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正式版.doc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最新)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 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使用说明】1.先用7-8分钟迅速研读课本P7—P10,作好标记和勾画,标注关键词。
2. 再依据预习指导,用7-8分钟再次研读教材,将预习案左栏提示的问题在教材中进行明确标注;并自主探究预习案中右栏中的问题;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等基础知识。
3. 完成自学检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 AB 层同学自学过程中尝试完成课堂探究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增强课堂探究的针对性。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梳理(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初步理解掌握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预习自测1、试归纳出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2、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1、蒸汽机代替手工劳动2、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3、面包发霉4、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5、物种退化6、辩证唯物主义代替机械唯物主义7、电脑算命代替人脑算命8、火车由广州市开到北京9、某某病情又恶化了。
10、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11、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2、“神州七号”飞船发射成功【课堂探究案】一、体验探究(自主思考,组内交流、组间竞争)探究一:(10分钟)1、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3、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一、发展的普遍性导疑:案例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导学:看书p60,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导疑:案例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
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导学:看书p6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导疑:案例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胡锦涛于2003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3月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导学:看书p6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导行:思考: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发展的实质导疑:有人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也有人说,“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你赞成那种观点,为什么?导学:看书p6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区别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导行:下列_____属于发展,______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G、旧办公楼经过装修后焕然一新导疑:案例四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大公司的老板出门时手里总是要拿着一只“大哥大”,人们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盯着那“大家伙”过了若干年,“大哥大”又变成了小巧玲珑的模拟手提电话。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一起来共同回顾一下:1、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哪些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以及多样性。
3、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其次,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
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我们说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领域,唯物辩证法承认世界是发展的,那么相对应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不是也同样保持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呢?我们先来看看自然界:一是青蛙的成长过程,二是人自身的进化演变过程,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自然界是发展的,(翻页)都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前进和上升发展的。
(板书)1、自然界是发展的我们再看看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是不是都从最初的原始社会慢慢向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啊?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更替还是在马克思主义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而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中逐级发展的,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在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按照马克思主义划分的这五种社会形态,我们国家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却跨越式地进入社会主义国家了,而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目前还处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那是不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我们国家就有希望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啊?当然不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鲜活的实践经历。
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之所以在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之后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分道扬镳,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所决定,但是现阶段我们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是不同的国情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形态上我们同属于一个发展阶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一、价值引领素养导学(导)【课标要求】1.了解发展的普遍性2.理解发展的实质3.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4.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理解辩证否定观二、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思)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1)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的过程中。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2)发展实质:是事物的,是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与旧事物①新事物是符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②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的事物。
③关系: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量变与质变(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或的变更,是渐进的、的变化;(2)质变是事物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开始的,量变是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4)要求:重视 ,为实现事物的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实现事物的飞跃。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要求: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 ,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
3.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是事物,即自己否定自己。
(2)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否定,再到的辩证发展过程。
【易错清零】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理由:。
2.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理由:。
3.辩证的否定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理由:。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梳理导学案【课前预习填空】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2)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4)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产生和灭亡。
【课堂学习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含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3)发展的基本条件: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4)发展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5)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有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2.注意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旧事物违背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没有生命力;新事物具有远大发展的前途,旧事物正在日趋消亡,没有远大前途。
[高三政治]人教A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doc
![[高三政治]人教A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9129ec1a37f111f0855b57.png)
练一练: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观点代表发展?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并在组内进行讨论。
学生做并讲解展示。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课后练习题,并识记发展的实质。
练 习
【探究二】发展的实质
练习
练习
四、课堂总结
课时作业基础小练1、2、3
PPT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内容:
(1)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课时作业十五基础小练4、能力提升6.
(2) 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PPT选择题展示
PPT展示知识体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难点】
发展的实质
【教学方法】
4、有人说:“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练习册P47
多媒体展示: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阅读讨论回答
(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 Nhomakorabea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阅读目标并细化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展示判断。
学生看书、讨论,分析联系的含义
学生概括,学生补充归纳。
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导学案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授课教师:郭晶平【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学习重难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哲学上的世界包括哪三大领域。
①②③3、搜集生活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发展的具体事例,课上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内探究活动一】:三个学习小组分别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三大领域论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是发展的具体事例如下:(2)自然界发展的过程的特点结论: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向、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发展的方向:。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1)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具体事例如下:(2)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的特点结论:人类社会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所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1)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具体事例如下:(2)人的认识发展的过程的特点结论: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人的认识发展的方向:。
4、探究结论: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课内探究活动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中国成立”都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2、运动、变化和发展一样吗?为什么?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知识梳理: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和的趋向性。
三、新事物和旧事物【课内探究活动三】: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去研发刷脸支付?刷脸支付的优点①②③④⑤⑥传统支付方式的不足①②③④2、人们为什么能够研发成功?①②③④3、归纳总结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打印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小组长_____【教师寄语】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叔本华Happiness is the desire to temporarily stop.-- Schopenhauer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习重点】发展的实质。
【学习难点】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准确扎实记忆基本原理,动脑思考小问题加深理解基本原理)要求:阅读回顾教材P60—63页知识,完成以下内容,初步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并把空白处填写完整)(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认识是的循环往复过程,一个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所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探究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四)知识拓展(了解)2.知识拓展: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所谓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概括: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2)旗号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3)现状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
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1.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4.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三、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探究案】一.质疑探究(总体要求:把握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探究一:辩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即发展。
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
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3.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胡锦涛于2003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3月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三: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大公司的老板出门时手里总是要拿着一只“大哥大”,人们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盯着那“大家伙”过了若干年,“大哥大”又变成了小巧玲珑的模拟手提电话。
后来,模拟手机又被数字手机所取代,不久又推出了可以拍照、摄像、MP3、MP4等多功能手机,并且为家家户户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
手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检测案】1.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3..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A.科技电脑算命B. 苏联解体C.生物的退化D.中国市场经济的出现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此回答4—5题。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6.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
这种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7.“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各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些观点告诉我们()A、物质决定意识B、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D、静止是不存在的预习案答案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1.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
()(注意: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3.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判断是错的)4.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是错的)5.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探究案答案探究一:(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发展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事物的变化发展很广泛,既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后退的、向下。
事物的发展则仅仅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仅仅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可见,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变化即发展”的命题是不正确的。
探究二: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探究三:(1)手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检测案答案1.C2. ABF ABCDEF3.D4.A5.A6.C7.A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