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一、锅炉热效率(%)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排烟温度高。1.2吹灰器投入率低。1.3灰渣可燃物大。1.4锅炉氧量过大或过小。1.5散热损失大。1.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大。1.7煤粉粗。1.8汽水品质差。1.9设备存在缺陷,被迫降参数运行。……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降低排烟温度。2.2及时消除吹灰器缺陷,提高吹灰器投入率。2.3降低飞灰可燃物、炉渣可燃物。2.4控制锅炉氧量。2.5降低散热损失。2.6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2.7控制煤粉细度合格。2.8提高汽水品质。2.9根据情况,调整锅炉受热面的布置。2.10必要时改造燃烧器,使之适合燃烧煤种。……

二、锅炉排烟温度(℃)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炉膛火焰中心位置上移,排烟温度升高

1.1.1投入上层燃烧器多,层间配风不合理。

1.1.2上层给煤机给煤量过大。 1.1.3燃烧器摆角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火焰中心位置上移。 1.1.4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氧气不足,煤粉燃烧推迟。 1.1.5一次风机出口风压高,风速过大,进入炉膛的煤粉燃烧位置上移。 1.1.6锅炉本体漏风,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大。 1.1.7煤粉过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 1.1.8煤质挥发分低、灰分高、水分高,着火困难,燃

烧推迟。 1.1.9磨煤机出口温度低,使进入炉膛的风粉混合物温度降低,燃烧延迟。

1.2因锅炉“四管泄漏”进行堵管,造成过热器、再热器或省煤器传热面积减少。

1.3送风温度高。1.4烟气露点温度高。1.5吹灰设备投入不正常。1.6受热面结焦、积灰。1.7空气预热器堵灰,换热效率下降。1.8水质控制不严,受热面内部结垢。1.9给水温度低。……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机组负荷变化,及时调整风量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保持最合适的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2.1.2及时调整炉底水封槽进水阀,保证水封槽合适的水位。 2.1.3煤质发生变化,及时调整燃烧,保证燃烧完全和炉膛火焰中心适当。 2.1.4定期进行受热面吹灰和除渣,保持受热面清洁。 2.1.5保持合适的烟气流速,减少尾部受热面积灰。 2.1.6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保证燃烧有足够氧气。 2.1.7提高给水温度。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3定期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及时消除空气预热器漏风。 2.2.4经常检查炉膛看火孔、炉墙、炉底水封,发现问题及时封堵,减少锅炉本体漏风。

2.2.5加强吹灰器的日常维护,严密监视吹灰器电动机电流,对吹灰器枪管弯曲及经常卡在炉内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吹灰器投入率在95%以上。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检查燃烧器损坏情况,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2受热面、烟道积灰、结渣检查清理。 2.3.3调整确定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4烟气挡板状况检查,挡板位置核对调整。 2.3.5炉顶密封、看火孔、人孔门、炉底密封水槽漏风检查治理。 2.3.6空气预热器波形板更换、冲洗,检查处理扇形板、弧形板变形、脱落及轴承磨损缺陷,检查处理密封间隙自动调整机构缺陷。 2.3.7制粉系统:磨煤机折向门、热风和冷风挡板开度调整。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调换,弹簧加载力和间隙调整。一次风机进口挡板开度调整。 2.3.8烟道、膨胀节漏风缺陷检查处理。 2.3.9吹灰器及相关设备检查处理。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燃烧器变形、磨损处理、更换,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 2.4.2受热面积灰、结渣全面检查处理。 2.4.3水冷壁、省煤器、再热器、过热器监视段进行割管检验内部腐蚀结垢情况。 2.4.4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等治理工作。 2.4.5对“四管泄漏”采取的堵管进行修复。 2.4.6尾部烟道易磨损部位焊补及做防磨处理。 2.4.7受热面(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排烟温度。 2.4.8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2.4.9锅炉本体、烟道等伸缩缝采用先进的塑性材料密封,减少漏风。……

三、飞灰含碳量(%)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燃煤挥发分低,锅炉燃烧效率与燃烧稳定性下降。1.2燃煤灰分高,着火温度高、着火推迟,炉膛温度降低,燃烬程度变差。1.3燃煤水分高,水汽化吸收热量,炉膛温度降低,着火困难,燃烧推迟。1.4煤粉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1.5 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1.6锅炉氧量低,过剩空气系数小,燃烧不完全。1.7一、二次风速及一、二次风量配比不当。1.8燃烧器喷嘴烧损变形,造成一次风速度发生变化。……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根据煤质和炉内燃烧工况,及时调整磨煤机通风量,保持合适的风煤比。 2.1.2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持最佳锅炉氧量,使煤粉充分燃烧。 2.1.3提高入炉煤混配均匀性,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2.1.4保持制粉系统运行稳定,尽量减少启、停次数。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4定期取样化验分析飞灰可燃物,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对磨煤机弹簧加载力、间隙和折向门开度进行调整。 2.2.5 煤质变化较大时应严密关注煤的燃烧特性,并进行相应的燃烧调整。 2.2.6不定期对磨煤机相关部件磨损情况检查处理,如对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进行调换等。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对预热器进行清灰,提升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热风温度。 2.3.2燃烧器位置、摆角、磨损、烧损、结焦检查处理,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3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调整确定燃烧器摆角位置。 2.4.2检查处理风门严密性和管道漏风。 2.4.3加装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 2.4.4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四、炉渣可燃物(%)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燃煤挥发分低,锅炉燃烧效率与燃烧稳定性下降。1.2燃煤灰分高,着火温度高、着火推迟,炉膛温度降低,燃烬程度变差。1.3燃煤水分高,水汽化吸收热量,炉膛温度降低,着火困难,燃烧推迟。1.4煤粉粗,着火及燃烧速度慢。1.5锅炉氧量低,过剩空气系数小,燃烧不完全。1.6一、二次风速及一、二次风量配比不当。1.7下层燃烧器喷嘴烧损变形或结焦。1.8最下层二次风速过小。……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根据煤质和炉内燃烧工况,及时调整磨煤机通风量,保持合适的煤粉细度、均匀性。 2.1.2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保持最佳锅炉氧量,使煤粉充

分燃烧。 2.1.3提高入炉煤混配均匀性,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2.1.4确保最下层二次风速足够大。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3每天取样化验分析炉渣可燃物,发现异常及时分析调整。 2.2.4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对预热器进行清灰,提升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热风温度。 2.3.2燃烧器位置、摆角、磨损、烧损、结焦检查处理,更换或修补损坏的喷嘴、喷管及钝体。 2.3.3 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4磨煤机磨辊套及磨碗衬板调换,弹簧加载力和间隙调整,折向门开度调整。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检查处理风门严密性和管道漏风。 2.4.2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五、烟气含氧量(%)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锅炉本体漏风,增大了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1.2预热器漏风大。1.3锅炉负荷或煤质发生变化,风、粉调整不及时。1.4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1.5燃烧器型式、运行方式不合理。1.6最佳锅炉氧量值确定不准确。

1.7氧量测量不准确。……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检查看火门,确保关闭严密。 2.1.2控制好适当的炉膛负压,减少炉膛漏风量。 2.1.3锅炉负荷、煤质变化时,调整一、二风量,保持最佳锅炉氧量控制值。 2.1.4保持炉底水封水位正常,减少炉底漏风量。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锅炉检修前后进行漏风试验和风门特性试验。 2.2.2进行优化燃烧调整试验,确定锅炉最佳氧量值。 2.2.3定期测试空气预热器漏风,为漏风治理提供依据。 2.2.4定期标定氧量测量装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2.5及时检查、调整风烟系统挡板位置(如: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等开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一次风管和防磨衬里松脱、变形、裂纹、磨损检查处理。 2.3.2烟道做风压试验,检查严密性,处理泄漏部位。 2.3.3 烟气挡板位置、开度、缺损、变形、松脱、密封、卡涩检查处理。 2.3.4校正辅助风和燃料风门挡板开度位置。 2.3.5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 2.3.5.1锅炉本体:炉墙、炉顶密封、看火孔、人孔门、炉底密封板变形、腐蚀及水槽漏风检查处理。 2.3.5.2空气预热器密封间隙测量调整,扇形板和弧形板的变形、磨损检查治理,密封间隙自动调整机构检查处理。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一次风管和防磨衬里松脱、变形、裂纹、磨损检查处理、更换,浓缩器及钝体采用陶瓷片、碳化硅等防磨措施。 2.4.2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漏风查漏堵漏等治理。 2.4.3对预热器内部结构及密封装置进行改造,减少漏风。 2.4.4锅炉本体、烟道等伸缩缝采用先进的塑性材料密封,减少漏风。……

六、散热损失(%)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1.1保温材料选用不符合技术要求。1.2保温材料理化性能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1.3保温施工工艺和检修不符合技术要求。1.4保温材料膨胀缝处理不当。1.5临时检修设备拆除保温后未及时恢复保温或保温效果不好。……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温测试,检测保温质量。2.2表面温度超标的传热体均应进行保温,特别是应注意对阀门法兰、弯头等处的保温工作,有脱落和松动的保温层应及时修补。2.3对炉顶密封结构、炉内内衬、燃烧器部位的炉墙保温情况进行检查处理。2.4对炉顶及炉墙严密性差的锅炉,应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或改造原有结构的措施加以解决。2.5根据使用部位和所要求的材料理化性能指标,选用合格的保温材料。2.6根据锅炉炉墙与密封罩的严密程度、热力设备与管道的散热损失或表面温度的超标和保温结构等情况,确定检修项目。2.7加强热力设备、管道、阀门保温的监督和维护,保温效果应列入A/B 修竣工验收项目,保温完好情况应列入C/D修、停机消缺及日常维护消缺的

验收项目。……

七、预热器漏风率(%)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密封结构形式不合理。1.2自动密封调节装置跟踪不正常。1.3运行过程中送风机和一次风机出口风压过高,漏风量增大。1.4预热器传热元件积灰严重。……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加强对空气预热器出入口风压差和烟气压差的监视调整。 2.1.2保证

一、二次风速条件下,适当降低一、二次风压。 2.1.3正常投用空气预热器吹灰器。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定期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 2.2.2及时消除自动密封调节装置缺陷,确保自动投入正常。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空气预热器漏风治理,空气预热器密封间隙测量调整,扇形板和弧形板的变形、磨损检查治理,密封间隙自动调整机构检查处理。 2.3.2加装空气预热器出入口氧量测量装置,可在线监测空气预热器的漏风情况。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对预热器传热元件进行清洗。 2.4.2密封系统改造,径向和轴向采用多重密封。 2.4.3低温段受热元件采用耐腐蚀材料(如COR-TEN钢、搪瓷或陶瓷)改造。 2.4.4空气预热器中心密封筒填料密封结构改进:在主轴上方加膨胀节,用一次风或压缩空气封死中心筒漏风;将原来的填料弹性压板装置改为不锈钢波形膨胀节,并对全周进行满焊密封。 2.4.5改进空气预热器扇形板密封自动调整装置,调整间隙,提高调节性能和投用可靠性。……

八、煤粉细度R90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煤粉偏粗的原因。

1.1.1磨煤机一次风风量大。 1.1.2磨煤机:磨辊弹簧加载力不足,磨辊、磨碗间隙大,磨煤机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偏大。 1.1.3煤质波动,燃煤可磨系数变化。

1.2煤粉偏细的原因。

1.2.1磨煤机一次风风量小。 1.2.2磨煤机:磨辊弹簧加载力过大,磨辊、磨碗间隙小,磨煤机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偏小。 1.2.3煤质波动,燃煤可磨系数变化。……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根据燃烧调整试验确定的经济煤粉细度,将磨煤机的风煤配比调整在最佳值运行。 2.1.2按照制粉系统性能及调整试验所确定制粉系统最佳运行方式要求进行操作。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进行制粉系统性能及调整试验,确定制粉系统最佳运行方式。 2.2.3定期测试煤粉细度,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磨煤机弹簧加载力和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2.3 C/D修,停机消缺

2.3.1磨煤机内部检查,校正弹簧加载力和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 2.3.2 一次风机进口调节挡板开度校验。 2.3.3系统漏风治理。……

九、炉水泵耗电率(%)、单耗(kWh/t汽)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炉水泵运行方式不合理。1.2炉水泵效率低。1.3炉水泵出力不足增加运行泵。……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控制炉水泵电动机低压冷却水温度和冷却水流量在规定范围内。 2.1.2严格监视炉水泵出、入口压差。 2.1.3炉水泵运行二台,一台备用。 2.1.4监视和调整好汽包水位,防止汽包水位低导致炉水泵工作不正常振动。 2.1.5提高汽包压力或适当降低给水温度,以消除炉水泵进口汽化现象。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根据有关试验要求,严格按照炉水泵运行二台,一台备用的故障处理方案进行操作、维护。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过滤器、冷却器、滤网解体检查清理。 2.3.2消除炉水泵系统泄漏缺陷。 2.3.3 炉水泵电机的绝缘检查。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炉水泵出口阀解体检查消缺。 2.4.2炉水泵叶轮汽蚀磨损情况检查消缺。 2.4.3径向轴承、推力轴承检查消缺,间隙测量调整。 2.4.4电动机内加装磁性过滤网。 2.4.5炉水泵定子线圈检查,导电头更换。 2.4.6测量调整叶轮底部和泵电机、法兰间的间隙。……

十、制粉系统出力(t/h)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给煤机有故障,给煤量不均匀或给煤机出力不足。1.2给煤机煤量定度不准,实际给煤量偏低。1.3一次风量低、热风温度不高,造成磨煤机的干燥出力和制粉出力不足。1.4磨煤机磨辊套或磨碗衬板磨损导致出力不足。1.5磨煤机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不合理。1.6磨煤机磨辊与磨碗间隙不合理。1.7磨煤机弹簧加载不合理。1.8磨煤机出口粉管阻力大。1.9煤粉过细。1.10煤质差。1.11“四块”入仓频繁。……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按照优化后的磨煤机风煤比曲线运行。 2.1.2在保证煤粉细度合格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给煤量和风量,尽可能保持磨煤机最大出力。 2.1.3根据磨

煤机磨碗差压的大小来控制给煤量,以保证不超过磨煤机的最大载煤量。 2.1.4确保空气预热器吹灰正常进行,减小空气预热器漏风,使热一次风温符合规程规定。 2.1.5正常投用磨煤机出口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确保磨煤机出口温度正常。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制粉系统性能试验,确定给煤量和一次风的最佳配比。 2.2.2定期测试煤粉细度。 2.2.3定期监视石子煤排放量。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给煤机煤量定度校正。2.3.2检查磨煤机磨辊套及磨碗衬板磨损情况,对磨损超标的进行调换。 2.3.3磨煤机弹簧加载力调整,磨辊头与弹簧加载间隙调整。 2.3.4磨煤机出口折向门挡板开度调整。 2.3.5调整磨煤机空气节流环数量,确保风速正常。 2.3.6一次风机进口调节挡板开度校验。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检查处理磨煤机空气节流环缺陷,磨损超标的一次风管调换。 2.4.2根据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做好有关调整工作。……

十一、磨煤机耗电率(%)、单耗(kWh/t煤)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磨煤机通风量不足,煤粉过细。1.2磨煤机磨辊和磨碗的间隙过小。1.3磨煤机弹簧加载力过大。1.4“四块”入仓频繁。1.5磨煤机运行方式不合理,效率偏低。1.6煤质差。……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在保证煤粉细度合格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给煤量和风量,尽可能保持磨煤机最大出力。 2.1.2根据负荷的不同,及时调整磨煤机投运台数。 2.1.3按照优化后的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风煤比曲线运行。 2.1.4根据磨煤机磨碗差压的大小来控制给煤量,以保证磨煤机的最佳载煤量。 2.1.5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制粉系统性能试验,确定最佳风煤配比。 2.2.2加强输煤设备检查维护,防止“四块”入仓。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校验标定磨煤机风量,确保正确。 2.3.2 调整磨煤机磨辊和磨碗间隙。2.3.3磨煤机弹簧加载力调整。2.3.4磨煤机折向挡板开度调整。2.3.5给煤机煤量定度校验。……

十二、一次风机耗电率(%)、单耗(kWh/t煤)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一次风道阻力大。1.2一次风道漏风。1.3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大。1.4制粉系统漏风大。1.7一次风调整不合理,风压过高、风量过大。1.5一次风机效率低。1.8机组负荷低。……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确保一次风机出口挡板和一次风道挡板处于全开位置。 2.1.2确保空气预热器吹灰正常。 2.1.3 维持适当的一次风压。 2.1.4按照优化后的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风煤比曲线运行。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制粉系统性能试验,确定最佳风煤配比。 2.2.2定期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 2.2.3及时检查处理机壳、轴封漏风。

2.3检修措施

2.3.1进行一次风机进出口挡板开度位置校验。 2.3.2进行一次风风道漏风治理。 2.3.3对一次风机内部及进口消音器的杂物进行清理。 2.3.4叶轮喇叭口间隙测量,间隙超标时进行更换; 2.3.5对叶轮与机壳间隙进行调整。 2.3.6空气预热器波形板更换、冲洗,扇形板间隙调整。 2.3.7一次风机进行变频改造。……

十三、送风机耗电率(%)、单耗(kWh/t汽)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锅炉风道漏风。1.2空气预热器漏风。1.3过剩空气系数过大。1.4入炉煤质变差,偏离设计煤种,机组相同负荷下的燃煤量、燃烧用风量增加。1.5二次风道阻力增加。1.6送风机效率低。1.7机组负荷率低或频繁启停。1.8进风温度高。……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根据锅炉优化燃烧调整试验结果,控制适当的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2.1.2确保送风机进、出口隔离挡板处于全开位置。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送风机特性试验,确定最佳运行工作点及高效工作区。 2.2.2 风道严密性检查处理。 2.2.3风门挡板缺陷及时处理。 2.2.4及时检查处理机壳、轴封漏风。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严格按照规定调整风机动静间隙。2.3.2调整送风机动叶开度。2.3.3校验送风机出口挡板开度。2.3.4清理送风机内部及进口消音器杂物。2.3.5风道严密性检查处理。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检查修复风机叶片,必要时调换损坏严重的叶片。 2.4.2空气预热器波形板更换、冲洗,扇形板间隙调整。 2.4.3风机效率低于75%时进行节能改造。 2.4.4风机电机进行变频节能改造。……

十四、引风机耗电率(%)、单耗(kWh/t汽)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锅炉烟道以及除尘器积灰,特别是空气预热器积灰,造成烟风道阻力增加。

1.2锅炉烟道、尾部受热面以及除尘器漏风。1.3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大。1.4炉内过剩空气系数过大。1.5机组负荷变化,运行调整不及时,造成炉膛负压过大。1.6机组负荷率低或频繁启停。1.7入炉煤质变差,偏离设计值。1.8除尘器效率低。1.9引风机叶片磨损严重,运行效率低。1.10风机出口脱硫烟道阻

力大。1.11锅炉本体汽水管道有泄漏。……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严格执行吹灰制度,防止受热面积灰、堵灰,降低烟气系统阻力。2.1.2保持引风机前、后烟气隔离挡板和烟道挡板处于全开位置。 2.1.3根据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结果,控制适当的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2.1.4调整炉膛负压,减少炉膛及烟道漏风。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引风机特性试验,确定最佳运行工作点及高效工作区。 2.2.2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烟道、电除尘器等系统漏风检查、处理。 2.2.3及时检查处理机壳、轴封漏风。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严格按照规定调整风机动静间隙。 2.3.2引风机叶片缺陷消除并进行动叶开度调整。 2.3.3引风机进出口挡板开度校验。 2.3.4风道严密性检查处理。 2.3.5空气预热器波形板更换、冲洗,扇形板间隙调整。 2.3.6消除除尘器缺陷,提高除尘效率。2.3.7清理脱硫系统烟道,减小烟道阻力。2.3.8消除锅炉本体汽水管道泄漏缺陷。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2.4.1检查修复风机叶片,必要时调换损坏严重的叶片。 2.4.2风机效率低于75%时进行节能改造。 2.4.3风机电机进行变频改造。 2.4.4必要时对除

尘器进行改造,提高除尘效率。……

十五、主蒸汽压力(MPa)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下列情况汽压升高:

1.1.1发热量升高、挥发分升高或灰分降低。 1.1.2制粉系统启动。 1.1.3 协调控制跟不上AGC调节增负荷指令,煤量大幅增加。 1.1.4炉膛大面积塌焦。 1.1.5人为控制调整不当或自动控制失灵。 1.1.6部分汽轮机主蒸汽调节阀误关。

1.2下列情况汽压降低:

1.2.1煤质不稳定,发热量下降,挥发分下降,灰分、水分升高。 1.2.2一次风管堵塞。 1.2.3锅炉燃烧不佳。 1.2.4水冷壁、过热器漏泄。 1.2.5水冷壁积焦。 1.2.6制粉系统出力不足,或跳闸。……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 AGC控制时要严密监视给煤量波动情况,出现燃料猛增猛减的情况,则需进行人工干预。 2.1.2通过燃烧调整使主蒸汽压力按经济曲线运行。 2.1.3正常投入主蒸汽压力自动。 2.1.4监视热量释放计算值,煤质变化后应及时进行燃烧调整。 2.1.5人为调节负荷时,煤量增减幅度不能过大。 2.1.6保持制粉系统启停稳定。 2.1.7严格执行吹灰管理制度。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热力试验,确定机组滑压运行的定压、滑压分界点和经济阀位及滑压运行曲线,滑压运行时保持经济阀位(某一确定的汽轮机高压调节阀开度)运行。 2.2.2提高主蒸汽压力自动投入率及自动调节品质。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炉膛受热面清焦。 2.3.2进行烟风道清灰。 2.3.3检查处理燃烧器喷嘴损坏缺陷。 2.3.4锅炉受热面磨损情况检查处理,加装防磨罩,调换磨损超标管。 2.3.5消除水冷壁、过热器漏泄。 2.3.6检查、消除制粉系统缺陷。 2.3.7检查处理调节阀电液调节系统缺陷。

2.4 A/B修技术改造

2.4.1开展炉管寿命管理,对达到使用年限的炉管进行更换。……

十六、主蒸汽温度(℃)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下列情况主蒸汽温度升高

1.1.1炉膛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温度升高。1.1.2煤量增加过快。1.1.3燃煤的挥发分降低,煤粉变粗,水分增加。 1.1.4过剩空气量增加。 1.1.5制粉系统启停。 1.1.6减温水自动控制调整不当。 1.1.7过热器吹灰选择不当。 1.1.8给水温度偏低。

1.2下列情况主蒸汽温度降低

1.2.1火焰中心下偏:燃烧器摆角有偏差,下摆;喷燃器从上层切换到下层,或下层给粉量过多。 1.2.2燃煤的挥发分增大,煤粉变细,水分减少。 1.2.3过热器受热面积灰、结渣、内部结垢。1.2.4锅炉汽包汽水分离效果差。1.2.5

减温水阀门内漏。 1.2.6自动调整不当,减温水量过大。 1.2.7炉水水质严重恶化或发生汽水共腾。 1.2.8给水温度升高。 1.2.9水冷壁和省煤器吹灰时间选择不当。 1.2.10煤量减少过快。……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AGC控制时要严密监视给煤量波动情况,出现燃料猛增猛减的情况,须对减温水调节进行人工干预。 2.1.2人为调整负荷时,煤量增减幅度不能过大。 2.1.3进行优化燃烧调整试验,确定锅炉最佳氧量值,合理调节锅炉氧量。 2.1.4调整燃烧器投运方式,通过燃烧调整保证锅炉的主蒸汽温度。 2.1.5正常投入锅炉主蒸汽温度自动控制。 2.1.6加强监视过热器各段汽温,对汽温调整做到勤调、细调,减少喷水减温水量,控制主蒸汽温度。2.1.7通过试验掌握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对主蒸汽汽温的影响规律,分析原因,做好预见性调整工作。 2.1.8合理进行受热面吹灰。 2.1.9分层调整燃料量,合理控制火焰中心,调节一、二次风配比,必要时改变过量空气系数。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调整试验,确定锅炉最佳的运行方式和控制参数。 2.2.2提高主蒸汽温度自动调节品质。 2.2.3及时发现和分析炉膛火焰中心发生偏移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2.3 C/D修,停机消缺

2.3.1消除减温水各阀门内漏现象。 2.3.2受热面焦、积灰清理。 2.3.3疏通预热器,处理烟道漏风。

2.4 A/B修及技术改造

锅炉效率计算

单位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或相应于每千克燃料(固体和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所对应的输入热量中有效利用热量所占百分比为锅炉热效率,是锅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锅炉的热效率的测定和计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正平衡法 用被锅炉利用的热量与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之比来计算热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又叫直接测量法。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热效率=有效利用热量/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100% =锅炉蒸发量*(蒸汽焓-给水焓)/燃料消耗量*燃料低位发热量*100% 式中锅炉蒸发量——实际测定,kg/h; 蒸汽焓——由表焓熵图查得,kJ/kg; 给水焓——由焓熵图查得,kJ/kg; 燃料消耗量——实际测出,kg/h; 燃料低位发热量——实际测出,kJ/kg。 上述热效率公式没有考虑蒸汽湿度、排污量及耗汽量的影响,适用于小型蒸汽锅炉热效率的粗略计算。 从上述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正平衡试验只能求出锅炉的热效率,而不能得出各项热损失。因此,通过正平衡试验只能了解锅炉的蒸发量大小和热效率的高低,不能找出原因,无法提出改进的措施。 2.反平衡法 通过测定和计算锅炉各项热量损失,以求得热效率的方法叫反平衡法,又叫间接测量法。此法有利于对锅炉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影响热效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热效率的途径。反平衡热效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热效率=100%-各项热损失的百分比之和 =100%-q2-q3-q4-q5-q6 式中q2——排烟热损失,%; 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5——散热损失,%; q6——灰渣物理热损失,%。 大多时候采用反平衡计算,找出影响热效率的主因,予以解决。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2 炉优化调整 机组稳定运行已有3个多月,但在调试结束后我厂#2机组在3月份前在满负荷时床温在960℃左右,总风量大,风机电流大,厂用电率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三个月的分析、调整,近期床温整体回落,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煤颗粒度的差异。前一段时间负荷300MW时床温高炉膛差压在,下部压力,近期炉膛差压在,下部压力,这说明锅炉外循环更好了,分离器能捕捉更多的物料返回炉膛,同时也减少了飞灰含碳量,否则小于1mm的煤粒份额太多分离器使分离效率下降,小于1mm 细颗粒太多就烧成煤粉炉的样子,从而导致高床温细颗粒全给飞灰含碳量做贡献了,大于10mm煤粒太多就烧成鼓泡床了,导致水冷壁磨损加剧爆管、冷渣器不下渣和燃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粒度(1—9mm)是保证燃烧的前提,当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只能通过加大风量使床温下降,在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加负荷一定要先把风量加起来,否则负荷在300MW时床温会上升到接近980℃,甚至会因床温高被迫在高负荷时解床温高MFT保护,如果处理不当造成结焦造成非停。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煤粒度是决定是否把锅炉烧成真正循环流化床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粒度问题解决了,锅炉90%的问题都解决了,国内目前最好的煤破碎系统为三级筛分两级破碎。 二、优化燃烧调整。3月份以来#2炉床温虽然整体下降,但仍不够理想,由于我厂AGC投入运行中加减负荷频繁,所以在负荷变

化时锅炉床温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时床温相差接近200℃,不断的调整风煤配比使其达到最优燃烧工况,保证床温维持在850℃-900℃。负荷150MW时使总风量维持32万NM3/h左右,一次流化风量21万NM3/h,二次风量11万NM3/h左右,同时关小下二次风小风门(开度20%左右,减小密相区燃烧,提高床温)和开大上二次小风门(开度40%左右,增强稀相区燃烧,提高循环倍率),可使床温维持850℃左右,正常运行中低负荷时一次风量保证最小临界流化风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可使床温维持高一点,以保证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负荷300MW时总风量维持62万NM3/h左右,一次风量27万NM3/h左右,二次风量35万NM3/h左右,同时开大下二次小风门(开度80%左右,增强密相区扰动,降低床温),关小上二次小风门(开度60%左右,使稀相区进入缺氧燃烧状态),因为东锅厂设计原因,二次上下小风门相同开度情况下上二次风是下二次风风量的三倍,所以加减负荷时根据负荷及时调整二次小风门开度对床温影响较大。高负荷时在床温不高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一次风,以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二次风用来维持总风量,高负荷时床温尽量接近900℃,以达到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同时加负荷时停止部分或全部冷渣器,床压高一点增强蓄热量可降低床温,减负荷相反,稳定负荷后3台左右冷渣器可保证床压稳定。 在优化燃烧调整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配合锅炉主管薛红军进行全负荷低氧量燃烧运行,全负荷使床温尽量靠近900℃。根据#2炉目前脱硝系统运行情况,负荷150MW时根据氧量及时减减小二次风,

提高运行锅炉热效率的几点建议

提高运行锅炉热效率的几点建议 目前,运行中的锅炉一般以煤为燃料,由于对其管理、操作水平的限制,以及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致其运行的热效率极大地低于《工业锅炉最低热效率标准》的规定,造成能源大量浪费。显然,提高运行锅炉的热效率,降低产汽成本,成为一个相当的现实问题。 锅炉热效率即有效利用燃料燃烧放出总热量的百分数。根据热平衡原理,热损失小了,有效利用热就多,效率便会提高。因此,如何提高锅炉热效率就成为研究如何降低热损失。 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锅炉散热损失、灰渣物理损失等。由于前两项热损失对效率影响很大,一般占总热量的 15~30%,有时可高达50%。因此,这里将重点讨论它们。 一、排烟热损失: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的一项主要热损失。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即:要降低排烟热损失就是降低排烟温度和保持一定的过量空气系数。 1.排烟温度: 排烟温度对锅炉热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排烟温度愈高,排烟热损失愈大,相应锅炉热效率就愈低。按照要求,这项热损失随着锅炉容量的不同一般在8%左右,但是很多锅炉达不到这个要求,有的高达15%左右,降低这项热损失成为锅炉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锅炉在实际运行中,设备一定时,排烟温度的高低主要由烟气短路、受热面积灰与结垢以及运行负荷等因素而影响。 (1)烟气短路:煤在炉膛中燃烧,高温烟气离开炉膛后,应流经所有对流受热面进行热交换,但由于施工质量、检修不及时或用户私自进行不合理的结构改造等原因,使对流受热面的隔墙不严或损坏,造成烟气短路,只能和部分对流受热面进行热交换。显然,烟气流程变短,锅炉的排烟温度一定会相应提高。 (2)受热面积灰:据有关资料可知,烟灰的导热系数为0.07~0.12kW/m·℃,锅炉钢材的导热系数为35.6~50.6kW/m·℃,后者大约是前者的463倍,这样一来,假如锅炉在运行中,受热面积灰不及时清理,传热阻力将大大增加。通常,受热面积灰1mm厚,热损失将增加4~5%左右,同时多浪费燃料10%,所以,锅炉在运行当中应及时吹灰,以便降低排烟温度。实际中,不少用户将锅炉吹灰系统甩掉,显然,这是极大的错误。 (3)受热面结水垢:据资料可知,水垢的导热系数为1.28~3.14 kw/m·℃,比钢材的导热系数平均小19.5倍,显然,如果受热面结了水垢,其传热效果将会骤降,造成燃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民 鲁南铁合金发电厂 文章分析电厂燃气锅炉在运行中发生回火或脱火,灭火及炉膛爆炸事故维护管理,运行监视调整等各方面原因,提出了响应的预防措施,用以提高燃气锅炉安全运行控制水平,确保正常运行。 1、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影响回火、脱火的根本原因有:燃气的流速,燃气压力的高低,燃烧配置状况,结合各电厂燃气锅炉燃烧运行中回火或脱火,从实际可以看出,回火或脱火大多数是调节燃气流速,燃气压力判断不准确及燃烧设备配置状况差别。下面我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回火或脱火的原因 1.1回火将燃烧器烧坏,严重时还会在燃烧管道发生燃气爆炸,脱火能使燃烧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单只燃烧器或炉膛熄火。气体燃料燃烧时有一定的速度,当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浓度处于燃烧极限浓度围,且可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低于燃烧速度时,火焰就会向燃料来源的方向传播而产生回火。炉温越高火焰传播速度就越快,则越产生回火。反之,当可燃气体在燃烧器的流速高于燃烧速度时,会使着火点远离燃烧器而产生脱火,低负荷运行时炉温偏低,更易产生脱火。例如2#燃气炉,炉膛压力不稳定,忽大忽小,烟气中CO2和O2的表计指示有显著变化,火焰的长度及颜色均有变化,并且还有一只

燃烧器烧坏,说明有回火或脱火现象,影响安全运行,气体燃料的速度时由压力转变而来的,如若气体管道压力突然变化或调压站的调压器及锅炉的燃气调节阀的特性不佳,便会使入炉的压力忽高忽低,以及当风量调节不当等均有可能造成燃烧器出口气流的不稳定,而引起回火或脱火,经以上分析可知,我们采取控制燃气的压力,保持在规定的数值,为防止回火或脱火在燃气管上装了阻火器,当压过低时未能及时发现,采取防火器,可使火焰自动熄灭,得到很好效果。1.2在燃气锅炉的燃烧过程中,一旦发生回火或脱火,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1.2.1首先应检查燃气压力正常与否,若压力过低,应对整个燃气管道进行检查,若锅炉房总供气管道压力降低,先检查调节站调压器的进气压力,发现降低时及时与供气站联系,要求提高供气的压力;若进气压力不正常,则应检查调节器是否有故障,并及时加以排除,同时可以投入备用调压器并开启旁通阀。若采取以上措施仍无效,则应检查整个燃气管道中是否有泄漏,应关闭的阀门是否关闭,若仅炉前的燃气管道压力降低,则应检查该段管道上的各阀门是否正常,开度是否合适,是否出现泄漏情况。当燃气压力无法恢复到正常值时,应减少运行的燃烧器数据,降低负荷运行,直至停止锅炉运行。 1.2.2如若燃压过高,应分段检查整个燃气管道上的各调节阀是否正常,其次检查个燃烧器的风门开度是否合适,检查风道上的总风压和燃烧器前风压是否偏高等,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燃气的锅炉灭火及预防

锅炉热效率计算

1兆帕(MPa)=10巴(bar)=9.8大气压(atm)约等于十个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约等于十米水柱,所以1MPa大约等于100米水柱,一公斤相当于10米水柱 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一摄氏度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一吨水=1000千克每千克水2260千焦 1000千克就是2260 000千焦 1吨蒸汽相当于60万千卡/1吨蒸汽相当于64锅炉马力/1锅炉马力相当于8440千卡热。 用量是70万大卡/H 相当于1.17吨的锅炉 以表压力为零的蒸汽为例,每小时产一吨蒸汽所具有的热能,在锅内是分两步吸热获得的,第一步是把20度的一吨给水加热到100度的饱和水所吸收的热能,通常这部分热能为显热,其热能即为1000×(100-20)=8万/千卡时。 第二步则是将已处于饱和状态的热水一吨加热成饱和蒸汽所需要吸收的热能,这部分热为潜热,其热能即为1000×539=53.9万/千卡时。 把显热和潜热加起来,即是一吨蒸汽(其表压力为零时)在锅内所获得的热能, 即:53.9+8=61.9万/千卡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蒸汽锅炉每小时一吨蒸发量所具有的热能,相当于热水锅炉每小时60万/大卡的容量。 天然气热值 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kcal)=4.1868千焦(kJ),所以每立方米燃烧热值为33494.4—35587.8KJ 产地、成分不同热值不同,大致在36000~40000kJ/Nm3,即每一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热值约为36000至40000千焦耳,即36~40百万焦耳。 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kcal)=4.1868千焦(kJ),所以每立方米燃烧热值为33494.4—35587.8KJ。而1度=1kW*h=3.6*10^6J=3.6*10^3KJ。即每立方燃烧热值相当于9.3—9.88度电产生的热能, 3.83<1.07*9.3 OR 9.88 天然气价格: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是CH4,分子量是12+4*1=16. 在1标准大气压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升,1立方米的气体有

锅炉热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薛正举 (河北金牛旭阳热电车间) 摘要:锅炉的热效率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的水平。通过计算公司1#锅炉“煤改气”后的热效率,来分析了影响其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燃气锅炉、热效率 锅炉的热效率是指燃料送入的热量中锅炉有效利用的热量所占的百分数。它是锅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的水平。通过计算本公司1#锅炉的热效率,来分析了影响其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同时,也简单论述了其他减少热损失的措施。 一、燃气锅炉热效率的计算 在燃气锅炉相对燃煤锅炉,燃料燃烧程度要高很多,热损失相对比较少,燃气锅炉比燃煤锅炉的热效率要高。以下取公司1#燃气锅炉(煤改气锅炉)在2011年9月15日至17日的运行数据。通过正平衡法来计算1#锅炉的热效率。 正平衡法用被锅炉利用的热量与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之比来计算热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又叫直接测量法。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用下式表示:热效率 = 锅炉蒸发量X(蒸汽焓-给水焓) 燃料消耗量X燃料低位发热量 吨蒸汽耗气量 33 注明:煤气量是由生产部提供,蒸汽产量是锅炉统计。 煤气热值计算

注明:煤气成分明细是由质管部气象色谱仪分析得出,每天分析6次,取平均值。焦炉煤气热值计算公式如下: Qd(KJ/m3) = (Q 1×A 1 + Q 2 ×A 2 + Q 3 ×A 3 + Q 4 ×A 4 )/100 式中: Q 1、Q 2 、Q 3 、Q 4 ——各可燃成份的发热值,千焦/米3。 即,H 2 = 12797, CH 4 = 36533, CO = 12640, CmHn = 71180 A 1、A 2 、A 3 、A 4 ——各可燃成分在煤气中的百分数。 过热蒸汽热值计算 过热蒸汽热值从熵焓图上查出。 锅炉给水的热值 现在锅炉用除盐水水温平均44℃,是由锅炉自备蒸汽加热除氧。自备蒸汽未统计在锅炉产气量内。 水44℃时的热值是 kJ/kg 锅炉效率 锅炉效率={蒸汽热值(kJ/kg)-给水的热值(kJ/kg)}X1000 煤气热值(kJ/m3)X吨蒸汽耗气量(m3/t)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及处理 一、锅炉热效率(%)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排烟温度高。1.2吹灰器投入率低。1.3灰渣可燃物大。1.4锅炉氧量过大或过小。1.5散热损失大。1.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大。1.7煤粉粗。1.8汽水品质差。1.9设备存在缺陷,被迫降参数运行。……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降低排烟温度。2.2及时消除吹灰器缺陷,提高吹灰器投入率。2.3降低飞灰可燃物、炉渣可燃物。2.4控制锅炉氧量。2.5降低散热损失。2.6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2.7控制煤粉细度合格。2.8提高汽水品质。2.9根据情况,调整锅炉受热面的布置。2.10必要时改造燃烧器,使之适合燃烧煤种。…… 二、锅炉排烟温度(℃) 1、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1炉膛火焰中心位置上移,排烟温度升高 1.1.1投入上层燃烧器多,层间配风不合理。 1.1.2上层给煤机给煤量过大。 1.1.3燃烧器摆角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火焰中心位置上移。 1.1.4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与指令有偏差,氧气不足,煤粉燃烧推迟。 1.1.5一次风机出口风压高,风速过大,进入炉膛的煤粉燃烧位置上移。 1.1.6锅炉本体漏风,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大。 1.1.7煤粉过粗,着火及燃烧反应速度慢。 1.1.8煤质挥发分低、灰分高、水分高,着火困难,燃

烧推迟。 1.1.9磨煤机出口温度低,使进入炉膛的风粉混合物温度降低,燃烧延迟。 1.2因锅炉“四管泄漏”进行堵管,造成过热器、再热器或省煤器传热面积减少。 1.3送风温度高。1.4烟气露点温度高。1.5吹灰设备投入不正常。1.6受热面结焦、积灰。1.7空气预热器堵灰,换热效率下降。1.8水质控制不严,受热面内部结垢。1.9给水温度低。……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运行措施 2.1.1机组负荷变化,及时调整风量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保持最合适的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2.1.2及时调整炉底水封槽进水阀,保证水封槽合适的水位。 2.1.3煤质发生变化,及时调整燃烧,保证燃烧完全和炉膛火焰中心适当。 2.1.4定期进行受热面吹灰和除渣,保持受热面清洁。 2.1.5保持合适的烟气流速,减少尾部受热面积灰。 2.1.6每班检查燃烧器辅助风门开度情况,保证燃烧有足够氧气。 2.1.7提高给水温度。 2.2日常维护及试验 2.2.1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不同煤质下经济煤粉细度。 2.2.2定期测试煤粉细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 2.2.3定期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及时消除空气预热器漏风。 2.2.4经常检查炉膛看火孔、炉墙、炉底水封,发现问题及时封堵,减少锅炉本体漏风。 2.2.5加强吹灰器的日常维护,严密监视吹灰器电动机电流,对吹灰器枪管弯曲及经常卡在炉内等缺陷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吹灰器投入率在95%以上。

锅炉热效率计算

一、锅炉热效率计算 10.1 正平衡效率计算 10.1.1输入热量计算公式: Qr=Qnet,v,ar+Qwl+Qrx+Qzy 式中: Qr__——输入热量; Qnet,v,ar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wl ——加热燃料或外热量; Qrx——燃料物理热; Qzy——自用蒸汽带入热量。 在计算时,一般以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输入热量。如有外来热量、自用蒸汽或燃料经过加热(例: 重油)等,此时应加上另外几个热量。 10.1.2饱和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gs——给水流量; hbq——饱和蒸汽焓; hgs——给水焓; γ——汽化潜热; ω——蒸汽湿度;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B——燃料消耗量; Qr_——输入热量。 10.1.3过热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a. 测量给水流量时: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gs——给水流量; hgq——过热蒸汽焓; hg——给水焓; γ——汽化潜热;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B——燃料消耗量; Qr——输入热量。 b. 测量过热蒸汽流量时: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sc——输出蒸汽量; Gq——蒸汽取样量; hgq——过热蒸汽焓; hgs——给水焓; Dzy——自用蒸汽量;

hzy——自用蒸汽焓; hbq——饱和蒸汽焓; γ——汽化潜热; ω——蒸汽湿度; hbq——饱和蒸汽焓;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B——燃料消耗量; Qr——输入热量。 10.1.4 热水锅炉和热油载体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G——循环水(油)量; hcs——出水(油)焓; hjs——进水(油)焓; B——燃料消耗量; Qr——输入热量。 10.1.5电加热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10.1.5.1电加热锅炉输-出饱和蒸汽时公式为: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gs——给水流量; hbq——饱和蒸汽焓; hgs——给水焓; γ——汽化潜热; ω——蒸汽湿度;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N——耗电量。 10.1.5.2电加热锅炉输-出热水(油)时公式为: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G——循环水(油)量; hcs——出水(油)焓; hjs——进水(油)焓; B——燃料消耗量; Qr_——输入热量 二、锅炉结焦的危害、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在炉子的燃烧中心,火焰温度高达1450~1600℃,因此煤灰基本上处于溶化状态。当与受热面碰撞后,溶渣就会粘附在管道或炉墙上,这就叫结焦。 如果炉内结了焦,炉膛部分的吸热量就要减少,到过热器部分的烟温就会增高,而造成个别管子的外壁温度超过它的允许范围,引起爆管,同时还会使主汽温度超温。结焦严重时,会使吸热量的减少而减负荷,甚至停炉。结焦还会使排烟热损失q2和机械热损失q4及风机耗电增加。

锅炉热效率的提高

锅炉是利用燃料嫩烧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工质生产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的设备,也称为蒸汽锅炉。从能量平衡的观点来看,当锅炉工况稳定时,翰人锅炉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的热量应当平衡。由于送人炉内的燃料不会全部燃烧放热,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也不会全部用以产生蒸汽,因此锅炉输出的热t包括有效利用热和各项热损失两个方面,有效利用热是锅炉用以产生蒸汽及加热蒸汽的热量,各项热损失是在燃烧和传热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损失掉的热量。对于燃煤锅炉而言,热平衡方程为:q,+g2+g3+q4+g5+q6--100%式中,q;为锅炉有效利用热百分数,%;q:为排烟热损失百分数,%;,,为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百分数,%;q4为机械不完全嫩烧热损失百分数,%;q,为锅炉散热损失百分数,%;q。为炉渣物理热损失百分数,%。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节能监测中心对晋煤集团成庄电厂锅炉热平衡试验的报告,锅炉运行状况较差,热效率偏低,Is炉热效率为64.92%,2'炉为48.07%,3#炉为54.71%,远低于设计值77%,因此我们需要对锅炉各项热损失偏大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1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1.1降低排烟热损失排烟热损失即烟气离开锅炉排人大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一般锅炉的排烟热损失为4%-8%,经测定,成庄电厂锅炉排烟热损失,1'炉为9A3%,2*炉为7.22%,3#炉为9.3%,排烟热损失偏大。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可降低排烟热损失,但是排烟温度过低也是不允许的。要降低排烟温度,势必要增加锅炉受热面,由于成庄电厂锅炉现已定型,故不能增加受热面。另外,为防止锅炉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排烟温度应保持高些,合理值为1109C-1609C,成庄电厂锅炉排烟温度通常为150℃左右,故排烟温度方面可不予以考虑。降低炉内空气过剩系数可以减小排烟容积,从而减小排烟热损失。空气过剩系数通常应保持在1.5以下,经测定成庄电厂锅炉空气过剩系数偏大,Ir炉为2.78,2'炉为3.09,3'炉为2.73。引起空气过剩系数偏大的原因,一是在锅炉运行中炉膛及烟风道各处存在不同程度漏风现象,二是送引风配风不合理。这既导致排烟热损失的增大,又引起炉膛温度降低,增大了其他热损失,因此要根据锅炉负荷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整送引风机风门开度,并利用检修期间检查处理炉膛及烟风道存在的漏风点,使空气过剩系数趋近于1.40当受热面积灰、结渣和结垢时会使传热减弱,排烟温度升高,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大。因此应及时吹灰除焦和防止结垢,保持受热面内外清沽,以降低排烟热损失。1.2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嫩烧热损失又称可燃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然气体(CO,H2iCH4等)未能完全燃烧而随烟气排出炉外所造成的热损失。经测定成庄电厂锅炉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1'炉为6.01%,2#炉为5.18%,3*炉为5.43%0272空气过剩系数对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影响很大,空气过剩系数过小,将使嫩烧因氧量不足而增大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过大则会降低炉膛温度,也会使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因此在锅炉运行中,要保持空气过剩系数为1.4左右,有较高的炉膛温度,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延长烟气停留时间,促进烟气中可燃物燃尽。1.3降低机械不完全姗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又称可燃固体(固定碳)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它是部分固体可燃物在炉内不完全燃烧随飞灰和炉渣一同排出炉外而造成的热损失,由飞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炉渣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两部分组成。经测定成庄电厂锅炉机械不完全嫩烧热损失,1'炉为17.72%,2#炉为36.42%,3#炉为27.91%0成庄电厂锅炉设计使用燃煤粒度为6二一13二,最大颗粒小于40Ifldl,而实际使用燃煤为末煤,在燃烧中飞灰不完全燃烧现象严重,增大了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因此应解决燃煤颗粒度问题。燃料的灰分越少,挥发分越多,则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就越小,因此应尽量燃用灰分少的煤,保证煤的灰分含量不大于14%0炉渣含碳量偏大,使炉渣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幅度增大,应根据锅炉负荷情况合理调整炉排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示范文本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燃气锅炉运行的燃烧事故原因分析及应 对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文章分析电厂燃气锅炉在运行中发生回火或脱火,灭 火及炉膛爆炸事故维护管理,运行监视调整等各方面原 因,提出了响应的预防措施,用以提高燃气锅炉安全运行 控制水平,确保正常运行。 1、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影响回火、脱火的根本原因有:燃气的流速,燃气压 力的高低,燃烧配置状况,结合各电厂燃气锅炉燃烧运行 中回火或脱火,从实际可以看出,回火或脱火大多数是调 节燃气流速,燃气压力判断不准确及燃烧设备配置状况差 别。下面我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回火或脱火的原因 1.1回火将燃烧器烧坏,严重时还会在燃烧管道内发生

燃气爆炸,脱火能使燃烧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单只燃烧器或炉膛熄火。气体燃料燃烧时有一定的速度,当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浓度处于燃烧极限浓度范围内,且可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低于燃烧速度时,火焰就会向燃料来源的方向传播而产生回火。炉温越高火焰传播速度就越快,则越产生回火。反之,当可燃气体在燃烧器的流速高于燃烧速度时,会使着火点远离燃烧器而产生脱火,低负荷运行时炉温偏低,更易产生脱火。例如2#燃气炉,炉膛内压力不稳定,忽大忽小,烟气中CO2和O2的表计指示有显著变化,火焰的长度及颜色均有变化,并且还有一只燃烧器烧坏,说明有回火或脱火现象,影响安全运行,气体燃料的速度时由压力转变而来的,如若气体管道压力突然变化或调压站的调压器及锅炉的燃气调节阀的特性不佳,便会使入炉的压力忽高忽低,以及当风量调节不当等均有可能造成燃烧器出口气流的不稳定,而引起回火或脱

锅炉燃烧器烧损原因分析及防治

1000MW超超临界 锅炉燃烧器烧损原因分析及防治 曾昕 (中电投前詹港电有限公司,广东揭阳522031) 【摘要】在我国的电力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已经在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方面得到了应用,并在逐渐的满足社会的需求。煤粉燃烧器在锅炉设备当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构成燃烧器的烧损对于炉内的燃烧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故此防治这一情况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就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的燃烧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找出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1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器防治 在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器的烧损情况发生时,最为常见的就是造成火焰的中心发生偏斜,这样就会带来高温腐蚀以及水冷壁结焦这些后果,对于锅炉的安全运行以及在经济方面的损失造成很大影响,这在检修的工作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所以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加以应对。 1 1000MW趄趄临界锅炉燃烧器的烧损原因分析 对于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器的烧损原因,笔者根据相关的资料对某电厂的这一设备进行了分析。该电厂的有一号和二号机组,在2012年开始正式的投人使用,在使用不久就发生了烧损的情况,最为常见的就是燃烧器钝体板的脱落进入到了排渣的系统,在这一机组的运行时限不断的增长的情况下,在锅炉的燃烧火焰中心开始发生了偏斜,在锅炉的左右侧主以及再蒸汽温度方面出现了偏差,在空气的预热器的进口烟气的温度也发生了偏差。这些情况和燃烧器的烧损以及钝体板的脱落有着密切的联系[11。 在燃烧器的具体烧损的原因方面主要体现在燃烧器的区域温度过高,在这一机组负荷1000MW的时候通过远红外辐射高温仪进行对炉膛的温度进行测试,Sit情况如下图1所示,通过这一图形的分布可以发现,炉膛内的火焰中心的温度偏高,高温的烟气对于燃烧器的辐射换热增强,但是在燃烧器的周界冷风的量却不足,这就造成了燃烧器的喷口温度比较高,从而对燃烧器造成了烧损的情况 外就是在这一机组的运行调整的方面。首先就是煤粉的着火距离比较近,由于通风的阻力较大所以进口的一次风量要比设计值要低,这样就会造成着火的距离比较近,进而造成燃烧器的烧损情况发生,还有就为为了能够对机组的用电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对于锅炉内的氧气含量的控制不够,二次风的风速也不高这样也会造成燃烧器的烧损。由于煤质的变化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入炉煤的煤质挥发份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对于设计的煤种相差甚远,在挥发份得到提高之后一次风喷口的煤粉着火的距离就会变近。在磨煤机停运的时候在对应的燃烧器周界的风开度比较小,一次风的喷口没有得到及时的冷却,这就会使得燃烧器发生烧损的情况。 这也和设备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燃烧器的钝体板的制造工艺没有达到标准以及燃烧器的喷口耐磨的强度不够等都会使得燃烧器发生烧损的情况。还有在燃烧器的设计方面的因素也要得到重视,这主要就是对于材料以及结构和停运燃烧器周界风设计的控制值参数这几个重要的方面^ 2 1000MW趄趄临界锅炉燃烧器的烧损问題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对于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器的烧损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对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要在燃烧器设备进行加强监督以及维修,在发现了燃烧器的烧损情况之后,要对其及时的加以更换或者是修补,针对那些脱落的燃烧器钝体板也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在钝体板和一次风喷口的接触地方截贴比较耐磨的陶瓷〖3]。对于钝体板的材质要选取高质量的,使用新的安装工艺,从而来解决燃烧器的钝体板脱落以及磨损这些情况,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治燃烧器的烧损问题,同时还婆能够在燃烧器进口煤粉管壁温的维护方面得到加强,在测量的准确性上要能够得到确保。在停炉的这一阶段,对燃烧器和辅助的二次风安装的角度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从而能够对炉膛的设计切圆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对于锅炉的一次风速的冷热调匀实验和二次风冷态挡板特性试验要积极的完成做好,从而来保证炉膛的火焰中心不发生偏斜。 对于燃烧器的运行调整要得到有效的加强,对于燃尽风门开度以及二次风门要能够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能够使得风箱的差压值以及炉膛的差压值保持在设计值的最近距离,从而对于燃烧器的周界风量满足冷却以及燃烧的相关标准,对于锅炉的各个负荷段的氧气体积的分数要能够将其控制在设计值的最近范围内,这样能够对各个层级的二次风喷口的低风速进行防止,从而对燃烧器起到保护的作用。对于停运燃烧器的周界风门开度的控制曲线要进行优化,加强对停运燃烧器进口煤粉管壁温的监视,还要根据磨煤机的负荷对一次风母管压力以及一次风流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设计的方面就要依照着燃烧器的区域温度对材料进行选择,增加在耐热以及耐磨的性能,对于燃烧器的周界风喷口的截面积要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另外就是要能够对燃烧器的钝体板结构的设计要进行优化。 3结语 总而言之,在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器的烧损问题上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分析,在找到烧损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其解决,要能够根据事故的现场和运行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烧损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此才能够有效的解决烧损的真正问题。参考文献: [1]郝振.双尺度低氮燃烧技术在600MW燃煤锅炉上的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02). [2]张耀.低氮燃烧改造在亚临界机组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02). [3]刘伟,束继伟,金宏达.电站锅炉管式空预器积灰堵塞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电力,2014.(01).

锅炉燃烧调整

锅炉燃烧调整 一、燃烧调整的目的和任务 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锅炉本身的运行工况和参数变化,而且对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经济均将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正常运行或是启停过程,均应合理组织燃烧,以确保燃烧工况稳定、良好。锅炉燃烧调整的任务是: l、保证锅炉参数稳定在规定范围并产生足够数量的合格蒸汽以满足外界负荷的需要; 2、保证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3、尽量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以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4、使NOxSOx及锅炉各项排放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燃烧工况稳定、良好,是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不稳定不但将引起蒸汽参数发生波动,而且还将引起未燃烬可燃物在尾部受热面的沉积,以致给尾部烟道带来再燃烧的威胁。炉膛温度过低不但影响燃料的着火和正常燃烧,还容易造成炉膛熄火。炉膛温度过高、燃烧室内火焰充满程度差或火焰中心偏斜等,将引起水冷壁局部结渣,或由于热负荷分布不均匀而使水冷壁和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的热偏差增大,严重时甚至造成局部管壁超温或过热器爆管事故。 燃烧工况的稳定和良好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可靠保证。只有燃烧稳定了,才能确保锅炉其它运行工况的稳定;只有锅炉运行工况稳定了,才能保持蒸汽的高参数运行。此外,锅炉燃烧工况的稳定、良好,是采用低氧燃烧的先决条件,采用低氧燃烧,对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减少NOx和SOx的生成都是极为有效的。 提高燃烧的经济性,就要求保持合理的风、粉配合,一、二次风配比,送、吸风配合和保持适当高的炉膛温度。合理的风、粉配合就是要保持炉膛内最佳的过剩空气系数;合理的二、二次风配比就是要保证着火迅速,燃烧完全;合理的送、吸风配合就是要保持适当的炉膛负压。无论在稳定工况或变工况下运行时,只要这些配合、比例调节得当,就可以减少燃烧损失,提高锅炉效率。对于现代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效率每提高l%,整个机组效率将提高约0.3—0.4%,标准煤耗可下降3—4g/(kW?h)。 要达到上述目的,在运行操作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燃烧器一、二次风配比,即保持适当的一、二次风的出口速度和风率,以建立正常的空气动力场,使风粉均匀混合,保证燃烧良好着火和稳定燃烧。此外,还应优化燃烧器的组合方式和进行各燃烧器负荷的合理分配,加强锅炉风

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河北艺能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排烟损失和不完全燃烧损失,因此应从这两方面对锅炉进行调整:(一)减少排烟损失 (1)控制适当的空气过剩系数; (2)强化对流传热。 (二)强化燃烧,以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1)合理设计,改造炉膛形状; (2)组织二次风,加强气流的混合和扰动; (3)要有足够的炉膛容积。 排烟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在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所占比重较大,实际运行中其变化也较大,因此尽力降低这两项损失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关键。 1.减少排烟热损失 1)阻止受热面结焦和积灰 由于溶渣和灰的传热系数较小,锅炉受热面结焦积灰会增加受热面的热阻,同样大的锅炉受热面积,如果结焦积灰,传给工质的热量将大幅度减小,会提高炉内和各段烟温,从而使排烟温度升高,运行中,合理调整风,粉配合,调整风速风率,避免煤粉刷墙,防止炉膛局部温度过高,均可有效的防止飞灰粘结

到受热面上形成结焦,运行中应定期进行受热面吹灰和及时除渣,可减轻和防止积灰,结焦,保持排烟温度正常。 2)合适当运行煤粉燃烧器 大容量锅炉的燃烧器一次风喷口沿炉膛高度布置有数层,当锅炉减负荷或变工况运行时,合理的投停不同层次的燃烧器,会对排烟温度有所影响,在锅炉各运行参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应投用下层燃烧器,以降低炉膛出口温度和排烟温度。 3)注意给水温度的影响 锅炉给水温度降低会使省煤器传热温差增大,省煤器吸热量将增加,在燃料量不变时排烟温度会降低,但在保持锅炉蒸发量不变时,蒸发受热面所需热量增大,就需增加燃料量,使锅炉各部烟温回升,这样排烟温度受给水温度下降和燃料量增加两方面影响,一般情况下保持锅炉负荷不变,排烟温度会降低但利用降低给水温度来降低排烟温度不可取,会因汽机抽汽量减小使电厂热经济性降低。 4)防止进入锅炉风量过大 锅炉生成烟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炉内过量空气系数及锅炉的漏风量,锅炉安装和检修质量高,可以减少漏风量,但是送入炉膛有组织的总风量却和锅炉燃料燃烧有直接关系,在满足燃烧正常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送入锅炉的过剩空气量,过大的过量空气系数,既不利于锅炉燃烧,也会增加排烟量使锅炉效率降低,正确监视分析锅炉氧量表和风压表,是合理配风的基础。 2.减少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1)合理调整煤粉细度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 炉优化调整 机组稳定运行已有3个多月,但在调试结束后我厂#2机组在3月份前在满负荷时床温在960℃左右,总风量大,风机电流大,厂用电率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三个月的分析、调整,近期床温整体回落,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煤颗粒度的差异。前一段时间负荷300MW时床温高炉膛差压在1.5KPa,下部压力2.6KPa,近期炉膛差压在2.1KPa,下部压力3.6KPa,这说明锅炉外循环更好了,分离器能捕捉更多的物料返回炉膛,同时也减少了飞灰含碳量,否则小于1mm的煤粒份额太多分离器使分离效率下降,小于1mm细颗粒太多就烧成煤粉炉的样子,从而导致高床温细颗粒全给飞灰含碳量做贡献了,大于10mm煤粒太多就烧成鼓泡床了,导致水冷壁磨损加剧爆管、冷渣器不下渣和燃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粒度(1—9mm)是保证燃烧的前提,当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只能通过加大风量使床温下降,在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加负荷一定要先把风量加起来,否则负荷在300MW时床温会上升到接近980℃,甚至会因床温高被迫在高负荷时解床温高MFT保护,如果处理不当造成结焦造成非停。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煤粒度是决定是否把锅炉烧成真正循环流化床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粒度问题解决了,锅炉90%的问题都解决了,国内目前最好的煤破碎系统为三级筛分两级破碎。 二、优化燃烧调整。3月份以来#2炉床温虽然整体下降,但仍不够理想,由于我厂AGC投入运行中加减负荷频繁,所以在负荷变

化时锅炉床温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时床温相差接近200℃,不断的调整风煤配比使其达到最优燃烧工况,保证床温维持在850℃-900℃。负荷150MW时使总风量维持32万NM3/h左右,一次流化风量21万NM3/h,二次风量11万NM3/h左右,同时关小下二次风小风门(开度20%左右,减小密相区燃烧,提高床温)和开大上二次小风门(开度40%左右,增强稀相区燃烧,提高循环倍率),可使床温维持850℃左右,正常运行中低负荷时一次风量保证最小临界流化风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可使床温维持高一点,以保证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负荷300MW时总风量维持62万NM3/h左右,一次风量27万NM3/h左右,二次风量35万NM3/h左右,同时开大下二次小风门(开度80%左右,增强密相区扰动,降低床温),关小上二次小风门(开度60%左右,使稀相区进入缺氧燃烧状态),因为东锅厂设计原因,二次上下小风门相同开度情况下上二次风是下二次风风量的三倍,所以加减负荷时根据负荷及时调整二次小风门开度对床温影响较大。高负荷时在床温不高的情况下尽量减小一次风,以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二次风用来维持总风量,高负荷时床温尽量接近900℃,以达到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同时加负荷时停止部分或全部冷渣器,床压高一点增强蓄热量可降低床温,减负荷相反,稳定负荷后3台左右冷渣器可保证床压稳定。 在优化燃烧调整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配合锅炉主管薛红军进行全负荷低氧量燃烧运行,全负荷使床温尽量靠近900℃。根据#2炉目前脱硝系统运行情况,负荷150MW时根据氧量及时减减小二次

锅炉燃烧调整

[分享]锅炉燃烧的监视与调整 锅炉燃烧, 调整 锅炉燃烧的监视与调整 1. 燃烧调整的任务炉内燃烧调整的任务可归纳为四点: (1)保证燃烧供热量适应外界负荷的需要,以维持蒸汽压力、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2)保证着火和燃烧稳定,燃烧中心适当,火焰分布均匀,不烧坏燃烧器,不引起水冷壁、过热器等结渣和超温爆管。(燃烧的安全性) (3)燃烧完全,使机组运行处于最佳经济状况。提高燃烧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经济性) (4)对于平衡通风的锅炉来说,应维待一定的炉膛负压。 2. 燃烧火焰监视煤粉的正常燃烧,应具有光亮的金黄色火焰,火色稳定、均匀,火焰中心在燃烧室中部,不触及四周水冷壁;火焰下部不低于冷灰斗一半的深度,火焰中不应有煤粉分离出来,也不应有明显的星点,烟囱的排烟应呈淡灰色。 ① 火焰亮白刺眼:风量偏大,这时炉膛温度较高; ② 火焰暗红:风量过小、煤粉太粗、漏风多,此时炉膛温度偏低; ③ 火焰发黄、无力:煤的水分偏高或挥发分低。 3. 燃料量的调整由于直吹式制粉系统出力的大小直接与锅炉蒸发量相匹配,当负荷变化时,通过①调节给煤机的转速或②启停制粉系统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 (1)负荷变动大,即需启动或停止一套制粉系统。 在确定制粉系统启、停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燃烧工况的合理性,如投运燃烧器应均衡、保证炉膛四角都有燃烧器投入运行等。以韩二600MW锅炉为例: ① 75%~100%B-MCR时,运行五台磨; ② 55%~75%B-MCR时,运行四台磨; ③ 40%~55%B-MCR,只有三台磨煤机运行。

④ 40%B-MCR以下时,两台磨运行。 而当锅炉负荷小于50%B-MCR时,应投入油枪稳定燃烧。同时为了保持低负荷时燃烧的经济性,在停用制粉系统时,应注意先停上层燃烧器所对应的磨煤机,而保持下层燃烧器的运行。 (2)负荷变化不大,可通过调节运行中的制粉系统出力来解决。 1) 锅炉负荷增加,要求制粉系统出力增加,应: ① 先增加磨煤机的通风量(开大磨煤机进口风量挡板),利用磨煤机内的少量存粉作为增负荷开始时的缓冲调节; ② 然后增大给煤量(加大给煤机的转速); ③ 同时开大相应的二次风门,使燃煤量适应负荷。 2) 锅炉负荷降低时,则减少给煤量和磨煤机通风量以及二次风量。 4. 风量的调整锅炉的负荷变化时,送入炉内的风量必须与送入炉内的燃料量相适应,同时也必须对引风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入炉的总风量包括一次风和二次风,以及少量的漏风。单元制机组通常配有一、二次风机各两台。一次风机负责将煤粉送入炉内,故运行中的一次风量按照一定的风煤比来控制;二次风机就是送风机,燃烧所需要的助燃空气主要是送风机送入炉膛的,所以入炉总风量主要是通过调节二次风量来调节的。而调节的目标就是在不同负荷下维持相应的氧量设定值(锅炉氧量定值设为锅炉负荷的函数)。 (1) 总风量的调节方法1) 送风大小的判断 ① 锅炉控制盘上装有O2量表,运行人员根据表计的指示值,通过控制烟气中的CO2和O2含量,从而控制炉内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使其尽可能保持为最佳值,以获得较高的锅炉效率。 ② 锅炉在运行中,除了用表计分析判断之外,还要注意分析飞灰、灰渣中的可燃物含量,观察炉内火焰及排烟颜色等,综合分析炉内工况是否正常。如前所述:火焰炽白刺眼,风量偏大,O2量表计的指示值偏高,可能是送风量过大,也可能是锅炉漏风严重,送风调整时应予以注意;火焰暗红不稳,风量偏小时,O2量表计值偏小,此时火焰末端发暗且有黑色烟怠,烟气中含有CO并伴随有烟囱冒黑烟等。 2) 总风量的调节 ①是通过电动执行机构操纵送风机进口导向挡板或动叶倾角,改变其开度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