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一

合集下载

刘珣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

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
考研汉语国际教育—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
111 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科德 1967《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 112 输入假说 美国 克拉申 1985 《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一文中正式归纳为五个假说: 习得与学习假说(是基础);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最有意义 的假说,强调听力理解的重要性,特别是可理解的输入在语言获得中的重要 作用);情感过滤假说。(也称 屏蔽效应假说)总称为 输入假说理论。 113 普遍语法假说 乔姆斯基 114 文化适应假说 舒曼 提出文化适应 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 的结合。因此,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就成了影响第 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社会距离主导作用)舒曼提出“洋泾浜化假说” Pidginization Hypothesis 115 一般来说 第二语言习得不具有第一语言习得的天然动力。如何不断增强 学习者的动力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 116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 117 对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ysis 是将两种语言系统进行共时对比,以揭示 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 始于 40 年代 美国 弗赖斯 语言学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 学 和 迁移理论 对比分析的步骤:描写 选择 对比 预测在教学中的应用: 难度等级模式(普拉克特提出):零级 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产生正迁移 如
6
基础 联想主义心理学;直接法的教学过程 模仿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138 经验派 情景法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产生于 英国 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强调通过有意 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的基本结构操练。情景法 早期称 口语法 oral approa言学之父 强调 口语是基 础霍恩比 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教授语言 是口语法(情景法)的主要特点,也 是口语法被称为情景法的主要原因。情景法 语言学基础 英国的结构主义 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准确的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心理学基础 行为 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强调学生通过模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发音和语法的 准确性被按做是最重要的情景法 代表教材 streamline English ;access to english 139 经验派 阅读法 reading method 20 世纪初 英国 韦斯特 在印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时创立 又称 韦斯特“新 法”阅读法 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强调 阅读是基础韦 斯特 《双语现象》《学习用外语阅读》韦斯特 帕默 合作 1953 年正式出版 《2000 英语常用词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英语词表之一 140 经验派 听说法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 本世纪 40 年代 美国 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 又称 句型法 或 结构法 也称军队法听说法 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弗里斯 代表教材 《英语 900 句》二战期间 ,布龙菲尔德, 用速成的方法训练军队 人员外语口语 赵元任 主持哈佛大学 陆军特别训练班中文部 听说法 语言学基础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 特别

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根据新大纲可能考教育学和心里学的需要,建议刘珣的书的重点看以下几章: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语言与跨文化交际那节尤其重要)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
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与发展趋向
个人认为最重点的还是五六七三章。

其实这本书是都要看的,重点也就是这些了。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点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作为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同时还参考了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以及大量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因此,2.精选考研真题,强化应试能力。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3.归纳典型试题,巩固重点知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各章知识要点的掌握,特依据该教材的知识体系选编了相应的典型常考题,并一一提供解答,有些解答对教材知识做了相应的延伸,以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是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区分:(1)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1)本族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2)非本族语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第二语言”和“外语”按有无语言学习环境区分:(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 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刘珣版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刘珣版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上外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分享—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

上外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分享—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

上外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分享—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60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61 主要的教学方法:以语言讲授为主;以观察为主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训练为主的方法以培养技能和能力,同时适当的讲授方法以掌握基本知识规律62 由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并结合其他各种方法,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而教师只是组织者、领导者,教师不是用主动讲授的方法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3 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联合区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最高中枢)皮层感觉区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最高中枢)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后回,接受来自全身的冷热、痛等感受)64 对于大脑皮层的哪一部分专管言语活动问题的研究,是从研究失语症开始的。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布罗卡区,是主管说、写的运动言语中枢97%的永久性语言障碍都是由于左半球受损伤引起的。

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性的映像和几何空间,为空间定向优势和情绪优势。

大脑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计算能力,为言语思维优势和认知优势65 20世纪60年代,伦尼伯格提出“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或称“临界期”假说: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66 记忆按照内容分:形象记忆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字母、音素,词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指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语音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的记忆情绪记忆指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如第二语言学习中从某些对话、朗读或表演等活动中体验过的愉快情绪运动记忆指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

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包含运动技能如发音和书写动作的记忆67 记忆按照保持的状态分为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瞬间记忆指杆之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人们能把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正是由于感觉记忆的作用感觉记忆的容量(称记忆广度)很大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保持一分钟左右,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是动态系统。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概要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概要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概要(送给学对外汉语的亲们)作者:余诗卉【写在前面的话】首先声明一下,这份笔记是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是我的心血!!!把它作为最后一篇发出来,以示重视!!!发了这么多篇,就当是对从前考研时光的纪念啦~本概要的参考书目是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这本书是我的复试参考书,本来想等到明年你们复试的时候发的,可是貌似有的童鞋初试就有这本书,所以就一起晒上来了~PS:国交的学弟学妹们注意啦!大三的时候牟文波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这门课最重要的参考书就是这一本!所以……你们懂的哈~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3、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5、西方学者们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两个概念作了分工:“第二语言”: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外语”: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

6、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①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②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优点:①基本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②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

局限:①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核心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3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两个概念(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96-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真题答案给错了,给的好像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4 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一般来说,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 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的关系)6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可以与“母语”通用。

(母语、本族语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非本族语:本民族意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
7 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8 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至今。

9 美国称对外汉语教学为:中文教学
日本:中国语文教学
东南亚国家:华文(华语)教学
10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
11 学术上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文缩写TCSL
12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19世纪波兰语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
13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称语言教学学科
14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活动
“教学论”通常是教育学者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是本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核心课题
Kou 刘三菱就起吴就散起
15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外汉语教学
16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17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外语教学
首先是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语言学课程主要是知识课、理论课
18 第二语言教学往往从零起点开始;基础阶段的教学对学习者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阶段
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短期速成集中强化
根本目标: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9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
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三大普遍教授语言
20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集中、强化的教学的综合交叉学科
21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1950年。

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50初——70末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