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人们休憩、交往和活动的地方,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和市民的生活体验,还能促进社会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指针对城市中的公共区域进行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和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广场、公园、街道、步行街等开放性场所,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社交、游玩等活动空间。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注重人文环境的打造,兼顾功能、美观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促进居民的交流和沟通。
公共空间是城市心脏的象征,人们可以在这里相聚、交谈,增强社交联系,加强社区凝聚力。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的美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为城市增添文化氛围和人文特色,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此外,合理规划的公共空间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供绿色生态系统,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市民的需求和体验。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行为习惯、活动需求和心理感受,创造舒适、安全、便利的空间环境,提升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 多功能原则:公共空间设计应尽可能满足多种活动需求。
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合理划分空间,提供不同形式的活动场所,例如游乐设施、休闲区域、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爱好的市民需求。
3. 连通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不同区域的连通和交流。
通过合理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交通节点等,使市民能够便捷地在不同公共空间之间进行移动和交流,提升城市整体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4. 安全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安全性。
第19章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九章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 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构成要素: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 境设施等。
重点: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商业区
商业活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 现代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
以商品零售为主体以及与它相配套的餐 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 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区位:一般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 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曼哈顿
名品店的橱窗
台北西门町 台北士林夜市
香港铜锣湾
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 的简约风格于一身。
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是香港十大景点 之一的铜锣湾,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之 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 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 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 目的玻璃墙、钢铁和快速的脚步进入渣甸街,一 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 万种让人眼花缭乱。
Eg:上海 20世纪40年代,黄浦江西侧外滩形 成上海市中心商务区。
1988,开发浦东新区,在陆家嘴发展金融中 心。
这些地区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 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 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交通、通信等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因此,国际上 大量著名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 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便开展各种商 务活动。
区等.
4、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1)功能与审美的要求
各种使用功能的满足 中心建筑空间和城市面貌的塑造 (2)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原则 运用轴线法则 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
城市公共空间

(二)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空间组织主要应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 观赏的要求。 观赏又有动静之分,人们的视点固定在一处 的观赏是静态观赏;人们由这一空间转移到另一 空间的观赏,便产生了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
在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 织要求。近景作框景、导景,增强广场景深的层 次。静观时,空间层次稳定;动观时,空间层次 交替变化。有时要使单一空间变为多样空间,使 静观视线转为动观视线,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 转变为层层引导,开合多变的广场景色。
商业建筑分布的形式有两种: 1、沿街发展 2、占用整个街坊发展 现代城市商业区的规划设计多采用两种形式的组合-----成街成坊
三、中心商务区
概念:中心商务区是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 中地区。(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 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金融流通中有重要地位的大城市才有以金融, 贸易及管理为主的中心商务区。) 分布:一般位于城市在历史上成形的城市 中心地段,并经过商业贸易与经济高度发展阶 段才能够形成。
三、不同性质的广场
1)市民广场----多设置在市中心区,通常它就是市中心广 场。 2)建筑广场和纪念广场-----为衬托重要建筑或作为建筑 物组成部分布置广场是建筑广场。为纪念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和人物而布置的广场是纪念性广场。 3)商业广场和市场广场-----城市商店、餐饮、旅馆及文 化娱乐设施集中的商业街区常常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为了 疏散人流和满足建筑上的要求,布置了商业广场。 4)生活广场-----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一般 设置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街坊内。 5)交通广场-----交通广场分两类:一类是道路交叉的扩 大,疏导多条道路交汇所产生的不同流向的车流与人流交通。 另一类是交通集散广场,主要解决车流、人流的交通集散。 城市广场性质多样化,在规划时,应根据广场的有关功能, 分别主次,进行综合考虑。
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尺度和特点

城市公共空间空间尺度和特点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供公众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
这些空间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和特点与城市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紧密相关。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1. 小尺度公共空间:小尺度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巷道、小广场等。
这些空间通常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出行和交流的场所。
小尺度公共空间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小的面积,能够容纳大量人员活动和交通流量。
这些空间通常设置有道路、人行道、停车位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 中尺度公共空间:中尺度公共空间包括大型广场、公园等。
这些空间通常面积较大,能够容纳大量人员休闲和集体活动。
中尺度公共空间通常设置有绿地、座椅、景观等设施,以提供人们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空间在城市中起到了凝聚人气、增加城市形象的作用。
3. 大尺度公共空间:大尺度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公园、体育场馆等。
这些空间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和容量,能够容纳大规模的人员活动和集会。
大尺度公共空间通常设置有运动场地、舞台、展览馆等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这些空间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体育和社交功能。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1. 多功能性:城市公共空间通常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人们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这些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公共性:城市公共空间是供公众集体使用的场所,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占用。
这些空间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和使用,享受公共资源。
公共空间的存在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 可持续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这些空间应注重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同时,公共空间的管理和运营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公共空间分类标准

城市公共空间分类标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人们集会、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公共空间分类标准是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根据公共空间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划分为以下几个分类:1.广场:广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空间之一,通常位于市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地区。
广场一般以开放的空间形式存在,供人们休息和娱乐。
广场可以有不同的功能,例如集会、演出、商业活动等。
广场的设计和规划应注重人们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座椅、绿化和阴凉的休息区域。
2.公园:公园是一种以绿化为主的公共空间,提供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休息的场所。
公园可以根据具体的功能划分为运动公园、儿童公园、宠物公园等。
公园中通常有花坛、草地、步道等设施,为人们提供放松和休闲的环境。
公园的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景观和设施。
3.步行街:步行街是为行人而设计的交通方式,通常是一条没有机动车通行的道路。
步行街上可以有商业设施、餐厅、咖啡店等,供人们进行购物和休闲。
步行街的设计应注重人行环境的舒适性,包括宽敞的人行道、舒适的座椅和适宜的照明。
4.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一种以城市为背景的公共空间,通常位于市中心等人流导向地区。
城市广场可以是文化广场、商业广场等,提供人们进行活动和集会的场所。
城市广场的设计应注重城市形象的展示和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提供有趣的景观和舒适的休息区域。
5.绿地:绿地是城市中的草坪、公园和植被覆盖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植被的保护和景观的设置,提供多样化的植物和景观特色。
6.活动场所:活动场所是为各种集会和活动而设计的公共空间,例如体育场馆、剧院、音乐厅等。
活动场所的设计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提供良好的视野和声学效果。
评估城市公共空间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达性:公共空间应该方便市民到达,例如交通便利、步行道路和自行车道的设置。
2.安全性:公共空间应该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包括监控设备、照明设施和防护措施的设置。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框架下,将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公众的集聚、交流和休闲活动。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利益,使其功能齐全且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将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进行论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集会、游玩、交流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它既是城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还能够增加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原则1. 人性化设计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应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比如,要有适当的座椅供人休息,设置供行人通行的道路,提供各类文化娱乐设施等。
设计师还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性别和能力的人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无障碍的空间。
2. 社区参与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规划需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
在规划的初期,需要邀请居民组织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布局,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公众的参与可以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增加其可接受程度和可持续性。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应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
在公共空间的建筑和设施方面,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此外,规划还应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1. 建筑与景观相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和景观应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美感。
建筑可以为公共空间提供丰富的功能,而景观则能增加空间的美观和活力。
两者的结合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独特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多功能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意味着空间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设施,如运动场、儿童游乐区、座椅休息区等。
多功能空间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人们的兴趣和娱乐需求。
3. 安全与便利性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确保人们的安全和便利。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其社会价值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其社会价值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交流的场所,还承载着城市文化和社会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也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及其社会价值。
一、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类型公共空间通常指的是开放给所有市民的地域,能够自由出入,包括公园、广场、街道和市场等。
这些空间可以根据使用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1.绿地和公园:供人们休闲、锻炼和娱乐的地方。
2.广场:城市中心的聚集地,适合举行各类活动、庆典和集会。
3.步行街:减少机动车通行,让人们能够安心步行、社交和购物的区域。
4.社区空间:专为当地居民设计的小型公共空间,促进邻里交流。
二、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公共空间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环境美学、功能性、安全性和可达性。
合理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美观度,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1.增强社会互动: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能鼓励人们在这一空间中聚集,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友谊和合作。
2.提升生活质量:设计精良的公园和休闲设施,能够为市民提供运动和娱乐的场所,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幸福感。
3.促进经济发展:商业区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增强本地经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传递文化价值:许多公共空间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开放的空间设计,能够更好地传递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
三、公共空间设计的社会价值公共空间的设计绝不仅仅是环境美化,更是提升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1. 促进包容性公共空间的可及性和多样性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参与城市生活的机会。
无论是儿童、老年人还是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士,都能够在这些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从而形成一个包容的社会。
2. 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文化节、集市等,公共空间成为了社区居民互动的舞台。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邻里关系,还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有助于打造更强的社区凝聚力。
城市公共空间

20
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D)与建筑物的高度(H)之间的比例 关系: D/H=1 可以看清建筑物的细部; D/H=2 可以看到建筑物的整体; D/H=3 可以看到建筑物的群体 。 也有人认为: 视角为45度时,倾向于了解建筑的细部; – 视角为30度时,倾向于关注建筑物的整个立面构 图以及细部; – 视角为18度时,倾向于观察建筑与周围物体的关 系; – 视角为14度时,则倾向于把建筑看成是远景的边 缘,可以欣赏它的远景轮廓
29
3、1960年以后,基于: ① 设计学科强调科学性、学术性; ② 二十世纪以来心理学及生理学对“心灵”的探究; ③ 在行政学科方面发展出程序性规划理论。 • 所以在英国以工业设计为首的一些设计教师,努力 的推动符合现代设计教育情境的“设计方法”研讨会,进 而各种“设计方法”的课程,书籍的开设与出版就蔚为风 潮。 • 其议题、内容包括:思维的方法、思维的模式与意 像(image)、经验式的归纳创造力、依心理学新发现解说 创造力、创造力在设计上的角色、各种设计的设计程序与 步骤、分析各种好的设计产生的方法、各种设计的程序举 例推演、设计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等等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2014-4-8
1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 用的室外空间; •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 园体育场地等; • 进行的活动:交通、商业设施、表演、 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 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
2
• 概念的扩大: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城 市中心区、商业区; • 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 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32
14
上海市陆家嘴 开发区平面图
15
上海市人民广场 轴线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空间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10.1概述§10.2商业区§10.3城市中心§10.4城市广场§10.5城市设计§10.1概述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人际交往–…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开放空间•街道•广场•停车场•居住区绿地•街道绿地•公园•……–专用空间•运动场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一、构成要素1、自然要素¡ª¡ª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2、人工要素¡ª¡ª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环境设施和小品3、人文要素¡ª¡ª交往环境、风俗习惯二、造型要素1、实质要素¡ª¡ª点、线、面、体、色彩、质感2、虚质要素¡ª¡ª焦点、轴线、界面尺度、光、时间§10.2商业区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三、中心商务区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五、购物市场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市场、商店和商业街•商业区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内容:–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沿街发展–整个街坊三、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金融流通中有重要地位的大城市才有以金融、贸易及管理为主的中心商务区。
•一般位于城市在历史上成形的城市中心地段,并经过商业贸易与经济高度发展阶段才能够形成。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1. 步行商业街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外围的购物中心•多功能–购物–观光旅游–休闲–展示城市风貌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1. 步行商业街的发展•1927年,德国Essen,欧洲最早的一条步行商业街•50-60年代,创造性的和有特色的商业街–荷兰鹿特丹中心区林邦Lijnbann步行街–英国考文垂Coventry旧城中心步行区–英国哈罗Harlow新城中心步行区–瑞典斯德哥尔摩魏林比Vallingby中心步行广场–德国慕尼黑旧城中心步行商业街•60-70年代美国–全步行林荫商业街–限制车行的步行林荫商业街–准步行林荫商业街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2. 步行商业街实例•荷兰鹿特丹中心区林邦步行街•瑞典斯德哥尔摩林比中心区•上海市南京东路步行商业街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10.3城市中心一、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三、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和基本区位模式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选址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七、公共活动中心布局案例一、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1. 城市中心类型•根据公共活动的功能和性质:–行政管理–经济–商业–文化–娱乐–游览–……•根据服务范围:有为全市服务的市中心;有分别为城市各区服务的区中心;有为居住区服务的居住区中心。
•综合中心(多功能的)一、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2. 城市中心的构成•城市中心:–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1. 城市的单核及多核结构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根据服务的范围及对象不同,大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一般可分四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居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小区级公共活动中心东京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1. 城市中心布局2. 城市空间组织3. 城市中心的基本区位模式1. 城市中心布局•城市中心的布局包括中心的分布、性质、内容、规模、用地组织与布置。
(1)满足居民活动不同层次的需要(2)中心位置选择•利用原有的基础•交通–北京市中心分布图•适应可持续属性的需要•考虑城市城市的需要2. 城市空间组织•功能与审美的要求–整体、综合、可接近与识别性•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轴线法–统一考虑建筑室内外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用空间3. 城市中心基本区位模式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选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注意利用原有的基础•位置适中,交通方便•考虑环境影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选址西安市商业中心发展示意图——在原有中心基础上发展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总体布局–具体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1)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在城市中的分布(2)同一类型的城市公共活功中心在城市中的设置(3)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性质和规模(4)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用地组织(5)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与城市交通组织(6)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与城市景观(7)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与城市基础设施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主要形态•街道主导型•格网主导型•衔区主导型•轴线主导型•自然主导型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街道主导型公共活动中心模式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格网主导型公共活动中心模式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街区主导型公共活动中心模式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轴线主导型公共活动中心模式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自然主导型公共活动中心模式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以接纳和疏散大量人流。
(2)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
(3)公共活动中心四周布置足够的汽车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4)发展立体交通,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以减少人车交叉。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共活动中心内可划出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2.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对外交通组织的基本形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城市交通关系密切,可分为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两种类型。
对外交通组织有:•穿过式•截流式•切线式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七、公共活动中心布局案例•上海•南京•美国华盛顿市中心规划上海•城市总体布局由原来单中心的团状结构向多层次、多轴、多核的主城——辅城方向调整,形成了以浦西和浦东组成的中心市区为主,宝山、闵行、嘉定3个区为辅的总体结构。
上海市各类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示意图南京市•南京市级以上公共活动中心包括综合性公共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在城市对内服务和对外辐射、交流等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京市美国华盛顿市中心规划§10.4城市广场一、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二、广场分类三、不同性质的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五、广场的规划设计六、实例一、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
•广场旁一般都布置着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物(行政、文化、娱乐、商业及其他公共建筑)。
一、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二、广场分类•按历史时期:–古代广场–中世纪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广场– 17世纪及18世纪广场–现代广场•按广场的主要功能:–市民广场–市场广场–建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交通广场–……二、广场分类•按广场构成要素:–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广场的设置和演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三、不同性质的广场1. 市民广场2. 建筑广场和纪念碑广场3. 商业广场及市场广场4. 生活广场5. 交通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1. 规整形广场•正方形广场–巴黎旺多姆广场Place de Vendome•长方形广场–意大利维基凡诺Vigevano城的杜卡Plazza Ducale广场•梯形广场–罗马的卡皮多Plazza del Campidoglio广场•圆形和椭圆形广场–罗马圣彼德教堂前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2. 不规则形广场•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锡耶拿的坎波广场Plazza del Campo四、不同形状的广场四、不同形状的广场五、广场的规划设计1. 广场面积与比例尺度2. 广场的空间组织3. 广场上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4. 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5. 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6. 城市中原有广场的利用改造六、实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德国柏林文化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皇城正门前的天安门广场形成于明初(15世纪初),面积约6.9hm2,平面呈―T‖字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成为首都的中心广场。
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德国柏林文化广场•柏林文化广场位于柏林老城的中心,这一区域内包括了各个不向历史时期建设的公共性建筑:马太教堂、圣经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密斯Mies Van der Rohe 设计的国家美术馆、汉斯·夏隆Hans Scharoun设计的柏林音乐厅和国家图书馆。
德国柏林文化广场德国柏林文化广场§10.5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城市设计¡±,40年代提出•《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进行的设计¡±•《简明不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美国的凯文林奇Kelvin Lynch:¡°城市设计专门研究城市环境的可能形式¡±•芬兰的沙里宁Eliel Saarinen¡°城市规划是两维空间,城市设计是按三维空间的要求考虑建筑及空间¡±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英国的弗吉伯特Frederick Gibberd–―城市设计主要是研究空间的构成和特征‖;–―城市设计的最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考虑这个构图有恰当的功能,而且要考虑它有令人愉快的外貌‖•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三维空间的设计”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1. 城市设计的内容•土地利用•动态与静态交通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2. 城市设计的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筑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1. 古代•中国–《考工记·匠人》–明、清北京城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1. 古代•古希腊–利用城市和建筑表现大自然美,使城市处于自然背景之中–普遍采用网格式道路系统,并在城市中心布置由建筑物围合的公共活动广场•古罗马–分清干道和一般道路–公共会场、市场都附属于街道,体量巨型化–干道入口及交叉口布置雄伟的凯旋门–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次布置建筑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1. 古代•维特鲁威斯《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总结–内容包括:用地选择、广场设计、建筑物朝向、街头布置与风向的关系等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2. 中时期•城市发展发展的核心是城堡•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是教堂和修道院,且多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形状各异的生活广场,并作为公共生活中心•街道结合地形建造•狭窄的街道与的广场空间形成对比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3.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与建筑设计恢复发展了古典传统•在建筑外形上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阿尔贝蒂―论建筑‖中设计的理想城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罗马市政广场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4. 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17-18世纪,罗马的马洛克建筑风格•冯纳勒尔G. Valadler——波波罗广场Piazza Del Popolo•轴线、均衡、韵律等原则•利用几何图案和大尺度构成开阔、宏伟的城市建筑空间景观•巴黎凡尔赛宫花园•雷恩Christopher Wren伦敦改建规划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5. 近代、现代(19-20世纪)•1853年,奥斯曼行的巴黎改建计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大会,《雅典宪章》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5. 近代、现代(19-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吉伯德Frederick Gibberd–美国的凯文林奇Kevin Lynch•20世纪60年代–青年建筑师十人组―TEAM 10‖•美国雅可布斯J. Jacobs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5. 近代、现代(19-20世纪)•亚历山大C. Alexander•美国的培根E. N. Bacon《城市设计》:•以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为借鉴的新的城市空间和物质环境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