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31-02 动火作业风险评估表

合集下载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人员受到伤害;人员中毒、爆炸着火
双人取样,严格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分析操作规程
2
3
6
可接受风险
同设备管道多部位多组分析数据对比
5
票证办理
动火、盲板抽堵、高处等安全作业票证办理不全
火灾、爆炸,高处坠落、伤亡事故
由安监部检查
1
3
3
轻微或可忽略风险
/
6
危害识别
辨识不够充分,有漏项;交叉作业;
发生安全事故
发生事故
由项目组安全员带领作业负责人现场确认,填写安全确认表;监护人签字确认
2
3
6
可接受风险
/
10
各责任人现场签字确认
代签,漏签;未到现场进行确认
发生事故无人承担责任
安监部监督
1
3
3
轻微或可忽略风险
/
10
动火作业
违反动火安全作业证内容;擅自更换作业内容或地点;擅自碰撞敲打管道设备;不佩戴劳保等防护用品;未清理周围可燃物
人员中毒、爆炸着火
按规程操作,利用手动分析及报警仪检测
1
5
5
可接受
实行停车安全确认表
3
采取隔离措施
阀门代替盲板,盲板加堵位置错误或不合格;一氧化碳等有毒可燃气体泄漏
人员中毒、爆炸着火
按规程操作,利用手动分析及报警仪检测
1
5
5
可接受
实行停车安全确认表
4
取样分析
取样不规范;分析结果不准确;取样点选择不当;分析时间无效;分析取样人员未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可能严重程度风险等级建议改正控制措施编制方案未编制合成塔检修专项方案未编制补焊方案中毒泄漏火灾爆炸触电有检修制度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日执行较好强化特种设备维修工艺处理合格有毒可燃气体置换不彻底

施工作业(动火作业)风险分析管控记录表

施工作业(动火作业)风险分析管控记录表
可能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的问题
作业前对特种作业人员及其证件进行核查,确保持证上岗。
□符合
□不涉及
可能存在作业人员携带烟火、酒后上岗等现象
作业前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核查,杜绝违规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符合
□不涉及
可能存在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的问题
作业前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符合
□不涉及
确保防震圈等必要措施配备齐全;严禁液化气罐在烈日下暴晒,室外放置时应采取防晒措施。
□符合
□不涉及
确保减压阀、回火阻止器等配备齐全,灵敏有效。
□符合
□不涉及
确保作业气线使用规范(采用专用紧固件、规范敷设等),无老化、漏气等现象。
□符合
□不涉及
5
施工作业设施/设备的检查(包括施工作业用的临时配电箱、临时电缆、机械、工器具、消防设施及其他必要设施)
施工作业产生的电弧、明火、火花、焊渣等,可能导致人员灼烫
在操作规程中列明规范作业步骤及注意事项,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做好记录。
□符合
□不涉及
确保作业人员所需劳保护品(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劳保鞋等)配备齐全,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核查。
□符合
□不涉及
作业前对劳保护品的正确使用及规范佩戴情况进行核查。
作业前进行现场核查,确保防火花飞溅措施及器具落实到位,如接火斗、接火毯、水桶等;对周围成品采取遮盖或其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符合
□不涉及
2
施工作业可能存在火星窜入其它设备的问题
作业前进行现场核查,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隔断,悬挂警示牌,按规定办理盲板抽堵作业审批手续。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表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表
人员伤害
加强通风、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3
焊渣飞溅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4
焊光强烈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5
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6
焊花飞溅
烫伤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8
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小于5米
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按要求定置
19
作业人员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人员伤害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表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记录表
作业步骤
序号
危险源
风险
风险评价:LEC法
控制措施
L
E
C
D
作业前
1
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2
安全措施不落实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
3
没有安排监护人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作业现场出现的问题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8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故扩大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
9
作业证手续不全
引发事故
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
作业中
10
焊接把线、电焊把子漏电
触电、人员伤害
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
11
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
触电、人员伤害
由专业人员进行接线
12
焊接时焊烟大、超标
4
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清洗置换,并分析合格

动火作业风险评估表

动火作业风险评估表

动火作业风险评估表
1. 背景
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电火花进行焊接、切割、热风清洗等工作。

由于动火过程中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2. 目的
本评估表旨在对动火作业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实施动火作业前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3. 评估内容
3.1 工作环境
- 作业地点:
- 工作区域是否通风良好:
- 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
- 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3.2 动火设备和工具
- 使用的动火设备和工具:
- 设备和工具是否正常运行:
- 是否经过必要的维护和检修:3.3 作业人员
- 是否具备相关的动火作业证书:- 是否接受过动火作业培训:
- 是否熟悉动火作业标准和程序:4. 风险评估
4.1 潜在风险
根据评估内容,列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如火灾、爆炸、中毒等。

4.2 风险等级
针对每个潜在风险,评估其严重性和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

4.3 应对措施
针对每个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改进工作环境、加强设备维护、提供培训等。

5. 总结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总结动火作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应对措施,并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 参考
- 动火作业管理办法
-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动火作业培训教材
以上为本次动火作业风险评估表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提供帮助与指导。

危险区域动火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表

危险区域动火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表
公司领导:安全生产部:部门负责人:作业小组负责人(安全交底人):安全监护人:
作业人员签字:
7、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动火人和监护人必须对周围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整理整顿现场,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方可离开现场。
8、行政部要按《动火申请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并安排消防人员到现场监护,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准备,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9、安全生产部要按《动火申请书》的内容和相关应急预案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2、动火作业前,动火人必须对现场安全确认,明确高温熔渣、火星及其它火种可能或潜在喷溅的区域,必须按规定清理现场,该区域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存在任何可燃品,确保动火区域保持整洁,无易燃可燃品。
3、动火部门安排有专业技术员,负责测定或指定专人测定动火部位(现场)可燃性气体、可燃液体的可燃蒸气含量或粉尘浓度符合安全要求。
4、动火部门负责动火现场配备必要的、足够的消防设施,必要时应在动火区域洒水浸湿。动火部门要明确监护人,了解掌握动火区的工作环境情况,随时关注动火人员及周边场所的安全。
5、进入动火现场的有关人员必须戴好相应的劳保用品。
6、在密闭的容器内动火要配备有36V低压照明灯、手电筒(在金属容器或潮湿的场所用24V或12V低压照明灯)。
危险区域动火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表
作业名称及地点:作业时间:2013年月日时分---月日时
风险程度:中、高填表时间:年月日
存在的风险
控制措施
1、火灾
2、中毒和窒息
3、其他伤害:
1、动火人必须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动火证,按操作规程动火,动火前要检查好电、气焊等工器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工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公司特种作业危害分析表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分析人员:审核人:分析日期:审核日期:岗位工作步骤危害因素可能的后果LSR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可否接受备注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安全措施不落实没有安排监护人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违章作业引发事故火灾、爆炸、人员伤害133轻微风险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133可接受1动火作业作业前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高处作业未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监护人不到位消防器材不到位作业证手续不全火灾、爆炸、人员伤害133轻微风险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133可接受3焊接把线、电焊把子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触电、人员伤害爆炸、火灾、人员伤害122轻微风险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122可接受2由专业人员进行接线漏电触电、人员伤害、财产损失236一般风险按要求定置133可接受1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人员伤害224一般风险佩戴劳动防护用品122可接受2小幅度改写:公司特种作业危害分析表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分析人员:审核人:分析日期:审核日期:岗位工作步骤危害因素可能的后果 LSR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可否接受备注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安全措施不落实没有安排监护人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违章作业引发事故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33轻微风险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可接受 1动火作业作业前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高处作业未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监护人不到位消防器材不到位作业证手续不全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33轻微风险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证可接受 3焊接把线、电焊把子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触电、人员伤害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122轻微风险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可接受 2漏电触电、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236一般风险按要求定置可接受 1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人员伤害 224一般风险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可接受 2说明:对于表格中的每个步骤,列出了可能的危害因素和可能的后果。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1
5
5
可接受
强化特种设备维修的过程控制
2
工艺处理合格
有毒、可燃气体置换不彻底;未投用氮气报微正压,合成塔管板泄漏
人员中毒、爆炸着火
按规程操作,利用手动分析及报警仪检测
1
5
5
可接受
实行停车安全确认表
3
采取隔离措施
阀门代替盲板,盲板加堵位置错误或不合格;一氧化碳等有毒可燃气体泄漏
人员中毒、爆炸着火
按规程操作,利用手动分析及报警仪检测
泄漏、中毒、影响开车
严格执行操作票
2
3
6
可接受风险
/
1
5
5
可接受
实行停车安全确认表
4
取样分析
取样不规范;分析结果不准确;取样点选择不当;分析时间无效;分析取样人员未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人员受到伤害;人员中毒、爆炸着火
双人取样,严格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分析操作规程
2
3
6
可接受风险
同设备管道多部位多组分析数据对比
5
票证办理
动火、盲板抽堵、高处等安全作业票证办理不全
发生事故
由技术员及以上人员编写安全措施;
1
3
3
轻微或可忽略风险
/
9
安全监护与确认
未现场确认或存在漏项;未进行安全教育;无监护人或监护不到位
发生事故
由项目组安全员带领作业负责人现场确认,填写安全确认表;监护人签字确认
2
3
6
可接受风险
/
10
各责任人现场签字确认
代签,漏签;未到现场进行确认
发生事故无人承担责任
火灾、爆炸,高处坠落、伤亡事故
由安监部检查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作业单位:作业地点:分析人:作业时间: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 S R 建议改进措施检查情况偏差发生频次管理措施员工胜任程度安全设施1 动火部位的设备内部构件清理干净未清理或置换不合格;可燃或有毒气体超标动火时易发生燃爆,易造成人员轻、重伤甚至死亡未曾发生每次审查,有动火作业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人员培训强化监督考核2 断开与动火部位相连的设备、管线隔绝措施不当运行设备出现渗漏可燃有毒气、液体在动火时易发生燃爆、中毒,易造成人员轻、重伤甚至死亡从未发生每次均检查,有动火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3 动火点(包括地沟、下水井、电缆沟等)周围易燃物品的清除情况地沟、下水井、电缆沟等处易积聚有毒、可燃气液体在积聚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易发生燃爆曾经发生每次检查,有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人员培训强化监督考核4 电焊回路线、把子线电焊回路线未接在焊件上;把线与其它设备搭接在施焊时时易引起焊件与回路线搭接处发生火灾,引起不必要的火情曾经发生每次检查,有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5 登高/入罐焊接时防止火花措施焊接现场火花飞溅或熔融物滴落高温物体或飞溅物易引燃可燃物质造成火灾曾经发生每次检查,动火作业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6 液化气瓶与氧气瓶、动火间距及存放方式乙炔与氧气间距≤5米,距明火均≤10米或乙炔瓶横放易导致因间距不够引爆气瓶或因乙炔瓶放置方式不对致使乙炔气瓶中丙酮流出曾经发生每次检查,有动火作业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7 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品清除情况动火点周围有可燃易燃物质物质遇有火花或熔融物质易引起燃烧爆炸造成火灾曾经发生每次检查,有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8 现场配备消防措施一旦起火无法消除火情因无消防设施而导致失去最佳灭火时机,致使火灾酿成大患从未发生每次检查,有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9 监火人及其他安全措施监护人不熟悉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脱离监护现场,监火人不到位监护人脱岗时对动火作业人员的违章操作未及时劝阻,因监督不到位易引起后患曾经发生每次检查,有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胜任人员培训强化监督考核危险等级:I、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Ⅱ、可接受风险;Ⅲ、中等风险;Ⅳ、重大风险;V巨大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够
间距必须大于5m
13
氧气瓶和乙炔气瓶
与动火作业地点间距不够
间距必
15
氧气瓶、乙炔气瓶在烈日下暴晒
夏季采取防晒措施
16
电焊回路接线不正确
回路线接在焊件上,把线不得穿过下水井或与其他管道、设备搭伙
17
动火设备可能存在无法彻底置换的易燃物
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方可动火。动火人必须先在设备外进行设备内打火试验后方可进行设备
9
动火人和监火人不清楚现场危险状况
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10
动火现场无消防灭火措施
选择配备:灭火器()台;沙子()公斤、铁锹()把;自来水管()根;蒸汽管()根;石棉布()块等
11
电气焊工具不安全
检查电气焊工具,确保安全可靠
序号
风险分析
安全措施
选项√
1
系统未彻底隔绝
用盲板彻底隔绝
2
系统内存在易燃易爆物质
进行置换、冲洗至分析合格
3
周围15m内或下方有易燃物
清除易燃物
4
现场通风不好
打开门窗,必要时强制通风
5
风力5级以上
不可避免时升级管理
6
高处作业
系安全带,办高处作业证
7
高处作业火花飞溅
采取围接措施
8
塔、油罐、容器等设备内动火
动火设备通以蒸汽(或氮气)进行动火
18
电缆沟动火
清除易燃物,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19
监火人离开
动火人停止作业
20
动火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监火人停止其作业
21
动火点周围出现危险品泄漏
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
22
作业结束现场留有火种
清理火种(监火人落实)
23
现场有杂物
清理现场
补充措施
评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