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通假字是“孰视之”中的“孰”,通“熟”,意思是仔细。

这句话的意思是邹忌仔细地看他。

在这里,“孰”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深,与“熟”相通。

这篇文章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的故事。

其中的通假字“孰”在理解文本和解析文意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梳理:1.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 纳:接受。

3.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4. 修:长,这里指身高。

5. 八尺:战国时期一尺约为 23.1 厘米,八尺约合 1.84 米。

6. 有:通“又”。

7. 及:比得上。

8. 旦日:第二天。

9. 明日:第二天。

10. 孰:通“熟”,仔细。

11. 美:认为……美。

12. 私:偏爱。

13.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4. 于:比。

15. 地:土地,疆域。

16. 方:方圆。

17. 宫妇:宫里的妃子。

18. 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19. 莫:没有谁。

20.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21. 王之蔽:大王受蒙蔽。

22. 甚:厉害。

23. 面刺:当面指责。

24. 谤讥:在背后议论。

25. 市朝:公共场合。

26. 闻:使……听到。

27. 间:间或、偶尔。

28. 进:进谏。

29. 期年:满一年。

30.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以上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重点字词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专题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重点注释

专题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重点注释

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⑵〔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⑶〔昳丽〕光艳美丽。

⑷〔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⑸〔服〕穿戴。

⑹〔窥镜〕照镜子。

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⑻〔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⑼〔旦日〕第二天。

⑽〔明日〕次日,第二天。

⑾〔孰〕同“熟”,仔细。

⑿〔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⒀〔美我〕认为我美。

⒁〔私〕偏爱。

⒂〔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⒃〔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⒄〔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⒅〔莫〕没有谁。

⒆〔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⒇〔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1)〔面刺〕当面指责。

(22)〔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23)〔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24)〔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5)〔时时〕常常,不时。

(26)〔间进〕偶然进谏。

(27)〔间〕间或、偶然。

(28)〔期年]满一年。

(2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30)〔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⑵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答案】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⑷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案】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⑸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答案】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⑹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的奖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八尺有余(yòu)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期年之后(jī)间(jiàn)进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动词)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5、皆以美于徐公(认为)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9、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10、期年之后(一周年)四、通假字五、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的近臣,左膀右臂)(3)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4)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5)暮寝而思之寝:古义:睡觉,脱衣而眠(6)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杂)六、相关成语门庭若市——门可罗雀七、原文填空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 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 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 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 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邹忌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 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 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 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 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一词多义】
1.修邹 乃忌 重修 修. .八 岳尺 阳有 楼余
长,文中指身高。 修建。
朝.服衣冠
早晨。
2.朝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孰吾 孰.与 视之 徐公孰.同美“熟”谁,,仔哪细一。个。 4.美我 吾孰 妻与 之城 美.我 北徐 者公美.认为美…丽…,美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表余数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来明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5.窥镜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能谤讥于市朝1.朝:朝服衣冠(名词,早晨)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皆朝于齐(动词,朝见)2.孰:吾与徐公孰美(代词,谁,哪一个)孰视之(副词,仔细,这个意义后写作“熟”)3.美: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形容词,漂亮,好看)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比得上)门庭若市(动词,像,如同)5.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动词,送上,呈上)6.: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皆朝于齐(介词,到,向)7.间:时时而间进(副词,偶尔)又何间焉(动词,参与)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早晨3.令初下,群臣进谏下:名词作动词,下达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状语,当面6.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七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七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字词积累】●积累下列词语:注意“?”、“间”、“期”等词语的读音。

注意文中“闻”、“面”、“服”、“孰”、“私”、“美”、“蔽”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理解“忌不自信”,注意语序;理解“与坐谈”,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

【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

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为西汉时的史学家刘向所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是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编篡,后经西汉末年文学家相传由刘向编订成书。

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

2、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二、注释(1)修,长。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2)形貌昳(yì)丽:容貌光艳美丽。

昳:美丽。

(3)朝服衣冠:朝:早晨。

服:动词,穿戴。

(4)窥镜:照镜子。

(5)孰与,用于比较。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6)及:赶上,比得上。

(7)旦日:第二天。

明日:第二天。

(8)弗如远甚:远不如。

(16)私:动词,偏爱。

(9)诚:确实,实在。

(10)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11)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2)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语句翻译重点字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朝:早晨。

服:穿戴。

窥:照。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仔细。

6.期年:满一年。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偶然。

进:进谏。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私:偏爱。

11.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市朝:公共场所。

重点语句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给予下等奖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八尺有余(yòu)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期年之后(jī)间(jiàn)进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动词)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5、皆以美于徐公(认为)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9、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10、期年之后(一周年)四、通假字五、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的近臣,左膀右臂)(3)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4)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5)暮寝而思之寝:古义:睡觉,脱衣而眠(6)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杂)六、相关成语门庭若市——门可罗雀七、原文填空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八、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授予上等奖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授予下等奖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九、问题拓展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要有自知之明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3、邹忌的劝谏艺术有什么特色?答:邹忌采用了设喻类比的方式婉言进谏;把家事与国事巧妙类比,以小见大,说理透彻,极具启发性与说服力什么是“设喻”和“类比”论证?(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

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

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
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5、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答: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6.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