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新)
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要点

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要点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发育不良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
对于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有以下要点:1. 给予足够的维生素D补充:佝偻病患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需要给予足够的维生素D补充。
一般情况下,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可以通过口服液剂或注射剂给予。
2. 阳光照射:阳光是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让患儿适度暴露在阳光下,但要注意避免中午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以免引起皮肤灼伤。
3. 饮食调理:合理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鱼肝油、鱼类、蛋黄等。
此外,还应注意患儿的钙、磷摄入,增加富含钙、磷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虾等。
4.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骨骼畸形情况、肌肉力量、活动能力等。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5. 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佝偻病患儿由于骨骼发育不良,容易出现肌肉力量不足、活动能力差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
6. 给予心理支持:佝偻病患儿由于骨骼发育不良,容易出现身体不适、行动不便等问题,对患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关怀,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儿积极面对疾病。
7. 预防感染:佝偻病患儿的免疫功能较弱,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的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8. 定期复查和随访:佝偻病患儿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理人员应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佝偻病患儿的护理,需要给予足够的维生素D补充,合理调理饮食,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提供心理支持,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和随访等。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帮助患儿恢复健康,促进骨骼正常发育。
最新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ZBF060 风邪热毒证ZBFP10 风盛脾虚证ZBFD 风、毒证类ZBFR 风、热证类ZBFD00 风毒证ZBFROO 风热证ZBFD10 风毒入里证ZBFR01 风热偏盛证ZBFD20 风毒在表证ZBFR02 风重于热证ZBFH 风、寒证类ZBFR03 热重于风证ZBFH00 风寒证ZBFR04 风热俱盛证ZBFH10 风寒袭表证ZBFR10 风热壅盛证ZBFH11 风寒外袭证ZBFR20 风热袭表证ZBFH20 风寒束表证ZBFR21 风热外袭证ZBFH30 风寒化热证ZBFR22 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ZBFH40 风寒闭肺证ZBFR23 风热外侵证ZBFH41 风寒束肺证ZBFR24 风热外犯证ZBFH50 风寒犯肺证ZBFR30 风热在表证ZBFH51 风寒袭肺证ZBFR40 风热化火证ZBFH60 风寒犯目证ZBFR50 风热犯肺证ZBFH70 风寒阻络证ZBFR60 风热闭肺证ZBFH80 风寒痹阻证ZBFR61 风热闭肺,心气虚衰证ZBFH90 风寒湿阻证ZBFR70 风热客睑证ZBFH 91 风寒湿痹证ZBFR80 风热上犯证ZBFH92 风寒湿邪证ZBFR81 风热上扰证ZBFM 风、湿证类ZBFR82 风热上攻证ZBHM20 寒湿阻滞证ZBS010 暑厥证ZBHM30 寒湿瘀滞证ZBSF 暑、肺证类ZBHM40 寒湿瘀郁证ZBSF10 暑伤肺胃证ZBHM50 寒湿蕴肤证ZBSF20 暑伤肺络证ZBHM60 寒湿困脾证ZBSF30 暑犯肺卫证ZBHM70 寒湿入络证ZBXM 暑、湿证类ZBHM80 寒湿阻络证ZBXM00 暑湿证ZBHJ 寒、经络证类ZBXM10 暑湿袭表证ZBHJ10 寒滞经络证ZBXM20 暑湿在表证ZBHP 寒、脾证类ZBXM30 暑湿内蕴证ZBHP10 寒邪犯胃证ZBXM31 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ZBHP11 寒邪客胃证ZBXM40 暑湿热蕴证ZBHV 寒、气证类ZBXM50 暑湿蕴结证ZBHV10 寒凝气滞证ZBXM60 暑湿交阻证ZBHV20 寒凝气聚证ZBXM70 暑湿困脾证ZBHR 寒、热证类ZBXM71 暑湿伤脾证ZBHR10 寒热错杂证ZBXM80 暑湿困阻中焦证ZBHR20 表寒里热证ZBXM90 暑湿困伤心脾证ZBHR21 外寒内热证ZBXMA0 暑湿弥漫三焦证ZBHT 寒、痰证类ZBSJ 暑、津液证类ZBHT10 寒饮停肺证ZBSJ10 暑伤津气证ZBHT20 寒饮伏肺证ZBSR 暑、热证类ZBM010 湿困中焦证ZBMR70 湿热动血证ZBM020 湿郁三焦证ZBMR80 湿热酿痰证ZBM030 湿邪外感证ZBMR81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ZBM040 湿邪蕴积证ZBMR90 湿热浸淫证ZBM050 湿邪浸渍证ZBMR91 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证ZBMD 湿、毒证类ZBMRA0 湿热伤胃证ZBMD00 湿毒证ZBMRB0 湿热伤阴证ZBMD10 湿毒侵淫证ZBMRC0 湿热上蒸证ZBMD20 湿毒蕴结证ZBMRD0 湿热下注证ZBMD30 湿毒蕴肤证ZBMRD1 湿热下注,膀胱滞涩证ZBMD40 湿毒中阻证ZBMRD2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证ZBMF 湿、肺证类ZBMRD3 湿热下注,肝胆湿热证ZBMF10 湿阻肠道证ZBMRE0 湿热蕴结证ZBMF11 湿阻肠道,传导ZBMRE1 湿热蕴阻证失司证ZBMJ 湿、经络证类ZBMRF0 湿热蕴蒸证ZBMJ10 湿阻盘络证ZBMRF1 湿热薰蒸证ZBMJ20 湿邪阻络证ZBMRG0 湿热蕴毒证ZBMP 湿、脾证类ZBMRG0 湿热蕴伏证ZBMP10 湿脾胃证ZBMRM0 湿热蕴肠证ZBMRJ0 湿热壅盛证ZBMRK0 湿热壅结证ZBUDB0 火毒外泄证ZBR180 热盛动风证ZBUDC0 胎火蕴毒证ZBR181 热极生风证ZBUJ 火、经络证类ZBR190 热邪内郁证ZBUJ10 虚火灼络证ZBR200 热结血室证ZBUR 火、热证类ZBR210 邪热炽盛证ZBUR10 火热炽盛证ZBR220 邪热留恋证ZBUR20 火热伤阴证ZBR230 邪热郁蒸证ZBUR21 火热伤津证ZBR240 邪热壅结证ZBUR30 火热扰心证ZBR250 邪热内扰证ZBUR40 火热邪毒壅盛证ZBR251 邪热内陷证ZBUY 火、阴证类ZBR252 邪热内闭证ZBUY10 火盛伤阴证ZBR260 邪热传里证ZBUY20 郁火伤阴证ZBR261 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证ZBR 热证类ZBR270 邪热未清证ZBR000 热证ZBR271 邪热未清,阴液亏损证ZBR001 热邪偏盛证ZBR280 邪郁化热证ZBR010 热盛酿脓证ABRD 热、毒证类ZBR020 热盛肉腐证ABRD00 热毒证ZBR030 热炽腑实证ABRD01 邪毒热证ZBR040 腑实热结证ABRD10 热毒炽盛证ZBR050 热入胞宫证ABRD11 热毒炽盛,邪入营血证ZBRDF0 热毒酿脓证ZBRSA0 热伏少阳证ZBRDG0 热毒伤阴证ZBRSB0 热郁少阳证ZBRDG1 热毒伤津证ZBRX 热、心证类ZBRDH0 热毒火盛证ZBRX10 热陷心包证ZBRDM0 胎毒蕴热证ZBRX20 热闭心包证ZBRF 热、肺证类ZBRX21 热闭心包,血络瘀滞证ZBRF10 热伤肺津证ZBRX30 热入心包证ZBRF20 热伤肺络证ZBRX31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证ZBRF30 热客肺经证ZBRX40 热在心营证ZBRF40 热犯肺胃证ZBRX41 热在心营,下移小肠证ZBRF50 热壅肺窍证ZBRX 热、血证类ZBRF60 热入肺卫证ZBRXA0 热盛血瘀证ZBRF61 热在肺卫证ZBRXB0 热盛动血证ZBRF70 热蕴大肠证ZBRXC0 热迫血证ZBRF80 热结肠燥证ZBRXD0 热结血瘀证ZBRF90 热邪犯肺证ZBRXE0 热与血结证ZBRFA0 热邪壅肺证ZBRXF0 热入血结证ZBRG 热、肝证类ZBRX 热、血分证类ZBRG10 热郁胆腑证ZBRXL0 热入血分证ZBRJ 热、经络证类ZBRXL1 热在血分证ZBRJ10 热盛伤络证ZBRY 热、阴证类ZBRJ20 热蕴络瘀证ZBRY10 热盛伤阴证ZBX030 邪阻膜原证ZBXJ30 邪窜经络证ZBX031 邪伏膜原证ZBXJ 邪、厥阴证类ZBX040 外邪侵入证ZBXJA0 邪犯厥阴证ZBXP 邪、脾证类ZBX041 外邪侵入,热毒炽盛证ZBX050 温邪内陷证ZBXP10 外邪犯胃证ZBX060 余邪未尽证ZBXV 邪、气分证类ZBX061 余邪未尽,痰瘀ZBXV10 邪入气营证滞络证ZBX070 余邪留恋证ZBXV11 邪在气营证ZBX071 余邪留恋,气阴ZBXV12 邪入气营,热毒内陷证两伤证ZBX080 余邪扰目证ZBXV13 邪入气营,热毒内蕴证ZBX090 正盛邪实证ZBXV20 邪入气分证ZBX100 正虚邪恋证ZBXV21 邪在气分证ZBX101 正虚邪恋,肺脾ZBXS 邪、少阳证类气虚证ZBXS10 邪郁少阳证ZBX102 正虚邪恋,风内扰动证ZBXS10 邪入少阳证ZBX103 正虚邪恋,痰蒙清窍证ZBX104 正虚邪恋,阴虚ZBXS21 邪在少阳证肺热证ZBXU 邪、火证类ZBX105 正虚邪恋,余热未清证ZBX110 正虚邪留证ZBXU10 邪郁化火证ZBXYA1 邪在营血证ZBYP10 宿食伤脾证ZBXYB0 邪入营分证ZBYP20 食滞胃肠证ZBXYB1 邪在营分证ZBYP30 乳食伤胃证ZBV 情志证类ZBYP40 积滞伤胃证ZBV010 情志郁结证ZBYT 饮食、痰证类ZBV011 情志抑郁证ZBYT10 食滞痰阻证ZBV020 情志内伤证ZBYT20 食浊阻滞证ZBV030 情志失调证ZBW 外伤证类ZBV040 忧郁伤神证ZBW000 外伤证ZBV050 惊恐证ZBW010 跌仆伤胎证ZBV060 惊恐伤神证ZBW020 皮肉破损证ZBV070 惊恐惊厥证ZBW030 眼珠破损证ZBV080 惊恐痉厥证ZBW031 眼珠破损,风邪乘袭证ZBV090 暴受惊恐证ZBWJ 外伤、经络证类ZBV100 惊恐惊风证ZBWJ10 外伤损络证ZBVP 情志、脾证类ZBWJ20 外伤目络证ZBVP10 思虚伤脾证ZBWX 外伤、血证类ZBVV 情志、气证类ZBWX10 外伤血瘀证ZBVV10 惊恐气逆证ZBWX11 外伤瘀滞证ZBVS 情志、肾证类ZBWX20 鼻伤衄血证ZBVS10 惊恐伤肾证ZBC 虫证类ZBVS11 恐惧伤肾证ZBC010 虫积证ZBCF 虫、肺证类ZYYD 阴、毒证类ZBCF10 虫邪犯肺证ZYYD10 阴毒外发证ZBCF20 虫扰于肠证ZYYD20 阴虚毒恋证ZBCF30 虫积肠道证ZYYF 阴、肺证类ZBCP 虫、脾证类ZYYF10 阴虚肺热证ZBCP10 虫积伤脾证ZYYF20 阴虚肺燥证ZBCM 虫、湿证类ZYYF30 阴虚肠燥证ZBCM10 虫湿壅络证ZYYG 阴、肝证类ZBCT 虫、痰证类ZYYG10 阴虚肝旺证ZBCT10 虫痰互结证ZYYG20 阴虚风动证ZYYH 阴、寒证类ZY 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类ZYY 阴证类ZYYH00 阴寒证ZYY010 亡阴证ZYYH10 阴寒凝聚证ZYY020 阴闭证ZYYH11 阴寒凝滞证ZYY030 伤阴证ZYYH20 阴寒内闭证ZYY040 腑实阴伤证ZYYH21 阴寒内结证ZYY050 久病伤阴证ZYYM 阴、湿证类ZYYM10 阴虚湿热证ZYY051 久病伤阴,虚火上炎证ZYY060 疹后阴伤证ZYYP 阴、脾证类ZYY070 真阴衰竭证ZYYP10 阴伤胃败证ZYYA 阴、阳证类ZYYV 阴、气证类ZYV140 气郁证ZYVT11 气滞痰郁证ZYV150 气滞证ZYVT12 气痰阻证ZYV160 气脱证ZYVT20 气滞痰瘀证ZYV170 清气不升证ZYVT30 气滞水停证ZYV180 上气不足证ZYVT40 气虚水停证ZYV190 元气衰败证ZYVT50 气虚痰结证ZYV200 元气败脱证ZYVT51 气虚痰滞证ZYV201 元气败脱,心神ZYVT60 气郁痰凝证散乱证ZYV210 元气不足证ZYVT61 气郁痰结证ZYV211 元气不足,阴血ZYVT70 气郁痰阻证亏损证ZYV220 元气亏虚证ZYVU 气、火证类ZYV230 中气不中证ZYVU10 气火郁结证ZYVU20 气郁化火证ZYV231 中气不足,膀胱失约证ZYV240 中气亏虚证ZYVX 气、血证类ZYV250 中气下陷证ZYVX10 气血不足证ZYVX11 气血不足,收摄失司证ZYV251 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证ZYV252 中气下陷,膀胱ZYVX20 气血亏虚证失约证ZYV260 腑气不通证ZYVX21 气血亏虚,毒滞难化证ZYV270 痹气郁结证ZYVX22 气血亏虚,邪毒久证ZYVXM1 气虚瘀滞证ZYX170 瘀血证ZYVXJ0 气衰血脱证ZYX180 瘀血痹闭证ZYVXK0 气滞血瘀证ZYX181 瘀血痹阻证ZYVXK1 气滞血郁证ZYX190 瘀血内滞证ZYVXK2 气滞血阻证ZYX191 瘀血内结证ZYVXK3 气滞瘀血证ZYX192 瘀血内停证ZYVXK4 气结血瘀证ZYX193 瘀血内停,清窍受阻证ZYVY 气、阴证类ZYX194 瘀血内阻证ZYVY10 气阴不足证ZYX195 瘀结证ZYVY20 气阴亏虚证ZYX200 瘀血阻滞证ZYX201 瘀血凝滞证ZYVY21 气阴亏虚,湿热内蕴证ZYVY30 气阴两虚证ZYX202 瘀血停滞证ZYVY40 气阴两伤证ZYX203 瘀血停着证ZYX204 瘀血留滞证ZYVY41 气阴两伤,余热不尽证ZYVY50 气阴耗伤证ZYX210 瘀血阻膈证ZYVY51 气阴耗竭证ZYX220 瘀肿疼痛证ZYVY52 气液耗伤证ZYX230 瘀滞证ZYX 血证类ZYX240 瘀滞胞宫证ZYX010 血滞证ZYX250 瘀滞肌肤证ZYX020 血枯证ZYX260 下焦瘀滞证ZYX030 血虚证ZYX270 瘀积发黄证ZYXT21 血瘀痰滞证ZYJZ10 津伤化燥证ZYXT30 瘀痰化火证ZYT 痰证类ZYXU 血、火证类ZYT010 痰饮内停证ZYXU10 血瘀化火证ZYT011 痰饮内阻证ZYXU20 瘀滞化火证ZYT020 痰饮内盛证ZYXX 血、心证类ZYT030 痰饮上逆证ZYXX10 败血冲心证ZYT040 痰饮留腹证ZYXX20 瘀血凌心证ZYT050 痰饮留膈证ZYXX30 血不养心证ZYT060 饮停胸胁证ZYXY 血、阴证类ZYT070 饮溢四肢证ZYXY10 血虚阴亏证ZYT080 饮阻胸膈证ZYXZ 血、燥证类ZYT090 水饮内停证ZYXZ10 血燥生风证ZYT091 水饮内扰证ZYXZ20 血燥失养证ZYT100 浊痰上逆证ZYJ 津液证类ZYT110 痰闭证ZYJ010 津液干枯证ZYT120 浊闭证ZYJ020 津液亏耗证ZYT130 痰核留结证ZYJ021 津液亏损证ZYT140 痰蒙清窍证ZYJ030 阴液不足证ZYT141 痰浊上蒙证ZYJ031 阴液不足,火毒ZYT142 痰浊蒙窍证炽盛证ZYJ032 阴津不足证ZYT143 痰蒙神窍证ZYTF10 痰浊阻肺证ZYTV30 痰气阻膈证ZYTF20 痰浊壅肺证ZYTV40 痰郁结证ZYTF30 痰浊蕴肺证ZYTV41 痰气凝结证ZYTF40 水饮留肠证ZYTV50 痰气壅实证ZYTM 痰、湿证类ZYTV60 水气上凌证ZYTM00 痰湿证ZYTV61 水气凌心证ZYTM10 痰湿痹阻证ZYTV62 水气凌心犯肺证ZYTM20 痰湿蒙蔽证ZYTR 痰、热证类ZYTM21 痰湿蒙窍证ZYTR00 痰热证ZYTM22 痰湿蒙蔽心神证ZYTR10 痰热动风证ZYTM23 痰湿蒙塞清窍证ZYTR20 痰热腑实证ZYTM30 痰湿内阻证ZYTR21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ZYTM40 痰湿上阻证ZYTR30 痰热结胸证ZYTM50 痰湿中阻证ZYTR40 痰热内闭证ZYTM60 痰湿阻滞证ZYTR41 痰热内闭心窍证ZYTM61 痰湿结滞证ZYTR42 痰热闭肺证ZYTM70 痰湿阻结证ZYTR43 痰热闭窍证ZYTM71 痰湿结聚ZYTR44 痰热内闭清窍证ZYTM72 痰湿凝结证ZYTR45 痰热蔽窍证ZYTM80 痰湿蕴结证ZYTR50 痰热内扰证ZYTM90 痰湿蕴肺证ZYTR60 痰热上蒙证ZYTM91 痰湿侵肺证ZYTR61 痰热上壅证ZZXP61 心脾两虚,虚风ZZF010 肺脏亏虚证动越证ZZXP70 心脾气虚证ZZF020 肺失治节,水道不利证ZZXP80 心脾血虚证ZZF030 肺虚不固证ZZXP90 心脾湿热证ZZF040 肺卫不固证ZZXPA0 心脾受损证ZZF041 肺卫气虚证ZZXPB0 心脾郁热证ZZFG 肺、肝证类ZZXPC0 劳伤心脾证ZZFG10 肺肝风热证ZZXPC1 劳伤心脾,气不ZZFG11 肺肝风热,血热壅滞证摄精证ZZXV 主、气证类ZZFG20 肝肺热盛证ZZXV10 心气不足证ZZFH 肺、寒证类ZZXV20 心气亏虚证ZZFH10 肺虚寒证ZZXS 心、肾证类ZZFH20 肺虚感寒证ZZXS10 心肾不交证ZZFM 肺、湿证类ZZXS20 心肾亏虚证ZZFM10 肠道湿热证ZZXS30 心肾气虚证ZZFM11 大肠湿热证ZZXS40 心肾阳虚证ZZFJ 肺、经络证类ZZXS50 心肾阴虚证ZZFJ10 肺经风热证ZZXU 心、火证类ZZFJ20 肺经热盛证ZZXU10 心火炽盛证ZZFJ30 肺经受热证ZZXU11 心火偏亢证ZZFJ31 肺经受热,痰湿凝滞证ZZXU20 心火上炎证ZZFJ40 肺经湿热证。
维生素D新概念2015年

紫外线照射时间与皮肤颜色对维生素D的效应
维生素D产量
产生同样数量维生素D,需要时间不同
20 minutes 20 minutes 120 minutes 120 minutes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
血清25(OH)D四季变化
秋
夏
血清25(OH)D<50nmol/L
︱
10.1
冬 春
︱
5.1
铁摄入正常而VA 缺乏大鼠:RBC、Hb 和血球压积降低
VA缺乏并不影响铁的吸收,而是降低转铁蛋白合成
使血细胞生成过程中铁从肝脏等组织的转运过程受阻 障碍幼红细胞增殖分化过程
VA和胡萝卜素增加谷类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
VA和铁生成一种络合物,使其在肠腔内易溶、易吸收
并阻止了植酸、多酚等物质对非血红素铁的抑制
一些厂家将“鱼肝油”制成婴幼儿食品 315晚会结束之后,商场鱼肝油纷纷下架
按照食品标准生产的“鱼肝油食品”
按照药品标准生产的“维生素AD滴剂” 二者天壤之别
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
央视曝光:提示不要“滥补鱼肝油”
家长理解为:不要补充维生素AD滴剂 鱼肝油含有维生素A和D
VitD推荐量
适宜 摄入量/d 400 400 可耐受最高摄 入量/d 1000/800 1500/800 2500/800 3000/1200 4000/1800 4000/2000 4000/2000
70岁以上
400 400
600/400 800/400
4000/2000 4000/2000
红色代表中国
预防用药 治疗用药 用法:每天1粒;隔日一粒;每天2粒;每周7粒?
活性VitD制剂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题库考点(最新版)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题库考点(最新版)1、单选过敏性紫瘢早期最常见的证候是OA.风热伤络B.湿热痹阻C.热伤胃络D.阴虚火旺E.气不摄血正确答案:A2、单选患儿,1岁。
入夏以来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轻,精(江南博哥)神萎靡,面色苍白,小便清长,频数,大便稀潺,口渴多饮,舌淡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其诊断是()A.消渴B.夏季热C.暑瘟D.在夏E.暑邪感冒正确答案:B3、单选蛔虫病腹痛的特点是OA.腹满胀,口气酸臭B.腹部隐痛,痛处喜按C.痛如针刺,痛有定处D.阵发性绞痛,得温则舒E.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正确答案:E4、单选患儿,2岁。
平素体弱,入夏以来持续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食欲减退,精神略倦,四肢乏力,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该病诊断是OA.在夏B.消渴C.湿温D.夏季热E.暑邪感冒正确答案:D5、单选肠蛔虫证以哪种证型居多OA.寒热错杂B.虚实夹杂C.热D.虚E.实正确答案:E6、单选下述各项,属解颅临床特征的是OA.苦笑面容B.前囱凹陷C.三凹征D.落日状E.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正确答案:D7、单选下述各项,属佝偻病临床特征的是OA.苦笑面容B.前囱凹陷C.三凹征D.落日状E.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正确答案:E8、单选患儿,7岁。
反复脐周疼痛半年,发作加重一天,纳差,食入即吐,大便2日未行,腹胀满,扪之有团块,舌苔黄腻。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O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驱蛔承气汤E.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D9、单选患儿,6岁。
腹痛剧烈,以右上腹为主,疼痛时四肢发凉,恶心呕吐,并吐出蛔虫1条。
其诊断是OA.呕吐B.腹痛C.蛔厥证D.虫瘤证E.肠虫证正确答案:C10、单选夏季热体温的特点是()A.体温与气候无关B.高热时伴有汗出C.天气愈热,体温愈高D.身热不退,昼轻夜重E.持续高热,秋凉后不缓解正确答案:C11、单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证可选用OA.生脉散B.参附汤C.沙参麦冬汤D.清瘟败毒饮E.普济消毒饮正确答案:D12、单选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阴两伤证的首选方剂是OA.银翘散B.清瘟败毒饮C.甘露消毒丹D.沙参麦冬汤E.生脉饮正确答案:D13、单选患儿,11个月。
最新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PPT课件

生活有规律、适当活动是幼儿吃得下、睡得香的前 提,所以根据幼儿年龄、体质等促进活动是增强食物的 好方法。
(3)及时发现并治疗引起厌食的疾病
运用某些药物辅助治疗。如果是微量元素锌的缺乏 ,可遵医嘱适当补充硫酸锌等药物。
Write
SLOGUN (十)营养不良
Company System
LOGO
(2)屈光参差性弱视
(3)视觉剥夺性弱视
(4)先天性弱视
2. 矫治
治疗弱视的最好时间是6岁以前,经过治疗,视力可 以提高,并恢复立体视觉。
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由于弱视不容易被早期发 现,建议学前儿童3岁以后应该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
Write SLOGUN
Company System
LOGO
3. 预防
婴幼儿肥胖的出现有两个高发期:
一是婴儿期,活动范围小,食物营养丰富,食 量不予控制时很容易出现“小胖儿”;
二是学龄前期,大致在6~7岁之间,中度以 上单纯性肥胖多在7岁左右开始,就餐无规律 、吃得快而多、蔬菜吃得少,这是此阶段肥胖 幼儿的饮食特征。
Write SLOGUN
Company System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LOGO
一、早发现疾病 (一)神情及脸色改变 (二)体温异常 (三)哭喊
1.非病理性哭喊 2.病理性哭喊
Write SLOGUN
Company System
LOGO
Write SLOGUN
Company System
LOGO
(3)全身疲乏无力,较大幼儿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 。
(4)呼吸、脉搏频率增快,尤其是活动后感到心慌、 气促。
(5)患儿时常烦燥不安或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的刺 激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个别幼儿出 现异嗜癖(如嗜食泥土、煤渣等)。
佝偻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

佝偻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在我深入研究佝偻病治疗的这段时间里,我见证了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佝偻病这一领域的治疗上。
作为一名专注于该疾病的医疗工作者,我为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无比振奋。
现在,我想与大家深入探讨佝偻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我们需要明确佝偻病的病因。
传统观念认为,佝偻病主要是由于阳光照射不足,导致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现在知道,佝偻病的成因远比这复杂。
遗传因素、营养状况、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甚至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都在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预防策略上,最新的研究强调个体化和多元化。
虽然阳光依旧是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因为它能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如何平衡阳光的好处与紫外线可能带来的风险,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例如,我们发现,适当的紫外线暴露不仅有助于维生素D的,还能促进皮肤中其他有益分子的产生,这些分子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免疫平衡至关重要。
在治疗方面,我们正逐步从单一的维生素D补充,转向更为精细化的治疗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佝偻病,我们开始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先天性佝偻病,基因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精确的基因编辑技术,我们有可能修复或替换那些导致维生素D代谢异常的基因,从而根治这种类型的佝偻病。
营养性佝偻病的治疗也在逐步革新。
我们不再仅仅依赖维生素D的补充,而是通过综合矿物质的补充,以及膳食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钙、磷、镁等矿物质的平衡对于维持维生素D 的活性至关重要。
因此,联合补充这些矿物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血液中的钙磷浓度,从而改善佝偻病的症状。
对于由于生活环境限制而无法充分阳光照射的患者,我们也在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维生素D类似物的开发和使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这些类似物可以口服,且在体内活性更强,有助于快速提高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
同时,它们还能减少紫外线暴露带来的风险。
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浅谈美国儿科学会维生素D摄入量新指南

第7卷第6期2005年12月中国当代J乙科杂志ChinJContempPediatrV01.7No.6Dec.2005・临床经验・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浅谈美国儿科学会维生素D摄入量新指南向伟1,丁宗一2,郑维3,蒋湘玲1(1.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南海口570311;2.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研究室,北京100045;3.美国芝加哥大学医院胃肠营养科,美国芝加哥60637)[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8—8830(2005)06—0530—03维生素D(vitamin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佝偻病)系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病变,多见于婴幼儿,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1o。
研究表明在出现佝偻病典型临床表现之前,患儿可出现长达数月的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近年来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回升心J。
2003年4月,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了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摄人量新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基本点是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所有的婴儿、儿童、青少年每天维生素D摄人量不低于200IU,母乳喂养儿亦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不推荐日光浴作为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的手段‘3。
1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的定义佝偻病是指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造成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营养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系指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
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维生素D缺乏先于佝偻病的发生,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的最终阶段。
41;二是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仅影响钙磷代谢,而且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如影响免疫、神经、生殖、内分泌、上皮及毛发生长等。
维生素D不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结合而发挥作用的。
一个PHEX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家系_NormalPdf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2021,46(6)一个PHEX 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家系张玉海1,张娴1,方团育1,全会标1,陈开宁1,盛志峰2,3(1.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海口570311;2.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代谢性骨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长沙41001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长沙410011)[摘要]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XLH)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佝偻病,主要由PHEX 基因的失活变异引起,治疗起来较其他类型的佝偻病更复杂。
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收治1个XLH 家系。
先证者,女,3岁6个月,汉族,因“双膝关节外翻、行走不稳”入院。
患者表现为“O ”型腿、手镯征、鸡胸及低血磷,骨骼X 线检查结果提示佝偻病改变。
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人有类似疾病病史。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 ,采用PCR 扩增患儿PHEX 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通过一代测序验证其父母的变异位点。
患儿PHEX 基因13号内含子剪接区域上存在1个影响剪接的杂合变异(c.1482+5G>C),该变异已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 ,HGMD)和ClinVar 收录。
此PHEX 基因变异为新发变异,患儿父母均未发现该变异。
本研究为患儿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并丰富了研究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临床资料。
[关键词]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PHEX ;基因变异X -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caused by a de novoPHEX gene variation in a familyZHANG Yuhai 1,ZHANG Xian 1,FANG Tuanyu 1,QUAN Huibiao 1,CHEN Kaining 1,SHENG Zhifeng 2,3(1.Deparment of Endocrinology,Hainan General Hospital,Haikou 570311;2.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for Metabolic Diseases;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Department of Metabolism and Endocrinology,Secon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1;3.Health Management Center,Secon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1,China)ABSTRACT 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XLH)is caused by inactivating mutations in the PHEX gene and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ereditary rickets.The treatment is more complicated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rickets.A family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1.200072/xbwk/fileup/PDF/202106658.pdf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20-02-20第一作者(First author):张玉海,Email:yuhai_2013@,ORCID:0000-0002-8842-921X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盛志峰,Email:shengzhifeng@,ORCID:0000-0003-2308-3024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20A2001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喂养儿应在生后数天即补充400IU/d的 维生素D,并应持续给予,直到婴儿转奶后 每天能摄入1L以上的维生素D强化奶或全奶 为止。(全奶应在12月龄后才能给予) 所有非母乳喂养或每天奶量不足1L者应补充 400IU/d的维生素D。 青春期儿童每天应补充400IU/d的维生素D。 基于已有的证据,应维持婴儿和儿童血清 25-OH-D浓度≥50mmol/L
佝偻病
临床表现
初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表现 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 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 而出现枕秃、发稀等。 常无骨骼改变,血生化轻度改变 (25-(OH)D3)。
激 期
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 <6月:以颅骨改变为主,乒乓球头 >6月:颅骨软化逐渐消失 7-8月:方颅 >1岁:骨骼改变 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手、足镯、O、 X型腿
(二)、发病机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机体为维持 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
中医病 因 病 机
胎元失养 先天肾气不 足 后天脾气虚 弱 日照、疾病 等
乳食失调
其他因素
脾 肾 两 虚
肾虚-齿迟、骨骼畸形 脾虚-神疲乏力、肌肉松软 心气不足-夜惊啼哭 脾虚肝旺-夜惊烦躁、抽搐
累及心肝肺
脾虚及肺-汗多、易外感
临床特点:该患儿既有头部多汗,面色 不华,发稀枕秃,纳呆,坐立行走无力, 夜啼不宁,易惊多惕,易怒等脾虚、心 肝肺失调症状,又有方颅、鸡胸,出牙 迟等肾虚骨弱见证。
分证论治3
3、肾精亏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症状:明显骨骼改变,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辨证:病入激期之后,以骨骼改变为主,还有神经精 神症状。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方药:补肾地黄丸(熟地、泽泻、丹皮、山萸肉、牛 膝、山药、茯苓、鹿茸) 加减:汗多加黄芪、煅龙牡;烦躁夜惊加枣仁、茯神 养心安神。白术、麦芽、砂仁、陈皮等健脾运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胎儿期 储存不足;日照不足;摄入不足。 2、临床表现:早期、激期、恢复期、后 遗症期。 早期的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神 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正确的诊断必须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 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骼X线检查进行综合 判断。
预防(2008)
1.户外活动:1-2h/d. 2.VitD补充:生后2周VitD400U/d至2岁,补 充量包括食物、日照、强化食物中的含量, VitD制剂。如婴儿一天摄入500ml配方奶, 可用200UVitD/天,夏天户外活动较多时, 可不必另外补充VitD制剂。 3。高危儿(早产、低体重、双胎)8001000U/d,3个月后改400U/d. 注意:维生素D中毒?
头大且增速 快,面部和身体 显得很小, 骨缝分离; 眼球向下转。 其他症状:与 是否适应颅压 增高有关
鉴别诊断: 2、脑积水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 Ⅱ型为靶器官1,25-(OH)2D受体缺 陷。 临床表现为严重佝偻病,血清钙、磷显 著降低,并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其他疗法
中成药: 龙牡壮骨冲剂 玉屏风颗粒 六味地黄丸
预防(1999)
维生素D应用 婴儿期 每日法:每日口服VD400-800IU,至1岁。 每月法:每月1次或分次口服VD5-10万IU, 至1岁。 每季法:每季1次口服VD20-30万IU,至1 岁。 幼儿期:“夏秋晒太阳,冬春服VD”。
《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 和佝偻病的预防》建议
具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的儿童,如慢 性脂类代谢异常以及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物者,应摄入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时,应每3个月测一次25OH-D,每6个月测一次甲状旁腺素 (PTH)浓度或骨密度测定,直到测定 指标值达到正常。
病例2
患儿男,1岁4个月,方颅,鸡胸,头部 多汗,面色不华,发稀枕秃,纳呆,坐 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易 怒,甚至抽搐,囟门2.5×2.5cm,乳牙 4颗,舌淡,苔薄,脉弦细。 人工喂养,以米糊为主. 钙磷乘积<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1.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病例2讨论1
O型腿
3cm以下为轻度,3~6cm 为中度,大于6cm为重度
激期
X线长骨片: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 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 (>2mm),骨皮质变薄。 血生化改变明显:血清钙、磷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增高。
恢复期
经治疗,症状体征逐渐减轻或基本恢复; 血清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AKP约 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上述V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不必再给维 持量,多晒太阳即可。
2008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防治建议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 治疗原则:口服为主,强调个体化治疗。 剂量为2000-4000U/d时,1个月后改为 400U/d。 口服困难或腹泻影响吸收时,可用大剂量突击 疗法,VitD15-30万U/次肌注,1-3个月后 400U/d维持,用药1个月后应随防,症状无 改善应考虑其他病,注意以避免VitD过量。 一般佝偻病可不补钙,乳类是钙营养的可靠来 源。
方颅
肋串珠
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 织堆积而膨大,于肋 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 扪及圆形隆起,以第 7~10肋骨最明显,从 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 称之
肋外翻
肋骨软化后, 因受膈肌附 着点长期牵 引收缩,造 成肋缘外翻。
鸡胸
胸骨向前突起,形 成鸡胸样畸形。
漏斗胸
手镯
脊柱侧弯
X型腿
3cm以下为轻度,3~6cm 为中度,大于6cm为重度
预防与调护
母孕期保健(户外活动、饮食富于营养)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充足日光照射 每日补充生理剂量维生素D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每日给予生理剂量维生素 D 生长发育高峰期应给予钙剂、预防量维生素 D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 患儿避免久坐久站。
《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维生素D缺乏 和佝偻病的预防》建议(2008)
病例1
刘某,男,7月。汗多、睡眠不安2个月余。 患儿近2个月来烦躁,夜间啼哭、睡 眠不安,易惊醒,汗多,纳差,大便稀, 每日2~3次。 生后牛乳喂养,近来偶尔添加米糊, 未添加蛋黄及鱼肝油等。 望闻切诊: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 白,后枕脱发,肌肉松软,前囟未闭,约 2.5×2.5cm,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肝性佝偻病
肾性佝偻病
治疗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 2、辨脏腑: (二)、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初期:健脾益气 激期:脾肾并补 恢复期、后遗症期:补肾填精,佐以补脾。 注意补肺益气固表,平肝清心安神等配合应用。
病例1
刘某,男,7月。汗多、睡眠不安2个月余。 患儿近2个月来烦躁,夜间啼哭、睡眠不 安,易惊醒,汗多,纳差,大便稀,每日2~3 次。 生后牛乳喂养,近来偶尔添加米糊,未添 加蛋黄及鱼肝油等。 望闻切诊: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后枕脱发,肌肉松软,前囟未闭,约 2.5×2.5cm,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病例2
患儿男,1岁4个月,方颅,鸡胸,头部 多汗,面色不华,发稀枕秃,纳呆,坐 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易 怒,甚至抽搐,囟门2.5×2.5cm,乳牙 4颗,舌淡,苔薄,脉弦细。 人工喂养,以米糊为主. 钙磷乘积<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2.诊断?如何辨证治疗?
病例2
血清25-(0H)D3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 可靠的诊断标准。 骨碱性磷酸酶增高。
(二)鉴别诊断: 1、呆小病
特殊体征:头大,颈 短,毛发稀少,眼距 宽,鼻梁宽平,舌大 而宽厚、常伸出口外 等。 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呆板、淡 漠。 检查:血清T4降低, TSH增高。
2、脑积水
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病因
1、日照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种 内源性由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 外线照 射转化为维生素D3。 外源性由食物提供。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 D较少,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 。
2)生长过速 3)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代谢 4)药物影响 :抗惊厥药物、糖皮质激 素等 5)过早过多的谷类食物(植酸)
2、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 亏损)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代表方药:补肾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茯苓、 菟丝子、牛膝、煅龙骨、党参、白术、 炙甘草、灯心草、浮小麦、珍珠母、钩 藤等
病例2
患儿男,1岁4个月,方颅,鸡胸,头部 多汗,面色不华,发稀枕秃,纳呆,坐 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易 怒,甚至抽搐,囟门2.5×2.5cm,乳牙 4颗,舌淡,苔薄,脉弦细。 人工喂养,以米糊为主. 钙磷乘积<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3.西医诊断及治疗?
骨骺X线影像在治疗2~3周后有所改善。
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的儿童。无任何临床症状, 血生化正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 形。
肌肉改变及其他
低血磷致肌肉中糖代谢障碍,使肌肉松 驰、乏力、肌张力下降,运动功能发育 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而腹胀隆。 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表情淡漠,语言落 后。 免疫力低下而易出现感染。 血液系统改变—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