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锌件检验标准(暂行)_01

合集下载

电镀件检验标准

电镀件检验标准

电镀件检验标准电镀件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电镀件的质量,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电镀件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进行检验工作。

首先,对于电镀件的外观检验,主要包括表面光洁度、色泽和氧化膜的均匀性等方面。

在进行外观检验时,应该采用适当的光源照射,以便观察表面的光洁度和色泽。

同时,还需要检查电镀件表面是否存在氧化膜,以及氧化膜的均匀性。

这些外观性能对于电镀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其次,对于电镀件的厚度检验,通常采用金相显微镜或者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在进行厚度检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点,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因为电镀层的非均匀性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电镀件的耐蚀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重点之一。

耐蚀性能的检验通常包括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等。

在进行盐雾试验时,需要将待检测的电镀件放置在盐雾试验箱中,模拟出腐蚀环境,以检测电镀件的耐蚀性能。

而湿热试验则是通过将电镀件放置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来测试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这些试验能够有效地评估电镀件的耐蚀性能,为其在实际使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还需要对电镀件的结合力进行检验。

结合力是指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着电镀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切割法、弯曲法和冲击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电镀件的结合力进行准确的评估,以确保其在使用中不会出现脱落或者剥离的情况。

综上所述,电镀件的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电镀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才能够保证电镀件的质量稳定可靠。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镀件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帮助,确保电镀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电镀件检验标准规范

电镀件检验标准规范
A面压伤不允许;B面压伤宽度≤0.10mm;长度≤1.50mm,不连续两处距离30mm且正面目视视距30cm处不可视;异色点A面直径≤0.15mm*1,B面直径≤0.20mm*2;同色点A面直径≤0.20mm*1,B面直径≤0.20mm*2,两者间距均为>20mm,高度≤0.05mm;任何位置的尘埃、杂粒不可有明显的刮手感。
●பைடு நூலகம்
4
气泡/剥落
正面只允许有一点,且直径≤0.15mm.侧面允许两点,但两点的距离大于2cm,且直径≤0.2mm。

5
刮伤/擦伤/磨伤
正面不允许存在.侧面允许一条L≤1.5mmW≤0.05,且手感无刮手.

6
缩水
比对样品或限度样品

7
毛边
毛边≦0.10MM,内框四周,卡勾不可有毛边;
8
杂质/压痕同色点/异色点漏电镀

包装
1
外箱标签
品名,料号,REV,核对(字体不可模糊不清,标签不可破损,位置及内容正确)

2
内装
包装方式,数量核对包装规范(图面及BOM)

文件制修订记录
NO
制/修订日期
修订编号
制/修订内容
版本
页次
1
2013-03-01
-
新制订
A0
2
2020-11-26
2020/11/26
新版全面升级
C0
核准
审核
制订
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收标准
等级划分
CR
MA
MI


/


1
电镀材质
电镀镍或依客户要求

镀锌件检查标准

镀锌件检查标准
螺纹件
直径≥20
45
55
6≤直径<20
35
45
直径<3
20
25
4、附着力
4.1特性值要求
镀锌件的镀层应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
4.2检测方法
经用铁锤对抽检产品进行锤击试验,共5—10个点,镀层不剥离、不凸起。
2.1.2检测方法:目测
2.1.3表面质量
镀锌主要表面应平滑,不允许有锌刺、滴瘤、起皮、漏镀、残留的溶剂渣及锌瘤等。
3、锌层厚度
3.1检查方法
使用TT220覆层测厚仪对产品表面进行测量,每件产品的测试点不应少于12个点,测试点应均匀分布,离边缘距离不小于10mm,镀锌件的镀层平均厚度必须超过规定的要求,测试中12个点的厚度,其中不允许有3个点低于规定的要求。
镀锌质量检验规范
一、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镀锌件的验收规程,确保镀锌件质量。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镀锌件的验收。
三、引用标准:GB/T1392-2002.
四、内容
1、抽样标准:
批次数量
抽样数量(最小)
50—500
25
501—1000
50
1001—2000
100
2000以上
2外观100%检查
3.2厚度要求
表1热镀锌层厚度最小值
产品及厚度/mm
镀层局部厚度/μm
min
镀层平均厚度/μm
min
钢厚度≥6
70
85
3≤钢厚度<6
55
70
1.5≤钢厚度<3
45
55
钢厚度<1.5
35
45
铸铁厚度≥6
70
80
铸铁厚度<6
60

镀锌件严格检查要求

镀锌件严格检查要求
①表面抛光粗糙,在50cm远的距离,视力1.0以上,在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与人视线水平位观察,无明显砂痕
②表面抛光粗糙,经电镀后仍不能遮掩,不可接受
电镀生锈
电镀件内外表面不能有生锈现象
①电镀件外表面生锈,不可接受
②电镀件内表面生锈面积≦5m㎡,如果组装后可遮盖,可接受
③内表面生锈面积≥5m㎡,组装后不能遮盖,不可接受
高≦0.05mm
C级面:长≦10mm,宽≦0.1mm,
高≦0.1mm
⑤划伤痕:长≥10mm,宽:0.1mm≦x≦0.15mm,高≦0.1mm
⑥长:10mm≦x≦20mm宽:0.1mm≦x≦0.15mm高理后,不能有明显的碰伤痕
①物件A级面碰伤,不可接受
②B级面及边角碰伤面积≦1.5m㎡
⑤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物件电镀层外表面开始生锈(最低不能低于18小时),则取样按正常出货包装方式(胶袋、彩盒、外箱),放置于铁制品内三个月,每周观察一次,看其变化,如有生锈,则不可接受
未镀上
表面不允许有镀层未镀上的情况
①电镀件表面不允许有镀层未镀上的现象
②电镀件电极点周围未镀上的痕迹,其大小在组装后可遮盖或其内部在组装后在不折御的情况下,看不见为准
③孔位电极点,在组装后能被遮盖或不能完全遮盖,其外露面积不能超过2m㎡,且在30cm处观察不明显,不影响整体外观要求
④电镀件内部未镀上的地方生锈,不能接受
⑤电镀件内部因电极关系,其附近周边或阴角位,在电镀过程中,因放电过大而导致电镀层较薄或发黄,在做盐雾测试时有轻微生锈或组装后基本可遮盖,可接受
⑥如果发黄面积超过其面的2╱3或不能够遮盖的,不可接受
水渍水印面积≥10m㎡,且水渍水印印痕可擦拭
不可擦拭
盐雾测试

电镀件检验规范标准[详]

电镀件检验规范标准[详]

电镀件检验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冲压件加工之电镀品和电镀-封漆品的最终检验和出货检验。

2 引用标准GB/T 2828.1-2003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1733-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3 定义3.1 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可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非安全状态的缺陷,或可能损坏重要的最终产品的基本功能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3.2 严重缺陷(majoy defect)不构成致命缺陷,但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3.3 轻微缺陷(minor defect)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3.4 致命不合格品(critical defective)包含一个或多个致命缺陷,可能包含严重缺陷和(或)轻微缺陷的一种不合格品。

3.5 严重不合格品(major defective)包含一个或多个严重缺陷,可能包含轻微缺陷但不包含致命缺陷的一种不合格品。

3.6 轻微不合格品(minor defective)包含一个或多个轻微缺陷,但不包含致命缺陷和严重缺陷的一种不合格品。

注:本规范将不符合有电沉积覆盖层和相关精饰单位产品规定要求的所有缺陷视为严重缺陷。

3.7 检验批(inspection lot)由同一生产单位在同一时间或大约同一时间内,按同一规范在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的,并按同一质量要求提交作接收或拒收检验的同一类型的一组镀覆产品。

3.8 样本量(sample size)取自一个批并且提供有关该批的信息的一个或一组产品称为样本。

样本量即样本中产品的数量。

电镀锌的检验标准

电镀锌的检验标准

电镀锌的检验标准镀锌有两种热镀锌(热浸镀锌)和冷镀锌(电镀锌)热镀锌有国家标准,冷镀锌是国家不提倡的,原因它污染大。

我公司也在热镀锌加工,除了厚度检测外我们还要检测漏镀、气泡、表面光亮镀(是否发黑发白)等。

你可以查看GB/T13912 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GB/T 13912-92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1459——1973(E)《金属覆盖层——热铰锌防腐蚀层——指导原则》和ISO 1461——1973(E)《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品上热镀锌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制品防腐蚀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钢铁线材、管材和板材上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镀锌前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不作规定。

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基体材料状况参见附录A(参考件)。

本标准对热镀锌产品的后处理未作规定。

2 引用标准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 1233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GB/T 13825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称量法3 术语3.1 热镀锌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 铁合金或锌和锌— 铁合金覆盖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3.2 热镀锌层(简称:镀层)采用热镀锌方法所获得的锌— 铁合金或锌和锌— 铁合金覆盖层。

3.3 主要表面指制件上热镀锌前和热镀锌后的某些表面。

该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的。

3.4 检查批(简称:批)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热镀锌件。

在热镀锌厂检验时,指一个生产班内同一镀槽中生产的相同类型和大小的热镀锌件。

交货后由需方检验时,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量。

3.5 样本从批中随机抽取的镀件或镀件组。

3.6 基本测量面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区域。

电镀件检验标准

电镀件检验标准

1.0定义/Define● A面指的是产品外观最直观的正面部份,在面罩关闭/使用状态时,目光直视得到的地方;● B 面指的是产品的侧面,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直视不到的地方,但目光易看到的地方;● C面指的是产品的背面和底面,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目光难看到的地方;● D面指的是产品的里面,直接看不到的地方;注:可接收的A级面、B级面、C级面、D级面缺陷不能影响装配和功能,否则仍判不合格。

2.0内容/Content2.1.1 检验条件 :A.检验光源 : 正常日光灯60W光源下检验B.检验角度 : a.被检查面和光源平行b. 要使工件水平面成30度角,并沿着垂直轴向左/右各旋转30度c. 对于有多个面的零件,每一个面必须被当作一个单独的平面来检验C.检验距离:将被检查件放置于离眼睛40~60CM远处D.检验时间:每个面的时间不超过10秒E.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光源30°眼睛被检查物件45~60cm2.1.2 抽样依据A、标准依据ISO2859B、一般检验水准为“Ⅱ”C、抽样计划 : AQL : 0.42.1.3五金电镀件a. 电镀术语麻点:在电镀和腐蚀中,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白印:因材质本身光洁度不一致或氧化以及电镀处理不当而在电镀后表面呈点状或块状的白色痕迹起泡:因电镀处理不当而造成镀层表面呈气泡状斑点脱皮:电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的现象水渍印:电镀后清洗水质不佳或烘干操作不当,在镀层表面留下的印痕黄印:电镀过程中电镀液未完全洗尽而残留在表面形成的黄色痕迹;磨花(黑):产品因磨擦或碰撞而导致表面形成的花斑或变色;电镀毛刺:高电流沉积和镀层过厚而形成的尖锐突出细角;黑点(印):电镀时异物沉积在镀层表面或空气中杂质沾附在产品表面而形成的黑色不良;色泽不均:因电镀液成分变化或时间控制不当而导致的色泽差异;露底料:部份位置没有电镀层覆盖面暴露出底层的材料;纹印:表面经过人手触摸而产生的印痕;刮花(划伤):被利器刮过而形成的线状痕迹;变色:由于氧化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表面粗糙:电镀结晶颗粒粗大而导致表面明显粗糙感;变形:因电镀过程中受到异常因素影响而造成之不规则形状;撞伤(花):因电镀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产品互相碰撞而引起产品表面之伤痕或花点b. 电镀件允收标准1.一般原则1)检验时,所有零件上都不能有脏污、油污、毛刺、腐蚀或其他有害物质2)由于运输等原因造成的零件上的灰尘,如果可以擦去或用气枪吹掉,只有的零件是可以接受的3)对于露在产品外面的表面,要检查零件各个表面的颜色、光泽的一致性4)对于不需要露在产品外面的表面,要检查涂层是否完全覆盖零件表面,还需检查诸如气泡、脏污、划伤、污点、腐蚀以及是否有损伤等5)镀层不应脱落,裂开,或者分层,不能接受水泡或其它暴露基材的缺陷6)电镀前:只有在电镀前材料的被修剪的边上出现的铁锈(由氧化产生,红色或者白色)才可以被接受,其它地方出现此现象均予以拒收。

电镀零件检验标准

电镀零件检验标准

电镀零件检验标准电镀零件主要有镀锌、镀铬两大类零件,为保证外包电镀零件的质量满足产品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一、外观要求零件镀层材质、颜色符合要求。

电镀有光泽,表面无划伤、流痕、发黄、油污、夹渣、气泡、露底等缺陷;同一产品色泽无明显差异(参照样品)。

当零件颜色存在明显差异时,需经主管协理审核确认。

二、粘附性粘符力测试暂无明确要求,当需检验时,可用小锤敲击镀层表面进行类比性检验。

如客户有明确要求,依客户要求检验。

三、镀层厚度依据零件大小,选取1~5处测量面进行测量,每一测量面的面积为100~1000mm2。

在每一测量面内取2~4个测量点进行测量,各测量点的平均值为该测量面的镀层厚度值。

(具体取点由检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应保证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要求:零件电镀表面的镀层厚度以各测量面的平均值为准,允许个别测量点的厚度超出要求,但总平均值必须满足镀层厚度要求。

四、盐雾测试盐雾测试是一项综合检测试验,真实反映电镀零件表面的抗腐蚀能力。

电镀零件,依照产品的使用要求及镀层特点,划分为两大类:第Ⅰ类:防腐性能要求较高,且客户有明确盐雾测试要求的,按客户要求进行盐雾测试。

如海康威视明确要求以72小时为标准进行测试。

第Ⅱ类,对防腐性能有一定要求,客户无明确测试要求的零件:共2页第1页①当镀层有打底时,一般按48小时进行盐雾测试。

②当镀层无打底时,一般按24小时进行盐雾测试。

对新产品送样检验,依可参照此分类方法进行测试。

(一)溶液配制及试验条件:依据公司盐雾测试仪ISST-108而制订(参照说明书):溶液比例:纯净水1kg 加入NaCl 50g 盐充分溶化喷雾量:1-2ml/80cm2/h (盐水体积)压力桶温度:47±1℃试验室温度;35±1℃二次压力: 1.0 kgf/cm2(二)测试后表面要求:1.零件表面色泽无明显变化。

2.大于2*2mm2,,小于3*3mm2的斑点在30*30mm2内分布数≤2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锌件检验标准(暂行)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外协电镀锌产品的质量,统一电镀锌产品的检验标准,特制订本检验标准。

2、范围
适用于所有电镀锌产品的检验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根据客户的要求制订统一的电镀锌产品的品质标准并依此进行检验。

3.2、采购部:负责根据品质标准进行采购。

4、定义
4.1、表面缺陷:镀层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和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权枝状各海棉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而未镀覆的部位等。

4.1.1、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4.1.2、麻点:在电镀过种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4.1.3、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现象
4.1.4、起泡:在电镀中由地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脱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4.1.6、削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4.1.7、斑点:指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的等缺陷。

它是由一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静造成。

4.1.8、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和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4.1.9、雾状:脂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层表面4.1.10、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状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

4.1.11、海棉状镀层:与基本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4.2、镀层厚度的术语
4.2.1、主要表面:制件上某些已处理或待处理覆盖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覆盖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4.2.2、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4.2.3、最小局部厚度:在一个制件的主要表面上所测的局部厚度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

4.2.4、平均厚度:在同一平面内、选择平均分布的十个点进行厚度测量,所测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平均厚度。

4.2.5、主视面:零件在装配成完整产品后处于正常视觉范围内的可见表面。

4.2.6、非主视面:不明显的外表面和不易看见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5、作业程序
其他省略。

5.1.4、工艺鉴定试验及试样要求
5..1.4.1、试样要求
a、挂镀工艺
材料:冷扎钢板
尺寸:80×125×1~4(mm)
表面粗糙度:R a≤1mm
表面处理:根据工艺鉴定要求选择彩色钝化或蓝白色钝化或黑色钙化工艺
b 、滚镀工艺
材料:冷扎钢
尺寸:选择与实际加工零件相同或相似的样件
表面粗糙度:R a≤1mm
表面处理:根据工艺鉴定要求选择彩色钝化或蓝白色钝化或黑色钙化工艺
5.1.4.2 试样项目及试样数量(表1给出了工艺鉴定所需的试验项目和试样数量要求)
表1鉴定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注:1 其中二件为提供本公司进行复验用
5.1.4.3、试验方法及质量目标
a 、外观
1)所有试样均应进行厚度检测
2)按ISO2178 进行非破坏性测试(或其它等效的方法),每一试样上测取10个点(滚镀试样可只取3~5个点),其值均应在8~12μm范围以内
c 、结合强度(供参考)
1)在三件试样上进行结合强度试验:试验应在电镀完成24H后,三天之内进行。

2)按ISO2409的试验方法,在试样上划出1mm见方的100个小格,然后用标准胶带拉扯,应没有钝化膜或镀层脱落现象。

d 、耐蚀性
1)在三件试样上进行耐蚀性试验:试验应在电镀完成24H后,三天内进行。

2)对彩色膜:按ASTM B117进行72H的中性盐雾试检;试验后,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3)对蓝白色或黑色钝化膜:按ASTM B117进行48H的中性盐雾试检;试验后,在每一试样距边缘10mm以上的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4)对电镀白锌,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点及客户要求,需进行72小时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表面不能有红色或黄色锈斑。

e 、镀层脆性
1)在三件试样上进行镀层脆性试验。

2)将试样放入180~20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0.5~1H 后,取出自然冷却,检查镀层应没有起泡,脱落的现象。

5.1.4.4、鉴定状态的保持
经过本公司鉴定的工艺,在未得到本公司的同意之前,不能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否则将重新进行鉴定。

5.2批量生产过程中电镀产品的检验标准
5.2.1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5.2.1.1、应无严重油污,金属屑、漆层以及锈蚀和氧化皮等:不能夹带有任何塑料膜屑。

5.2.1.2、零件表面应毛刺、裂纹、压抗等因操作不良而导致的人为损伤;表面划伤若影响到电镀后的表面质量不允许。

5.2.1.3焊接件应无焊接余物各沉渣,针孔,等缺陷,焊缝处的严重氧化皮应已被磨消除。

5.2.1.4应无铆接螺母(或者“压死边”)等易造成截留溶液的缝隙,除非是特殊结构使镀后铆接无法发现。

5.2.1.5、铸件不得有末除尽的沙粒各涂料烧结物
5.2.1.6、铸件、焊接件、冲压件及原材料,如果带有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可以接受。

5.2.2.1、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5.2.2.2、镀层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5.2.2.3、颜色:彩色钝化膜应是带有绿色和紫色色彩的光亮彩虹色,蓝白色钝化膜应是带有光泽的均匀浅蓝色,允许略带紫色或者在边缘处略显黄色,并且允许不批次的零件颜色深浅略有不轻微差异,黑色钝化(氧化)膜应是均匀的黑色,电镀白锌需严格按色样检验,确保颜色一致。

5.2.2.4、零件表面的外观参考本文件5.1.4.3(外观)检验标准。

5.2.3、镀层厚度
5.2.3.1、厚度检查在零件上进行,同一交货批次的同一规格/型号的零件抽检至少一件
5.2.3.2、按ISO 2178进行检测,在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其平均厚度应为8~12μm,最低电位区域(如槽内)允许最小平均值厚度在5μm以上,凡直径为20mm的球不能接触到的区域,其厚度不作要求。

5.2.3.3、对带螺纹的工件:其镀层厚度以保证螺纹质量为准,即必须符合图纸或GB 5267中的要求,如表所示,其厚度检测方法按GB 5267 的相关内容进行
表2 螺纹上镀层厚度要求
5.2.4、结合强度
5.2.4.1、试验应在电镀完成24H 以后,三天之内进行;每生产批量少检查一件样件。

5.2.4.2、按ISO 2409的试验方法,在试样或样件上划出1MM见方的100个不格,然后用标准胶带(如3M公司的SCOTCH 250#)拉扯,应没有钝化膜或镀层脱落现象。

否则该生产批零件不合格。

5.2.4.3对螺纹紧固件不要求此项内容。

5.2.5、耐蚀性
5.2.5.1、耐蚀性检测在零件上进行。

5.2.5.2、试验应电镀完成24H以后,三天之内进行,每生产批至少检查一件零件。

5.2.5.3、彩色钝化膜:按ASTM B117 进行72H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试样距边缘5mm 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或粽红色腐蚀点。

否则,该批零件不合格。

5.2.5.4、蓝白色或黑色膜,按ASTM B117 进行72H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在每一试样除边缘5MM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或粽红色腐蚀点。

否则,该批零件不合格。

5.2.5.5、对电镀白锌,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点及客户要求,需进行72H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表面不能有红色和黄色锈斑。

5.2.5.6、对于紧固件之类滚镀小零件,每生产批试验零件至少5件。

在按上述3)或4)的要求试验后,允许不超过1/2的试样在表面出现个别黑点,但不允许出现黑色锈蚀,否则,该批零件不合格。

5.2.5.7、当生产的零件尺寸太大(不能放入试验箱)时,可以用该零件的典型结构部分作替代试样。

5.2.6、镀件脆性
5.2.
6.1、每生产批零件中抽取至少三件进行试验。

5.2.
6.2、将试样放入180~20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0.5~1H后,取出自然冷却,检查每件上的镀层都应没有志泡,锐落的现象,否则该生产批零件不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