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游戏教学设计
《说相反》大班语言游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相反意义的词汇,如上下、前后、里外、长短、高矮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相反意义的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区分生活中各种相反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相反词汇卡片、图片、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相反的例子,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引导幼儿关注相反概念。
2. 教学环节:(1)教师出示相反词汇卡片,如“上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相反的词汇。
(2)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张图片,讨论并找出图片中的相反概念。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说相反”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3.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相反词汇,并进行回顾。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在生活中找出五个相反的概念,并用词语表达出来。
2. 家长观察幼儿在课后运用相反词汇的情况,并在日记中记录。
3. 家长鼓励幼儿参与类似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对相反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相反词汇的掌握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说相反”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相反概念。
2.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生活中相反概念的运用。
3. 组织幼儿进行相反词汇的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并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皮皮在里》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皮皮在里》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皮皮在里”的游戏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良好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皮皮在里”的游戏规则,能够积极参与游戏。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运用语言进行描述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卡片、小动物玩具、篮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皮皮在里”的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小动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皮皮在里”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巩固部分: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皮皮在里”的游戏,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
2. 课后作业:教师让幼儿绘制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丰富幼儿的绘画技能。
六、教学策略:1. 游戏化教学: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运用语言。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 成果评价: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幼儿的游戏体验和收获。
八、教学拓展:1. 主题延伸:邀请家长参与“皮皮在里”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练习语言游戏。
2. 课程整合:将“皮皮在里”游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美术、音乐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九、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3篇)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幼⼉园⼤班语⾔活动教案及反思:《梦姐姐的花篮》 活动⽬标: 1、欣赏散⽂诗,感受散⽂诗的温馨、优美,充满幻想的意境。
2、初步理解散⽂诗的内容,发现花朵与梦的关系。
3、能⼤胆进⾏创编,表达⾃⼰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乐趣。
4、幼⼉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萌发对⽂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知道每个⼈都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
2、物质准备:各种颜⾊的花、花篮,有关此散⽂的FLASH以及PPT 活动过程: 1、以"梦"的话题展开提⽰性谈话。
师:孩⼦们,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梦?(请3-4个幼⼉回答。
) 师:那你们是什么时间会做梦呢?(深夜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 师⼩结:我们⼩朋友都会做梦,有的梦是快乐的,有的梦是不快乐的。
(PPT)梦姐姐住在⼀个深绿的树林⾥边,还有个漂亮的花篮,花篮⾥⾯装满五颜六⾊的鲜花。
每到晚上来临的时候,我就会提着我漂亮的花篮飞出去了。
师:你知道我要去⼲什么吗?(不知道)我们⼀起来欣赏⼀⾸优美的散⽂诗《梦姐姐的花篮》,听完之后,你就知道我要去⼲什么了。
(听着⾳乐,教师念散⽂诗) 师:⼩朋友,散⽂诗听完了,你觉得这⾸散⽂诗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好听,优美。
)师⼩结:散⽂诗给了我们温馨、优美、宁静的感觉。
2、分段欣赏。
师:梦姐姐都让那些⼩动物做梦啦?(⼩黄鸡、⼩青蛙、⼩红鸟)现在我们⼀起来到梦姐姐的世界⾥去。
(依次出⽰图⽚) 师:梦姐姐先遇见了谁啊?给了它⼀朵什么颜⾊的花?它做了⼀个什么颜⾊的梦? 幼:梦姐姐给了⼩黄鸡⼀朵黄⾊的花,⼩黄鸡做了⼀个⾦黄⾊的梦。
师:梦见了⼀些什么? 幼:它梦见了⾦黄的太阳,⾦黄的⽥野,⾦黄的油菜花…… 师:谁也在睡觉啊?梦姐姐给了它什么颜⾊的花?它做了什么颜⾊的梦? 幼:梦姐姐给⼩青蛙⼀朵绿⾊的花,⼩青蛙做了⼀个绿⾊的梦。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6篇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6篇大班语言游戏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拿出木偶玩具)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
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
大班语言动词游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语言动词游戏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动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动词的用法。
2. 在游戏中能够运用动词描述动作。
教学难点:1. 动词的准确运用。
2. 游戏中的团队合作。
二、教学准备教具:卡片、动词贴纸、小礼物环境:安静、舒适的游戏环境三、教学过程Step 1:热身活动(3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拍手等,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
2. 引导学生用动词描述运动动作,如“跳”、“拍手”。
Step 2:教学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动词。
2. 分发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动词。
Step 3:游戏环节(6分钟)1. 游戏一:动词接龙。
教师说出一个动词,学生接着说出一个以该动词结尾的动词,如“跑-跑步-步行”。
2. 游戏二:动词贴纸。
将动词贴纸贴在相应动作的图片上,如“跳-跳高”。
3. 游戏三:猜动词。
学生闭眼,教师在学生耳边说出一个动词,学生猜测该动词是什么。
Step 4:总结与奖励(3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动词的用法、团队合作等。
2. 给予学生小礼物作为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动词,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活动。
但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动词的用法仍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动词游戏,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
2. 家长协助学生用所学动词编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引入更多动词:除了基本动词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复杂的动词,如“攀爬”、“旋转”、“飞翔”等。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动物法庭》3篇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动物法庭》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动物法庭》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3. 通过游戏形式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二、教材准备:1.《动物法庭》游戏道具:角色卡片、问题卡片、法庭桌布等。
2. 打印好的法庭桌布(可在纸上画一个类似法庭的场景)。
3. 打印好的角色卡片和问题卡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游戏主题,让学生了解法庭的作用和流程。
2. 游戏规则说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法官和若干名辩护律师。
法官负责主持庭审,辩护律师负责提问和辩护。
其他学生则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并且掌握一些角色特定的信息。
3. 角色卡分发:发给学生不同的角色卡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查阅自己的信息,了解自己的身份和相关的事实。
4. 法庭辩论:法官宣布庭审开始,辩护律师提问控辩双方的证人并进行辩论。
问题卡片上有不同的问题,辩护律师可以根据需要选取问题进行提问。
证人根据自己的角色特点回答问题。
5. 辩论结束和判决:经过一系列的辩论,法官总结辩论观点,做出最终的判决。
6. 游戏总结:让学生从游戏中总结出关键词和句子,复习游戏中用到的语言表达和句型。
四、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游戏心得体会,回顾游戏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经验。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动物法庭》精选3篇(二)活动名称:音符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2. 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准备材料:1. 音乐《音符歌》的录音文件;2. 大班音符卡片。
活动过程:1. 欢迎与准备(5分钟):- 欢迎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并简单介绍活动内容。
- 将音乐《音符歌》的录音文件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音符的快乐与活力。
2.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 将班级分成两组,每组分为音符和音程两个角色。
- 音符组的学生将获得音符卡片,他们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在空地上跳动,模拟音符的形状和移动。
大班语言游戏20篇教案说相反

大班语言游戏20篇教案说相反这是大班语言游戏20篇教案说相反,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趣说相反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设计这个活动,意在让幼儿在教室里、生活中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反义词。
据观察,我班的孩子对反义词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偶尔会在交谈中流露,尝试着运用。
在设计活动中,我着重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我设计几个难度深浅不一的游戏,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
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我尝试以图片引入,从孩子进行最熟悉的环境(教室)着手,逐步过渡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孩子们从两种物品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最后到从两种物品中找出多对反义词。
在活动中,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和强化。
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相反的,乐意在游戏中根据变化寻找反义词。
2、能听清指令,遵守游戏规则,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相反的。
难点:愿意在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图片人手一张、塑料筐、笔、纸、积木、瓶子、花片、泥工土、小绳子、小玩具。
活动过程一、由《高人和矮人》引入课题。
让幼儿知道高矮的意思是相反的,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二、游戏:找朋友1、老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图片的内容,并寻找一位朋友,朋友卡片上的内容与自己的内容正好相反。
2、找到朋友后坐在一起,然后依次向伙伴介绍自己图片的内容。
3、规则:两张图片必须意思相反。
三、游戏:轮番抢答1、引导幼儿通过平时的观察,在教室里、生活中寻找反义词朋友。
2、分组进行比赛抢答,看看哪组获胜。
3、规则:a、你说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b、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说。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听说游戏教案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听说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倾听、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2.激发幼儿对语言游戏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听说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卡片、图片、玩具等。
2.环境布置: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描述。
2.游戏活动(1)游戏一:传话筒①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②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位幼儿传达一句话,如:“小猫在河边钓鱼。
”③第一位幼儿将这句话传给第二位幼儿,依次类推,直到一位幼儿。
④一位幼儿将听到的话告诉教师,看是否与原句相同。
(2)游戏二:猜谜语①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大象”,并说出谜语:“耳朵长,鼻子长,尾巴短,身子胖。
”②幼儿根据谜语猜出图片中的动物。
③教师出示下一张图片,重复步骤②,直到所有图片猜完。
(3)游戏三:词语接龙①教师发起一个词语,如“天空”。
②幼儿轮流接上一个词语,如“空地”。
③教师继续接上一个词语,如“地头”。
④游戏进行下去,直到有人接不上为止。
(1)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游戏过程,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收获,如:学会了倾听、表达、合作等。
五、作业布置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次活动的收获。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项语言任务,如:编一个故事、说一段话等。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听说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倾听、理解和表达,也培养了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游戏规则理解不够,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听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游戏教学设计大班语言游戏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过河》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互助过河的童话故事,爱帮助人的小蛇用自己的身体在河上架起了一座小桥,让小动物按由轻到重的顺序过河,既渗透了按由轻到重顺序过河的智慧教育,也蕴涵着小蛇乐于助人和量力而行的品德教育因素。
同时,让幼儿在推测和验证中展开游戏教学,可以极大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是一篇极具教育价值的文学作品。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片,对画面信息进行描述,理解故事情节。
2.能根据画面大胆推测,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体验动物之间互助友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1.《过河》PPT2.地上用即时贴布置出一条小河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架小桥的游戏。
这是一条小河,谁能用身体在上面架起一座小桥呢?你看他把手和脚撑在小河的两边,把身体拱起来,胳膊和腿撑直了,像不像一座小桥啊?好,我们都来架小桥吧。
让老师来试试小桥架的结不结实,注意了,老师要过小桥了……看,有的小桥开始摇晃了,要坚持哦!(好,小朋友都会架小桥了,现在我们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二、观看课件,推测故事情节1.出示图片(一)师:刚才小朋友玩了架小桥的游戏,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架小桥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呢?这些小动物想干什么的呢?他们怎么会怎样过河呢?这几个小动物里谁会游泳呢?2.出示图片(二)师:哦,小蛇会游泳,看,它在河面上架起了什么?哦,小蛇很聪明,它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小桥,那你会让谁先过河呢?那为什么呢?(根据幼儿的推测把动物过河的顺序显示在课件图片上)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那小蛇是让小动物按什么顺序过河的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观看课件,理解故事情节1.出示图片(三)师:唉,小蛇让谁第一个过河呢?(小蚂蚁)小小的蚂蚁走在小蛇的身上,小蛇的表情怎么样?(依据情况引导小蛇的眼睛,鼻子怎么样?)师小结:小小的、轻轻的蚂蚁从小蛇身上过去,小蛇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觉很轻松。
2.出示图片(四)师:第二个谁过河的呢?(蚯蚓)小蛇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小蛇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师小结:蚯蚓过河,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小蛇竖起眉毛,睁大了眼睛,感觉有一点点累。
3.出示图片(五)师:第三个是谁呢?(小老鼠)小蛇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小蛇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师小结: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
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
小蛇感觉累多了,头上都流汗了。
4.出示图片(六)师:那第四个呢?(小鸡)那你看小鸡走上小蛇的身上小蛇身体有什么变化呢?它的表情怎么样?唉,老师觉得它好像在微微的笑呢?它为什么笑呢?(哦,小蛇虽然很累,但它帮助小动物过河觉得很自豪很快乐,所以它微微的笑了)师小结:小鸡走到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
好不容易支撑着,头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强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四、师幼展开讨论,明白由轻到重的过河的道理师:现在小动物都过河了,那我们来看看小动物的过河顺序和刚才小朋友想的顺序一样吗?不一样,哪个方法更好呢?(将前后两个顺序进行比较,讨论哪一种办法好)小结:老师也觉得小蛇的方法挺好的,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过河这样小蛇就能保存体力坚持到最后,让所有的小动物都过河。
五、看课件,完整的欣赏故事师:在小蛇的帮助下,四只小动物都顺利的过了河,它们非常感谢小蛇。
那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呢?……那我们小朋友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小蛇一样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那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吧!六、拓展师:噜噜噜、噜噜噜,谁来了?小猪来了,小猪噜噜也要过河呢,你觉得小蛇会让它从身上过去吗?师小结:老师也觉得小蛇不能再帮助小猪过河了,因为它已经很累了,如果让小猪从身上过去万一坚持不住,小猪就会掉到河里发生危险。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千万不要逞能,不然会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那小猪怎么办呢,那我们回去帮它想个好办法吧!附故事:过河一群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是小蛇、小老鼠、小鸡、蚯蚓和蚂蚁。
它们要过河,但是它们中间只有小蛇会游泳,其他的动物都不会游泳。
怎么办呢?好心的小蛇想了个办法,它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
首先是身躯微小的蚂蚁从它身上过河。
小蛇简直感觉不到小蚂蚁的重量。
接着是蚯蚓过河。
这一次,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再接着是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
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
当小鸡走上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这时,忽然走过来一只小猪,这只小猪也想从小蛇身上过河。
小蛇已经很累了,它会让小猪从它身上过河吗?大班语言游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体验自然的美。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的朗诵。
教学重点: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春天》教学准备:诗歌-春天背景图片小动物图片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理论:大班幼儿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教师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并做到轮流发言;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帮组幼儿在充分感知的的前提下,能够初步自己已有经验,发现事物的简单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教学流程:谈话活动,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己的想法→出示背景图片→教师示范朗诵→师生互动,根据诗歌内容把小动物放置背景图片上相对应的位置→游戏诗歌接龙:由集体到分组再到个人→布置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去户外一起去感知春天更多的秘密教学过程:1谈话:小朋友们上周末赵老师给小朋友们留了一个任务,请大家回家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和秘密,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来分享一下。
2幼儿概括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3以游戏的形式告诉幼儿"春姑娘听说小朋友们的发现后很高兴,特地让赵老师带来一张照片和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祝兴,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面都有谁?它们说了些什么?"4出示图片,幼儿学习诗歌《春天》①教师示范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②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诗歌里都有谁?它们说了些什么?③教师与幼儿互动学习儿歌。
5诗歌接龙游戏,帮助幼儿巩固诗歌内容。
6活动延伸:请幼儿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变化,看哪个小朋友有新的发现,下节课咱们一起仿照今天我们学的《春天》这首诗歌进行仿编活动怎么样?7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外出活动附:诗歌:春天啊,春天--春天是什么?小燕子说:"春天是温暖的泥巢;"小鸭子说:"春天是欢腾的小河;"小蜜蜂说:"春天是香甜的花朵;"小山羊说:"春天是绿色的山坡……小朋友说:"春天是大家的欢乐。
"教学反思:本次观摩课结束了,我有幸参加从中收获颇多。
课前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准备,结合季节特征、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教学活动:学习诗歌《春天》,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本次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开始部分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说己的想法,对于幼儿没有发现的地方,我用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去发现春天来了小动物们的变化,把谈话活动又推进了一步,幼儿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出示图片后,我应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分析并说说图片上都有一些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诗歌时,加以音乐的陪衬效果较好,我示范朗诵之前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诗歌,幼儿能按照诗歌中的语言回答出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下边学习诗歌做了较好的铺垫,对于幼儿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我采用再次示范朗诵的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没有说出的部分还达到巩固诗歌内容的目的,当黄振华小朋友说:"春天是香甜的花蜜"与诗歌内容不符合时,我应该随机的进行教育,鼓励他大胆的创新为仿编活动埋下伏笔,并帮其纠正出来,让他去想一想诗歌中的小蜜蜂是怎样那个说的,帮助他记忆诗歌内容。
我与幼儿互动分角色来朗诵诗歌时,采用先集体,后分组,最后到个人由易到难的过度,幼儿能较好的掌握诗歌内容,个别幼儿朗诵小燕子说的话时,把"泥巢"读成了"泥窝",我适时的讲解"泥巢"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丰富幼儿词汇;当我请小朋友上前边表演时,个别幼儿对诗歌内容不熟悉说不上来时,让大家帮助他,和他一起说,增强他的自信心;幼儿表演时教师鼓励幼儿为诗歌创编动作来表现诗歌内容效果会更好;结束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寻找更多的有关春天的小秘密,为延伸活动为做准备,效果较好。
此次活动结束了,谢谢班上老师的配合及指导,自己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能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主任的建议让我深深受益,能运用到今后的活动中,为以后的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大班语言游戏教学设计3【活动目标】1、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多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下雨录音、音乐《动物狂想曲》;2、创设诗歌的情境:提供荷花头饰、青蛙头饰、大荷叶、荷叶伞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
导语:1、“下雨了,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2、“青蛙们,雨停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二、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荷花姐姐把什么当作伞送给了小青蛙?三、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画面,幼儿观看。
2、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提问:(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气是怎样的?”(2)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怎样的?(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4)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用什么词来形容欢快的心情?四、欣赏诗歌,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说什么?(2)小雨点的“滴嗒嘀嗒”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3)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五、学习诗歌。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再次朗诵,讨论:“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六、编诗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谁?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
3、分组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