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保守治疗———内分泌治疗

合集下载

带你认识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带你认识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带你认识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当患者初次诊断前列癌时就已经丧失根治切除手术时机,或者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又或者肿瘤本身侵犯范围比较大,这时候医生就会建议进行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的恶性细胞主要依赖雄激素生存,当我们通过治疗手段将男性体内的雄激素的产生和作用的环节进行阻断,也就达到了令前列腺癌细胞失去养分而自然死亡的目的。

作为当下前列腺癌的最常用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治疗目的和患者情况,临床上对内分泌治疗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主要为以下7种方式:(1)去势治疗1)手术去势:即外科手术切除双侧睾丸,可使睾酮迅速下降并维持在极低水平,但少数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无效,因此一般首先考虑药物去势2)药物去势:应用药物实现雄激素剥夺,常用药物诸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

一般在治疗3~4周后可达到去势水平。

(此为初期控制肿瘤生长的主要方式,贯穿整个治疗过程)(2)单一抗雄激素治疗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常用药物:比卡鲁胺150mg/日。

与去势治疗相比,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低。

(临床目前较少采纳)(3)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治疗目前,应用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去势抵抗期前列腺癌患者,或不适合化疗的症状性去势抵抗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去势抵抗期前列腺癌患者。

常用药物:醋酸阿比特龙。

(此时,患者经历约2年左右的内分泌治疗,出现耐药,PSA持续升高)(4)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合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如比卡鲁胺)和单纯去势,是当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相比单一治疗方式,可延长生存期3~6个月。

(此方案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预后观察最为良好的治疗方案)(5)根治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的内分泌治疗,以期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前列腺切缘阳性率,多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联合药物去势,时间可为3~9个月。

(多应用于肿瘤分期晚,但年龄较轻手术意愿强烈的患者)(6)间歇内分泌治疗可使肿瘤细胞对雄激素依赖时间延长,而对病变进展或生存时间无大的负面影响。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靶点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靶点
和患者生存率。
04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可以降低ER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弱 雌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进作用。常用的雌激素受 体下调剂包括氟维司群等。
05 其他潜在靶点研究
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
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针对IGF-1R的抑制剂如 linsitinib(OSI-906)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探索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策略
针对前列腺癌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探索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 发生。
加强临床转化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应用,为前列 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针对ER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针对ER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雌激素拮抗剂和雌激素受体下调剂等。
输标02入题
雌激素拮抗剂可以与ER结合,阻止雌激素的作用,从 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常用的雌激素拮 抗剂包括他莫昔芬等。
01
03
此外,针对ER的内分泌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 (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瘤活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异常,参与组蛋白去乙酰化和基因转录调控。HDAC抑制剂如伏立诺 他(vorinostat)和罗米地辛(romidepsin)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06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靶点 的挑战与前景
靶点研究的挑战
01
前列腺癌的异质性
前列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的肿瘤在基因表达、 生物学行为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 寻找普适性的治疗靶点变得困难。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docx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docx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当雄激素水平下降时即可使成人前列腺上皮萎缩,也可使前列腺癌细胞有同样变化。

正是基于这点产生的内分泌疗法,其核心为抗雄激素疗法。

由于前列腺癌症状隐匿性强,故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抑制雄激素的内分泌疗法就成为中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

通常是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服用雌激素及抗雄激素药物。

临床资料已经证实了这种疗法的显著疗效。

在一些典型病历中,睾丸切除术或抗雄激素治疗的近期效果是相当突出的。

有些因疼痛呻吟不止,长期辗转病榻的患者可于睾丸切除术后不久就能起床、疼痛消失、食欲增加,以后体力逐渐加强,甚至可恢复工作。

增大而坚硬的前列腺癌可逐渐变小变软。

骨髓和软组织的转移癌也会消退,血PSA、PAP 可下降至正常。

但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都有效,一些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效果不明显,有些虽近期内疗效较好,但几个月或1~2年后症状可恶化。

因此,内分泌疗法为一种姑息性疗法,它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各个时期,虽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研究表明此疗法并不能使病人的生存率有所改观。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的风险,常用药物有己烯雌酚等。
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降低体 内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前列腺 癌的目的。但手术创伤较大,可 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肾上腺切除术
对于部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可以考虑切除肾上腺,以减少雄 激素的产生。但手术风险较高, 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过程、副作用 发生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
在风险。
多学科协作团队
组建由泌尿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内分 泌科医生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协作团队,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应对风险。
定期评估和监测
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包括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影像学 检查等,以及时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
01
02
03
激素依赖性肿瘤
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对 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存在激 素抵抗,这类患者不适合 使用内分泌治疗。
严重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治疗可能会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患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应谨慎使用。
肝功能不全
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对肝 功能造成损害,肝功能不 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减 量使用。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估尤为重 要。然而,目前尚缺乏长期随 访数据和有效的评估指标,使 得远期疗效评估存在一定的困 难。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新型内分泌药物的研 发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 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新型内分泌 药物,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也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对患者的基因 、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2024版一文读懂什么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2024版一文读懂什么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01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Chapter前列腺癌简介内分泌治疗原理前列腺癌的生长和发展依赖于雄性激素的刺激。

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或阻止雄性激素对癌细胞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及预后02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Chapter抗雄激素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雌激素及抗雌激素药物睾丸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放疗与化疗在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放疗放疗可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通过放疗可进一步缩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化疗化疗药物可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进入体内,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3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注意事项Chapter患者心理支持与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开展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开展个体或集体心理辅导,教授应对技巧,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定期检查及随访安排定期检查随访安排处理心血管副作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副作用,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预防骨质疏松内分泌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骨密度。

应对潮热和盗汗潮热和盗汗是内分泌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必要时可使用止汗剂或激素替代治疗。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生活方式调整建议保持健康饮食适当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戒烟限酒04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案例分享Chapter成功案例介绍及经验总结案例一案例二失败案例剖析及教训反思案例一案例二患者心得体会分享患者张先生01患者李先生02患者王先生家属0305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Chapter1 2 3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改进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展望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01PARP抑制剂02放射性核素治疗03个性化诊疗策略探讨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识别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类型,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标准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标准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标准前列腺癌呀,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病呢。

不过别怕,现在有内分泌治疗这个办法。

那这内分泌治疗的标准是啥呢?咱先说说啥时候适合内分泌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前列腺癌已经到了局部晚期,或者发生了转移,那内分泌治疗就像是个很靠谱的小伙伴可以登场啦。

就好比你在一个复杂的迷宫里走丢了,这时候内分泌治疗就像那个给你指路的小天使。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还有前列腺癌具体的发展情况来判断是不是该用这个治疗方法。

比如说,有的大爷年纪大了,身体可能承受不了那些大刀阔斧的手术,那内分泌治疗就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

再说说内分泌治疗用啥药呢。

这里面的药啊,就像不同的魔法药水。

有抑制雄激素合成的药物,就像是把敌人制造武器的工厂给关了,让雄激素这个坏家伙没那么多力量。

还有阻断雄激素作用的药物呢,这就好比在战场上给敌人的武器都加上了一把锁,让它们发挥不了作用。

不过这些药可不是随便用的,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值啊,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啊之类的。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也是很重要的标准哦。

就像你开车得时不时看看仪表盘一样。

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PSA水平,如果这个值降下来了,那就说明治疗有效果啦,就像你看到自己减肥有效果,体重降下来了一样开心。

要是这个值又升高了呢,那就可能得调整治疗方案了,可能是药要加量,或者换一种药。

而且呀,内分泌治疗也不是说一直就这么进行下去,中间可能也会有调整的时候。

有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像潮热啊,感觉自己像个小火炉一样,或者是骨质疏松这些问题。

这时候医生就得像个贴心的管家一样,权衡是继续原来的治疗,还是稍微调整一下,既能控制住前列腺癌这个调皮鬼,又能让患者舒服一点。

总之呢,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标准是个很复杂但是又很重要的事儿。

它就像一场和疾病的拔河比赛,医生要根据各种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而患者呢,也要积极配合,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对付前列腺癌这个大麻烦。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目前前列腺癌已成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现就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做一概述。

(一)内分泌治疗的发现早在1941年,Huggins等发现手术切除睾丸后,前列腺癌患者肿瘤进展可以得到明显放缓,进一步证实去除雄激素,前列腺癌细胞会大量死亡。

Huggins因此获得1966年诺贝尔奖。

中国泌尿外的奠基人吴阶平院士调查发现,清末太监(年轻时行睾丸切除术)的前列腺几乎完全消失,这为世界前列腺相关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素材。

Huggins和吴阶平教授的研究为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奠定了基础,任何去除雄激素或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均可称内分泌治疗。

(二)内分泌治疗关键词:去势、抗雄谈到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离不开两个名词:去势、抗雄。

去势,去势顾名思义就是去除男性之势,即去除体内的雄激素。

双侧睾丸切除可使睾酮在术后12h内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对控制前列腺癌生长效果确切,称为手术去势。

手术去势主要问题为患者心理不易接受,治疗中无法灵活调节。

后来就出现了“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这类药物,注射后睾丸将不能产生雄激素,这就是药物去势。

.※※※※※※※ 重要提醒※※※※※※※第一次注射“黄体生成素类似物”后,短期会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使睾酮一过性升高,一周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3-4周达到去势水平。

所以注射“黄体生成素类似物”后2周内,应每天口服比卡鲁胺150mg(3片)。

前列腺癌脊柱转移导致脊髓压迫者不适合药物去势。

※※※※※※※※※※※※※※※※※※※※去势治疗去除了睾丸来源的雄激素,男性体内另有约10%的雄激素由双侧肾上腺产生,去势治疗无法去除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

需要通过药物对抗此部分雄激素的作用,这就是抗雄治疗。

抗雄,即阻断体内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阻断雄激素发挥作用。

抗雄药物主要有孕酮、比卡鲁胺、氟他胺等。

去势治疗联合抗雄治疗,可同时去除睾丸来源的雄激素、阻断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的作用,称为最大限度的雄激素阻断(MAB)(三)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不是治愈性治疗(只能延缓病变进展,无法治愈肿瘤,就跟降压药能控制血压但不能治愈高血压病一样)所以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没有治愈性治疗机会(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放疗)的患者。

2024版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机制和方法

2024版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机制和方法

CHAPTER前列腺癌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通常在50-70岁。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病理生理特点病理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等,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

生理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雄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因此降低雄激素水平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下尿路梗阻、血尿、骨痛等症状。

晚期患者可出现恶病质表现,如消瘦、乏力、贫血等。

诊断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结节或质地变硬等异常表现;血清PSA检测是前列腺癌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筛查和病情监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

CHAPTER雄激素在前列腺癌发展中作用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生长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生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够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分化。

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雄激素还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内分泌治疗原理简述降低雄激素水平内分泌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阻断雄激素作用除了降低雄激素水平外,内分泌治疗还可以通过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从而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

这是一种较为彻底但不可逆的方法。

手术去势使用药物抑制睾丸分泌雄激素,达到降低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目的。

这种方法相对较为温和,但可能需要长期用药。

药物去势使用抗雄激素药物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明确,尤其是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更是不清楚。
目前较明显的学说表明:86~98%的前列腺癌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的肿瘤,主要与雄性激素-睾酮的刺激有关。
95%的睾酮由睾丸Leydig细胞产生,下丘脑产生黄体生成激素(LHRH)作用于垂体前叶而分泌黄体生成素(LH),在LH的刺激下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睾酮。前列腺内分泌环境依赖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5%的睾酮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在垂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65岁以上男性,60%的雄性激素来源于睾丸,40%来源于肾上腺。
三.雄激素的阻断途径
手术去势。
药物去势。
在靶细胞水平阻断雄激素。
5α-还原酶抑制。
抗肾上腺分泌药物。
雄激素全阻断(MAB)。
四.内分泌治疗预期结果
a双睾丸切除
b双睾丸被膜下切除
c双睾丸切除+睾丸假体植入
优点:
手术简单,可局麻下进行,价格低。
手术后病人血浆睾酮水平3-12h可达最低水平。
80%的病人前列腺体积及肿瘤可缩小,症状
可缓解。
(二)药物去势
1.雌激素
乙烯雌酚(DES):1mg,每日3次(5mg
DES相当于睾丸切除)。
二磷酸乙烯雌酚:1000mg,每日1次(用于
前列腺癌的保守治疗———内分泌治疗
一.概论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推荐为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它适用于进展期前列腺癌,进展期前列腺癌占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85~97%,内分泌治疗能明显延长病人肿瘤的无进展期,存活期及总生存期。病人有效地缓解肿瘤所致的症状。
前列腺癌的病人是否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对病人的3年生存期有明显的影响。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局部进展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即C期和D期,相当于TNM分期的T3、N0~3和M1期,还用于根治性手术和放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戈舍瑞林(诺雷德):3.6mg,皮下注射,
每月1次。
作用机制
正常生理情况下,LHRH以间隔约90分钟的
脉冲形式从男性的下丘脑释放,与垂体细胞
膜上的LHRH受体结合,引起LH释放,LH
再刺激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睾酮(T)。
诺雷德是可持续释放的LHRHa植入剂,与天然的LHRH作用类似,但其效力比天然的LHRH强100倍。
2-3周内分泌增生,令病人处于“急性加剧
期”,临床症状可加重,如骨瘤加剧,骨髓
贮存不足,脊髓受压,甚至偏瘫及死亡。
故开始使用LHRHa前及过程中应给予抗雄
性激素制剂。
潮热、性欲降低ED。
(三)对靶细胞的雄激素阻断
1.抗雄激素:在靶细胞水平,通过竞争雄激素受体而达到抑制或阻断雄激素分泌的目的。
因醇类抗雄激素:
醋酸环丙孕酮(CPA):100mg/d(美国尚未批准使用)。
醋酸甲地孕酮4mg,每日2次。
醋酸氢羟甲稀孕酮250mg,每日1次。
甲孕酮(安宫黄体酮)100mg,每日3次,口服或150mg,肌肉注射,每周一次。
醋酸氯地孕酮100mg,每日1次,三个月后50mg,每日1次。(三)对靶细胞的雄激素阻断
1.抗雄激素:在靶细胞水平,通过竞争雄激素受体而达到抑制或阻断雄激素分泌的目的。
MAB是指同时去除睾丸和肾上腺的雄激素作用,方法是患者在接受去势治疗(如:外科去势或药物去势)的同时,给予抗雄激素治疗,以达到理想的前列腺癌治疗效果。
1.方案:
双睾丸切除+康士得双睾丸切除+缓退瘤
双睾丸切除+尼鲁米特双睾丸切除+CPA
戈舍瑞林+CPA布舍瑞林+CPA
戈舍瑞林+康士得亮丙瑞林+缓退瘤
亮丙瑞林+尼鲁米特戈舍瑞林+缓退瘤
福至尔(缓退瘤、氟化胺)250mg,每日3次,
口服,可阻止雄激素在靶细胞的吸入需定期
复查肝功能及精子计数。
不良反应:水潴留、恶心、呕吐、腹泻及男性
乳腺增生,总发生率为87.5%。
尼鲁米特:300mg,每日1次,四周后150mg,
每日1次,可出现视力调节障碍、戒酒样作
用,肝功能损害、ED。
酮康唑:200~400mg,每日四次。
完全缓解:肿瘤消失,所有相关肿瘤标记均正常。
部分缓解:原有肿瘤减少50%,无转移灶,淋巴结不可触及或影像学只是偶然发现。
治疗前、后PSA的最低水平,以及达到最低水平的时间是评估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五.内分泌治疗的方法
(一)外科去势:双睾丸切除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
戈舍瑞林+CPA布舍瑞林+缓退瘤
2.推荐方案
双睾丸切除+康士得50mg,每日1次,+保列
治5mg,每日1次。
康士得150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日1次,连服5天;第6天,
诺雷德3.6mg,皮下注射,每月1次,+康士
德50mg,每日1次,+保列治5mg,每日1次。
注意事项:在运用LHRHa制剂前,必须先使
用抗雄激素药物,防止患者进入急性加重期,
警惕是否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肿瘤的“逃逸”现象——前列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由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细胞组成。雄激素阻滞可使用多数雄激素依赖性癌细胞死亡而表现出内分泌治疗的良好效果,但最终残留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继续生长而使用肿瘤复发。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什么是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现有以下几种解释:
其原因可能是具有突变雄激素受体的肿瘤细胞得以增殖,此时的抗雄性激素相反起到刺激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因此,一旦MAB治疗无法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进展时,应立即停止抗雄性激素药物(尤其是缓退瘤)。
康士得作为抗雄激素的“急性加重期”及“撤退综合征”较缓退痛轻。
推荐采用间断性内分泌治疗(1AD- Intermittent androgen deprivation)使用MAB治疗达到临床症状缓解,PSA、睾酮等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时,完全停止内分泌治疗。严密观察,若血浆睾酮水平上升,PSA值成倍数增长,则再次使用MAB治疗。美国前列腺癌协会规定,PSA每上升0.2mg,即应提高警惕,若再次成倍数上升,虽未达4mg,也应视为肿瘤进展。
性功能无影响。
(五)抗肾上腺分泌药物
安体舒通:100mg,每日1次,口服。
通过抑制肾上腺和睾丸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及17-羟化酶而抑制雄性激素的形成。适用于
睾丸切除后的转移性前列腺癌。
需严密观察低血钾的发生。
氨基导眠能:500~1000mg,每日3次,口服。
可阻止胆固醇向孕烯醇酮的转化而抑制睾丸
及肾上腺合成产生雄激素,同时也可抑制醛
使前列腺癌临床症状一过性加剧,出现不可
逆并发症。
警惕抗雄激素撤退综合征(AAW-Antiadrogen withdraw syndrome)的出现经MAB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均可好转,但一段时间后(1-2年内)肿瘤发生进展,停止MAB后,约40%的病人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又可获得缓解(1年以上),这种现象即为抗雄性激素撤退综合征。
可抑制固醇膜的合成及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
赖酶,配合氢化可的松使血浆PSA下降50%。
康士得:50mg,每日1次,口服。
150mg,每日1次,口服中达去势水平。
可与前列腺及脑垂体的雄激素受体结合
与前列腺雄激素受体的亲合力比福至尔强4倍。
与脑垂体雄激素受体的亲合力比福至尔强10倍。
同时可竞争结合突变型及野生型受体。
其半衰期长(5.8天),适合每日1次给药水平,
在第一次给药后就可达到有效血液浓度,代谢
杂质少,但无生物后活性。
可出现男性乳腺增生、潮红,没有其他内分泌
作用。
(四)5α-还原酶抑制
保列治:5mg,每日1次。
在前列腺内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DHT)
转化,它降低血浆中的PSA作用有限,但可
减慢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水平的回升。对
①睾丸切除,只减少了前列腺内60%的雄激素,40%来自肾上腺雄激素,癌细胞在低浓度雄激素环境下逐渐适应这种环境,变为对雄激素不敏感。
②前列腺癌原来就存在对雄激素不敏感的克隆细胞。
③前列腺基底细胞含有大量抗凋亡基因,BCI-2或突变型P53,这些基因均具有抗凋亡的功能。
④雄激素受体(AR)发生突变,突变后受体对雄激素不敏感。
因醇类抗雄激素:
醋酸环丙孕酮(CPA):100mg/d(美国尚未批准使用)。
醋酸甲地孕酮4mg,每日2次。
醋酸氢羟甲稀孕酮250mg,每日1次。
甲孕酮(安宫黄体酮)100mg,每日3次,口服或150mg,肌肉注射,每周一次。
醋酸氯地孕酮100mg,每日1次,三个月后50mg,每日1次。
非固醇类(单纯抗雄激素)抗雄激素。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用机制
作用于前列腺基质,直接作用于前列腺癌细
胞。
通过在下丘脑水平的反馈调节,使LHRH和
LH产生降低。
不良反应
小剂量DES以前列腺癌细胞无作用。
心血管毒副作用。
死亡率高,多发生在治疗后1年内。
影响酯代谢,凝血系统及体液平衡。
40%男性乳腺增生。
2.LHRH拟似物(LHRHa)
固醇、皮质醇及雌激素的合成,类似于肾上
腺切除术。适用于内分泌治疗无效或复发性
前列腺癌。副作用多,需慎用。
(六)雄激素全阻断(MAB-Maximal
Androgen Blockade)。
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睾丸和肾上腺产生大致相等数量的双氢睾酮(DHT),而双氢睾酮是刺激正常的以及癌性前列腺细胞生长和产生功能有活性的雄性激素。
因此,单独使用诺雷德注射的早期,大部分的LHRH受体被诺雷德占领,再出现血浆中LH浓度暂时性增高,睾丸产生的睾酮也一过性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