。

通过在毛细管中施加电场,利用手性化合物在毛细管中的迁移速率差异实现分离。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运行缓冲液的组成、pH值等条件,调节手性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效果。

除了上述主要的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外,还存在一些辅助技巧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性分离的效果:1.共处理:将两个手性化合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共处理,通过比较混合物中手性峰的相对峰度等信息,来判断手性分离的效果。

2.离子对调整:通过调整分析液中离子对的浓度和种类,来改变手性分离的效果。

一般来说,手性离子对可以提高手性分离的分辨率和选择性。

3.pH调控:通过改变液相色谱系统中溶液的pH值,可以影响毛细管电泳法和液相色谱法中手性分离效果。

pH值的改变可以调节化合物分子的电荷状态,从而影响手性分离的选择性。

总之,手性分离分析方法及技巧在药物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手性分离方法,并结合辅助技巧和方法,可以实现对手性异构体的高效、准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为药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色谱手性制备分离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介绍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对映异构体中的应用。

对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类型、手性识别机理、影响手性拆分能力的因素以及制备分离过程中的样品溶解度问题等做了较为详实的阐述与讨论。

现实需求:手性药物的不同对映体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药理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性质,出于用药安全性考虑,药品监管部门要求对潜在手性药物的各自对映体必需进行分离和活性(毒性)测试。

因此,单一构型手性化合物的获得对于药理和毒理实验的开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可以通过手性合成和手性拆分两种途径来获取单一异构体。

各种手性拆分技术中,色谱法因其快速、高效、经济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

(手性合成方面,请参考相关专著。

)案例分析:mg-50g级的单一构型手性化合物各自纯品(即两种构型都需要)。

其中之一很可能就是安全有效的候选药物。

为了尽快获得各异构体以尽早开展药理、毒理试验,药物发现阶段,许多制药公司都暂缓在不对称合成上的投入,而是敏锐快捷地转向手性色谱分离,迅速地从不太贵的消旋体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纯度的对映体。

手性药物早期开发阶段,不差钱!这时候最要紧的是时间和对映体纯度。

时间就是金钱,早期占得先机,后来财源滚滚!解决方案:药物发现阶段,由于手性化合物需求量少(mg-50g级,相对于后期公斤级全面开发及吨位级生产来讲,小巫见大巫。

),为尽快尽早获得单一光学纯物质,采用手性色谱制备分离策略。

具体方法:拟采用多糖类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PreparativeChiralHPLC)方法步骤:手性HPLC制备分离对映体,对于某一个具体样品,如何开始chiralHPLC方法建立?对映体在手头上已有商品柱上能否直接分离,是否可以放大等?对于液相色谱法手性制备拆分对映体,其步骤大致如下:1)、了解待分离化合物样品结构信息;2)、选择合适的手性固定相(手性分析柱);3)、对所选的分析柱进行筛选,优化色谱条件;4)将分析条件转移到制备柱上,并对放大分离条件做最后的调整(analyticalchiralHPLC→preparativechiralHPLC);5)、开始制备拆分,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自动进样;6)去除溶剂,回收产品。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么考虑:1)、了解待分离化合物样品结构信息:手性方法建立的第一步为检查待测物的化学结构,尽可能地获取样品的如下信息——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由于是制备分离,我们期望尽量多的样品溶于相对小的溶剂中。

除了分离选择性,样品溶解度通常是建立PreparativeChiralHPLC方法的主要障碍。

许多情况下,样品因在流动相中没有足够大的溶解度,因而影响单针上样量,更甚至于沉积于制备柱上而无法洗脱。

);形成氢键H-、π键或者偶极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否有极性官能团(是否含氨基NH2-、羧基-COOH 或者既含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手性中心附近有无大取代基;紫外光谱可否检测等。

诸如此类的样品结构信息对预判手性分离能力及手性固定相的选择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怎样选择合适的手性柱:由于手性方法是用于制备分离,在选择手性柱时就应考虑柱容量(柱样品荷载量)。

从手性固定相通用性考虑,各商品化的手性柱通用性大致顺序为:多糖柱﹥蛋白柱﹥糖肽柱﹥配体交换柱。

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基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征在手性分离方面显示出卓越的性能,已经广泛用于各种各样手性分子对映体的分析和制备分离。

所以,选定多糖柱作为制备分离用手性柱。

3)、手性色谱条件优化:手性液相色谱法,与普通液相色谱类似,方法建立时主要包括手性柱的筛选和流动相条件的优化两个方面。

手性柱筛选方面,即便是在选定多糖类手性柱的情况下,由于有多种柱型可供选择,以致于难于确定最好以哪一种柱子开始实验。

据已报导的大部分应用研究,Daicel公司“四大金刚”淀粉类ChiralpakAD-H、ChiralpakAS-H和纤维素类Chiralcel-OD-H、ChiralpakOJ-H联合使用可成功分离80%未知样品。

但依据个人经验,最英明神武的决策是重用“两大护法”-ChiralpakAD-H和Chiralcel-OD-H(或者新型共价键合手性柱ChiralpakIA和ChiralpakIC),这两者在多糖类手性柱中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多种结构类型样品的分离。

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和纤维素的线性结构,在对映体拆分方面具有手性分离互补特征,ChiralpakAD-H和Chiralcel-OD-H(或者ChiralpakIA和ChiralpakIC)配合使用,优势互补,珠联璧合,大大的好。

流动相条件的优化方面,多糖类手性柱大多在正相模式下分离。

方法建立初始阶段,首先尝试在ChiralpakAD-H柱(或ChiralpakIA柱)上,以无水乙醇/正己烷为流动相,通过调整流动相中醇的含量或者改变醇的种类来增强对映体分离选择性。

如果只有部分分离或者仍没有分离,可在流动相中添加有机酸、碱等改性剂来优化分离。

同时,可以考察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如果发现分离还不理想,再使用另一杀手锏,换用Chiralcel-OD-H(或ChiralpakIC)柱,重复考察前面的各影响因素。

若背,喝凉水都塞牙——使用多糖类手性柱未能获得满意的分离度,则另做打算尝试其他类型的手性柱。

手性色谱条件优化流程总结如下:4)、分析方法转移:一旦合适的分析条件被确定下来,手性制备分离的第一步旗开得胜,接下来的工作进展就相当地顺利了。

一般来说,用于制备分离的填料粒径(20um)要大于以分析为目的的手性固定相粒径(5um),同时色谱柱的尺寸也有所不同。

分析条件转换到半制备、制备规模上来,主要是流速和进样量的调整。

制备之前,最好先作“理论分析”(或者凭以往实战经验预判),接着做小批量的实验逐步证实,放大分离。

5)、制备分离:制备手性液相色谱(PreparativeChiralHPLC),除了在分析型AnalyticalHPLC上摸索分离条件之外,一般来讲,样品的溶解度非常重要。

若样品在流动相中没有足够大的溶解度,这使得样品浓度不高因而严重制约单针上样量。

多糖类手性柱大多在正相模式下分离,使用醇/正己烷作为流动相体系,等度洗脱。

实际应用中,越担心什么偏偏就发生什么,经常会纠结于正相分离模式下样品溶解度不够大的问题。

针对样品溶解度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关照,想方设法提高样品的溶解度。

提高样品溶解度的策略:总体原则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大样品溶解度,但不改变溶剂洗脱强度或者影响分离选择性。

策略一:从样品化合物结构自身入手,通过结构修饰,引入保护基做成衍生物来增强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原则是通过衍生物使溶解性变好,且不影响对映体分离选择性或者提高其选择性,同时保护基容易引入和脱除。

比如某些类型的手性胺(伯胺和仲胺),加上一个Boc或者Cbz保护基,溶解性会戏剧性地变好,方便很好地进行分离。

策略二:若流动相不能溶解足够量样品,则可以探索不同于流动相的样品溶剂。

比如,先用能溶解更多样品的单一溶剂(诸如异丙醇或者无水乙醇)溶解待分离物,然后用流动相稀释,以不析出为度;或者根据样品化合物结构,通过调节pH值或者样品溶剂离子强度的变化来增加样品溶解度,比如溶解样品时,往溶剂中添加一定体积的有机酸(冰乙酸、三氟乙酸)、有机碱(二乙胺、三乙胺)、离子对试剂(甲基磺酸、乙基磺酸)等来助溶,但前提是以不影响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对映体色谱分离选择性为准。

样品溶剂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可在分析型chiralHPLC上考察,然后转移到制备上。

策略三:巧用重迭进样(stackinjection)。

我们知道,在RP-HPLC梯度洗脱条件下,进样后,待测物必须完全流出色谱柱后才能进下一针,即进样是间歇式的。

但正相模式下的手性分离,等度洗脱,根据样品化合物出峰时间,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间歇式的单针进样还是重迭进样(即上一针还未洗脱下来,掐算好出峰时间,把握时机进下一针)。

重迭进样(stackinjection)省时增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比如某手性制备拆分,若单针进样的话,需要运行32min,两异构体在16.5-30min时间段出峰,前16min时间柱上分离近似于在走基线,同时留意到两个色谱峰16min内能完全流出色谱柱。

类似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重迭进样的策略来缩短分离时间,节省溶剂消耗,降低废液排放。

6)、回收产品:去除溶剂,这一点与反相制备色谱类同,但手性制备分离是在正相模式等度洗脱条件下进行的,溶剂回收后可以循环再利用,继续用于该分离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如何确定所得两个异构体的立体构型,R-、S-型洗脱顺序怎样呢?这点可在除去溶剂后,旋光仪测定偏振光方向,正( )还是负(-),与文献报导值比对,即可确定R-、S-构型。

条件优越的话,可使用在线旋光检测器或者圆二色检测器跟踪对映体的洗脱顺序。

归纳总结:手性色谱法是最重要的手性分离技术之一,不仅可以快速地测定对映体纯度(对映体过量值),而且也可以用于制备拆分光学异构体。

在众多已商品化的手性固定相中,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因分离选择性好、柱容量大而被广泛使用。

本文探讨了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在制备分离中的应用,快速筛选手性固定相(手性柱)和优化流动相条件(醇等调节剂和改性剂)是成功的关键。

同时,样品溶解度是影响拆分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与其它较便宜的纯化方法(重结晶、化学拆分法)相结合以降低操作的总体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