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共84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经济学实验课程初探

经济学实验课程初探

经济学实验课程初探白媛媛摘要: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保证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文从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实验课程体系与构成内容、实验课程开设时间、学时等探讨了经济学实验课程如何开设。

关键词:经济学;实验课程一、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1.实现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而传统经济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分析、应用能力较差,很多学生不明白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以及如何对经济学学以致用。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急需革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成为突破口。

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保证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提高经济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应用型经济学人才首先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牢固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

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从而提高经济学人才基本素质。

此外,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合作的团队精神、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新素质与协调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经济学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构成的设想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实验课程也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专业纷纷开设实验课程,如会计实验课程、金融实验课程等,而经济学实验课程却刚刚起步。

主要原因是传统经济学专业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对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较少涉及;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也决定了设计开发经济学实验课程具有一定难度。

如何构建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在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现行模式可遵循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教学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

围绕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经济学验证性实验课程;二是经济学综合分析实验课程。

1.经济学验证性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课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所学的经济学理论。

实验经济学_实验报告

实验经济学_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

实验经济学通过设计特定的实验环境,模拟现实经济行为,为研究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验证相关经济学理论。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验证相关经济学理论在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选取了以下三个实验内容:1. 公共物品供给实验;2. 双方讨价还价实验;3. 博弈论实验。

(一)公共物品供给实验1. 实验背景公共物品是指一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阻止他人消费。

本实验旨在探讨个体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决策行为。

2. 实验设计实验分为两组,每组10名参与者。

实验开始时,每位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一个小组。

实验中,每个小组拥有100个货币单位,用于购买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价格为每个货币单位0.5元,且每位参与者最多购买200个公共物品。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参与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均高于200个,说明个体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搭便车”现象。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与参与者人数呈正相关。

(二)双方讨价还价实验1. 实验背景双方讨价还价是现实经济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实验旨在探讨个体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决策行为。

2. 实验设计实验分为两组,每组5名参与者。

实验开始时,每位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一个小组。

实验中,每个小组拥有一件物品,其价值为100元。

参与者需通过讨价还价确定物品的价格,最终成交价格由两名参与者共同决定。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双方讨价还价过程中,参与者倾向于寻求公平的价格。

当双方差距较小时,成交价格较高;当双方差距较大时,成交价格较低。

(三)博弈论实验1. 实验背景博弈论是研究个体在策略互动中的决策行为的学科。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 例: 在共有价值拍卖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 现很多实验参加者由于出价高于拍卖品的真 实价值而产生亏损,在亏损的情况下这些实 验参加者仍然继续参与竞价,而不是选择退 出市场。这一现象随着实验参加者的经验增 加有所缓解,但并没有消失。
• Cox, Dinkin and Smith (2001)的研究试图 回答这种“过度参与”的现象是否能被“需 求效应”所解释: 实验参加者主观上认为研 究人员希望他们参与市场活动,为了“配合”
• 相对实验所回答的研究问题, 都可以归结为 比较静态分析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 除相对实验外的其它实验都归类于绝对实 验。
• 绝对实验中所测度的量往往是普遍的恒量, 或者是在相同的实验设置下固定不变的量。
• 测量电子的质量
• 某种特定的博弈中选取纳什均衡策略的人 数
• (见Smith 2002)。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 相对实验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杜 赫姆·奎恩问题”
• 当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环境基本一致时, 相对 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对比差异只能归结于被 研究因素的变动。
PPT文档演模板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样本选择问题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 实验设计初探
PPT文档演模板
2024/8/15
《实验经济学》第二讲实验设计初探
• 经济学实证分析工作的主线是比较静态分 析,而经济实验是比较静态分析的天然工 具
• 通过实验控制其它无关因素
• 直接观察到被研究的因素对实验中的经济 运行的影响
•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对无关因素的“控制” 是怎样实现的?

实验经济学讲义

实验经济学讲义

(Before Smith's paper, most people thought that perfect competition required dozens, if not hundreds, or people on each side of the market, and that they had to be perfectly informed.
5
Chamberlin's Institution: Subjects walk around (in classroom), bargain in pairs or groups. Once a buyer and seller reach a deal, they drop out. Transaction price is recorded on the blackboard (in fact, not always…). Market operated for a single trading period.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a in this market have an equilibrium quantity of 15, and an equilibrium price of 56-58. Chamberlin's Results: Chamberlin found too much trading (19 on average, versus 15 in equilibrium), average prices usually lower than in equilibrium, “No tendency for prices to move toward equilibrium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market.” (But why should they?) Of course, after each trade, the remaining supply and demand curves shift as traders leave the market, so he graphed the “moving equilibrium.”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模拟和观察人们在经济环境中的决策行为。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项关于市场竞争的实验,通过对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讨市场竞争对个体决策和整体市场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标准的双边市场模型,参与者分为买方和卖方两个角色。

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程度、信息透明度等因素的变化,以观察这些因素对市场价格、交易量和个体决策的影响。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为买方或卖方,并获得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作为交易媒介。

买方和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策略,自由决定买卖的数量和价格。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市场条件。

首先,我们设定了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看到所有其他参与者的出价和需求。

接着,我们引入了不完全信息的条件,只有买方可以看到卖方的出价,而卖方无法看到买方的需求。

最后,我们设定了一个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存在,而买方无法选择其他卖方。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出价和需求趋向于接近市场均衡价格,交易量也相对较高。

这表明市场竞争可以促使参与者更加理性和谨慎地做出决策,以达到最优解。

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和交易量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买方往往会根据卖方的出价做出决策,而卖方则无法准确把握买方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往往偏离均衡价格,交易量也相对较低。

在垄断市场中,卖方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价格和交易量。

买方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能接受卖方的条件。

结果显示,垄断市场下的价格往往高于均衡价格,交易量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市场竞争的结论。

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价格和交易量趋向于均衡,参与者的决策更加理性和谨慎。

第二章 经济学实验的原则及设计

第二章  经济学实验的原则及设计

2012-6-4
西方经济学实验
2011秋
6
第三节 经济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实验室条件:区别于理论模型与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中大部分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都是复杂的, 体现为制度和环境的复杂性上。 理论模型是对自然经济过程和现象的抽象,在简化性假 设的基础之上,保持了关键性的能影响经济结果的环境和制 度因素。 实验研究是在构造实验制度和环境的前提下检验人们的 行为,从而得出有关理论和经济过程的数据。实验研究的目 的决定了其与理论模型、真实经济过程的接近程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2-6-4
西方经济学实验
2011秋
2

二、经济学实验的四个基本组成
Smith认为每一个经济学实验都包含三个要素,分别 是实验的环境、机制和主体,可以进一步将其细化成四个 基本组成。 1、实验的环境(environment)。这是实验的基础, 是在实验进行之前设定好的背景性因素,它包括最初的禀 赋、参照系以及激励的成本等。 2、实验的机制(Institution)。也就是在实验中对 信息的处理制度或规则,各种市场交易信息在这些规则下 变成了相互制约的合同。 3、实验的主体(Subject)。经济学实验的主体是千 差万别的人,在实验中存在选择合适的实验主体的问题。 4、实验参与者的行为(Behavior)。参与者的行为 和其他各种可控因素一起影响着实验的环境和机制,所以 也构成了实验的基本部分。
9
第五节 经济学实验的过程


一、选择谁作为实验被试者
1、学生; 2、专业人士; 3、被试者的性别; 4、被试者的文化背景。


二、被试者对风险的态度
1、在实验中对被试者的风险态度不作任何控制和观察;

经济学实验方案的科学设计

经济学实验方案的科学设计

经济学实验方案的科学设计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实验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

我国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真正开展的实验还很少,因此缺乏一般的科学设计步骤。

本文基于此讨论了在我国如何科学的设计经济学实验,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于我国实验环境的一般设计步骤,以期为完善我国实验经济学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经济学实验实验设计货币报酬变量上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张伯伦在课堂上进行供给和需求的试验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1962年费农•史密斯的经典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确立了经济学实验方法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为此后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是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或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当今,实验经济学已经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成为经济研究的一种成熟工具,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成功的经济学实验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

目前,我国开展经济学实验的尝试还不是很多,如何把经济学实验科学方法与我国的具体实验环境相结合,探讨适合我国实验条件的经济学实验的一般设计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已经成为实验经济学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把这个课题作为研究目标,力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为便于表述,本文需定义如下术语:被试,指实验经济学中所进行的实验的实验对象;主试,指实验经济学中实验的主持者。

史密斯倡导实验经济学应该建立一个与主流经济学研究相衔接的体系,并将该体系总结为:环境、制度和行为。

环境,即促使当事人行动或交易的初始禀赋、偏好及行动成本。

制度,即对市场交流(买方出价、卖方出价)进行的定义,明确信息交流规则和行动规则,确立从信息或行动而导致某一结果的内部控制机制。

《实验经济学简介》课件

《实验经济学简介》课件
详细描述
商品市场实验通常涉及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等参与者的行为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和分 析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交易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而解释和预测真实商品市场的运行规律 。
公共政策实验
总结词
公共政策实验是实验经济学在公共政策 制定和评估方面的应用,通过模拟政策 实施的环境和效果,评估政策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
VS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实验通常涉及政策制定者、利益 相关方和公众参与者的行为研究,通过控 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和分析政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后的效 果指标,如政策覆盖范围、实施成本、社 会效益等,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04 实验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 前景
实验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实验设计难度
实验经济学需要精心设计实验,以模拟真实经济环境,这需要大 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实地实验
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的实验,通常涉及真实的 市场和参与者。
公共政策实验
通过模拟政策环境来评估政策效果和影响,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02 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设计原理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确保实验设计有 针对性。
控制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随机抽样
详细描述
例如,研究工资谈判和工资决定因素 ,通过实验模拟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谈 判过程,观察谈判行为和工资决定因 素,分析市场均衡和效率。
商品市场实验案例
总结词
商品市场实验案例主要研究商品市场的价格形成和供需关系,通过实验模拟商品市场的 交易来揭示市场规律。
详细描述
例如,研究商品价格变动和消费者行为,通过实验模拟商品市场的交易过程,观察价格 变动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均衡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