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控制和原则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加强消毒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全 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 感染扩散。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与建议
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消毒隔离措施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治疗,对病区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建议措施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口罩、 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感
染风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滥用问题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抗药性的增强,为治疗带来困难。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 药物。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对抗日益严重的病菌耐药性问题。
严格消毒
对于医疗器械和接触患者 的物品,应该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 感染的风险。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手卫生
经常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能有效减少医院 感染的传播。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 品,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与防护
预防控制措施
对医院感染的患者和携带者进行 隔离,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
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 感染 01 Nhomakorabea根据传播方式
医院感染可经接触传播、血液传播、 呼吸道传播等途径 03
根据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呼吸
道、消化道、血液等 02
医院感染的危害
危害健康
医院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病情 加重、并发症和死亡。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详细版.ppt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详细版.ppt

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1、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未戴 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面。
2、戴好手套的手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视线范围内。 3、手套破裂或污染时,立即更换。
4、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到皮肤。
常见错误
1、戴第二只手套时已戴手套的大拇指捏住手套里面。 2、戴无菌手套后不自觉整理口罩、眼镜。 3、脱手套时手套污染面接触皮肤、脱手套后不及时洗手、
❖ 3、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所需物品,包内有剩余物品,则按原 折痕包起扎好系带,注明开包日期、时间,超过24小时不 能使用。
❖ 4、包内物品一次全部取出时课,件可将包托在手中打开,另一 手将包布四角抓住,使包内物品妥善置于无菌区域内。
无菌包的包扎
❖ 无菌物品应使用质 厚、致密、未脱脂 的双层纯棉 包布包
❖ 若是双层包裹的无菌 包,则内层无菌巾需
课件 用无菌持物钳打开。
❖ 无菌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应按原折痕依次包 盖, 包布带横向绕捆固定,以表示此包已使 用过。随即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小时内 可再使用。如包内物品污染,须重新灭菌。
课件
❖ 无菌包内物品如 需全部取出,可 将包托在手上,
❖ 另一手将包布四 角抓住,稳妥地 将包内物品放在 无菌区内。
❖ 注意手不能接触 瓶口及瓶盖中间部。
课件
❖ 将溶液瓶贴有标签的一面握于手掌中,先倒出 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冲洗后的瓶口处按需 要量倒入 无菌容器。
❖ 倒溶液时,应避免引起水珠回溅污染瓶 口,并 保持标签干燥,不被溶液浸湿。
课件
❖ 倒取溶液后立即将瓶塞盖好。盖回瓶塞时,应将手指 接触处对准标签,以避免与倒出溶液处 的瓶口接触, 消毒瓶塞。最后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目的】供无菌操作用 【评估】无菌操作目的、环境,无菌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ppt课件

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ppt课件
►预防和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 钱!!

温馨提示和告诫
► 不重视医院感染的院领导,不是好领导 ► 不重视医院感染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 不重视医院感染的护士,不是好护士 ► 不重视医院感染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基本知识
► 医院感染: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病的感染;还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3审核感控科年度计划,并对其工作进行考核
► 4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感控问题,遇有紧 急情况随时召开会议
► 5实行主任委员负责制,秘书与各委员保持密切联系,负责
通知会议并做好记录,形成的决议由主任委员负责指示贯彻
落实。
第一级组织
►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红头)
► 组长---由医院感染管理员会主任委员担任 ► 组员 ► 由感控科、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后勤科 科主任担任
► 兼职感控员 ► 1兼职 医生。。。 ► 2兼职 护 士。。。
► 普通医务人员。。。 ► 保 洁 人 员。。。
►举例一
►兼职医生感控职责
► 在科主任的领导和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室院感管理 ► ①参加感控科培训并负责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 ②督导本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 7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直接有关
► 医源性感染:
► 是指就诊病人发生在任何开展诊疗活动的机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感染。如流动 诊所、透析中心、门诊手术室、家庭病房等。

WHO和美国,已有将医源性感染取代医院感染的趋势。
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暴发
► 是指短时间内,医院或者科室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的医院 感染----《200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
医院感染现状
据WHO调查,全球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7%。 各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波动在3%-17%,如美国为5%,英国为7.5%,日本为5.8%。 具报道我国普通医院的感染率为5.22% , 37家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感染率为6.25%。 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室有各类型的ICU、新生儿病房、危重病人抢救室、神经外科病房、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病房、血液病房和肾病病房等。
*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病人发生龟分支杆菌(脓肿亚型)感染启示我们: (1)应用消毒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不能凭经验或者相当然。 (2)某些消毒剂是具有挥发性的,注意浓度的监测,即使 刚刚配制完毕也应当测试浓度,以防错配。 (3)各种消毒剂的标签明确,避免误用。 (4)《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的器械必须达无菌,而戊二醛的灭菌时间为10h, 用过的器械不能直接放入同一消毒剂容器中,以免在未达灭菌情况下误用,引发感染。
*
医院感染现状
我国外科医院ICU感染率达35.9%,有的医院达50%以上,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2.6%。 医院感染发病率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大于1000张病床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率高于500张病床以下的医院,这主要是由于级别高的医院、教学医院与大医院收治的病人病情重,病种复杂,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插入性操作等所致。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患者; 各种侵入性操作; 环境; 药物使用; 医务人员因素; 消毒液 (浓度)
*
—— 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 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切口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 —— 2004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 2005年,某医院发生10例白内障术后眼球的绿脓杆菌感染,9人眼球摘除。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2、光照消毒法:
原理—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细菌菌体蛋 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死 亡。 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霉菌、酵母菌更弱。
(1)日光曝晒法 —适用于:床、 垫、、、、, 曝晒6小时,每2小时 翻动一次。
(2)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法
—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紫外线波长254 埃米) 1)方法: 灯亮后5—7分钟计时,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灯 后需间歇3—4分钟再开启),关闭门窗。消毒空气时, 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先扫净尘埃;消毒物品时,有 效距离不超过1米,物品需摊开或挂起。
【注意要点】 1、每1周过滤1次,每2周更换消毒剂1次 2、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
洗, 3、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锈剂 4、内窥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10min,每天使用前后
各消毒30min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高效】
【适用情况】 1、 0.2%-手的消毒,浸泡1-2min 2、 0.2%-0.5%--物体表面10min 3、0.5%-餐具消毒,30-60min 4、1%-2%-室内空气消毒,8ml/ m3加热蒸熏,密闭 门窗30~120m
原理:
煮沸100 ℃ ,5∽10分钟,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加入 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 点至于105℃,除增加杀菌外, 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①玻璃包好冷水放; ②橡胶包好沸水放; ③小物包好沉水中; ④轴节、盖盖要打开; ⑤碗、盆相同不重叠; ⑥尖锐器械不煮它。
方法:
物品浸没,水沸计时 (中途添加再次沸), 及时取出放无菌容器。
【适用情况】 2%溶液--皮肤消毒 2.5%溶液--脐带断端的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疗器械和设备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医院感染的控制 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控制 ppt课件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 诊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6、医院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
9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 症表现。
❖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 表现。
❖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等。(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行隔离; ❖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
须采取防护措施; ❖ 高度易感病人应当进行保护性隔离。
-
12
(二)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下列要求实施消 毒灭菌
❖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接触破损皮 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 2、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
13
❖ 3、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 一灭菌;
25
医用垃圾转运前的无害化处理
1、锐利物品如针头、穿刺针、缝针、手 术刀片等,置于锐器盒内焚烧处理。
2、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剥 离掉针头后毁形,装入专用黄色垃圾袋中, 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交垃圾处置中心焚烧。
有明确潜伏时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 平均潜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
7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 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 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全感染) 的感染。
-
8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
10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
❖ 1、应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 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 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 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 物,人们误 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 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 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 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 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 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在24小时内上报 至卫生部: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 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医疗 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0例以上医 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 成重大公共卫生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等。说明医院感染管 理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
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 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 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繁殖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
疱疹、弓形虫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要按临床诊 断报告,力求对医院感染做出病原学诊断。
2.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 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 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 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 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 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 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照片,其发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指免疫机能低
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
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 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 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 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 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
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二)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 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 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 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
(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 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 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 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
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 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原则
医院感染的感染链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
感染中约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 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三)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
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
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 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 感染中约占25%。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住院床位在100以上应设立医院感染管 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 隔离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并达到规定的;医 疗机构应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 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 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 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 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 人员的职业健康;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 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 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 施;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预防与控 制的原则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涉及护 理工作的诸多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 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 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 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 工作的基础,要想做好任何一项实质性护理,都离不开这几方面 的知识和技术。因此,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 和控制方法,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不仅是护理学的主要任务,也 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