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道
天道人道地道的哲学原理

天道人道地道的哲学原理一、天道:宇宙的规律与秩序1. 天地有序: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有序系统,存在着自然法则和普适规律。
人应该顺应宇宙的秩序,遵循宇宙的规律,以和谐共生的方式与之相处。
2. 因果有因必有果: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遵循因果关系,即一切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人应该明辨善恶,遵循善因善果,避免恶因恶果。
3. 自然界是人类的家: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谨慎利用自然的力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道:人的价值与义务1. 人的尊严与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平等的权利。
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不论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等差异。
2. 仁爱与慈悲:人应该怀有仁爱之心,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慈悲对待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3. 诚信与责任:人应该遵守诚信原则,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地道:文化的传承与独立思考1. 文化多样性:地道指代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习俗,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人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独立思考与创新: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不盲从、不墨守成规。
通过思考、质疑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3. 人与道的关系:人应该明确人的存在意义,追求真理和道德境界。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与社会、人与天地的和谐。
这份天道人道地道的哲学原理追求与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一体,希望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道路,实现全面发展和幸福的目标。
天道与人道

天道与人道如果一个人的观点,思维,伦理,打破长久的标准,违背常规,不管他讲的是不是真相,轻者被骂,重者被陷害。
这篇文章就有点神经病的感觉。
天道没有人为的规定,规律,标准,章法,教条,制度,如同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记录。
人心中所想的不符合天道的清净。
大道至简,简单的只有唯一的道,除此什么也没有。
只有抛弃人间所有的东西,心中什么都不想,都不执着。
道就是人,人就是道,道不是道,人不是人。
呵呵,有点绕人。
人道就是人世间的行为,道德,伦理标准,法律制度。
都是为了自己更好更顺更平安的生存生活。
更好的与身边的人处好关系。
不要有额外太多的考虑想法。
只有学会懂得为人处事,才有机会悟出天道。
人道是为天道打基础,是让人悟道的方法场地。
贪婪,自私的人是无人喜欢的,这样的人也悟不出天道之理。
一些人自己的财物可以供养全国全球的人,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什么目的。
可是一些人却说成他们上一世行了好,积了功德,所谓的功德,就是供养邪魔阴灵的东西。
人自己就是神,修炼出来就是了。
了解真相的人没一个叫在身外祈求的。
身在人世间就好好的做人,同时做好肉身死后的打算。
宣传在身外祈求获得身外之物的人,本身就是恶魔的化身,引诱诱惑人类走向灭亡的。
看看,地球被糟蹋的无法生存了,还要什么福报,到哪里寻找福报。
心中没有全人类,众生的人不会理解这个心情的。
盲目崇拜,祈求,只要真心诚心的供养心中敬着的那个人,到死后就会来接我的,什么逻辑啊,那你敬的那个东西又是谁来接的呀??谁骗谁呀??自私贪心骗的。
天道是清静的,一个有欲望,意识意念的人,就是有人送过去,也会被分散蒸发的。
这个,我是验证了多次的。
首先是灵界的,把低灵带到清静之地,马上就受不了,都是喊着有被蒸发的感觉,回来后就昏迷了。
而凡人,只要是有神通的,带着他的灵气一起去,则会有心慌,头晕,虚脱的感觉。
普通人没感觉,如果强行的把他的灵魂拉出来,也无感觉,只是过后身体有点不舒服。
欲望很强的人的灵魂,本来灵力就很弱,就是消失了他也没感觉。
“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六道轮回,属于宗教用语。
这个词听起来很熟悉,有点像神话,一般人不容易相信,但信与不信是一个问题,知道与不知道是一个问题,即使你不信,多了解一些也没什么坏处。
六道轮回指的到底是哪六道呢?下面我们简单聊一下。
第一,天道。
天,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六道中的最巅峰,天人的地位最高,福报最大。
天的种类很多,简单来说有二十八层天,这二十八层天又分为三大类:(一)是欲界天,有六层天,这类的天人和我们人差不多,还有欲望,还有七情六欲,只是贪心的程度不同,其中的第二层忉利天王,也叫帝释天,就是我们民间广为流传的玉皇大帝,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大家都很熟悉。
(二)是色界天,有四禅十八层天,这类天人没有欲望了,但还有色相在,还有身体形象在。
(三)是无色界天,又称为空界,不但没了欲望,身体色相也没了,这是一个无形无相的世界,所以叫无色界天。
天人的福报很大,别的不说,就拿寿命来讲,那就很长,这在我们古人来讲,也是五福之一。
天道中最低的寿命是五百岁,就是欲界天里最低的四王天,再往上就是忉利天了,就是玉皇大帝管理的那层天,寿命加一倍,就是一千岁,然后越往上寿命越高,到了最高一层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简直都没法算了。
最关键的是,他这个五百岁,跟我们人间的五百岁可大不相同。
在四王天的一天,就相当于我们人间五十年。
在忉利天呢,算法加一倍,一天等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人家一年等于我们人间三万六千多年呀!所以天人看我们地球上的众生,就很可怜,早上刚看到他生,晚上就死了。
第二,人道。
我们现在都是属于人道,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但不一定只有地球上才有人,别的星球也有可能有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即便身形、寿命、享受跟地球上的人不尽相同,但只要他具备人的特色,人的智慧,人的感受,就属于人道。
第三,阿修罗道。
阿修罗这一道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我们就只简单说一下。
阿修罗是梵语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无端正”,好比说就是没正行,爱捣蛋,争强好胜心比较强。
天道之首是什么,人道之首是什么?

天道之首是什么,人道之首是什么?天道人道都属于道。
道是万事万物中一种神秘而客观的存在,是起决定作用的规律!人得之,事半功倍,事业成功,好运常在!不得之,事倍而功半,步履艰难,厄运相随!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天道和人道。
一、什么是天道?天道之首是什么?什么是人道?人道之首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道就是天行健,是自然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就是生态平衡。
天道之首就是自强不息,是每一物种在生存发展中的趋利避害法则。
人道就是地势坤。
是大智若愚,是谦受益。
人道之首就是厚德载物。
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大智慧,是互利共赢法则。
二、生活中如何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人处事,实现事半而功倍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实事求是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精准回答。
【1】实事求是就是认识并寻找到规律的方法。
要找到一个事物运行的规律,一方面要深入该事物实际进行全面了解。
另一方面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历史,从历史和现实中联系的,寻找内在起作用的运行规律。
【2】不管我们认识到认识不到,规律一直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存在,伴随着人类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那些成功的人,其实就是遵循运用了规律。
在爱情里,起作用的规律是吸引力法则。
有无可替代的吸引力,才能长长久久两情相悦。
梁山伯与祝英台,崔生与莺莺,明朝皇帝朱见深一生专宠万氏的故事,都是因为相互吸引,不可替代,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才以死相随。
邻居崔大哥和张大姐都60来岁的人了,还一直出双入对,就像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样,张大姐常说崔大哥是最帅的,崔大哥说张大姐是他心中最美的女神,两人饭后出外散步,还时不时手牵手,爱情让人心情愉悦,让人年轻,两人看起来就像30多岁的样子,非常年轻。
想要获得爱情,那就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特吸引力的人。
在教育孩子学习上,起作用的规律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孩子就会自动自觉自发的学习。
福祸相依天道与人道的辩论暗示人的运势兴衰法则

福祸相依天道与人道的辩论暗示人的运势兴衰法则引言福祸相依,天道与人道,这两个看似抽象的概念,自古以来就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它们如同一对神秘的双生子,相互交织,共同编织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卷。
天道,代表着自然规律,宇宙法则,是超越人类意志的客观存在;人道,则体现了人性、道德、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属性。
那么,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究竟如何相互作用,又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从古至今,无数思想家、哲学家都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他们探寻天道的奥秘,洞察人性的幽深,试图找到一条通往幸福、和谐社会的道路。
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发现,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起伏跌宕。
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社会的兴衰?是天道的主宰,还是人道的选择?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天道与人道的辩证关系,揭示社会兴衰的终极法则。
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从现实的社会现象中寻找答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天道与人道的内涵,分析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揭开社会兴衰的神秘面纱。
第一章天道: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天道,作为一种超越人类意志的客观力量,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它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整个世界,决定着万物的生灭兴衰。
那么,天道究竟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呢?1.1 天道的内涵:自然规律与宇宙法则天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法则。
它包含了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等一系列基本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
•时间: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它决定了历史的进程,也影响着社会的变迁。
•空间: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空间因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物质: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做人要懂“三道”:天道,地道,人道!

做人要懂“三道”:天道,地道,人道!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天道为源,地道为根,人道为本。
天道清明,地道安静,人道太平。
天道广阔,天行健,刚劲强大,生生不息。
地道宽厚,地势坤,包容接纳,厚德载物。
人道中庸,人和合,仁爱善良,德合无疆。
天道圆容,日月星辰有序运行。
地道厚实,江河湖海自然形成。
人道正直,仁义理智文明发展。
天道苍苍,阴阳转换,不生不灭;
地道茫茫,盛衰循环,相生相克;
人道惶惶,祸福相依,有得有失。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地道酬实,实能补弱;
人道酬德,德能补寡。
天道难知,知其宇宙;
地道难悟,悟其自然;
人道苦修,磨其心智。
天道不可违,地道不能逆,人道不可虐。
天道,地道,人道要求——
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道;
人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人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人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
人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
人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人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
人可以虚心,但不能虚伪;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人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人可以生活,但不能生事。
编辑:长啸。
天道、人道的规律

天道、人道的规律
2020-1-17摘于浏览器
《道德经》说:“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道则不然,
损不足,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意思是“天道”的特点在于:减少富足人手里的东西,而去补给那些贫困的人。
天道才是最公平的。
而“人道”则是相反的,是逆天道而行的:大家都去巴结富贵的,都去踩挤那些贫穷的人。
比如著名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而且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你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抬举你;你不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踩你。
人性的弱点就是如此:永远只会巴结富贵,踩挤弱小的,这就是逆天而行。
因此人类都是违背天道的: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这就是人道,也是世道,我们经常说世道不公,就是这个原因。
幸亏我们还有“天道”,它冥冥之中,才掌控了人类运行的大规律,维护了世界的公平!。
天道和人道,是一回事儿吗?

天道和人道,是一回事儿吗?展开全文天道和人道,理论上本该是一致的。
这里的天道,指的是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
因为道生万物,万物与道之间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万物法道,目标是一致的,应遵循的法则也是一样的。
但是由于人类有欲念、有妄想,有执着,因此,人道往往背离天道,因而造成天之道和人之道之间产生了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就是说:自然的规律是减损有余而补充不足的,以保持世界的基本平衡。
而人类社会私欲主导下的法则却是减损不足的而用来供奉有余的人。
这样,人道就远离了天道,远到一定点位的时候,会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鼠年一系列天灾人祸,美国流感、冠形病毒、澳大利亚大火、东非蝗虫、西班牙暴雪等等,看似天灾,其背后都有着人的因素。
我们平时所说的人道主义,因为加了“主义”一词后缀,通常被赋予了某种倾向性的思想,比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者体制的区分标准,比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或发起的带有某种意义的运动,比如女权运动等,这种倾向性意味着人为地干涉,或带有强制性,或带有倡导性,总之,是一种人为因素,比如倡导人道主义精神,这种人道主义就是一种倡导和引领。
但是也正因为是人为的倡导,所以常常会被“智巧者”投机钻营者所把持和利用。
只有当这种人类的悲悯和慈爱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自愿的行动的时候,这种人道才是符合天道的自然而然,因此老子说“天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三宝”的含义。
这里面的慈,指的是君主对百姓要像母亲对待婴儿般的慈爱;这里的俭是指有节制,既然爱民如子,则人之物亦为我之物,宽人即等于宽己;这里的“先”即是争,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欲天下人争名夺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没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有此意。
因为老子的思想是无为、不争,故有慈爱、节制,不争之三宝之说。
因此,能像水那样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人道,才是“几于道”的人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道人道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yú)?高者抑(yì)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规律,不就像拉开的弓箭?高的压低它,低的抬高它,有馀的减去它,不足的补给它。
自然规律,减去有馀补充不足。
而人们行事,却不是这样,减少不足来满足有馀者。
谁能把有馀供奉天下?有道的人。
因此圣人奉献却不占为己有,大功告成却不自称有德,没有欲望反而成就了自己。
【悟道心得】
1、大自然有一个自我平衡的调节功能,损有馀以补不足。
但人世间往往是损不足以奉有馀。
2、依道不依势,依理不依人。
这原则很简单,不要自己弄混淆了!
3、放大空间,心胸自然宽广;放长时间,目光自然久远!大时间、大空间,自有大格局!
4、跳脱开目前的限制,超越出来,你真会有意想不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