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论文——论诺基亚的兴衰历程
管理学诺基亚的兴衰史(最终版)

诺基亚与三星,LG
小结: 诺基亚的稳扎稳打以及力挺当时最G,但是光环的背后,其实却隐含着很多 漏洞与缺陷: 缺乏本领域的核心技术。三星既能自己卖手机赚钱,还能通过 别的公司卖手机赚钱,因为他们掌握着关键的技术,他们的部 件无孔不入。这就是三星的强大之处。 在Symbian没有强势竞争对手的时候,诺基亚坚持它是一个巨大 的优势,但当强劲对手出现的时候,这个就是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1、涉及部门很广(这也是日韩企业的通式), 例如被诺基亚当作主要卖点的AMOLED屏幕, 苹 果的前三代iPhone的CPU都是三星的产品。 2、掌握最关键的技术,强大的创新能力 3、成功的营销策略,即行货水货的巨大差价
1、扩展性能差的诟病,许多手机空有外形而缺少 实质 2、尝试不同的操作系统,但并不如当时最先进 成熟的Symbian
SWOT分析
外部环境
组织内部
二、转型
机遇
1、从1990年开始,手机用户量大增,手机价格 迅速降低,移动电话越变越小。
2、手机开始淘汰寻呼机,手机的前景一片光明。
威胁 优势 劣势
1、1990年到1993年芬兰严重的经济衰退,使诺基 亚陷入濒临破产的状态。 2、如果专注于手机业,有摩托罗拉(不论技术 还是资金上都强于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 等强大的竞争对手。
2007年1月9日,iphone 面世的日子,在诺基亚看来是平常 的一天。
当时康倍凯自信满满的说苹果不会对诺基亚造成任何影响,一 来自己专注做手机已经很多年,二来自己有满足任何价位和需 求的产品线,而这两点是苹果都不具备的.
很显然,诺基亚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2007年6月29日, iphone正式开启了触屏智能机的时代。随着二代、三代、四 代产品的推出,iphone风靡全球。
高中作文:诺基亚的衰落

高中作文:诺基亚的衰落诺基亚的衰落作为曾经的手机行业霸主,曾令无数人追捧的手机品牌,曾引领街机潮流的诺基亚机型,这样一个如此庞大的手机巨头,为何短短几年之内在手机市场销声匿迹?为何其在手机市场一枝独秀的地位又如此不堪一击?为了阻止其衰落,诺基亚的自救经历了漫长的努力。
作为第一步,诺基亚关闭了萨罗工厂,这个诺基亚在欧洲的一座大型手机工厂所在地的关闭,意味着1000多人失去了工作,当地政府也将损失90%的税收。
同时为了重振旗鼓,埃洛普放弃了诺基亚自家的塞班系统,转而主攻未获得市场认可的微软WP系统。
但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这位微软前高管的决策不过是从一个逆境跳入了另一个逆境。
作为诺基亚的新款搭载WP系统的手机,Lumia系列上市初期销量平平,而已被判死刑的塞班手机更是惨不忍睹。
雪上加霜的是,微软发布的WP8系统无法在之前的Lumia手机上运行。
诺基亚国语固执的坚持自己原有的智能手机系统——塞班,而不是及早开发其它更与时俱进,适应不断上涨的消费者需求的手机操作系统。
不仅如此,诺基亚甚至拒绝与谷歌安卓系统的合作,错失了一次良好的救命机会,这更加剧了它的滞后性。
不仅如此,诺基亚过于坚守单方市场的开拓,比如美国市场。
这同样是其销量不断下滑,进而导致公司财政危机,不得不走到宣告破产的地步。
诺基亚的衰落告诉我们,自己固有的经营理念和传统优势固然重要,但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创新市场的扩大。
决策的食物导致了诺基亚这颗曾经璀璨的恒星的陨落。
“任何拿系统说事的人其实都不懂系统。
”在业界专业人士项立刚看来,手机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东西,一般消费者根本看不懂,他们更多的感知是手机页面,而他认为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苹果的iphone.而之前的智能手机一直是在沿用PC的思路,手机页面布局采用分级式。
“比如你要听歌,必须通过键盘左右键从首页到程序到音乐文件一层层打开,但iphone的界面采用的是平铺式,取消了按键,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智能,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智能手机。
诺基亚的兴衰成败

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作者:————————————————————————————————日期: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一.诺基亚的历史诺基亚创建于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
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
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
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
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标准制式电话的生产。
1992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但公司转型之初,经济上出现了亏损,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响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
"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
当别的公司还在加强模拟技术的研究时,诺基亚操作简便的数字移动电话已准备就序。
这些电话经过专门处理,能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和标准。
恰在此时,正如诺基亚所预料的那样,世界移动电话的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早已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的诺基亚实现了飞跃。
二.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承“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宗旨,诺基亚和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道路,并致力于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
回忆诺基亚的兴衰史

回忆诺基亚的兴衰史去年年底,虽然诺基亚仍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但含金量很低,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低端功能机,智能手机的份额已经下降到10%以下。
腾讯数码讯(编译:Denver)相信你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款手机,而它,很可能是诺基亚3210或是7250。
从今天的标准来看,早期诺基亚功能手机的单色背光黑白屏幕、贪食蛇游戏、笨重的机身和简陋的功能,在智能手机横行的今天都已经显得很过时,但在当时却是时尚和潮流的象征。
是的,或许怀旧是因为曾经的80后已经跨入而立之年,但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成长道路上有很多东西陪伴着我们,但它们正在逐渐消失。
如今,作为很多人手机启蒙的诺基亚,现在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上周五,这家芬兰手机公司,已经变成了“美国国籍”,其设备和服务业务已经被微软完成收购。
微软表示,诺基亚现在已经变成了“微软移动Oy”,属于微软集团的硬件设备组。
“今天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加入了微软大家庭,将开始新的旅程”,诺基亚前CEO埃洛普这样说。
诺基亚总部换上微软标志4月26日,在芬兰埃斯波市,可以看到,原诺基亚总部大楼外墙安装微软的标志。
微软73亿美元的收购令人深省:即便是曾经在某个行业最强的公司,也有可能最终沦落到被收购的境地。
如今意气风发的三星,虽然贵为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但也仅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鼎盛时期的诺基亚,在2007年则占据了41%的市场份额,这在目前是难以想象的。
去年年底,虽然诺基亚仍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但含金量很低,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低端功能机,智能手机的份额已经下降到10%以下。
或许诺基亚曾经的辉煌有些脆弱,但也与其三番两次地错过市场机会有关。
而在加入Windows Phone阵营之后,最终曾经的芬兰手机巨人落到了美国软件巨鳄手中,也许是时候与曾经的诺基亚告别了。
橡胶公司的华丽转型诺基亚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Espoo,但如今这个工业园已经不属于诺基亚,手机巨人已经成为一个“租客”。
诺基亚发展历程及启示

研发、营销 的相互配合,
紧密合作
用户体验改 进
三、合作取得的成效:
22
900
最近两年诺基亚热销产品:
诺 基 亚
23
诺基亚620
四、合作原因分析:
24
对于塞班系统的固 守,大量市场份额
被侵蚀;
两者在很大程度上 拥有互补性。
微软急需平台推进 自己的产品;
防止微软产品成为 淘汰品;
概述
NOKIA的失败
NOKIA的成功
NOKIA的启示
NOKIA
10 10
NOKIA的辉煌
NOKIA的辉煌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 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 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 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 的战略抉择。
目的
伙伴选择
利益的 潜力;
趋同的 价值观;
目标的 一致性;
NOKIA
27 27
一些启示
关于人才
28
由此可见,人才在企业中是如此之重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人才呢?
“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 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概述
NOKIA的失败
NOKIA的成功
NOKIA的启示
NOKIA的公司历史
9
工业时代 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 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 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 生产制造却是在1960年
萌芽时代 1865年,采矿工程师艾德斯坦在芬兰坦佩雷镇的 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 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 纸板。形成了诺基亚的前身
诺基亚的兴衰----创新与机遇

诺基亚兴衰——创新与机遇诺基亚,拿什么拯救你?昔日手机霸主的光环,如今已是末日般黯淡。
147年的历史,14年的霸主辉煌,跌下神坛只用了5年。
放弃Symbian、Meego,拒绝Android,联姻微软,押宝Windows Phone;股价跳水,丢掉霸主宝座,大幅裁员,管理层洗牌,卖楼,关工厂……谋求转机的诺基亚,正承受着转型期带来的冰冷、阵痛。
昔日霸主为何面临淘汰命运?操作系统决策摇摆、开发者逃离,生态系统不完善;公司节奏缓慢,Lumia又遭WP8重击;诺基亚管理层也未救诺基亚于水火之中。
诺基亚正进行一场变革。
然而,转型能否重振诺基亚?开发者逃离诺基亚在操作系统上的放弃、摇摆、选择,让大批开发者逃离。
开发者TaoYan、Chuck Wang诺基亚结缘是在2008年。
当时,Symbian拥有绝对市场份额,且技术门槛高,形成一定的壁垒,是不少移动互联网开发者的首选。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之时,诺基亚并非没有看到智能手机市场,重心已向智能手机转移。
2008年1月,诺基亚收购挪威Trolltech 公司,拥有了开源界两大GUI开发框架之一的Qt,获得发展潜力的核心技术。
“当时诺基亚拥有Maemo和Symbian两大系统,同时拥有Qt 开发框架。
如果正确发力,不应该是现在的结果。
很可惜,当时Maemo 和Symbian两个技术排系发生了争执,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将Qt移植到Symbina上。
之后,Android开始发力,Symbian老化加快,Maemo 和Mobile合并成为Meego,Qt成为Meego核心框架。
最后在N9曙光出现前,埃洛普的介入,导致前功尽弃。
”Chuck Wang说。
2010年,来自微软的埃洛普掌舵诺基亚,与微软联姻,宣布采用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对Symbian和Meego操作系统的放弃(Symbian支持到2016年,Meego作为研究项目),让开发者开始逃离,纷纷转向iOS和Android市场。
诺基亚兴衰的看法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
1. 诺基亚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诺基亚手机的设计理念逐渐
落后于时代潮流,在我们的印象中,诺基亚手机是长时间呆板无变化的,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
2. 诺基亚顽固坚持其手机系统,Android系统早在2008年就已发布,而诺基亚手机在
2011年之前还一直顽固坚持其塞班系统,毫无危机意识;第三,诺基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3. 现今手机制造行业,可以说,Android手机独霸天下,2009年,Android手机仅有
1.6%的市场份额,而到2013年底,市场份额约为80%,增长速度惊人。
和定位于高端市
场的iPhone相比,高中低所有市场全面覆盖是Android智能手机抢占手机市场的杀手锏,而诺基亚手机的衰落也昭示着漠视消费者需求的严重后果。
质量没得说,以前的塞班系统稳定的很,但是呢,有点不识时务的感觉啦!打死不用安卓,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也好,自己用wp8,诺基亚920算是王者归来,就是价格有点高高的,坐等降价,果断出手,嘿嘿~。
诺基亚兴盛衰败的分析

3.外部董事不负责企业的执行 事务。这个角色有利于外部董 事更好地代表出资人的利益
5.通过选聘具有高水准 的专业人士担任外部董 事,能够为董事会带来 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来自企业外部的专业经 验
诺基亚淡出人们视线范围内 最大的问题
诺基亚生产制造的手机越来越不能满足 消费者的需求。在手机逐步成为大众生活 的必需品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手机这项电 子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苹果公司就很好的掌握了消费 者这方面的心理,才会达到今天的成绩, 然而诺基亚公司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 也忽视了企业产品的创新。创新不仅是实 现可持续成长、创新超群价值的主要推动 力,而且是改造一家公司的战略、组织能 力、文化和领导力的催化剂。
3
“三星”等品牌,对于“诺基亚”,大众消费者已经将它
放在回忆里了。曾经“诺基亚”三个字是潮流的象征, 使用诺基亚手机是富有的象征,然而曾经万众瞩目的 诺基亚品牌为何会沦落到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
单击修改标题 Slides
相关问题
诺基亚背景介绍 案例分析 反应的相关问题 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
4
【诺基亚背景简介】
诺基亚通过新的 组织结构,成立了监 事会,形成了复杂的 双重管理机构,分别 由监事会、内部监事 会、执行委员会3个 管理层级进行运作。
思考此类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公司治理方面,诺基亚公司 的董事会全部是外部董事,总经 理不担任董事;总经理可以参加 董事会,可以提建议,但没有表 决权;董事会评价、考核总经理, 决定总经理薪酬时,总经理必须 回避等相关制度。
谢谢观看
在手机逐步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手机这项电子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苹果公司就很好的掌握了消费者这方面的心理才会达到今天的成绩然而诺基亚公司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忽视了企业产品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诺基亚的兴衰历程
舒伟
西华大学,工业设计2班,3120150105234
摘要:本文结合不同时期诺基亚品牌的经济实力、发展前景、产品设计、品牌理念和销量来反映出该品牌的兴衰浮沉。
从中得出结论:诺基亚实力渐衰,昔日电子巨头跌落神坛。
关键词:诺基亚;时期;兴衰
1引言
从古自今,经历了无数的兴衰历程。
不仅仅是国家、朝代、时代,甚至是整个世界
也在经历着兴衰变化。
诺基亚也经历了4个阶段的兴衰变化,从导入到成长再到成熟最后走向衰落。
但是它依旧坚持着它的品牌理念。
我们不能说它是失败的,因为这个失败没有判定的标准。
2导入期(1985~1995):
当诺基亚手机刚投入市场时,消费者对这个产品还不怎么了解,销售量比较低,购买者大多为爱好新奇的人。
此时,与诺基亚竞争的企业也比较少。
但因为买的人较少,所需要做的广告也很多,广告费用很大,所以利润也较低。
此时,企业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企业在导入期时,一般以推出基础产品为主,发展和建立市场。
价格主要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添加一点就作为销售价格。
在此时,要慎重的选择分销渠道。
此时,也需要做大量的营销推广,应到消费者来购买本家的产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手机用户量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
移动电话越变越小,诺基亚公司越来越注重手机的性能和外观设计。
他们很早就意识到,移动电话是一项个人技术产品,不仅要功能完善,还必须符合用户个人特点.诺基亚品牌很快便成了实惠,简便,时髦的象征.许多赶时髦的用户在购买手机时都选择了诺基亚,诺基亚的市场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拓宽,销售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再导入期,诺基亚良好的考虑到了市场形势,市场规模,有条理的进行了推广与销售,赢得了不小的成功。
这也就是说,诺基亚在导入期成功的占领了先机,为它成长期飞速的发展奠定了人力与经济基础。
诺基亚能成功,导入期的正确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3成长期(1996~2004):
在成长期时,消费者已经对产品相当的熟悉了,有的还产生了偏爱,生产工艺可以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下降,销售量也快速增加,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利润,购买者大大增加,同时也兴起了大部分的竞争者,竞争逐渐激烈。
在此时,企业可以推出一些现身产品服务,此时定价应为渗透式变价法。
在此时,销售量增加,所以,应当建立起强有力地分销渠道。
此时的促销应当主要吸引主要消费者的需求。
此时,主要的营销策略可以是: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加强产品的品牌宣传,开辟新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04年诺基亚成功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在拥有了大量的消费群体的同时,诺基亚牢牢把控了Symbian系统S60平台,并且迅速成为产品线,最终让S60平台成为Symbian系统的头牌。
2007年在中国,消费者对摩托罗拉还停留在刀锋V3上,诺基亚6600、7610、n73、5700、E53等一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
这充分证明了此时的诺基亚正处于成长期。
这我们可以看出,诺基亚这个电子寡头已经开始慢慢成形了,诺基亚这个品牌在手机行业也有着说一不二的话语权了。
4成熟期(2004~2007):
这个时间段我认为我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那时我拥有的第一款手机就是诺基亚的N97。
在那时,学校里拥有手机的学生,几乎都是使用的诺基亚这个品牌。
以小见大,我们不难看出在成熟期前期时,销售量继续增加,利润也达到了最高峰,并且吸引了许多大众购买者,此时,竞争者也大大增加。
而在成熟期后期时,销售量有降低趋势,而利润逐渐下降,购买
者依然集中于大众人群,而此时,竞争者还是甚多。
在这期间,产品应注重品牌和型号的多样化,而此时的价格应应选与竞争者相匹敌的价格。
而此时应建立更强的分销渠道。
在此时所作的促销,应增加营业推广,鼓励品牌替换。
此时一半的策略为,改革市场策略,改革产品策略以及改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2006年诺基亚在中国全年销售及出口总额超过100亿欧元。
中国继续成为诺基亚全球最大的市场。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最大的出口企业之一,诺基亚在中国过去七年累计出口总额超过182亿欧元。
2006年,诺基亚在华本地采购超过350亿人民币。
诺基亚自2001年至2006年,诺基亚5次被《经济观察报》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2004年至2006年,诺基亚连续三次当选由第一财经和零点调查公司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2004年,在《财富》中文版发起的首次“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评比中,诺基亚入选前十名企业。
成熟期的诺基亚,已经成功登顶神坛。
那时的诺基亚是最辉煌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那时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有现在还存在的三星了。
衰退期:
2006年,全球掀起3G浪潮,手机获得了可以媲美电脑上网的速度。
手机的重点功用不再是打电话发短信,而是随身的电脑,智能机成为手机市场争夺的制高点。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候,人人都想从手机上面分一杯羹,而曾經的巨头诺基亚却错判形势,逐渐失去了全球霸主地位。
诺基亚的衰落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密切相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实际上智能手机已經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终端,而不再只是打电话的工具了,在2G时代通过良好把握消费者需求而获得快速发展的诺基亚这次却没能再次精准把握住社会前进的步伐。
2007年手机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007年以前,苹果还只是混音乐圈的,Google 还只是搞搜索引擎的。
2007年,第一款iPhone诞生,并迅速成为手机界的一朵奇葩。
紧接着,Google也带着刚刚买来的安卓系统强势踏进了移动通信领域。
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从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算起。
在iPhone发布之前,全球的很多移动运营商已經构建了完备的3G网络基础设施,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
而苹果iPhone的出现,构建起了全新的AppStore商业模式:一方面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则吸引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利用苹果的平台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帮助苹果打造起强大的生态平台。
一个既不同于PC互联网,又不同于传统手机的创新商业模式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而安卓的出现,更是迅速超越塞班,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随着安卓发展壮大,各大手机品牌纷纷搭载安卓系统,很多曾經名不见經传的手机品牌,与三星等知名品牌一起,在诺基亚面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竞争者集团。
AppStore和安卓系统的出现推动了手机行业的革命,使得产业的竞争重心从硬件转向软件并进而提升到整体生态链的竞争。
在此期间,诺基亚却选择了固守传统优势,没有意识到竞争已經上升到了生态平台层级。
普通手机的成功麻痹了决策层,让其失去抢占智能手机市场先机的机会。
在安卓和苹果iOS系统对自身不断进行完善的时候,诺基亚虽早就意识到塞班系统的问题,但自以为有过亿用户群,并高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所以并没有立刻去开发适用于3G的操作系统,也没有放下身价去生产安卓的手机。
忽视消费者变化了的需求,坚守塞班和硬件至上的诺基亚逐步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昔日的杀手锏成为了如今巨人前进的绊脚石。
在衰退期时,销售量逐渐下降,利润逐渐下降并且有可能产生负利润。
购买者只剩下一些后来的追随者,因为,此时,市场已饱和,竞争者减少。
此时的应撤掉一些不好的产品,而产品也应有所下降。
此时的销售渠道选择性强,放弃不盈利渠道。
促销已经降到最低水平。
此时的策略可以是集中策略,收割策略,放弃策略。
诺基亚2009年第三季度出现了过去二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在2009年的北美和拉丁美洲市场,诺基亚的手机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数据显示,2011年Symbian的占有率进一步下滑,空缺将被苹果和谷歌的系统瓜分。
而咨询公司IDC和Gartner则预测,2014年,Symbian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降至32%和30.4%,Android迎头赶上诺基亚。
全球手机市场被智能手机主宰,诺基亚在2014
年失去其领导地位。
诺基亚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埃洛普认为,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手机方面被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手机抢占,低端市场则面临着山寨机厂商的威胁。
在全球手机市场节节败退。
话说来,我也见证了诺基亚的衰退。
Windows phone刚出来的时候,我也是在第一时间入手了一部。
原因无他,只是对诺基亚的信任,但是IOS与安卓系统的压力下,诺基亚渐渐无法支撑。
落得一个被微软收购的境地。
5结论:
以上详细阐述了诺基亚四个时期的经历。
我们可以看出,诺基亚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设计理念陈旧,二是忽略了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变化。
因此,诺基亚要在这两方面作出应对。
首先,进行内部的优化升级,集中力量发展手机行业,其次,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迎合市场需求。
诺基亚应当针对市场需求而做出调整,生产出多功能,外观时尚的产品。
同时应当舍弃为众人诟病的塞班系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生产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