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亚——现代建筑的经典与乌托邦之城

合集下载

奥斯卡·尼迈耶——简单且天真的建筑大师

奥斯卡·尼迈耶——简单且天真的建筑大师

奥斯卡·尼迈耶——简单且天真的建筑大师文/王萱1907年出生于里约日内卢的奥斯卡·尼迈耶,不仅是巴西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更是现代主义运动巨匠,有着“建筑界毕加索”的美誉,他几乎一生都在进行设计创作,在美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共有五百多件建筑作品。

像许多巴西人一样,尼迈耶从小就热爱踢足球,这或许也是到了晚年,尼迈耶依旧充满活力,活跃在世界建筑的舞台前沿的重要原因。

尼迈耶热爱建筑设计。

在他看来,建筑一般是为政府和富人服务的,但不应该忘记穷人和处于困境之中的人。

他把自己排除在富人阶级之外,表示自己喜欢工作,喜欢帮助别人,这让他感到快乐。

在尼迈耶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巴西人的典型特征——热情。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建筑上,尼迈耶建成的建筑作品几乎每一件都魅力四射,是最具创新力和胆识的建筑师之一。

年轻时,尼迈耶凭借过硬的功底,在里约热内卢的国家美术学院学习建筑,并且在大学期间便与富有影响力的巴西本土建筑师、规划师卢西奥·科斯塔一起工作。

这段工作经历在之后的几十年对他影响很大,并成就了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史上重要的作品。

1936年尼迈耶加入了由勒·柯布西耶、科斯塔、阿方索等建筑师组成的团队。

后来,在柯布西耶离开巴西之后,年轻的尼迈耶擅作主张,在设计方案上做了调整,使得建筑垂直方向的部分像刀锋一般插入水平方向,这样的改动让尼迈耶获得了科斯塔的青睐,随即让尼迈耶担任项目的主创设计师。

1956年,时任巴西总统库比契克邀请科斯塔、尼迈耶参与设计巴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和建筑项目——新首都巴西利亚。

在1992年的采访中科斯塔说到:“当库比契克成为总统的时候,他就认定了尼迈耶会作新首都的建筑师。

”科斯塔和尼迈耶的合作让全世界焕然耳目:这是第一个完全按照现代主义功能和美学原则设计并建造完成的重要城市。

尼迈耶将改造社会的理想都融入到了巴西利亚的城市建筑设计中,希望能够借此实践心目中的“乌托邦”——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晶莹剔透、人人平等、自然和谐的未来之城。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作为巴西的首都,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未来之城。

巴西利亚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科技、环保理念和人文关怀,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首先,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是其未来之城的核心。

城市规划师在设计巴西利亚时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他们采用了放射状的道路设计,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和高效。

同时,城市中心的绿地和公园也被充分利用,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巴西利亚的建筑设计也体现了未来之城的理念。

城市中的建筑大多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得整个城市充满了科技感和时尚感。

同时,建筑师们也注重了建筑的环保性能,采用了节能材料和设计,使得整个城市的能源消耗大大减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巴西利亚未来之城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上。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同时,城市政府也注重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使得整个城市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氛围。

总的来说,巴西利亚未来之城的设计理念是一个融合了科技、环保和人文关怀的城市。

它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充满了创新和活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未来城市。

希望巴西利亚的设计理念能够成为其他城市的借鉴,为全世界的城市建设带来新的启示和方向。

城市设计案例——巴西利亚

城市设计案例——巴西利亚

司法部大楼
库比契பைடு நூலகம்总统纪念碑
城市居住区

以商业区为核心,如飞鸟展翅的双翼,是两侧 各长达5公里的城市居住区。这里,尼迈耶设 置了11个“超级小区,里面都是6层高(底层 是公共区)带电梯的公寓式单元。我们访问过 一个家庭,其使用面积约200平方米,有宽大 的起居室(兼餐厅),多个居室和卫生间,宽 敞的厨房和洗衣干洗房,但不设阳台。据介绍, 尼迈耶为了“消除社会差异”,把公寓都设计 成一个标准。在居住区内,每隔一段有个横向 的小商业街。学校、教堂,也都散布在超级小 区中。
城市设计的争议性

实际上,巴西利亚是个乌托邦城市。澳大利亚建筑批评家罗伯 特· 休斯对巴西利亚的评价:“一个乌托邦式的噩梦”。他的创缔 者库贝切克不久就下台被流放,巴西后来由军队掌权。尼迈耶从 1964年起也自动流放到欧洲,继续做了一些设计(如巴黎的法国 共产党总部大楼),才返回祖国。巴西利亚建成后,受到高度赞 赏,也遭到猛烈批评。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性派的批评, 他们认为尼迈耶单纯追求纪念性忽视了功能,其结果是“好看而 不好用”。另一面是社会学角度的批评,他们认为巴西利亚并没 有实现创始者的理想,高官富商们穿梭于首都和里约之间,但低 收入者被赶到城外的贫民区,高收入者则另在郊外风景区建造小 别墅,超级小区的居民多数是中间偏上的“精英”阶级。
总体规划

巴西利亚包括新区、老区和工人“住宅区”三部分。位于人工湖 半岛上风格独特的新区,酷似一只大鸟或一架喷气式飞机。“鸟 头-飞机头” 是由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机构驻地组成的三权广 场,是巴西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和国会政府政府首脑机关(政 府各部大楼)所在地;“鸟身-飞机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轴,是 一条长约8千米、宽250米的大道;大道上有乳白色的政府大楼、 教堂、国家剧院、公园、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等建筑;向南北伸 展长达16公里的“两翼”是平坦宽阔的立体公路,沿路排列着规 划整齐的居民区、商业网点、旅馆区等;“机舱”后部是运动区、 文化区;“机尾”是长途汽车站和仪器加工、汽车修配等工业区; “栅尾”是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和印刷出版区。巴西利亚被建成飞 机形状,是为了充分展现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隐喻着巴西正在 起飞——飞速朝前发展。老区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卫星城的普拉 纳尔迪纳历史中心,它是联邦区内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群。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巴西利亚,作为巴西的首都,是一座富有现代感的城市,其设计理念更是引领着未来城市规划的方向。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规划理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规划者前来探索和学习。

首先,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注重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城市中绿地覆盖率极高,各个建筑之间绿树成荫,街道宽阔,行人和车辆分开,大大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大多采用了现代化的环保材料和技术,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居住质量,也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强调了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齐全,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城市规划中注重了社会公平,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和住房项目的建设,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这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让巴西利亚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城市。

最后,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注重了城市的创新和科技发展。

城市中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交通设施,还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

这种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的设计理念,使得巴西利亚成为了一个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

总的来说,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以其独特的可持续性、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为特点,为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利亚将继续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典范,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南美洲的天堂 巴西利亚

南美洲的天堂 巴西利亚

南美洲的天堂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南美洲的天堂巴西利亚,作为巴西的首都,是南美洲著名的城市之一。

它独特的规划和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城市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巴西利亚这个南美洲的天堂。

第一章建筑与规划巴西利亚的建筑和规划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960年,巴西利亚成为巴西的新首都,这标志着巴西充满斗志和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的开始。

巴西利亚的规划是由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设计的,他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前卫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巴西利亚的规划灵感来源于一枚飞碟形状的图纸,整个城市按照该图纸上的设计进行了建设。

城市分为几个主要的区域,包括政府行政区、商业区和居住区。

政府行政区是巴西利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包括国会大厦、总统府和最高法院。

这些建筑都以其独特的现代风格和大胆的几何形状而闻名。

巴西利亚的建筑风格也是其独特之处。

尼迈尔以现代主义为基础,融合了巴西传统建筑的元素,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若有所思的风格。

建筑师们在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和混凝土,打造出了极具创意和宏伟的建筑群。

第二章文化与艺术除了建筑,巴西利亚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而闻名。

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们可以在这个城市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体验。

巴西利亚的艺术中心是巴西利亚国家剧院,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表演场所,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表演团体。

此外,巴西利亚还有许多艺术画廊和艺术展览,展示了当地和国际艺术家的作品。

在巴西利亚,您还可以欣赏到巴西独特的舞蹈和音乐表演。

巴西的舞蹈和音乐充满热情和活力,常常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

您可以在当地的夜店和音乐酒吧欣赏到这些精彩的表演。

第三章自然风光巴西利亚坐落在一个壮丽的自然环境中,周围环绕着大片的绿地和湖泊,这使得巴西利亚成为一个自然景观和城市互相融合的理想之地。

巴西利亚有许多公园和花园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其中最著名的是探亲公园,这是一个巨大的绿地区域,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设计理念
巴西利亚,作为巴西的首都,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未来感的城市。

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让人们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

巴西利亚的设计理念注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城市规划上,巴西利亚采用了放射状的道路设计,使得整个城市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几何美感。

这种设计不仅使得交通更加便利,也使得城市更加开阔和宜居。

在建筑设计上,巴西利亚更是充分体现了未来之城的理念。

大量的现代建筑和雕塑艺术装饰,使得整个城市充满了现代感和科技感。

同时,城市中的绿化带和公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城市不仅拥有现代感,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除此之外,巴西利亚还注重了城市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大量的绿色建筑和环保设施,使得城市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生态城市。

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还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巴西利亚未来之城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对城市建设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更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启示和引领。

它告诉我们,未来的城市不仅要有现代感,还要有生机和活力;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发展,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希望巴西利亚的设计理念能够成为更多城市发展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巴西的首都是哪座城市

巴西的首都是哪座城市

巴西的首都是哪座城市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

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五大的国家,巴西自然地拥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当说起巴西,许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里约热内卢的壮丽海滩和桑巴舞。

然而,巴西的首都并不是这个广为人知的城市,其实,巴西的首都是一座名叫巴西利亚的现代化城市。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西部地区,于1960年4月21日正式成为巴西的首都。

它是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所设计的,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

这座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如此独特和前卫,以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7年将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列为世界遗产。

巴西利亚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尼迈耶的理念和哲学。

他将城市划分成几个功能区,分别用于商业、政府、住宅和文化,使得城市的交通流畅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

尼迈耶将城市的形状设计成了一把弓形,象征着和平、进步和发展的箭矢。

这种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使得巴西利亚成为了一个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城市。

巴西利亚的建筑风格首先吸引人的是人们独特的外观。

尼迈耶经常使用简洁的几何形状来打造建筑,如长方形和圆形。

这种简约而独特的外观使得巴西利亚成为了建筑爱好者和摄影师的天堂。

尼迈耶的作品还融入了许多巴西本土文化的元素,如图腾和原住民艺术,使得建筑更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巴西利亚的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就是巴西利亚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了。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形状和设计而闻名,上方的十字形屋顶状如一把剑,若您从室内仰望,则会看到一把巨剑悬浮在头上。

教堂的内部空间弧形,使得光线可以美妙地照射进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氛围。

巴西利亚也是一座政治和行政中心。

这个城市容纳着巴西的总统府、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展示了巴西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权力和地位。

这些政府建筑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尼迈耶设计理念的杰作。

灵感来源于巴西本土的建筑特色,如土著部落的房屋和雕塑,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巴西的多元文化和历史。

城市规划的典型——巴西利亚

城市规划的典型——巴西利亚

城市规划的典型——巴西利亚简介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位于该国中西部地区,是一个以现代主义风格为特色的城市。

它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由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开创,以其前卫的设计和独特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城市规划背景在巴西利亚建造之前,巴西的首都是里约热内卢。

然而,由于里约热内卢地理位置不佳、交通拥堵和城市发展受限等问题,巴西政府决定建造一个新的首都。

因此,巴西利亚在1956年开始建设,于1960年正式成为巴西的首都。

城市规划原则城市布局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采用放射状设计,类似于一张脉络清晰的蜘蛛网。

这个设计概念可以追溯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理念,他的做法是将主要的行政、商业和文化设施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而紧凑的城市区域。

在巴西利亚的设计中,有两个主要的轴线:政治轴线和宗教轴线。

政治轴线包括总统府、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等政府机构,而宗教轴线则包含主教座堂和教堂。

空间分配巴西利亚的设计强调公共空间的优先性,因此广场、花园和公园被大量使用,并融入城市的布局中。

尼迈尔认为,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至关重要,因此将之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巴西利亚的建筑物和道路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

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受到限制,以确保城市的开放感和轻巧感。

交通规划巴西利亚的交通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的核心。

尼迈尔将城市划分为专门的功能区,例如住宅区、商业区和政府区,并通过高速公路网将这些区域连接起来。

此外,巴西利亚还采用了地下交通系统,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这个地下交通系统不仅便捷,而且还能提供便利的城市通勤方式。

巴西利亚的意义和影响作为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设计理念和城市布局激发了许多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灵感,对城市规划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巴西利亚的建设也为巴西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利亚——现代建筑的经典与乌托邦之城【摘要】1987年12月7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在过去被视作现代化城市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从它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还是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都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从过去的50年来看,其中的“乌托邦”气息日益显著,功能区的划分过于具体,使人们的生活中偶然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下降,从而使城市失去了活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西利亚这座新兴之城,并且与另一座“乌托邦之城”——昌迪加尔进行比较,论述巴西利亚的“乌托邦”气息。

【关键词】城市设计巴西利亚昌迪加尔乌托邦【引言】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是巴西最著名、最繁华的两大城市,为何巴西人要将首都建立在一片荒地上?而且建筑耗时不是五百年、不是五十年,而是五年!巴西利亚的建成是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体现之一,同时,飞机型的设计象征着巴西高速发展的国家实力,规整的设计体现了现代人理性的一面。

但是,你愿意生活在这样一座充满着“理性”的城市吗?一、巴西利亚的地理位置笔者认为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巴西利亚的地理环境。

作为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央高原上,南纬15°41′,海拔1158米。

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

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

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面积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万(1990年)。

地处高原 ,气候温和宜人。

年平均气温 17.7℃。

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年均最高温度为29.3°C,最低温度为17.1°C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

巴西利亚与沿海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最大的区别是:它在中部,是座高原城市。

因此,把首都设在这里能够作为一个纽带一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把整个巴西联系在一起。

二、巴西利亚的设计1922 年,巴西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当时的巴西总统埃皮塔西奥·佩索阿决定在巴西中部戈亚斯高原的一处荒凉山头上立一块纪念碑,作为新首都奠基的象征。

三十多年后,1955年,新上任的总统儒塞利诺·库布契克将迁都提案正式落实。

建都工程正式启动,动工的地方正是纪念碑所在的这块蛮荒高原河谷。

1956年9月,承建新首都的NOVACAP(巴西新首都城市化公司)进行了巴西利亚的规划大赛。

所有在巴西注册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城市规划专家都可以参赛。

巴西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获得第一名,评委们一致认为他的设计是未来巴西行政首都的不二方案。

科斯塔设计的规划方案,明确、直接并且十分朴素,如庞贝、伦敦和路易十五的巴黎。

设计方案来源于一个象征着占有的手势。

两把斧子直角交叉,也就是说,形成十字架的符号。

接着在十字架的标记中画出两条直线,然后再把这一标记应用于这片地区的地形、自然水系。

把其中一条轴线的两端弯起来,使这一标记适合构成城市轮廓的等边三角形。

现如今,很多人把巴西利亚的平面形状形容为一架向后掠翼的飞机。

“机身”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

“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

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机翼”为住宅区,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

“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

科斯塔设计了巴西利亚的整个城市的雏形,而巴西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则操刀了城市内主要建筑的设计,这些建筑在日后都被视为他的经典杰作之一。

(1)三权广场位于机头位置上的三权广场是巴西新首都政府办公区中心,广场上的建筑是具有象征色彩的议会大厦,建于1858-1960年。

它由27层高的办公大楼和两个扁平体的会议大厅组成。

会议大厅的两个半球形屋顶,一个仰口向上,象征众议院广泛听取意见;一个覆口向下,象征参议院最后拍板定案。

也有人戏谑地说,众议院的屋顶象征一碗清汤水,参议院的屋顶象征议员喝完汤后把碗扣在桌上,愤然而去,因此是暗含着议员们的牢骚。

尽管人们调侃这样的设计,但整个大厦垂直、水平的对比强烈,一仰一覆两个半球形屋顶的构图新颖醒目,富有人情味,因而成为巴西新首都的标志性建筑。

(2)大教堂巴西利亚大教堂一反传统,外形线条简洁,教堂内光线明亮、空间宽敞,体现着现代气息。

教堂的主体建筑在地下,地面上是教堂的“屋顶”,它由数十根抛物状的立柱束在一起,远看像巴西印第安酋长用禽鸟羽毛做成的“王冠”。

覆盖玻璃的金属顶盖。

顶盖下是悬在空中的神像。

基督和圣徒们犹如身在蓝天白云中,王冠四周有水池相围,当阳光照在水池上,水波闪动反射在教堂内的玻璃窗上,使教堂内光线一闪一闪,给人一种既神秘又悦目的感觉。

(3)国会大厦国会大厦是巴西利亚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人们登上位于机尾、高达数十米电视塔,对城市优美的飞机造型一目了然。

国会大厦是全国最高的建筑物,它由两座呈H型的28层高楼并列组成,左侧的众院是一座白色碗口朝上的碗形建筑,意思是广采众议;右侧的参院是碗口朝下的白色碗形建筑,意在把众议院搜集起来的人民大众的意见由碗口朝下的参议院加以研究并予以采纳。

国会大厦两侧的马路各有7条线的双向车道,中间隔着宽阔的安全岛(确切说是广场)直通机尾的州际公路,它可算是世界上最宽的马路。

(4)司法部大楼司法部大楼,从大楼前伸出的6块弧形水泥板不断流着水,意寓人民在流泪,它提醒司法官员要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

(5)阅兵台坐落在巴西利亚陆军司令部前的广场上,其造型就是巴西军官佩剑的“剑柄”样式,而阅兵台前高高的旗杆仿佛是“刀鞘”,两者合一就是一把佩剑,其寓意不言而喻。

更有意思的是,阅兵台的造型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

站在阅兵台上轻轻呼喊一声,就能产生强烈而连续不断的回声。

(6)外交部大楼外交部办公楼被称为“伊塔马拉蒂宫”。

整座大楼大厦立身于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构成。

大楼四周水池环绕,白云、蓝天、水、高楼群构成—幅美丽非凡的图景,被誉为水晶宫。

水晶宫正门的湖面上一块圆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

走近细看,才发现它实际上是由五块形状奇特的石块绞合在一起的。

这个球象征着世界,而五块怪石代表着世界五大洲。

二、巴西利亚是乌托邦前面介绍了这么多关于巴西利亚的城市优点。

是否会觉得巴西利亚是一座宜人居住的好城市?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巴西利亚是个乌托邦城市。

澳大利亚建筑批评家罗伯特·休斯对巴西利亚的评价:“一个乌托邦式的噩梦”。

他的创缔者库贝切克不久就下台被流放,巴西后来由军队掌权。

尼迈耶从1964年起也自动流放到欧洲,继续做了一些设计(如巴黎的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才返回祖国。

巴西利亚建成后,受到高度赞赏,也遭到猛烈批评。

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性派的批评,他们认为尼迈耶单纯追求纪念性忽视了功能,其结果是“好看而不好用”。

另一面是社会学角度的批评,他们认为巴西利亚并没有实现创始者的理想,高官富商们穿梭于首都和里约之间,但低收入者被赶到城外的贫民区,高收入者则另在郊外风景区建造小别墅,超级小区的居民多数是中间偏上的“精英”阶级。

对于理性派批评的巴西利亚的“不好用”,问题不是在于它太好看了,而恰恰是又是科斯塔的总体规划太一丝不苟地贯彻了理性主义功能分区的主张,把整个城市人为地分割成:政权,行政,文化,商业,旅馆,居住,体育等功能区。

不知道还存不存在巴西利亚以外的城市居然把旅馆都要集中在一个地段的。

事实上,现代城市的功能分区几乎没有纯粹实现的。

然而,正是这种“不纯性”带给了城市活力,使它们得以生存。

通常认可的功能分区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划分,在一个地区可以有它相对主要的功能,但同时也应有一些综合功能,才能带来城市活力(特别是居住区)。

对于社会学方面的批评,笔者也认为,巴西利亚的带有乌托邦的规划与设计思想并没有能够按理想实现。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尼迈耶并没有试图在巴西利亚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体现了库贝切克的西方议会民主思想与他自己的各阶层和睦共居的美好愿景,但是建成后他和库贝切克都相继经历了常年的流放,他的“超级小区”也变成了“精英住宅区”。

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造成的问题,不能过多地责备规划与设计。

再杰出的个人也不可能超越社会的现实。

这也是许多自然形成、渐变和历史积淀的城市或地域要比完全人工造成的成绩更具有生命力和应变性的原因。

使一座城市繁荣的不是摩天大楼里的钢筋混凝土,而是居住于其中的人。

因而规划是规划,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战胜规划的。

巴西利亚仅有两处人气旺盛的地方,一个是中央车站,另一个是购物中心。

因为并非所有人(事实上是只有少数人)能拥有私人汽车,而且并非所有人有经济能力居住在“机翼”上的“超级小区”,大多数巴西利亚人唯有依赖公共汽车的交通,中央车站便成了城市里人口密度最大的聚散地。

至于购物中心,它担负起了传统街道的功能,人们甚至不是因为购物,而是本能地为了互相取暖似的社交而顽强地集中到这里来。

购物中心里里外外常常聚满了十几岁的年轻人,无所事事地站着,互相打量,消磨时间,他们跟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上的沙滩小子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

许多的人试图从巴西利亚来感受巴西。

而巴西利亚的“巴西性”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初到巴西利亚的人,特别惊讶的就是这个城市的尺度之大。

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曾作为英雄人物访问世界各国,在新建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加加林对当时的巴西总统库比切克说,来到巴西利亚“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

或许这是一个“巨人的星球”。

然而,或许,这是这座城市“巴西性”的所在。

据尼迈耶自己分析,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只有在相当距离之外看过去,才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想象巴西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和宽阔壮丽的亚马逊河,巴西的一切似乎都是大尺度的。

正是广袤辽阔的土地和那同样开阔的蔚蓝天空,在无形中冶炼了巴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巴西人那种热爱自由独立的性格,滋生了巴西豪放的舞蹈和音乐,它的狂欢节,乃至他们所专长的混凝土塑造技术,使尼迈耶的自由建筑得以诞生和发展,成为显示巴西特色的精灵。

四、两个乌托邦城市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座和巴西利亚一样充满“理性”的城市——昌迪加尔。

1951年,踌躇满志的勒·柯布西埃接受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来到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规划新城。

在欧洲屡屡碰壁的他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一展才华,于是柯布西埃将其有关城市规划的全部理想一古脑地都端了出来。

一座纯粹个人纪念碑式的城市规划在刚刚独立的印度——一个有着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新兴国家——得以实现。

整个城市如同生细胞平面一般,完全划分成方格,每块面积约为100公顷,按邻里单位的概念进行规划, 居住人口各为5000-200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