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皮革防霉剂-纺织防霉助剂-防霉整理剂-纺织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

合集下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织物的功能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织物抗菌和防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菌和防霉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物品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2. 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常见的面料抗菌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杀菌、光照杀菌和高温杀菌等。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有银离子、锌离子、氯酚等。

这些抗菌剂会与细菌的细胞膜或酶发生反应,进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乳酸菌、益生菌等。

3. 面料的防霉性能防霉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抑制霉菌滋生的能力。

常见的防霉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热风处理和高温处理等。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防霉剂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防霉剂有氯酚、浸渍剂等。

这些防霉剂会破坏霉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阻止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真菌菌种等。

4. 面料抗菌和防霉性能测试方法为了评估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细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和微生物测定等。

4.1 细菌抑制率测试细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抗菌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细菌的抑制率。

4.2 霉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防霉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霉菌,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霉菌的抑制率。

抗菌防霉剂利尔洁PCMX的应用特性

抗菌防霉剂利尔洁PCMX的应用特性
2、 家 用 ( 日 用 ) 利 尔 洁 ®PCMX 的 低 毒 性 使 得 其 广 泛 的 应 用 在 家 庭 、 办 公 室 和 工 厂 , 如 : 皮肤创伤消毒清洗和防护配方(液体、霜、乳液)。 通用消毒剂和 混 合清洁 /消毒剂。 抗菌肥皂和卫生保健个人洗手液配方。 洗发香波(特别是去屑)配方。
活性成分
利 尔 洁 ®PCMX
0.5
溶剂
丙二醇
3
增稠剂
羟乙基纤维素
0.6
增效剂
EDTA 二钠
0.1
两性表面活性剂
椰油胺氧化物(cocamine oxide) 4
香精
0.1
珠光剂
珠光剂 1 号
0.5
酸度调节剂 乳酸 去离子水
湖南达洁科技有限公司 Hunan Dajie Technology Co. Ltd.
大 肠 杆 菌(8)
40-250
耻垢分枝杆菌
167
绿 脓 杆 菌 ( 9)
80-1000
普 通 变 形 杆 菌 (2)
100-125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125
蜡样芽胞杆菌
50
枯 草 芽 孢 杆 菌(2)
50
普 罗 威 登 斯 菌(2)
167
柠 檬 杆 菌 ( 2)
167-250
醋酸钙不动杆菌
83
化脓性棒状杆菌
表 1:
含 1%PCMX 溶液 对致 病菌 杀 灭时 间一 览表
测试菌种
杀灭程度% 15 秒 后
杀灭程度% 30 秒 后
杀灭程度% 60 秒 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
99.80%
99.80%
99.80%
抗甲氧西林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防霉剂介绍

常见防霉剂介绍

常见防霉剂介绍
1. 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氧化有机物质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氧化剂防
霉剂有:
- 双氧水:具有良好的杀菌和除臭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防
霉场景。

- 过氧化氢:能够杀灭霉菌并防止霉菌再生,在家居和医疗环
境中被广泛使用。

- 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空气中的霉菌和细菌。

2. 孔隙杀菌剂
孔隙杀菌剂是一种能渗透到物体表面和内部微孔中杀灭霉菌的
化学物质。

常用的孔隙杀菌剂包括:
- 合成孔隙杀菌剂:包括三氧化硫、氨气等,能有效杀灭霉菌
并防止再生。

- 天然孔隙杀菌剂:包括茶树精油、薄荷精油等,具有天然的
杀菌功效,可用于家居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3. 有机酸
有机酸是一种能抑制霉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有机酸防霉
剂有:
- 柠檬酸:具有抗菌和除臭作用,常用于食品加工和家居防霉中。

- 苯甲酸: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防霉处理。

4. 离子型防霉剂
离子型防霉剂是一种通过释放抑制霉菌生长的离子来达到防霉
效果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离子型防霉剂有:
- 银离子防霉剂:通过释放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来防止霉菌滋生,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制品等领域。

- 铜离子防霉剂: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常用于木材和建筑
材料的防霉处理。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防霉剂及其介绍,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防霉剂可以有效预防霉菌的滋生和传播。

新型抗菌防霉剂处理后纺织品的防霉特性

新型抗菌防霉剂处理后纺织品的防霉特性
关 键 词 纳 米 TO ; 聚糖 ; 织 品 ; 霉 剂 i 壳 纺 防 中图 分 类 号 : V 4 4 T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Fu u e it nc f t x ie r a e v l ng s r ss a e o e tl s t e t d by a no e a i c e i la d m id w e it nt a e ntba t r a n l e r ssa g nt
Q A ig n ,S a i, A in e I N Tnt g U H ia T N Ta w i i j
( e i e a oaoyo i rcs, e i nv s yo h mi l eh o g , e ig 1 0 2 ,C ia B in K y L br t B o o e B r g U i r t f C e c c n l y B rn 0 0 9 hn ) jg r f p a d y y l s wh n t se fe 4 h. I dd t n, t g n a t f r 1 lun r c c e e e td a r 2 t n a ii o he a e t h s
新 型 抗 菌 防 霉 剂 处 理 后 纺 织 品 的 防 霉 特 性
钱 婷婷 , 苏海 佳 , 天 伟 谭
( 京 化 工 大 学 北 京 市 生 物加 工 过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2 ) 北 00 9
摘 要 通 过 纳米 TO i 与 壳 聚糖 的 耦 合 , 备 了一 种 新 型 抗 菌 防 霉 剂 , 将 其 负 载 于 棉 布 表 面 , 究 其 在 日常 光 制 并 研 照 下 的 防霉 性 能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米 TO 与 壳 聚糖 复 合 后 在 防 霉 效 果 上 能 互 相 促 进 , 大 提 高 霉 菌 杀 灭 率 。 防 纳 i 极

皮革防霉剂的研究综述

皮革防霉剂的研究综述

皮革防霉剂的研究综述简述皮革防霉技术及其发展摘要:介绍了目前皮革鞣制过程中霉变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所使用的皮革防霉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国内外皮革防霉剂发展状况。

提出了在环保、健康要求更加严格的新形势下绿色皮革防霉剂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关键字:皮革,防霉,防霉剂前言我国是世界皮革加工与贸易中心,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统计,2000年我国皮革及其制品的出口就达到约1116亿美元,位居轻工业之首,在我国外汇储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很多国际壁垒的出台,使我国皮革工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皮革发霉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制革厂家,随着我国皮革出口量的增加,解决皮革防霉变的极为重要。

添加皮革防霉剂是针对皮革发霉最主要方法[2]。

随着科学技术及化工行业的发展,很多皮革防霉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皮革发霉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很快又滋生出很多新的问题。

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国际上特别是欧盟成员国,针对我国革制品的检验日益严格,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2008年以来,欧洲相继发生我国皮革产品使用DMF防霉剂疑致消费者过敏事件,事件涉及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等欧洲国家,涉及的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为沙发和鞋。

2009年1月29日,欧盟委员会产品安全委员会专家以投票表决方式,通过禁止进口DMF (富马酸二甲酯)的决定,并提请欧盟议会批准。

欧委会已要求欧盟成员国自5月1日起禁止含有富马酸二甲酯(DMF)的产品投入市场,并要求撤回市场上已有的相关产品。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皮革生产、出口大国,我们应积极面对挑战,主动研制和使用绿色环保型防霉剂,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贸易争端和经济损失,而且这也有利于我国皮革工业在绿色环保的要求下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

1 皮革霉变1.1 皮革霉变原因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名称,意即“发霉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比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它们往往在潮湿的气候下大量生长繁殖,长出肉眼可见的丝状、绒状或蛛网的菌丝体,有较强的陆生性,在自然条件下,常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的霉变和植物的真菌病害[4]。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防霉整理剂,防霉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防霉防腐剂,纺织品防霉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提要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

防霉剂对人身体的危害

防霉剂对人身体的危害

防霉剂是防止霉菌生长的添加剂。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进步,对商品保鲜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霉剂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我们在许多地方都需要杀菌剂,例如日常食品,水果和蔬菜,纺织品和皮革。

让我们谈谈防霉剂是否对健康有害。

防霉剂的主要成分:季铵盐衍生物,cassonne,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等。

能够预防微生物引起的霉菌的药物。

有酚(例如苯酚),氯酚(例如五氯苯酚),有机汞盐(例如油酸苯基汞),有机铜盐(例如8-羟基喹啉铜),有机锡盐(例如三乙基氯或三丁基锡),以及无机盐,例如硫酸铜,氯化汞和氟化钠。

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油漆和绝缘材料。

防霉剂的分类化妆品的防霉剂洗涤产品的防霉剂纸的防霉剂广谱杀菌剂皮革的防霉剂木材的防霉剂对细菌,真菌和藻类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它主要适用于日常使用,例如化妆品,洗涤产品,凝胶水,乳霜,液体肥皂和湿纸巾。

外观理化指标:无色至澄清琥珀色液体PH 2〜4密度(20℃),g / cm3。

聚合物材料受模具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在系统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

因此,减少已知容易被霉菌侵蚀的添加剂的数量或添加防霉剂是增强材料的抗菌能力的有效手段。

霉菌抑制剂对霉菌的杀灭作用是通过孢子的细胞膜进入细胞,破坏孢子或防止芽芽,从而防止霉菌的生长。

霉菌抑制剂对霉菌孢子细胞的毒性作用如下:(1)抑制酶系统的活性。

因为酶系统与霉菌孢子细胞中的各种代谢作用密切相关。

(2)破坏能量释放系统。

(3)与酶的-NH 2和-SH反应,从而抑制了酶的功能(例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砷和醌)。

(4)过度促进磷酸氧化还原系统,从而破坏细胞功能。

(5)在细胞萌发过程中抑制RNA合成,从而防止其孢子萌发。

(6)抑制电子转移系统或转氨酶系统。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分类:关于我们| 标签:涂料试验方法防霉霉菌电工2010-01-09 17:14 阅读(213)评论(3)上海老顾抗菌防霉实验室收集了各行业抗菌防霉领域的标准,也承接了不同领域的抗菌防霉检测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电子产品:CB 1171.7-1987 船舶设备环境测量方法霉菌GB 2421.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编制者用信息试验概要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 2423.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BT 2424.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长霉试验导则HB 5830.13-1986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HB 6783.8-1993 军用机载设备气候环境试验箱(室)检定方法霉菌试验箱(室)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试验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GB 12085.11-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长霉GB 12085.12-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纺织行业CCGF 201-2008 纺织品FZT 01021-1992 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JIS L1902 -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QBT 2881-2007 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木材行业GB 22280-2008 防腐木材生产规范GBT18260-2000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1GBT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GBT 13942.1-2009 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1-2000 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L Y-T1635-2005 木材防腐剂L Y-T1636-200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日化家化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化妆品卫生规范塑料行业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CT 939-2004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涂料行业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GBT 21353-2008 漆膜抗藻性测定法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其他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T4789.1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16292~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B34 T 404-2004 饲料中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使用规则GB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GBT4857.21-1995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GBT 4857.21-1995 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GBT 14643.5-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GBT 20671.11-2006 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测定方法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GBT 21805-2008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SKEG型生物抗菌隔膜阀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抑菌整理技术进展的回顾(二) yd5710杨栋梁(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简讯2005/10/28注:本文第(一)部分,已在本网页[讨论园地]第54期中转载三、抑菌整理[12-19]1996年1l月,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JAFET(原名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议会,简称SEK)在原有抗菌防臭加工部外,增设了抑菌加工部,规划开发更高抗菌性能的抑菌整理产品,以满足防止"院内感染"以抑制MRSA繁殖为主要目标的新产品开发和探讨产品达到的防菌性能。

在1998年2月制订抑菌整理产品通过SEK认证标准,同年6月在原有抗菌防臭整理产品外,开始了一般用途的抑菌整理产品SEK(橙色)认证,特殊用途抑菌整理产品SEK(红色)认证,则于同年9月才实施认证。

原有抗菌防臭整理目的是以抗菌防臭为诉求,提供抑制细菌在纤维上繁殖,防止产生臭味的纺织品。

其合格产品的标志为兰色SEK,作为对消费者保证质量。

而抑菌整理目的是提高生活环境,与医护环境质量为诉求,提供抑制细菌在纤维上繁殖的纺织品,根据产品的用途,可分成二种:一般家庭用纺织品,其合格产品以橙色SEK标志表示,特殊用途,如医院以及相应的医疗、保健等机构用的纺织品,其合格产品以红色SEK标志表示。

生产以上两类产品所用的抗菌整理剂及整理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标准是完全相同的,这里不再列出。

但抗菌防臭整理产品与抑菌整理产品评估的标准是有区别的,今简单归纳如表2所示。

然抗菌剂的应用。

纳米抗菌材料中,以纳米级TiO2和或ZnO的光催化型抗菌剂,最受人注目。

它们本身无毒、无味、无刺激性、对人体安全性高耐热稳定性好,不会燃烧,呈白色,以其优异的抗菌性而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

它们的结构属有氧空位的典型N型半导体,能吸收能量高于禁带宽度的短波光辐射,使价带电子跃到导带,同时形成空穴。

一般情况下,电子处于价带中,受到晶体场的限制和禁锢,不能自由运动;如果受到外来可见光或紫外线照射,价带电子被激活到导带,形成空穴-电子对,它与吸附在其表面的H2O和02作用生成具有极强化学活泼性的羟基自由基(OH·)和活性氧离子 (-0-2);它能与细菌内有机物及其分泌毒素反应,从而将细菌、残骸和毒素一起杀灭或消除。

纳米级TiO2或ZnO的光催化机理,可以下式表示:TiO2 + hv → +h+e-+ O →·O-2h+ + H2O →·OH + H+整理用的纳米抗菌剂是要将纳米微粒,需先用耐氧化的有机硅多孔膜进行包裹予处理,然后制备成均匀的分散体,目前仍是一个技术难题。

因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需要有性能良好的粘合剂搭配应用,也是成败的关键。

其次,锌离子游离出来能与蛋白酶结合,失去活性后,不再具有杀菌功能。

有人指出:光催化型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材料的抗菌效率不是太高,抗菌谱窄,又需要强光照射才能激发产生电子-空穴。

尚需从杀菌机理研发高效的纳米抗菌材料。

天然抗菌剂来源于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中提取物。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应用天然抗菌化合物来生产抗菌纺织品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方面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今将植物和动物中抗菌化合物的情况简介于后。

植物类天然抗菌剂:罗汉柏的蒸馏物为桧油。

其中酸性油中含桧醇(又称日柏醇),中性油中含斧柏烯,都具有一定抗菌性,日本三木理研发的OH Retine和Union化学工业的Unika MCAS-25均是桧柏油微胶囊产品。

艾篙萃取液主要成分有:1,8一氨树脑,2-守酮、乙酰胆碱、胆碱等,它们都有抗菌消炎,抗过敏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蕺莱(鱼腥草),由叶、茎、穗中萃取,含癸酰基乙醛、甲基壬基酮、月桂酸、黄酮系成分。

栎苷、异栎苷等,有抗葡萄球菌、线状菌等作用。

芦荟萃取液中含酚类化合物,如芦荟素有抗菌防霉,中和虫咬的毒液和解毒作用。

动物类天然抗菌剂:富士纺将适量(0.5-3%)壳聚糖微粉均匀混入强力粘胶纺丝液中,纺出Chitopoly抗菌强力粘胶纤维,三菱粘胶用壳聚糖混入聚丙烯腈纺丝原液中,制成抗菌腈纶纤维。

壳聚糖作为抗菌剂在织物上的应用,已在逐渐推广中,详见有关文献,不再一一介绍了。

昆虫的抗菌性蛋白质:昆虫体内的抗菌蛋白质也是天然抗菌剂,此项工作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开始研究,已分离出15O种以上抗菌蛋白质,可分为防卫素(Defensin)型,杀菌素(Cecropin)型,攻击素(Atracin)型,含高脯氨酸(Proline)抗菌蛋白型,含高甘氨酸(Gliycin)抗菌蛋白型等。

昆虫抗菌蛋白一般有耐热、抗菌谱广的特点,对MRSA有一定作用,还未见应用报导。

此外,原来胍类抗菌整理剂,新开发一种单胍齐聚物品种(PHMG),受到世界关注。

四、纺织品的抗菌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法的新动向[20-23]随着抗菌整理技术的进步,抗菌性试验方法也有相应的修订,这些情况在"抗菌防臭整理的现状与展望"一文 (刊于印染杂志 1996,22(9);22(10);22(11);22(12))中己述及,这里不再赘述。

之后,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 (JAFET)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先后反映在JIS L1092:1998及其以后各修订版上,而[JIS L1092:2002纤维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抗菌效果]可称较完善的版本了。

2000年,由JAFET向ISO TC38提出“纺织品抗菌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法”提案,经各国投票赞成后,已成立TC38/WG22/PTl进行审议,并于2001年4月在东京,2002年3月在京都,同年12月在里昂召开过三次有关抗菌加工纤维制品抗菌性评估试验法的ISO国际会议。

这是抗菌整理纺织品建立国际抗菌性试验方法标准迈出的坚实的步伐,作者认为该提案体现出在抗菌技术上创新点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抗菌性的定量试验的试验条件与使用条件接近,分成二种方法:①是以静菌活性值或杀菌活性值为评估标准的菌液吸收法(这是传统的接种菌种方法),是高湿状态下增殖细菌的抗菌性的定量试验法。

适用于消费过程中产生汗液和水分的制品,如紧身衣、衬衫、罩衫、睡衣、围裙等。

②是以菌减少值为评估标准的细菌转印法(Printing method)以区别于法国提案中转移法Transfer method,这是新增加的接种菌种方法),是低湿状态下对非增殖性细菌的抗菌性的定量试验法,适用于消费过程中不产生汗液和水份的制品,如白大褂、护士服、护理服、窗帘、地毯等。

二是精度高,三是缩短了试验时间又省力。

今简介于后(一)抗菌性定量试验法概要小时后生菌数的对数值Mc:在试验布上培养18小时后生菌数的对数值(试验成立的条件:增殖值F=Mb-Ma>l.5)后的生菌数的对数值试验成立条件:转印在标准布上试验菌数达到1.0×1O6个以上增殖值F=Mc-Md=±0.5以内Md:刚转印标准布上后的生菌数对数值Mc:在试验布上培养1-4小时后生菌数的对数值(二)ATP (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菌数纺织品上细菌含量,一直沿用 100多年前开发的方法,即将试样上冲洗菌液,在琼脂上培养 (37±1℃,24-48小时)后,再行测定数量,操作繁什且费时,精度也不高,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测定,既省时又省力。

ATP测定用于纺织品上细菌数是技术上一大进步。

利用萤火虫的萤光素酶进行高灵敏度ATP 测定的原理早在1950年左右已经发现了。

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曾用它检证月球表面土壤中是否存在生物,可说是它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以后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问津。

直至近年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完成了无性繁殖的微生物生产虫萤光素酶技术,解决了虫萤光素酶性能稳定性,并赋予它"耐热性"、 "耐表面活性剂"等的基因改性问题;样本中游离ATP去除,由麻烦的膜过滤,改为酶分解技术解决游离ATP问题,以及采用具有低噪音级,感度达1013M级且性能稳定的光电倍增管光量测定仪,才使它成为许多领域中一项乐意采用的新技术。

由于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估协议会 (JAEET)不懈的工作,ATP测定法不但己作为日本纺织品的抗菌性试验法抗菌效果(JIS L1092:2002)中一个新的细菌数测定方法,同时也作为向ISO推荐的内容之一。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内一种贮藏能源的化学物质,肌肉运动能源提供者,也是生物体产生各种物质的酶反应能源。

因此,有生命活动的地方一定有ATP存在;反之,存在ATP表示有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即ATP是生物存在的标志之一。

细菌细胞中也含有固定的ATP 量,且同一种细菌处于对数繁殖期和稳定期其ATP含量是不同的。

当细菌一旦死亡,ATP会被细胞内的分解酶立刻分解殆尽。

由此求得测定样本中ATP 浓度,除以各菌种不同状态下每一个细菌的ATP数量,就可求得样本中的活菌数。

利用此原理,可以方便测定制备试验菌液以及培养后的活菌数。

夏夜郊外萤火虫的发光,是虫尾部发光器中由ATP与酶反应而发光的。

这是效率很高的ATP生物化学发光反应,这种发光量与ATP量呈定量比例关系,是高灵敏度测定ATP的方法。

反应时间很短,大约只需10秒钟即可。

而采用一般的光学测定法很难进行µM级 (1O6mol/ml)的测定,利用生物化学发光反应的测定发光量,1013M级(1017mol/ml)也不成问题。

ATP生物化学发光测定原理,可以图2所示,其操作概要是,(1)在ATP试验菌液(或接种菌液)以及冲洗的菌液中添加Apyrase酶(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与腺苷胱氨酶,利用酶分解将菌体外的游离ATP去除;(2)在去除游离ATP菌液中加入ATP萃取剂进行萃取;(3)萃取后,加入由虫萤光素酶和D-虫萤光素组成的发光试剂,然后用光电倍增管测定由ATP和发光试剂反应发出的萤光光量,其反应式如下:由发光量可求得ATP浓度(mol/l),再由此ATP浓度除以如表3所示不同菌种在不同状态下每一个细菌的ATP量,就是样本中活菌浓度(个/ml)。

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P 肺炎杆菌ATCC4352甲氧苯青霉素钠耐性黄色葡萄球菌IID1677绿脓菌IF03080大肠菌IF03301对数增殖期(mol/个)9.5×1018 4.7×1017 3.5×10189.8×1017 2.8×1016定常期(m01/个)2.4×101817×1018 6.9×10198.6×1019 2.4×1018据称: ATP生物化学发光测定法操作所需时间为:游离ATP去除予处理15分钟,ATP 萃取处理10秒,发光量测定10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