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复习

合集下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附答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附答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附答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点一:发展的普遍性 1.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阿拉巴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马克•乌恩曾宣布,现代鲸类的祖先也曾长有四肢,而且它们在水中行进时依靠的主要是两条后肢。

乌恩指出,鲸类的远古祖先曾经也是生活在陆地上、依靠四肢爬行的动物,之后,它们逐渐开始了半水生的生存方式。

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化,鲸类祖先的身体形态也逐渐发生了适应水中生活的变化――原先的四肢演化成了鳍,而尾巴的形状也变得与鱼类非常相似。

鲸类的演变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鲸类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C.没有自然界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2.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表明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3.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

这表明别了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②旧的理论观点是荒谬的③真理是不断发展的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 D.④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点二:发展的实质 6.(2010江苏盐城调考)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7.(2010江苏盐城调考)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三单元 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
发展观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 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考点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
2.发展的实质




3.发展的意义
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发展就是事物 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
的前进和上升
运动、变化、发展间的联系
(2)发展就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的含义 判断依据
评价提升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性原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揭示运动变化的 趋向性
二、发展的实质
1、是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2、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3.方法论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
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判断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根本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P63)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提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判断是不是发展
袁 世 凯 称 帝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新 中 国 成 立
不是发展
是发展
想一想
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P63末段)
运 动 变 化
发展
①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 ②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 ③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 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 ④运动比变化发展在范围上更广泛,发展比运 动变化在程度上更深刻。
包含“发展”哲理的名言名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苟日新,日日新。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发 展 观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1)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实质:发展就是事物 的 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发展的实质
1、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 ③吐故纳新 A、①③ C、③④ ②一箭双雕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①④ D、②③④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P60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高中政治必修4: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4: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 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方法论要求】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
1、下列不属于发展的是 A、用计算机算命
(A )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有 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倒 退的)。变化没有表明事物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性。 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 化的性质、趋势和方向性。不包含下降的、倒退的 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A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
A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2.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 )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3、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结论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

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30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中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

通讯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 C[解析]材料信息“通讯方式的变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它突出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故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选C。

2.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者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答案] D[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内涵。

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并没有强调事物的客观性,所以A不符合题意,B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材料只能体现出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并不能说明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者,排除C。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具有多样性B.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C.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D.规律具有客观性[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和发展的,所以B项符合题意。

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①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有误,排除。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必修4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必修4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其次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备课题组1.[2024全国卷乙,有改动]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须要具备确定的条件②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③困难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冲突的同一性确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正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付出艰苦“努力”是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条件,表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须要具备确定的条件,①正确。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表明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②符合题意。

困难和挫折会阻碍新事物的成长,其不是新事物成长的有利因素,③观点错误。

判定一个事物原委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根本标记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定趋势相符合,④观点错误。

2.[2024广东惠州其次次调研]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与此同时,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对此,国家坚持发展和平安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有效措施激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涵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这表明对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须要(A)①坚持正确的价值推断,划出底线推动其内容向上向善②立足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问题,分类分级加强监管③悉心疼惜新事物成长,在监管护航中释放技术红利④出台行业管理方法,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对此,国家坚持……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有利有弊,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推断,划出底线推动其内容向上向善,①正确实行有效措施激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分类分级监管表明要悉心疼惜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长,在监管护航中释放技术红利,③正确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局部,②错误。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是直接点出发展的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在哲学学习中是属于比较简单的知 课例研究综
识点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插播短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 述
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高中政治
教学课例名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材分析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
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
教学目标 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
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高二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
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
学生学习能 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
力分析 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
得出结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问题探究四:发展的实质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的
三个过程,分组探讨:
这些发展过程有何共同特点?
都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
得出结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正是因为发展是这样的,才有了自然界的缤纷秀
丽、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和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目的
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
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教学策略选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授练习巩固
择与设计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一、课标考情预测课标要求考情统计考情预测1.描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2.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3全国甲18,21全国乙卷22,14课标Ⅰ20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23全国乙40(2)辩证否定观22年6月浙江卷28,22湖南14,21年山东15,18课标Ⅱ22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23湖南9,23广东11,21浙江29,19课标Ⅰ23,15课标Ⅱ21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1)从命题内容上看,联系的特点、用联系的观念看问题是考查的重点;(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3)在复习备考中,应重点关注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低空经济等社会热点话题。

注意:发展观的内容在历年全国卷高考中涉及很少,建议2025年地方卷地区要重点备考发展趋势和发展的状态。

二、思维导图构建回归教材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三、核心突破与演练【时政引领】航天全纪录,追梦航天人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

”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航天人,好样的!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神舟十二号,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定位】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实质2.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1.通过对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理解,明确发展的普遍性原理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剖析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2.运用“生产工具的演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说明发展的实质3.联系生活实例,说明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1.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比较辨别的能力,分析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3.结合实例,把握发展的实质,培养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反对形而上学2.结合电子计算机发展过程的实例学习,在思想上树立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对科技应用的认识【课前预习填空】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2)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4)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产生和灭亡。

【课堂学习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含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3)发展的基本条件: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4)发展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5)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有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2.注意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旧事物违背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没有生命力;新事物具有远大发展的前途,旧事物正在日趋消亡,没有远大前途。

在比较中,就概括出了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对不科学的标准的分析比较,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的,刚出现的,力量比较弱小,发展速度较慢,还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因此,不能以为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较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二是不能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

那样,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往往上当受骗。

3.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侧重于运动发生的状态及性质变化;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

(2)运动、变化都没有表明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揭示了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更高层次。

三者都表明不是绝对静止的。

(4)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5)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运动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上的根本变化;发展则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联系: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离不开运动,正是因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同时又是变化复杂的。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的,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复习笔记整理】自然界是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要着重注意的两点【高考真题精析】【例1】(2008天津文综)“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体现了 C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含义”.强调发展是一个过程.【例2】(2008江苏单科)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B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均为旧事物的代表,千帆,万木,新叶,前波,为新事物的代表,①③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反应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

【例3】(2005江苏单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答案:B解析:本题是以诗词为背景材料的,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中常出现的一种题型。

对于这一类题,不仅要注意理解诗词的原意,而且不要注意理解诗词中蕴涵的道理。

该诗句是说明社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据此,应选B。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是原地的循环,故A项错误,不能入选。

CD与材料无关,不能入选。

【课后测试提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④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牛顿经典力学问世200多年时间里,被尊称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的“永恒定律”。

但是,20世纪以来,这一神话却被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所打破。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源于()①事物的普遍联系②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③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事物是A.静止的B.变化发展的C.联系的D.孤立的5.《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②③6. 2006年全球媒体短信收入将达到425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00%。

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

这反映了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8.塑料袋,奥地利人舒施尼在106年前的这项发明因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曾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的创举;但是,人们在使用塑料袋时却越来越发现它对环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终这一发明在它问世100年之后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限塑令”。

这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具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无限的9.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各地围绕“红色旅游”开展得风风火火.泸州市在筹建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坚持按旅游规律寓教于乐、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这说明办事情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坚持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C.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0.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1.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

这说明: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滞不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13.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创造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