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实地考察等环节进行培养;
4.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有一定认识,但实际行动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土地资源知识。
4.适时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强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讲解:
(1)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土地资源保护行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土地资源的现状,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4.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念,认识到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土地资源保护,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

2. 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2. 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

四、教学过程【探究活动】1. 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土地资源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兴趣。

2. 学生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属于土地资源的事物?他们在你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讲授活动】1. 引入土地资源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土地资源的定义,并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a. 介绍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包括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b.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沙漠化、农业土地污染、城市土地过度开发等。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进行调研,并撰写研究报告。

2. 学生汇报研究报告,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你所在的城市/乡村是否存在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果存在,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2.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关于土地资源的介绍视频。

2. 地图资源:用于学生研究特定地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地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利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拓展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调研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开展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土地资源学案

土地资源学案

土地资源学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构成特点。

2.通过读图及资料分析,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总体特征。

3.通过读图,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学会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学习过程:目标1:1.拍卖会上有四块闲置土地,请你确定它们的用途,并说说你的理由。

A.云南横断山区的一座山地B. 内蒙古科尔沁的一块草地C.市区的一块闲置土地D. 乡村一块肥沃的土地A土地用途,B土地用途,C土地用途,D土地用途。

2.读课本50页图3.2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找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有:3.请你评价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目标3:1.图中A和B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部;原因是:;A是,B是;A和B的分界线是;A和B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2.图中C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部和部;我国的三大林区指的是、3.图中D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部和部;我国四大牧区指的是、、、。

4.戈壁、沙漠、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部。

反馈练习:1.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一发展林业为主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一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C.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D.内蒙古高原一退耕还牧读我国主要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2~5题:2.图中ABCD表示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A.水田、旱地、林地、草地B.旱地、水田、草地、林地C.旱地、水田、林地、草地D.水田、旱地、草地、林地3.A和B都是耕地,但类型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地势C.气候D.河流4. A和B的分界线是()A.黄河B.秦岭-淮河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D.长江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D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A.种植业B.林业C.水产养殖业D.畜牧业6.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A.长白山地B.内蒙古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7.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A.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B.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C.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D.气候于燥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8.右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B.①耕地、②村落、③林地C.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D.①林地、②耕地、③果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9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B.利用类型单一,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C.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D.耕地、林地比重较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10.某纺织集团拟投资建设以棉花和羊毛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厂,适宜建在()A.广东B.内蒙古C.新疆D.西藏。

土地资源初中教案

土地资源初中教案

土地资源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 爱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5.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爱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土地资源的相关图片和数据。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讲解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4. 探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等。

5. 讲解爱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强调爱护土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爱护措施。

6. 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和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爱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的理解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土地资源图片、数据和案例。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地资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土地资源教案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高尔夫” 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①20xx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

20xx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了职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一)展示图片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精选5篇)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基础学问:(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肯定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育: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削减的状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使同学熟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1.记住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2.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三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内部差异和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

教具: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教学设计: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从今日开头我们学习第三节土地资源,在没讲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

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同学回答)3.依据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同学回答: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下面同学们读P90 6.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它为农业生产供应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先找同学回答,老师总结,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简单多样,因而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它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进展供应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类型的比例却不尽合理,下面看P91 6.9图。

回答:1.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23.1%)2.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9.1%)3.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7%)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原则。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土地的定义、土地资源的含义。

2. 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他土地。

3.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4. 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5. 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学生行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行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3.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

5. 总结讲解:归纳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保护措施。

6.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行动,如植树造林、节约用地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调查问卷或写作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土地资源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的实践应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耕地、林地、草地等,加深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土地资源篇1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临沂12中地理组韦洪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地的含义及其土地资源的分类,结合以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理解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2.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土地情感,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观、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会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
(2)学生作答,总结引入新课:第二节土地资源
二、学习过程:
互动探究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土地资源的用途及其重要性。

2.读图P66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你们家主要是什么利用类型
3.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4.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对土地类型及其构成、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和不
足。

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2.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根据图3,9,列表比较几种土地资源的分布,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3. 总结:我国的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主要分布特点。

(P68课文)
4.读教材P69-70“我国南方、北方耕地景观图”和“我国南方、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思考回答:
①造成南方、北方地区耕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我国南方、北方水土构成是否合理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整体认知和学习效果。

小组展示交流。

(四)同步练习
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

(五)布置预习下一节课,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
临沂12中地理组韦洪明
学习目标:
知道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体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结合实际,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利用现状等。

我们知道,耕地、林地、
草地等土地资源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属于可再生资源。

如果利用恰当,就能为人们永续利用;相反,如果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过渡引入: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势非常严峻。

二、学习过程: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互动探究:
1,读图3,13,并结合身边实际,谈一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从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存在的问题)
2,面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土地资源做哪些活动
3,读教材P73,图3,15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谈谈各自揭示的问题,分别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总结。

在课本中做好笔记。

4,,读课本阅读材料:全国土地日
选择一两个主题,展开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整体认知和学习效果。

小组展示交流。

(四)同步练习
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

(五)布置预习下一节课,
布置小组合作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保护家乡的土地”。

下节课上课时分组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