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研究_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资料

多维空间形态整合——伊斯坦布尔Meydan购物广场
从三维立体多层面的视角出发,充分强调利用 地形地貌等城市自然形态。建筑物的形体不再 突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周边城市地表相联 系的延续的公共空间。
中心广场可以便捷的通往地下停车场、 地上商店甚至屋顶花园;同时,建筑 屋顶多处与周边的街道相连,游人还 可以通过屋顶走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在1997年总结前人的理论而得出, 此前他一直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景观建筑学院副院长、景观系主任。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内涵及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
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 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在很多时候,景观已变成了当代城市尤其是北美城市复 兴的透视窗口和城市重建的重要媒介。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 景观都市主义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它是用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框 架结构或媒介,通过跨专业的分工合作来综合的、系统的、多目的地解决和协调城市建设和发 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它是当今城市建设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翟俊) 景观都市主义就是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 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 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感,设计出的地形与河道冲刷后的纹理
极为相似,为了达到设计的精确度,甚
至做了一个巨大的试验模型,设定相应
的水流不断冲刷,研究场地地形的形成
肌理,最终的实施方案仿佛是大自然的
杰作。在洪水泛滥的季节,这些地形又
变成了重要的泄洪通道,最大限度地守
景观城市主义:跨学科方法塑造建筑环境

景观城市主义:跨学科方法塑造建筑环境摘要:本文探讨了景观城市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方法对建筑环境的塑造。
景观城市主义融合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通过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环境、社会需求和可持续性等因素,旨在创造具有高质量、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环境。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景观城市主义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提出了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的关键性作用,并探讨了其跨学科方法的具体实践。
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本文总结了景观城市主义对建筑环境塑造的重要性和优势,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关键字:景观城市主义、建筑环境、跨学科方法、可持续性、人性化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建筑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法往往过于强调功能性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导致了许多城市面临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和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观城市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方法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塑造具有高质量、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1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的关键性作用1.1景观城市主义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传统的城市建设常常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景观城市主义通过采用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和技术,例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景观城市主义为城市提供了更健康、宜居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1.2景观城市主义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提升景观城市主义在建筑环境塑造中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提升。
建筑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组合,还涉及人们的感知、体验和文化认同。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_华晓宁

85
建筑学报
环境景观 ENVIRONMENT-SCAPE
2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尽管作为一个术语,景观都市主义由
查尔斯·沃德海姆首先提出,但作为一种理 念与实践,景观都市主义汇聚了许多学者 和实践者的思想与成果。作为景观都市主 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 学景观学系主任詹姆斯·科纳( J a m e s Corner)曾多次阐述景观都市主义的基本立 场和观点。在 2000 发表的《景观都市主义》 (Landscape Urbanism)和 2006 年发表的 《土地激流》(Terra Fluxus)中,他总结和归 纳了景观都市主义的若干要点。 2.1 历时过程(Processes Over Time)和 过程形态(Forms of Process)
ENVIRONMENT-SCAPE 环境景观
当代景观都市主义
20 世纪 90 年代晚期,查尔斯·沃德海 方向上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方法与策
姆( C h a r l e s W a l d h e i m ) 1 ) 首先将 略。景观都市主义正是对此的回应之一。
理念与实践
“Landscape”和“Urbanism”这两个曾经 不相关的词语合并在一起,创造了
个重要实例,揭示了其对于当代城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景观都市主义 城市 规划 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f the source and background of Landscape Urbanism, summarizes the ma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which includ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 horizontality, infra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assimilation between technique and art. This paper gives introduction to three living exampl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to contemporary city. 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city, planning, design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_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

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模型 地图术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 a c t i c s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c i t y, t o e x p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p p i n g ”, a n d t o p r o p o s e a technical frame for application by case study o n u r b a n v o i d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s i c facilities in Nanjing.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scape-model, mapping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体现了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景观学转向,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方法论转向。
目前其研究手段十分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特定框架的针对性研究。
如英国AA School 开设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一套媒介、系统、原型、计划、文脉的框架研究体系[1];斯坦·艾伦(Stan Allen) 开展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研究;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根据后结构主义哲学开展了场地的“踪迹”(trace)研究(图1)。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景观设计是当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市绿化、公共空间、交通布局和城市形象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城市美学、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方面,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城市景观应该具备美观性,即使在一些贫困的地区,城市景观的美化也可以帮助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城市景观还应该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以便通过景观设计体现本土文化和地域性特点。
其次,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社会文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
城市景观外观和内涵应该与城市本身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符合。
通过景观设计体现当地的文化背景可以加强对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场地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以保持景观的合理性和最终效果。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和技术,同时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到将来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此外,城市景观也应该注重可持续性,不仅仅要考虑到当前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当地未来的需求。
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到长远的因素,使得设计更加具备可持续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美学、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期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建立更加可持续、具有本土特色和为公众提供美好生活空间的城市景观。
同时,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标志和代表,通过城市的建筑、景观和文化等展现出来。
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满足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并且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设计出符合城市形象需要的景观。
在实践中,城市景观的设计也与公共空间的利用息息相关。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社交和互动的空间。
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_陈洁萍

ARCHITECTURAL THEORY 建筑理论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景观都市主义是近20年来景观、城市、建筑相关设计领域的重要转变之一,它以新的景观概念为核心,试图探讨对当代都市重新阅读、再现和设计的新思路和策略。
这一研究目前面貌复杂,本文试图梳理其谱系和概念,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和行动领域。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 城市ABSTRACT/ Landscape Urb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ing in landscape,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the recently 20 years. It’s a new idea and strategy of re-explaining, representing and designing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with landscape as the core. The studies on landscape urbanism are various and illegibl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e its background and pedigree, to exploit a new field in intellectuality and operation by it as well.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landscape, urbanism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是近20年来景观、城市、建筑相关设计领域的重要转变之一。
它面对当代城市的转变,试图重新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是以新的景观概念为核心,对当代城市进行重新阅读、再现和设计的新思想和策略。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街道的美学,更是城市文化和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是运用自然美学和城市规划,为城市创造宜人的环境,同时还有一个是用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设计。
一个好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在城市中的美好与自然之间的均衡。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美学。
自然美学是以自然环境中的美学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十分必要。
通过考虑天空、水、植物和地形作为城市环境的基础元素,设计师可以在城市环境中创造出自然品质的空间。
同时,城市景观设计也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指总体规划与城市各部分之间的协调。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增长趋势和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的原则,如公共交通的连接、步行道的设置、渐变景观的塑造等等。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是一种理论,更需要付诸于实践。
在实际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到城市的特征和人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的特征是建立在城市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之上的。
这些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形式和元素的选择。
人们的需求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的,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是否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文艺性的设计、儿童游戏设施等。
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创造出适宜居住和工作的舒适环境。
其次,它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和运动场所。
最后,城市景观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在总结中,城市景观设计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它需要遵循自然美学和城市规划的原则,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特征和人们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舒适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因此,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城市景观设计的实现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实施。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生态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希望为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一、城市景观设计理论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是衡量城市景观设计质量的标准。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融合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包括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运动性、休闲性等等。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的参与度,鼓励市民参与到景观设计中,让他们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主体。
融合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融合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环境,建议在景观设计中使用当地的材料、植物和色彩,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生态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特征。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城市景观设计师应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元素,如绿化、水循环、空气循环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城市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可持续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师应该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营造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景观设计实践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是城市景观设计理论落地的实际操作。
城市景观设计师需要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特点,从而营造出一种符合人们需求的城市场所,下面这几点是民间实践过的一些城市景观设计的建议性内容:1、营造活力且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营造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如娱乐、文化、运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2011.3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8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模型 地图术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 a c t i c s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c i t y, t o e x p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p p i n g ”, a n d t o p r o p o s e a technical frame for application by case study o n u r b a n v o i d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s i c facilities in Nanjing.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scape-model, mapping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体现了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景观学转向,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方法论转向。
目前其研究手段十分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特定框架的针对性研究。
如英国AA School 开设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一套媒介、系统、原型、计划、文脉的框架研究体系[1];斯坦·艾伦(Stan Allen) 开展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研究;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根据后结构主义哲学开展了场地的“踪迹”(trace)研究(图1)。
2) 特定主题的针对性研究。
如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普通城市(Genric City)研究;屈米(Beonard Tschumi)的事件城市(Event City)研究;以及K ·福斯特(Kurt Foster)的变形(Metamorph)研究等。
3) 特定区域的针对性研究。
如荷兰低地国家的数据景观、高密度景观、3D 城市(3D City)研究;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山地都市景观研究等(图2)。
4)特定技术的针对性研究。
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开展的3DGIS 景观技术研究,F O A 事务所开展的一系列结合场地处理与建筑表皮的技术研究;哥伦比亚大学无纸工作室等开展的一系列从环境出发的数字生成研究(图3)。
本文的关注点是探讨景观都市主义的操作性都市景观策略,思想基础为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重新界定—突出对“景观”的重新认识,突出对特定城市问题的界定。
因此,操作性策略研究首先需要研究景观进入城市与建筑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008057)过程与技巧。
研究分为以下3个层面:1)理论模型研究。
具体而言是建立“景观模型”(Scape-model);2)技术策略研究。
“地图术”(Mapp-ing)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3)应对后工业时代以及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基质(matrix)碎片化、流动化等现象,初步提出在局部地域的应用策略。
1 理论模型景观模型(Scape-model)是景观都市主义操作策略的理论模型之一。
Scape-model 中的Scape 概念源于库哈斯。
它一方面是对无边界、无图底城市的特殊表达,试图消除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二元关系,将城市理解为特殊的场域结构,以不断调整的表面覆盖广阔区域;另一方面,它表现出各种新的对立并置加剧而形成的差异[2]。
它拓展了都市环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开放的地形学,流动的基础设施,连续性的表皮结构,多样化的信息社会场景。
景观模型Scape-model 试图成为反映scape 的秩序模型,这种秩序模型能摆脱景观的再现负担,突出景观的基本特性,如水平性、过程性、暂时性、功能不确定、操作性和开放性。
景观原本在图像思维中柔弱不确定,易受影响,难以控制的缺点在此反而成为了优势,可以抽象成一种连续、渗透、强于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边界的流动,为当代后工业城市建立一种秩序。
可以说,景观模型强调景观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过程、实效、可调节性。
9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3 建筑学报观作为场域的调节机制与组织方式。
2 技术策略景观都市主义的操作策略还需要充分利用景观的生成逻辑,探讨具有生态导向、多重操作平台的再现与设计工具。
地图术无疑是这一工具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mapping 不再只是地图学中的重要技术,也不只是传统观念之中描绘现状模式的方法,而是诠释及构建景观模型的工具,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等一系列技术的加入使它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操作平台。
Mapping 试图实现从空间分析、探索性再现到深层次交流,以及彼此结合所构成的强大能力,让景观更有效地介入空间和社会发展进程。
如何才能拓展mapping 的地图学界限呢?首先需要还原mapping 的行为,回到探索、发现和实现的过程。
詹姆斯·康纳(James Conner)指出mapping 与现实的关系一方面是发现和陈列,另一方面是连接和建构。
他将m a p p i n g 操景观模型试图沟通景观、城市、建筑这些不同的设计专业,以特有的表达形式,形成具有某种整体意义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模型,强调工具性和表演性。
景观模型“过程、流动、关联、积聚和调整”等逻辑要在具体信息场下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其中的变量参数是决定性因素,往往导向多向的景观远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
景观模型试图建立政府、公众、规划设计师交流的共同平台,尤其可以作为与规划设计联运的基础。
景观模型的表现是多样的,涉及分析调查、设计建造、管理维持等多个阶段,包括从表述模型、过程模型、评价模型、改变模型、影响模型到决策模型各种动态景观规划模式和场域组织方式。
针对后工业时代和快速城市化中城市空墟化与基础设施变迁两种大量存在的现象,景观模型具有更为实际的操作意义。
这是因为这两种现象更符合s c a p e 的表述特征,更适宜于运用景观化的表现方式,更利于运用mapping 的方式表达都市景观的网络和过程,从而发掘场地的潜能。
景观模型突出城市基质,关注当代城市复杂的空隙及空隙之间的关系。
它以操作规则和内外干涉决定外部形象,不是往其中“添加”元素,而是试图发挥“胶水”的作用,通过对各种关系的控制和组织,粘结周围现状。
因此,建立景观模型,就能更好地应对空墟化现象,建立城市异质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后现代拼贴的断裂以及现代主义聚焦客体所造成的“虚空的死亡”[3]。
它能放松空间(形式)/ 使用(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普通的空间形式来容纳适应长期使用的变化,从而使设计更注重维护城市基质的职责。
景观模型突出城市流动,关注各种流动的物质化表达。
通过建立景观模型,利于不断跟踪各种城市和地域尺度上的结合土地形式的公共设施以及不同时间节点上基础设施的都市效应,从而充分调动基础设施系统和它们激发的公共景1 AA School 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珠海淇澳岛3 ETH 的三维GIS 应用 2 MVRDV 的猪城计划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2011.3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10作体系分解为“场域”、“提取物”、“绘图”3个步骤:1)创造场域,设置规则和建立体系;2)提取、分离或对片断和数据“解辖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1);3)绘图、引导和建立联系,或是局部片断的“重新辖域化”(Re-territorialization)。
其中场域的设计和建立是mapping 中最富有创造力的行为:需要建立一个有多重框架体系和入口的场域来包容更多的可能;建立一个打破日常惯例的场域来促成新的发现;建立一个被尽可能设计为无等级的和具有包容性的中立场域来提供更广阔的操作条件[4、5]。
其次需要重视m a p p i n g 的揭示能力。
它的揭示效力使得规划设计师们不仅可以从复杂和矛盾的现状中发现一些可能性,而且还可以实现这些可能。
所谓现状,并不仅仅是指特定地点的物理属性(地形、河流、道路、建筑物),还S.Casey)曾将mapping 分为4种。
其一是尽量捕捉特定场所或区域的测量范围、准确的地理信息、精确结构,被卡西称之为“mapping of”。
其二是为了某些特殊意图,对他者而设计的地图,精确不是制图的目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最为有效地穿过一部分网格化空间的图解,被称之为“mapping for”。
这两种地图术都是指向性的,每一个符号都指向假定存在的另一个对象的细节,也暗示了mapping 与景观之间的疏离。
但除此之外,地图术还可以通过预兆而不是指示来进行。
通过不确定的无导向性,通过某种特殊媒介的再现,将个人对特定场所的“体验”绘制成地图,因此大地不再是与人分离的实体,地图成为人沉浸其中的体验。
这被称之为mapping with/in。
最后一种被称之为“mapping o u t”,是将个人沉浸的体验带入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将使他人感动而获得共鸣。
因此,将这种体验mapping out,不是意味着描绘出景观中客体的纯粹轮廓,不是再现,而是呈现大地的第一特征,并且获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6]。
不难发现,康纳指出的4种当代实践完全可以对应卡西的后两种观点“mapping with/in” 和“mapping out”:1)漂移(drift)。
情境主义的城市漫游以及大地艺术家理查德·朗的行走是一种漂移,通过在现实中的身体参与或者恢复城市日常生活中被压制的地形,或包括隐藏不见的、但却支撑正常运转的诸多力量。
这些力量包括大自然的演化过程,如风、阳光,也包括历史事件和地方故事,甚至包括经济和立法机构以及政治利益、调节机制和组织结构等[4]。
只有使mapping 从实物和形式面向各种地域的、政治的、心理的社会过程,才能使城市和景观规划有效地介入空间和社会发展过程。
其三需要反思只是对mapping 进行技术推进的研究,反思G I S 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突破目前研究中将mapping 停留于机械的绘图工具和空间数据库,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仅仅作为交流工具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