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发展经

合集下载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1、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开发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5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6.2平方公里,按“一区三园”空间布局。

20年来,开发区依托曲靖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形成了有色金属、光伏电子、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和生物五大优势产业,已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水、电、路、燃气、通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截止2011年,入区企业总数913户,其中工业企业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另有个体工商户32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34亿元,增长45.02%;工业增加值87.02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80.12亿元,增长31.75%;主营业务收入283.95亿元,增长4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亿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7元,增长16.1%。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30%的增速。

开发区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加速、提质、增效的跨越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以打造“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和谐新城”为目标,将全力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努力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东部,成立于1992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出口加工区,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

是未来5年昆明城市重点开发的新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

入区企业近10000余家,园区内已聚集了昆船集团、云内动力、北方夜视集团、康恩贝、康师傅、统一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或品牌,初步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制造业六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雏形。

浅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综合评价

浅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综合评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体健学院体育教育2014级体教2班姓名:杨阳学号:20140721204日期:2016年6月1日改革开放30年玉溪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玉溪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经过30年的努力,玉溪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玉溪工业在曲折迂回中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了一定基础,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首次实现了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969年,玉溪农业与工业的比例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8.5∶11.5转变为48∶52,到1978年,农业与工业的比例为42∶58,工业企业个数增加到687个,是1952年的17.2倍,工业产值是1952年的62.3倍,工业产品达50多种,虽然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工业部门残缺不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工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不协调,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但工业体系雏形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30年来,玉溪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迁,经过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的恢复、快速发展时期,到1999年-2002年的整顿巩固时期,以及2003年-2008年的腾飞时期,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

30年来,玉溪工业总量不断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体制机制变革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基础的工业体系,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到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达9448户,与1978年的687户相比,增加了8761户,增长12.8倍。

完成总产值910.7亿元,比1978年增长129.1倍,年均增长17.6%。

工业增加值达到352.4亿元,比1978年增长33.7倍,年均增长12.6%。

2008年1年完成的工业增加值是1994年以前改革开放16年工业增加值总和的1.6倍,2003年至2008年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自1962年到2000年38年间工业增加值的总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研和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成为工业发展的排头兵,工业经济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产城融合发展下的产业园区布局策略研究—以玉溪科工产业园为例

产城融合发展下的产业园区布局策略研究—以玉溪科工产业园为例

产城融合发展下的产业园区布局策略研究—以玉溪科工产业园为例产城融合研究背景产业园区是产业和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物质空间。

新中国建国初期是仿造苏联的产城分离模式,即用地的一边为工业区、一边为商业区,而另一边为住宅区。

因为中国那个年代大多城市规模小,很多重污染工业区不能靠近生活区。

自从1979年在蛇口设立第一个工业园起,到1990年以来,各地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大量兴办产业园区[1]。

在新的发展形势、产业需求和政策引导下,城市发展对产业的升级、更新及转型需求日趋强烈,原有粗放式、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趋势。

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引导,常常“重产轻城”,导致“产城分离”、“产城脱节”等突出问题,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协调。

因此,随着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运用产城融合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脱节。

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就是“空城”,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

产城融合不仅是对产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深入思考,更是新时代进一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现的内在要求[2]。

1.产城融合理论发展与现代内涵2.1产城融合理论发展产城融合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针对随之而来的城市居住、生态、交通等环境污染问题。

1920年恩温提出著名的“卫星城”理论,旨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1944年完成的大伦敦周围建立了8个卫星城,居民可在所生活的卫星城享受到居住、交通、工作、休闲、娱乐、教育、购物等日常的基本生活服务,这样可使其周边区域性的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玉溪三产融合工作总结

玉溪三产融合工作总结

玉溪三产融合工作总结
玉溪市作为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三产融合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
成就。

三产融合,即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玉溪市,三产融合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们对玉溪市三产融合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首先,玉溪市在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
创新,玉溪市农业产值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同时,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也得到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玉溪市在工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玉溪市的工业产值不断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玉溪市还加大了对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了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玉溪市在服务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玉溪市的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玉溪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城市经济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玉溪市在三产融合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三产融合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

云南省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
云麓 麓工
壤 慧
云南 省无线 电管理 办公室 鲁情 南 金肇元
为掌 握 云 南 省 工 业 园 区信 息 化 建
设 现 状 ,了 解 工 业 园 区 无 线 技 术 应 用
开 发 区 。2 1 0 0年 6月 , 国务 院 批 准 , 经 曲 靖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升 级 为 国家 级 经
2. 园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 玉溪研和工业园区 1)
玉 溪 研 和 工 业 园 区 的 信 息 化 应 用 起 步晚于省 内一些先进 的工业 园区 ,
管 理 服 务 基 础 平 台 为 主 ,主 要 包 括 园 区 三 维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平 台 、园 区三 维 招 商 展 示 系 统 、 园 区 行 政 审 批 办 公 管
财 务 管 理 系统 和人 力资 源 管 理 系 统 等 , 其 余 的 产 品 信 息 、企 业 信 息 、 企 业 项
目管理 、 业监 控 、 业信 息 安全 管理 、 企 企
的 情 况 ,推 进 “ 化 ”深 度 融 合 ,云 两
南 省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委 员 会 有 关 人 员于 21 0 2年 1月 赴 玉溪 研 和 工 业 园 区 、曲 靖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进 行 了 调 研 。调 研
地貌 、 量 图层 、 矢 三维 城 市模 型 、 管线 、 道 路 、建 筑 属 性 等 三 维 地 理 空 间 数 据
库 ,通 过 三 维 地 理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为 园 区 安 全 监 控 、园 区物 联 网 、园 区 数 字
报 告 。 工 业 园 区 内 实 现 了管 委 会 内部 局 域 网 的 联 网 ,计 算 机 有 7 0余 台 ( 含 1 服务器 ) 台 ,互 联 网采 用 光 纤 方 式 以 2 Mb sl O p 0 p /O Mb s速 度 连接 ,园 区政 务信 息 网 ( 网 )已经 建成 并 链接 玉溪 外

云南省玉溪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云南省玉溪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云南省玉溪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1.经济发展特点一、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玉溪,拥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等高原湖泊,湖泊水量占全省“九大高原湖泊”总量的68%,抚仙湖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铁、镍、磷、铜等矿产资源,铁矿资源储量7.23亿吨,居全省首位,镍矿储量53万金属吨,是全国第二大镍矿,铜矿储量300万金属吨,是云南重要的产铜地区,磷矿石储量15.35亿吨,居全省第二位;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有帽天山古生物化石宝库、李家山古滇国青铜文化、秀山历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全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二、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玉溪是距昆明最近的城市,昆曼、昆河高速公路、泛亚铁路东线、中线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在玉溪交汇,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作为“大昆明经济核心区”和滇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昆玉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新昆明”和“三湖”生态城市群紧密相连、交融发展。

玉溪处于昆曼、昆河两大经济带的重要连接部,具有上承省会中心城市、下连滇南、辐射东南亚的集散功能,是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集散、加工“腹地”。

三、拥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我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财税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是云南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两烟”及配套产业支柱地位不断巩固提高,矿电产业建成新的支柱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县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均过亿元。

四、拥有较高的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建成以国道高速公路为骨架、中心城区通达各县、重要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网,县乡(村)公路等级、通达能力大幅度提高,公路密度全省第一,随着玉蒙铁路建成,将大幅度提高玉溪的货物运营能力;输变电网络更加完善,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一户一表”覆盖率达81%;邮电通信网络较为完善,电话普及率超过44.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近12.5万户,政府、企业和社会信息化运用水平不断提高。

玉溪三产融合工作计划范文

玉溪三产融合工作计划范文

玉溪三产融合工作计划范文为了推动玉溪市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1. 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带动乡村商业繁荣。

3.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二、具体举措1. 农业产业融合(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 服务业产业融合(1)加强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

(2)优化商业结构,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业,带动乡村商业的发展。

3. 工业产业融合(1)鼓励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支持工业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3)鼓励工业企业和农业企业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三、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的实施。

2. 减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便利的营商环境。

四、重点项目1. 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2. 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推进3. 工业园区的绿色改造升级4. 乡村电商和物流中心的建设5. 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五、具体措施1.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府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和政策引导方面的作用。

2. 积极创新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

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建立专门的融合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六、预期效果1.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提高至30%以上。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

3. 工业企业实现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4. 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融入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七、监测评估1. 设立三产融合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钟建明;赵长明;何晓颖;许建辉【摘要】为明确玉溪研和工业园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取GPS定位,采集18个代表样点的20 cm土壤混合样品,按照国标、部标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As、Hg、Pb、Cd、Cr、Ni的全量含量,使用平均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计算,比照农业部标准土壤污染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研和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呈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Cd,而Cd的污染与污水沟灌有极大的相关,同时Cd的污染与工业园区的生产有极大的相关,但是与土地的利用状况关系不大.【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61)002【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研和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作者】钟建明;赵长明;何晓颖;许建辉【作者单位】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6;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6;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6;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6【正文语种】中文玉溪研和工业园区是云南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总规划总面积为31.86 km2,其中:研和核心片区规划面积20.82 km2,双小片区规划面积8.62 km2,洛河片区规划面积2.42 km2。

园区拥有云南工业园区一流路网、供排水。

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引进物流、钢压延、太阳能光电、五金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产业。

目前聚集了规模以上企业22家。

拥有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云南昆钢制管有限公司、云南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云南正成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

形成了以冷轧薄板、涂镀层板、焊管等为主的钢铁工业,以机械制造、精密铸造、五金制品、新型建材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以钢材、煤焦、矿石为主的物流业。

园区将按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宜居生态城市的要求,结合资源、区位、交通优势,遵循“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启示
2007年5月,玉溪市委、市政府正式组建研和工业园区管委会,承担起玉溪中心城市南部发展工业、建设全市最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的重任。

三年来,研和工业园区攻坚克难,从管理体制创新、招商引资突破、新兴支柱产业培植、园区产业聚集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研和城市化进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园区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城市化齐头并进的成功之路,跻身全省工业园区先进行列,其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推广。

启示一:科学的战略发展定位和正确的产业建设规划,是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玉溪市委、市政府“把研和建成新型钢铁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五金集散地”的战略发展定位和研和工业园区“努力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既充分体现了在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中来谋划发展的战略眼光,又充分突出了玉溪自身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特点,符合走低碳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在具体发展运作中,紧紧依托我市“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和中心城区“南北分工”的城市功能定位,有效整合了研和产业、区位、交通等突出优势,坚持了引进和依托大企业、大集团,积极配套和延伸优势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园区战略发展定位准确,规划思路明晰,先形成以钢铁、装备制造为主的支柱企业,围绕这些支柱企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依托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链,最后形成产业集群
发展,建设玉溪最大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产业优势特色突出。

在此基础上,玉溪市委、市政府对研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了强有力的园区管委会,确定了市区合一、园区与镇合一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体制,并对园区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

这是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启示二:优势产业的集聚和支撑,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的支撑。

有一定密度的产业规模的支撑,产业价值链越完善、产业规模密度越大,配套能力就越强,相对成本就越低。

研和的发展模式,是玉溪市抓住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寻求新的体制,及时开发优势资源,先引大企业和大项目入驻,围绕核心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集聚、裂变,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业的路子。

先引进昆钢,做特钢铁,做强石油输油管和高档焊管,打通钒产业,大力发展冷轧薄板及其精深加工,使钢铁及其延伸加工初具规模;围绕云南正成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万台数控机床光机项目,由企业发起成立云南玉溪数控装备联盟体,引进签约14家配套联盟企业,推进玉溪数控产业园的建设;借助园区钢铁延伸的配套优势,建设太标太阳能设备公司100万套太阳能热水器配套项目,发展太阳能光热光电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发挥玉溪在全省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的作用,按照第三方物流目标,构建背靠昆明,面向滇中、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正是这些优势特色产业支柱群的集聚,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提升了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