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资料

多维空间形态整合——伊斯坦布尔Meydan购物广场
从三维立体多层面的视角出发,充分强调利用 地形地貌等城市自然形态。建筑物的形体不再 突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周边城市地表相联 系的延续的公共空间。
中心广场可以便捷的通往地下停车场、 地上商店甚至屋顶花园;同时,建筑 屋顶多处与周边的街道相连,游人还 可以通过屋顶走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在1997年总结前人的理论而得出, 此前他一直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景观建筑学院副院长、景观系主任。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内涵及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
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 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在很多时候,景观已变成了当代城市尤其是北美城市复 兴的透视窗口和城市重建的重要媒介。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 景观都市主义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它是用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框 架结构或媒介,通过跨专业的分工合作来综合的、系统的、多目的地解决和协调城市建设和发 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它是当今城市建设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翟俊) 景观都市主义就是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 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 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感,设计出的地形与河道冲刷后的纹理
极为相似,为了达到设计的精确度,甚
至做了一个巨大的试验模型,设定相应
的水流不断冲刷,研究场地地形的形成
肌理,最终的实施方案仿佛是大自然的
杰作。在洪水泛滥的季节,这些地形又
变成了重要的泄洪通道,最大限度地守
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边缘区的运用探讨

到 重视 , 致 使 城 市 边 缘 区 的 发展 常 常 混 乱 一 团 , 地皮 被 一 块 块 地切 割 出去 , 随着 新 城 市 边缘 区 的推 移 , 自然 生 态 区不 断
远离 人 口中心 。
3 景观 都市 主 义在城 市边缘 区的运 用 ( 个 案 分析 )
该 项 目位 于诺 索 尔 特 ・ 格 林福 德 郊野 公 园 ( 郊 野 公 园位 于伦 敦 西部 地 区 , 占地 面 积 1 0 0 万m ) 的腹 地 , 建设 在 曾经是
有效地提高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利用 , 通过在地表凿洞源 源不断 的获取地下水 ,而地下 蓄水层又保证 了地下水 的供 给 。
这一水 系统保证 了在 少雨季节里 城市公共 渔场 的水位 高度 , 使 地处城市 边缘 区的公 园能够可持 续发展 。 城市 边缘 区是作 为城 市 的边 界 , 同样也 是 进入 一个 城 市 的必 经之 处 。 该 项 目因为 它 的 “ 土地 艺术 ” 作 品 价值 已成 为 了 伦敦 西部 的 入 口地 标 , 同时 , 又 赋 予 城 市边 缘 区一 项新 的价 值意 义 。对 于道 路交 通 方面 的处 理 , 主要 车辆 通道 和公 园停 车位 的设 置远 离肯 辛顿 路 与 A 4 0 路 的交 叉 口, 且超 出的停 车 位也 设 置在 远离 肯 辛顿 路 的地 方 , 游 客可 以从 海 豚路 附 近 的 公 园正 门进 入 。该设 置 至今 已减 少 了 l 3万辆 运货 车 驶过 伦 敦郊 区。此 外 , 一 系列 泾渭 分 明 的道路 保证 了公 园 的娱 乐 功 能, 主要 道 路 与二 级 道 路 形成 网格 状 , 连接 着 周 围 广 阔 的空
来数 百英 里 的耗 费 。
初识景观都市主义

初识景观都市主义
王晓胤 林鹏飞 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 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 。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 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 一种加厚的地面, 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为它们提供 支持和服务, 这种开放的、 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载体, 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施。 【关键词】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 建筑 城市发展空间 全球化的环境危机与文化冲击下, 城市似乎也意味着拥挤、 环境污 染与高耗能。城市规划( 设计) 和建筑设计似乎并未能为我们带来理想 中的家园。景观都市主义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出, 究竟是景观设计学科 或者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是学术上的地盘之争而无实 的机遇还是挑战, 践的指导意义呢? 对于景观设计学应否或者能否成为城市建设行业的领军者这一话 专家们态度并不一致, 但未来几个学科融合的趋势将是毋庸置疑 题, 的。一线的设计实践更是给出了关于景观都市主义所提出的景观实现 强调人的活动等方面最切实的解读 。 的长期性、 面对环境危机与文化冲击, 景观设计师有责任去承担拯救城市环 境的义务, 在这个任重而道远的行业期许下, 景观设计师自身素质的提 专家们对于未来景观 升迫在眉睫。这也是在中国现实的实践环境中, 设计师的期望。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替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 是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理论先锋 。 该理论被证实适用于一系 本媒介, 列城市发展问题, 如工业废弃地的恢复再生﹑不断萎缩的城市中心区 复兴以及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城开发等 。 研究景观城市主义的起源、 发展与内涵, 通过一系列实例论证该理论适用的范围, 总结出其对我国 城市发展的启示, 旨在进一步丰富景观城市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发展。 长期以来, 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 而城市被当做放大的建筑来设 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计。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 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 。 管道、 路 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 的建筑, 规范着人们的活动, 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 。 这种城市和城 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城市主义 。 这种主流意识主 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 。 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 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 、 与冲突, 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 。 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 典型的例 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 建设。建筑都市主义正使城市走向荒诞不经 。 — —景观都 在过去 10 年内, 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 — 市主义, 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 、 被 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 。 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 景观, 而不 宣扬、 是建筑, 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 。 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 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 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 而且, 更有意思的是, 景观的这次再发现, 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 景的学者发起的 。 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 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实例系统地介 绍了走向景观的城市, 是景观都市主义的途径。 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 340 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景观都市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 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 一种 起。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 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 加厚的地面, 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为它们提 这种开放的、 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 供支持和服务, 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施。 载体, 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 “有 这些批判包括现代主义不能创造一个 代主义建筑规划的批判阶段, ” “宜居” 意义 的公共领域, 不能将城市作为各种群体历史综合意识的集 又不能满足城市中各个层次的观众交流。 查尔斯 · 詹克斯于 1977 合, , “现代主义建筑的死亡 ” 年宣称, 伴随着美国工业经济的不断衰退 标志 着市场向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方向的转变。 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并不 “去中心化 ” 问题, 即越来越多的 能够解决工业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 居民搬离城市的中心区, 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 与此同时, 整个社会 工业文明在 也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创造了辉煌现代文明的同时, 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并且已经危 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此人类转向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方向, 重塑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 景观 逐渐替代建筑, 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刺激发展的最基本要素, 成 是唯一有 为重新组织城市发展空间的最重要手段。 景观是一个媒介, 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从逐渐适应和交 替演变等方面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的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对城市化的过 程提出开放式、 不确定的解决策略, 并根据城市环境的不断变化提出相 更是一个能很 应的适应性方案。它不仅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型, 好地体现这个发展过程的模型。 因此, 无论是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还是建筑师和建筑学在 革自己的命,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 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 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 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 来了反思; 更重要的是, 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当然, 它的 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 而史 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 无前例的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 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 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大的机会, 参考文献: [ 1]景观设计学( 第 7 辑) 景观都市主义 [ 2]风景园林新青年 [ 3]中国园林 景观都市主义与景观设计 钟惠城 杨锐 翟俊
景观都市主义书籍

景观都市主义书籍
1. 《景观都市主义:从废弃之地到活力之源》。
想象一下,那些被人们遗忘的废弃之地,就像沉睡的巨人,而景观都市主义就如同神奇的魔法,能将它们唤醒,变成充满活力的新空间!比如纽约的高线公园,不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嘛!
2. 《走进景观都市主义的奇妙世界》。
嘿,你可别小看了景观都市主义,它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城市发展的各种新可能!看看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景观,难道不让你惊叹吗?就像巴塞罗那的奎尔公园一样令人着迷!
3. 《景观都市主义:为城市披上美丽外衣》。
哇塞,景观都市主义真的可以让城市变得超级美啊!就像给城市穿上了一件华丽的盛装。
像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不就是如此耀眼的存在吗?
4. 《探索景观都市主义的奥秘》。
哎呀呀,这景观都市主义里藏着好多奥秘呢!它能让生硬的城市变得柔软而富有魅力呀。
就好比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带,那是多么独特呀!
5. 《景观都市主义:开启城市的新未来》。
你想想看,景观都市主义难道不会开启城市全新的未来吗?它能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美好。
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嘛!
6. 《拥抱景观都市主义的精彩》。
来吧,一起拥抱景观都市主义的精彩呀!它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让人沉醉其中。
悉尼的歌剧院周边景观不就是如此震撼吗!
观点结论:景观都市主义书籍真的超级有趣,能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城市世界,让你对城市的发展和未来有全新的认识,一定要去读一读啊!。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项目实践解析
姓名:何庆苗 学号:S1204W1来自4从查尔斯· 沃德海姆 于 1997 年提出“landscape urbanism”这一术语,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丰富,已然取得了大量理论和实 践成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发展。其主要的思想家和提倡者包括詹姆 斯· 科纳( James Corner) 、斯坦· 艾伦( Start Allen) 、查尔斯· 沃德海姆、 莫斯塔法维( Dean Mostafvi) 等人。其中,作为伊安· 麦克哈格( Ian McHarg) 的学生和多年合作者,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的詹姆 斯· 科纳是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理论家,拥有深厚的景观学背景。 詹姆斯· 科纳主持了多次关于景观都市主义的研讨会并主编出版了诸多文 章著作,他的一系列文章奠定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开办的 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是这一领域著名的实践机构,获得了一系列国际 大型城市开发项目,备受好评,其中 2003 年设计营建的高线公园更是成为 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1.高线公园( High Line Park) 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 空中花园。公园面积 2. 87 hm2,跨越 22 个街区。原是一条已经 废弃了的铁路货运专用线,詹姆斯· 科纳及其合作团队针对高线提出 “生态应该是主导废弃高架铁路再生的过程,在时间过程中逐渐产 生起作用”的生态设计理念。
2、纽约弗莱士河公园项目 2001 年詹姆斯· 科纳 Field Operations 团队中标了该项目,创造性地将 890. 3 hm2的纽约弗莱士河垃圾处理场( Fresh Kills Landfill) 改造成一个城市公园。弗 莱士河公园位于纽约斯塔顿岛( Staten) 西面,紧靠阿瑟溪( Arthur Kill) 。詹姆 斯· 科纳提出了名为“生命景观”( Lifescape) 的方案理念,詹姆斯· 科纳及其团 队对“生命景观”理念的定义是“生命景观 = 活动项目 + 栖息地 + 循环”, 寓意纽约弗莱士河公园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和策 略的景观( 图 3) 。“生命景现”理念的目标一方面是恢复生态,形成一个自我 维持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有特色活动项目,使公园成为一个富有 活力的城市休闲场
景观都市主义研究_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

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模型 地图术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 a c t i c s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c i t y, t o e x p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p p i n g ”, a n d t o p r o p o s e a technical frame for application by case study o n u r b a n v o i d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s i c facilities in Nanjing.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scape-model, mapping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体现了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景观学转向,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方法论转向。
目前其研究手段十分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特定框架的针对性研究。
如英国AA School 开设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一套媒介、系统、原型、计划、文脉的框架研究体系[1];斯坦·艾伦(Stan Allen) 开展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研究;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根据后结构主义哲学开展了场地的“踪迹”(trace)研究(图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恢复性景观设计的探讨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恢复性景观设计的探讨杜雨雯(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0)景观都市主义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前进的同时也可以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有效结合。
恢复性景观原本以改善人体心理、生理压力为主,通过吸收融合了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特点,探讨恢复性景观向整体生态环境发展的可能性,更多关注整体人文环境的发展与改善,从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都市主义;恢复性景观;可持续发展;跨学科和关注,也为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恢复性景观设计的探讨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2恢复性景观设计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便利、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因为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压力。
在这种大环境的促使和带动下,恢复性景观实践在国内外盛行。
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其总结归纳出了主要的设计方法。
2.1通过刺激感官进行设计很多疗愈景观通过对视、听、嗅、触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来达到缓解居民压力,带来心理愉悦。
例如美国芝加哥植物园内的比勒体验花园,它由设计师杰弗里和芝加哥植物园园艺治疗中心主任基恩共同设计,并于1999年建成[4]。
花园由“一轴、两点、两廊和两区”构成,这样的构造可以让空间更加通透且不会造成人流拥堵。
无障碍景观设施和专门的五感体验区体现了设计师考虑到所有不同类别的人群,体验区内部植物丰富,凭借质感、气味、色彩等带给人们丰富的感官体验。
园内还有实践区可以促使人们亲身加入,大大激发了参观游客的热情。
但是专门利用感官来缓解人群压力的场所为数不多,这种类型的体验花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且大多占地不大,大面积大体量的景观设计可能无法运用这种方法。
2.2通过景观分类进行设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通过对不同校园景观(广场景观、林地景观、花田景观、水体景观)进行多种恢复性指标测试,包括简式心境状态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简称BPOMS )、状态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简称S-AI )和知觉环境恢复量表(Perceived Environmental Recovery Scale ,简称PRS 量表),并进行多方文献参考,从而在分析论证后认为林地景观和水体景观对学生缓压、释压的效果最佳;而林颖萱等学者更进一步通过在台湾调研比较山体和水体发现,因为水流的声音也有部分恢复性效果,所以水体的恢复性潜力要高于山体[5]。
景观都市主义的介入性研究——以广州市万亩果园为例

景观都市主义的介入性研究——以广州市万亩果园为例摘要:城市是功能的集合,功能靠场所组织,就像社会靠语言组织一样。
当场所被越多人使用,需求就越复杂,为满足复杂的需求空间应具有可协调性。
通常功能的确定会使得场所是去可协调性,仅能服务于单一空间需求。
在功能主义影响下的城市规划,赋予各个地块相应的功能,很大程度地阻止了多样需求在城市中相互协调。
本文通关过研究不具备特定功能的城市景观、探索景观协调城市功能需求的方法,提出线性、点状两种方式。
并以闲置的万亩果园为例,通过景观的介入实现场所内部的激活以及场所外部功能的重新组织。
关键词:景观;需求;场所;介入;可协调1.语言与场所语言对于人就像是场所对于城市。
哈贝马斯说过:“社会秩序的形成来源于人类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调节自己的行为”[1],人类的个体如果没有语言就不能构成社会,社会可以看作是人类有组织的集合。
另一方面城市也是与人有关的另一种集合,功能的集合。
我们需要使用的办公室、住宅以及运动场都是人类的需要的功能在空间上的表现。
一个人需求的功能可能是很好满足的,当出现两个人的时候就会出现差异,但是要在同一个地方满足这样的需求,就需要协调。
场所就是协调的“语言”。
人们愿意接受小尺度的街巷场所还是接受大轴线大尺度的场所,这些是城市在建设中可需要论协调的问题,而至于建筑本身的功能的问题则是比较确定的,例如如何更加舒适如何更加人性化都是有明确方向的。
只有场所是不断在探讨的问题。
因为象语言一样,这是沟通人于人之间的桥梁,通过协调场所满足各种社会需求。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提出的功能主义规划强调注重功能本身的提升,注重功能分区,将单个功能极致化。
但是这种规划忽视了需求的多样性,阻止了人与人协调的可能性,把人放进一个个笼子里面。
在城市规划中如果直接给出了功能的分区意味着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场所进行磋商。
2.景观——介入性的可协调场所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今(城市建设)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先后次序的重新排列,即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当今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生态学及强调过程性: 高线公园本身就一个城市绿色生态基础设 施,其生态策略考虑了把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视为一个整体的动态 协调,综合了多种学科,并基于“生态学”的科学技术及手段对高 线公园的结构、给排水、电力等进行生态改造,使场地的生态多样 性和形态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加强和自然变化。 (4) 综合的学科交叉协作与合理技术及操作方法的应用: 高线公园 设计团队包括风景园林、建筑、城市规划、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背景 专家,詹姆斯· 科纳作为风景园林师好似一个乐队的指挥,负责整体 协调工作
2、纽约弗莱士河公园项目 2001 年詹姆斯· 科纳 Field Operations 团队中标了该项目,创造性地将 890. 3 hm2的纽约弗莱士河垃圾处理场( Fresh Kills Landfill) 改造成一个城市公园。弗 莱士河公园位于纽约斯塔顿岛( Staten) 西面,紧靠阿瑟溪( Arthur Kill) 。詹姆 斯· 科纳提出了名为“生命景观”( Lifescape) 的方案理念,詹姆斯· 科纳及其团 队对“生命景观”理念的定义是“生命景观 = 活动项目 + 栖息地 + 循环”, 寓意纽约弗莱士河公园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和策 略的景观( 图 3) 。“生命景现”理念的目标一方面是恢复生态,形成一个自我 维持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有特色活动项目,使公园成为一个富有 活力的城市休闲场
1.高线公园( High Line Park) 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 空中花园。公园面积 2. 87 hm2,跨越 22 个街区。原是一条已经 废弃了的铁路货运专用线,詹姆斯· 科纳及其合作团队针对高线提出 “生态应该是主导废弃高架铁路再生的过程,在时间过程中逐渐产 生起作用”的生态设计理念。
3、多伦多安大略湖公园安大略湖公园( Lake Ontario Park) 是富有特色的城市水 岸公园,它沿多伦多安大略湖组织了一系列不同的场所,将这条充满活力的地 带编织成一幅壮丽的图景。安大略湖公园是一个拥有 374. 3 hm2连绵不断的 公园和超过 37 km 的湖岸线。在这个公园中,景观都市主义所关注的不仅仅只 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形态或空间上的修饰与美化的问题,而是尝试将其系统 和网络作为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生成和演变的基本框架,安大略湖公园的基础 设施已经形成了网络并服务于广大的市民和游客。公园水体的设计既考虑了能 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从而有利于维护水生物栖息的环境,又考虑了能满足游 泳、帆船、皮划艇等各种水上活动的需要。 4、孟菲斯谢尔比农庄公园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谢尔比农庄公园( Shelby Farm Park) 是继密西西比河之 后,孟菲斯城市风光中最大的城市标志( 图 5) 。谢尔比农庄公园占地 4 500 hm 2,供游人游览的面积在3 500 hm2以上,是纽约中央公园的5 倍多。谢尔比农 庄公园的总体规划围绕着 “一座公园,100 万棵树,12 处风景”三重概念展 开,是一座精心策划的景观策略公园,在这个项目中充分显露出景观都市主义 历时过程的特点。
1998 年詹姆斯· 科纳创立了 Field Operations 景观设计事务所,经过 10 多年发展,事务所形成了以想象力和创造性生态学为基础,将基础 设施、建筑与公共空间相统一的多学科融合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其团 队设计完成的诸如纽约高线公园、弗莱士河公园、多伦多市安大略湖公 园、孟菲斯谢尔比农庄公园,到最近的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都备受 关注和好评。它们是研究当前景观规划发展和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重要 案例。 1、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2、纽约弗莱士河公园项目 3、多伦多安大略湖公园 4、孟菲斯谢尔比农庄公园 5、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前海水城
4、水平的流动性与蔓延。水平表层的产物———地平面是景观都市主 义的关注点之一。詹姆斯· 科纳引用了路易斯· 康的费城交通循环系统来 说明城市流动及过程驱动: “高速公路就像河流,这些河流框定了其服 务区域。河流有港口,港口就是那些市政停车大楼; 从港口延伸出来的 运河系统为区域的内部提供服务……”。 5、基础设施形成网络。水平表层以多种尺度构成了城市区域,包括城 市地表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功能性设施,如道路、高架 桥、给排水系统等,也包括一些非物质要素如节点( Code) 、编码 ( Regula-tion) 、规则( Policies) 等。 6、综合的技术与操作方法。詹姆斯· 科纳强调了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认 为景观都市主义要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景观都市主义提倡的是对于 传统概念性与操作性技巧的重新思考,来自于景观与生态科学的技术与 方法被引入到各种综合性城市项目实践中。
前海水城
基础设施形成网络的安大略湖公园
谢尔比农庄公园
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前海水城 2010 年 6 月美国詹姆斯· 科纳 Field Operations 设计事务所提交的七号方案 “前海水城”获得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第一名。“前海水城”方案融入了景 观都市主义的4 种实践主题: 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为城市生活搭建舞台、运作 或工作方法、城市空间的想象力。方案对现状流经基地的河流和排水渠进行了 拓宽,形成 5条线性滨水走廊,使其成为改善水质、控制雨洪的功能性水体, 并为野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5 条线性滨水走廊将大尺度的基地划分为一系 列富有特色并易于管理的都市亚区并将生态引入前海,把景观基础设施与滨水 及其他城市项目结合起来。詹姆斯· 科纳如此评述该方案,“在方案的实施层 面上,尤其是城市岸边水元素、城市交通运输、城市区域类型等,既充满想象 力又富有实用性,即所有的元素都能最佳且有效地运行,同时能够帮助城市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示出其充满想象力的潜质和特征”。前海水城是景观都市 主义在中国的一次很好尝试。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与实践解析
■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项目实践解析
姓名:何庆苗 学号:S1204W104
从查尔斯· 沃德海姆 于 1997 年提出“landscape urbanism”这一术语,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丰富,已然取得了大量理论和实 践成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发展。其主要的思想家和提倡者包括詹姆 斯· 科纳( James Corner) 、斯坦· 艾伦( Start Allen) 、查尔斯· 沃德海姆、 莫斯塔法维( Dean Mostafvi) 等人。其中,作为伊安· 麦克哈格( Ian McHarg) 的学生和多年合作者,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的詹姆 斯· 科纳是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理论家,拥有深厚的景观学背景。 詹姆斯· 科纳主持了多次关于景观都市主义的研讨会并主编出版了诸多文 章著作,他的一系列文章奠定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开办的 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是这一领域著名的实践机构,获得了一系列国际 大型城市开发项目,备受好评,其中 2003 年设计营建的高线公园更是成为 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 1) 想象力与创造力: 把一个荒废 25 年之久的高架铁路改造成悬浮 于空中的公园,并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大阳台”,纽约的 一张新名片,这些都证明了这是一个富有科学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的工程实践。 ( 2) 水平与蔓延: 分段的表面造就了灵活多样的功能性。高线公园的 “植-筑”设计策略,即将地表植被与铺装材料按不同比例变化关 系的结合以形成步行道与植被。
通过对詹姆斯· 科纳论文著作的分析和概括,总结出以下几点詹姆斯· 科纳 景观都市主义主要理念:
1、创造性与丰富的想象力。詹姆斯· 科纳在《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 的绪论中提到“景观有丰富文化想象力和为家庭及财产提供根基和联系 的能力,是景观有建设性的方面”,并强调复兴景观是一场重要的文化 运动。 2、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景观的产生被认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景观也 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项目。景观作为名词( 指物体或情景) 时 是静止的,但景观作为动词是代表进程或者活动。因此,景观都市主义 认为,景观设计是一种动态的、弹性的过程。 3、时空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先驱———麦克哈格的生态观相秉承, 但与麦克哈格的生态观相对比,景观都市主义强调的则是发展一种时空 生态学( a space-time ecology) ,即全面考虑和分析城市领域内的所 有力量和因素,并把它们作为由相互关系所形出生,1983 年和 1986 年他分别取得了英格兰曼彻斯特都市大 学学士学位、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 和城市设计硕士学位,1989 年科纳任教于宾 夕法尼亚大学并于 2000 年任景观系主任。 詹姆斯· 科纳是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先 行者,这与他较为丰富的多学科教育经历和 背景有关。他接受的教育、设计实践经验以 及个人兴趣爱好,使他能够在城市问题上拥 有更多的理解和对策。作为一个景观学的教 授,詹姆斯· 科纳的景观设计、环境研究和教 学是以“发展不断创新的方法以适应当代的 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作为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