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内生性原因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而绝非其原因‛
、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二:控制观
控制观
控制观是从货币供给能否由货币当局的政策操控的角度来论述货币的外生 性与内生性的。 如果货币供应可以由货币当局所实施的货币政策操控,那么货币就具有外 生性。 货币当局不能操控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由货币当局之外其他经济主体所 共同决定,那么货币就具有内生性
三种释义之间的关系
相互关系
因果观VS控制观
如果货币供给量无法由货币当局控制,而是由企业、银行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那 么货币供给量必然是由决定各个经济主体偏好的其他经济变量所决定。尽管货币当局可
以通过严格控制银行准备金比率和居民的现金漏损从而实现完全外生的控制货币供给,
但是这并不能导出货币决定实际经济的结论。 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可控性对于货币决定实际经济而言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一:因果观
因果观
因果观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解释,是围绕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变
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展开的。
如果货币存量的变动可以决定其他经济变量如物价水平、利率及实 际产出,那么货币就具有外生性。反之则具有内生性。
因果观
商品货币时期
休谟: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外生性的学者之一。 ‚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 詹姆斯·斯图亚特: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内生性 ‚无论如何,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量的货币。因此,不论一国的金属货币增减到 什么程度,商品仍然会依照需求和竞争的原则涨跌,而需求和竞争总是决定于那些握有 财产或某种可以给付的等价物的人的意图,而决不是决定于它们所拥有的铸币数量‛。
控制观
凯恩斯: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1994 1996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04 /08 外汇占款 (亿元 ) 4490. 9 8737. 3 12002. 0 13708. 7 17561. 7 23704. 8 33377. 1 41067. 4 基础货币 (亿元 ) 17588. 2 26466. 0 31335. 3 36491. 5 39851. 7 45138. 2 52841. 4 51583. 2 外汇占款所占比率 (%) 25. 5 33. 0 38. 3 37. 6 44. 1 52. 5 63. 2 79. 6
求 索 /2005 /1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谢罗奇 胡 昆
摘 要 :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 性不断增强 ,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控 制 。本文在对内生货币理论做简单回顾的基础上 ,从基础 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以及电子货币的发展三个方面论 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表现 ,并用传统计量方法对我 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 关键词 : 货币供给 ;内生性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中图分类号 : F82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490X (2005) 1 - 026 - 03 作 者 : 谢罗奇 ,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胡 昆 ,湘潭大学商学院 ;湖南 ,湘潭 , 411105
1993 - 2003 M2 年季度 M1 数据 M0
GDP
- 1. 26 - 0. 58 0. 37 - 1. 42
(C, T, 0) (C, T, 1) (C, 0, 1) (C, T, 0)
- 3. 52 - 2. 45 - 3. 15 - 2. 76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3.混合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混合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具有内生变量 和 外生变量的双重性质。 4.中国转轨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纯粹市场 纯粹计划 混合经济 转轨经济 经济 经济 货币供给 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 既是内生 既是内生 的性质 变量又是 变量又是 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
(三)从货币供给结构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众所周知: 市场货币量=通货+银行存款(Ms=C+D) 由此市场货币量当中的C完全由中央银行 控制,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存款货币由中央银 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家庭等经济行为主 体共同决定,从货币供给角度看,它既是内生 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货币的中性非中性的关系: 货币(因) 经济(果) p y = f (Ms)
是即非 否即中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系: 是即内 货币供给(果)
Ms = f (s
经济变量(因)
I c i y)
否即外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1、早期论述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4、新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王P49)
基本观点: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 货币需求的结果
5、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 发展(王P50)
(1)拉德克利夫定义货币:流动性,是央行无法控制 的内生变量。 (2)格利、肖主张用更广义货币:M3、M4是央行无 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3)托宾:货币具有内生性与不可控性 (4)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量是由银行和企业的行 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 的许多变量。 6、货币供给的内外生共性论:哈里斯(崔74)
货币供给内生性

浅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 但从长远来看, 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 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
我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所折射出的是我国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的构造性问题,掺杂着许多向市场转轨期的制度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在涉及货币政策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一、引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是货币理论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学中, 主流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外生的基础上, 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完全决定于货币当局主观意愿的外生变量,不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
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供给, 即货币供给是由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内生决定的, 它受制于经济体系内的众多因素( 如产出、物价、利率等) , 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投放货币。
20 世纪80 年代末,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很多国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和各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关注的焦点之一。
基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本文将从我国独特的地方来解读其内生性问题。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观点(一)早期货币内生性理论1.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观点。
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在1959 年提出的关于货币体系运行的研究报告中,除了将货币定义为“流动性”之外,还指出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是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使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金融机构具有比银行更低的准备率,一旦人们的资产选择发生变化,银行的存款负债就有可能被转移到这些金融机构中,于是整个社会的现金准备尽管未变,信用却得到了扩张。
我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问题研究

———●● 市场经纬・ A K T M R E
我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问题研究
文/ 倪鹏 翔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值稳定又要促 进经济增 长 , 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向国务院负责 , 这
使得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 币政策时要考 虑到经济发展 和财政收支
的 89 .%上升到 20 0 3年的 5 . 假设中央银行对相对可控制部 02 %。 分 、准相对可控制部分和弱相对可控制部分的可控制程 度依次
货 币政策难以调控货币乘数。
( ) 一 基础货币的发行量越来越难 于控制
基础货币发行是一 国货币供应量 的基础。基础货 币的
为 6 %、0 0 3 %和 1%, 1 8 0 则 9 5年可控制 5 . 1 %的基础 货币。 5 而到
量, 这一 问题又可以分为两部份 , 货币政策难 以调控基础货币和
来越小。 可控性较强 的再贷款 占总 的基础货 币比例从 18 年 的 95
7 . %下降到 2 0 年 的 3 %, 80 4 03 2 可控性 比再 贷款弱一些 的财政透
支与借款 、 专项 贷款 占总 的基础货 币比例从 18 9 5年的 1.%下 2 7 降到 2 0 0 3年的 50 而可控性极 弱的外汇 占款 比例从 18 .%, 9 5年
形成过程 中, 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基础货币 , 同时我 国的货 币
乘数不够稳定 , 因此我国货币政 策是无效 的。 谢平( 0 ) 2 4也指 出 , 0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 币的相关系数很低 , 基础货 币和 M1
的时滞为两个季度 , 基础货币和 M2的相关系数更低 , 时滞更长 达三个季度 ,说明 中央银行很难 通过 控制基础货 币控制我 国的
货币供给内生性原因:国内外研究述评

膨胀 和利 率 ) 作 为货 币政 策 目标 , 而 货 币供 给总量 服 务于这 些 变量 , 那 么从 理论 意义 上 就 可 以认 为 货 币供 给是 弱 内生 性 的 。只有 中央银行 打算 忽 略所 有 的 内生变量 , 外 生控 制 的货 币供 给量 才 可 以
说 是理论 意 义 上 的外生 。 第三 . 统计 意 义上 的外 生性 。 指 的是 从不 可解 释 的变量 估计 的方 程 中 , 某
J E L分 类号 : E 5 1 E 5 2
一
、
货币供 给内生性研究的时代意义
货 币供 给是一 个 宏 观经 济变 量 , 可 以从 三个 角度来 看 内生 与外 生 问题 。 第一 , 控制 意 义角度① 。 如果 政府 政 策是 变量 价值 的首要 决定 因素 , 即政府 可 以控 制该 变量 , 则 该变 量是 外生 变 量 。 传统 模 型中 , 货 币供 给 一般 被认 为 是可 控 的外 生变 量 。 第二 , 理论 意 义上 的外 生与 内生 。 如 果一 个变 量 的 价值 独立 地 由理 论模 型 中的 内生变 量决 定 , 那么 该 变量就 是 外生 变量② 。 货 币供 给在 理论 上是 否为 外生 变量 , 取决 于货 币政 策 目标 的设 定 。 如果 中央 银行 选择 以 内生 变量 的价 值 ( 如支 出 、 失业、 通 货
即便 中央银 行 能外 生决 定货 币 的数 量 。
学 术研 究 中 . 大多 数学 者所 谓 的外 生 与 内生一 般都 是在 控制 意义 上 。 本文认 为 , 货 币供 给 内生 与 外 生争 论 的前 提条 件 是 货 币供 给 量 能 通过 各 种传 导 机 制影 响实体 经 济变 量 , 货 币是非 中性 的 。 在 此基 础 上 , 货 币供 给 量 如果 是 中央银 行可 以控 制 的变 量 , 那 么 中央 银行 就 可 以通 过 调 节货 币 供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2 0 年 06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106 2 卷第三期 u20 第 6 .
总第 4 期 1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宋元霞
(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 海 200) 000
L 獭 墨 j 供给不是 货币 完全受中 央银行 控制的 变量, 银行金 外生 非 融
机构的资产扩张以及公众的资产选择等因素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使其具 内生性。在现行的国际收支政肇和汇率机制下。外汇储备增长也是造成中国货 币供给内生化的特殊因素。因此,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一方面要进 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货币政熊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创造条件,另
一
数变得复杂,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规模以及社会大众 对资产结构的选择, 都对社会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因而并非由货币 当局直接控制。 他还认为, 真正的存款创造过程是一个反映银行与 其他私人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内生过程。 托宾将银行对准各金的需求 行为函数与社会大众的货币需求行为函数引进货币乘数的计算, 从 而得出了货币乘数具有内生性的结论。 纵观上述理论, 我们不难发现, 西方学者将传统理论所忽略的 因素, 例如非 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 非货币 金融资产以 及公众 的资产选择等考虑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中来, 从而得J了货币供给 I j 内生性的结论,这与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的金融创新趋势相符合。 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 货币供给不仅也会受到这 些因素的影响, 还会受到外部经济扩张的特殊影响, 具体说来就是 外汇储各增长对货币供给的扩张效应日益明显, 使中国货币供给内 生化趋势增强。
方面还应对现行的汇率机制进行改革, 适时稳妥的实现更具弹性的汇率安排。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是即非 否即中
n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给(果)
n
Ms = f (s I c i y)
否即外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n 1、早期论述
n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n 货币金属观(足额准备论):内生性
外生性
5.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范畴 1.内生性涵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消 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因而货币当局并 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
又当 MS V = Y = P•Q 中的MS V 不变, 则 Y 不变;P↑,必然Q↓,就业也下降,
(或P↑〉Y↑,Q↓) 结果有悖于中央银行银行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 为了增加产量、降低失业,中央银行只有增加 MS↑ 因为: 在V不变时, MS↑V = Y = P↑Q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货币名目观(管理通货论):外生性
n (2)传统货币数量论
n
M↑— P↑ 外生性
n (3)古典经济学家
n
W(G)↓—M↑— P↑ 内生性
n (4)“通货论争”中的银行主义
n 通货数量由社会交易的商品价格总额所决定 内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2、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一章3节三) n 3、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
(五)货币的供需矛盾,宏观政策:国家可凭借权力创 造和增加货币供应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原因
内生性货币供给使得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奏效。
导致我国货币供给
内生性,从而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控制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存款外流程度、商业银行经营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居民收入、市场
利率、金融资产多元化程度、对未来预期等因素会影响持有金融资产的行为,导致居民现金持有量发生变化。
而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和现金漏出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变量,⑥二者随经济内生变量的波动导致了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同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等因素,也会导致货币乘数的长期不可测。
(2)在经济转轨时期,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和投融资体制的缺陷,财政和企业的
预算软约束在投资饥渴症的刺激下,必然转化为银行信贷的软约束,从而形成“适应性内生货币供给”式的“倒逼机制”,导致信贷规模失控;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存在破产的风险,因此它们对利润的关心远远超过对自身安全的关注。
当前,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监管指标还不尽科学,例如,当前存贷比指标监管还未采用日均存贷比,⑦这被认为是银行过度放贷冲动和月末恶性揽储大战的重要原因。
因此,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的减少使得银行系统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则不得不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
(3)我国的国债市场还不完善,中央银行可用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资产又十分短缺,只能做
投放短期资金的单向操作,难以通过逆回购业务收回基础货币,因此灵活性受到束缚。
由于缺少较好的投资渠道,持有大量国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国债视为优质资产而不愿出售,这些都使得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从而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同时,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难点还在于其独立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4)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外汇管理上实行的是“强制结汇,意愿售汇”
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从而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渠道。
本文认为,从本质上讲,我国所面临的不是外汇占款问题,而是进口商品的占款问题。
我国每年的外贸赢余在扣除了各出口企业外当代财经2012 年第6 期总第331 期
66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汇留成之后,外汇占款造成的人民币投放远远无法弥补进口商品所造成的人民币占款。
同时,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据的买卖(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重了货币短缺,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强。
这样还会导致热钱的大量流入,加重外汇占款的程度。
再加上其他的诸如走私进口、假进口(骗取外汇)、出口转进口等,以及其他地下经济所转化出来的对人民币的需求,这都是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难以考量却又影响巨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