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四章.
有机化学 第四章 二烯烃

4-乙烯基 乙烯基-1,6-庚二烯 乙烯基 庚二烯
(4).顺反异构体命名
按顺反法及Z/E法标出顺反结构, 按顺反法及Z/E法标出顺反结构,并写在全 Z/E法标出顺反结构 名前。 名前。
2Z,4E) 2,4(2Z,4E)-2,4-庚二烯 顺,反-2,4-庚二烯 2,4-
(3E,5E)-1,3,5-庚三烯 3E,5E) 1,3,5反,反-1,3,5-庚三烯 1,3,5-
(2).主链编号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编号,双键的位置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编号, 靠近双键的一端编号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写在母体名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写在母体名前,数字间 用逗号隔开。 用逗号隔开。
2 1 3
4 5
1,41,4-戊二烯
(3).书写名称
最后将取代基的位置、数量、 最后将取代基的位置、数量、名称 写在母体名前,就构成二烯烃的全名。 写在母体名前,就构成二烯烃的全名。
这种σ 电子离域产生的效应叫做超共轭效应。 多 , 这种 σ 电子离域产生的效应叫做超共轭效应 。 键还可与p电子产生共轭, 超共轭( σ键还可与p电子产生共轭,称为σ-p超共轭(叔丁 基正碳离子) , 这是叔丁基正碳离子比异丙基正 基正碳离子 ) 碳离子稳定的原因,越多的烷基则产生更多的σ 碳离子稳定的原因, 越多的烷基则产生更多的σ超共轭效应。 p超共轭效应。
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3o C+ > 2o C+ > 1oC+ >CH3+ 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G
C
+
G
C
+
给电子基,使正电荷分散,碳正离子稳定: 给电子基,使正电荷分散,碳正离子稳定: 吸电子基,使正电荷更集中 碳正离子不稳定 碳正离子不稳定; 吸电子基,使正电荷更集中,碳正离子不稳定;
【基础有机化学】第4章 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

三 密度
烷烃的密度均小于1(0.424-0.780)
四 饱和烃的偶极矩
偶极矩均为0。
五 溶解度 烷烃不溶于水,溶于非极性溶剂.
当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溶质分子之间,以及溶剂分 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相近时,溶解容易进行。
RCOO-
-e-
电解
HO• + HO- + Fe3+ RCOO •
4.5.2 键解离能和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CH2 CHCH2
H
CH2 CHCH2 H
均裂 H=359.8kJ/mol (88kcal/mol)
共价键均裂时所需的能量称为键解离能。 键解离能越小,形成的自由基越稳定。
CH2 > CH2 CHCH2 > (CH3)3C > (CH3)2CH
CH3 CH
CH2
CH2
+ HBr
CH3CHCH2CH3 Br
CH3
CH
CH2
C CH3
CH3
+ HBr
CH3 CH3 CH3CH C CH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r
小环环烃可与溴加成,而所有的环烷烃都不 被高锰酸钾氧化,故可用作鉴别。
思考题:如何鉴别下列化合物
褪色 Br 2
不褪色 KMnO4
褪色
不褪色
此外,如在一个分子内有二个部位可以加成 时,要完成两部位的反应。
hv
2Cl
△H=242.6 kJmol-1
链增长 CH4 + Cl
CH3 + HCl
H= 7. 5KJ/mol Ea=16.7 KJ/mol
《有机化学》第四章 卤代烃

9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章
二、 卤代烃的命名
‖
—
(一)习惯命名法
对于不饱和卤代烃,其命名方法是:选择含有卤素原子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主链编号时使不饱和键的位次最小。顺反异构体用Z/E或顺/反标明其构型。例如:
— —
CH3—
CH2CH3
CC
Cl —
CH3
反-3-甲基-2-氯-2-戊烯
例如:
CH3CH2CHCH2Cl
—
2-苯基-1-氯丁烷
11
过 渡 页
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 卤代烃的性质
3 重要的卤代烃
12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一、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
接下页
室温时,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和溴甲烷为气体,其余卤代烃为液体 或固体。卤代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一些卤代烃,如CH2Cl2、 CHCl3等本身就是有机溶剂。除一氯代烃的相对密度小于1外,溴代烷、碘 代烷以及多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均大于1。
构造式
熔点(℃)
沸点(℃)
CH3Cl CH3Br CH3I
CH2Cl2
-97 -93 -66
-96
-24 4 42
40
三氯甲烷
CHCl3
-64
62
四氯化碳
CCl4
-23
77
氯乙烷
C2H5Cl
-139
12
溴乙烷
C2H5Br
-119
38
磺乙烷
C2H5I
-111
72
1-氯丙烷
CH3CH2CH2Cl
-123
卤代烃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又称卤代烷)、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例如:
有机化学第4章 烯烃

4.1.3 烯烃的异构和Z/E标记法
•构造异构由于双键的位置不同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由于双键的位置不同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由于双键的位置不同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例1:丁烯有三个同分异构体 丁烯有三个同分异构体 (1) CH3-CH2-CH=CH2 1-丁烯 丁烯 (2) CH3-CH=CH-CH3 2-丁烯 丁烯 (3) CH3-C=CH2 2-甲基丙烯 异丁烯 甲基丙烯(异丁烯 甲基丙烯 异丁烯) CH3
HX=HCl,HBr,HI 烯烃 卤烷
加成反应历程 + 第一步: -C=C- + H X → -C-C- + X第一步 •生成碳正离子 H 生成碳正离子 第二步:碳正离子迅速与 结合生成卤烷. 第二步 碳正离子迅速与 X- 结合生成卤烷 -C-C- + X- → -C-C+ H HX
σ+ → σ-
4.2 烯烃的物理性质
自
学!!
4.3 烯烃的化学性质 •碳碳双键 碳碳双键 •断裂乙烷 断裂乙烷C-C σ 单键需要 单键需要347kJ/mol 断裂乙烷 •断裂双键需要 断裂双键需要611kJ/mol; 断裂双键需要 •说明碳碳 π 键断裂需要 说明碳碳 键断裂需要264kJ/mol •双键使烯烃有较大的活性 双键使烯烃有较大的活性. 双键使烯烃有较大的活性 • 烯烃的加成反应 --- 烯烃在起化学反应时往往 随着π 键的断裂又生成两个新的 σ 键,即在双键 即在双键 碳上各加一个原子或基团. 碳上各加一个原子或基团 >C=C< + Y-Z → -C-C(σ sp2) σ
4.1.1 烯烃的命名 命名规则(系统命名 命名规则 系统命名): 系统命名 • • • • (1)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母体 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母体 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母体); (2)碳链编号时 应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 碳链编号时,应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 碳链编号时 应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 (3)烯前要冠以官能团位置的数字 编号最小 烯前要冠以官能团位置的数字(编号最小 烯前要冠以官能团位置的数字 编号最小); (4)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CH2﹦ –CH2CH3 C ︱ CH2CH2CH3
有机化学-第四章 环烃

环戊烷分子中,碳碳键的夹角为108°,接近sp3杂化轨 道间夹角,角张力很小,是比较稳定的环。
环己烷分子中6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碳原子之间的 键角为109°28′,分子中没有张力。
大环原子在不同的平面内,键角接近正常的键角,为
无张力环。
环三十烷
三、环己烷的构象
1 椅式构象和船式构象
六个碳原子均为sp3杂化,在保持键角109°28′不变的情况
H2SO4
NO2 NO2
甲苯硝化比苯容易,主要产物为邻位和对位取代产物。
CH3
HNO3 , H2SO4 30℃
CH3 NO2 +
CH3
NO2
(3) 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加热,或与发烟硫酸在室温下作用,生 成苯磺酸。苯磺酸也是强酸,酸性与硫酸接近。
浓 H2SO4 , 80℃ or H2SO4(SO3) , 室温
2 直立键和平伏键
椅式构象中的碳氢键可以分为两类,6个碳氢键与分
子的对称轴平行,叫做直立键或a键。
另外6个碳氢键指向环外,与直立键成109°28′的角, 平伏着向环外伸展,叫做平伏键或e键。
一个椅式构象的环己烷,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变成 另一种椅式构象,叫做转环作用。
X
X
当环己烷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基团取代后,由于其它基团 都比氢原子大,所以取代基以e键和环相连占优势。
环己烷以上的环烷烃则很难发生加氢反应。
2 与溴的作用
环丙烷在室温下可以和溴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生成开
链化合物。环丁烷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和溴加成。
+ Br2
BrCH2CH2CH2Br
1,3-二溴丙烷
+ Br2
Δ
BrCH2CH2CH2CH2Br
有机化学41

第四章 芳 香 烃Ⅰ 学习要求1. 熟练掌握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芳香烃和芳香族化合物。
2. 掌握和熟练应用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侧链氧化反应。
3. 了解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熟练应用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判断反应的主要产物,芳环的化学活性和确定合成路线。
4. 了解芳香性的概念,掌握休克尔规则,熟练应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状共轭烯烃有无芳香性。
Ⅱ 内容提要一.苯的结构与芳香性1.苯的分子式为C 6H 6,有较大的不饱和性。
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以sp 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组成碳碳σ键,与一个氢原子组成碳氢σ键,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构成平面六边形。
六个碳原子上各自未杂化的含有单电子的且垂直于环平面p 轨道,相互轴向平行重叠形成闭合的离域大π键。
2.苯分子中碳碳键长完全平均化,形成的完全离域的闭合共轭体系,其离域能为150kJ ·mol ﹣1,使得苯环具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
在通常的反应条件下,苯环的结构保持不变,不易被氧化,不易被加成,较易于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3.苯环上具有较多的π电子且具有较大的可极化性,可与缺电子的亲电试剂作用,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致活基团)时,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增加,主要产物为邻、对位取代产物;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致钝基团)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降低,主要产物为间位取代产物。
4.苯分子的特定结构及特殊性质称为芳香性,芳香性是芳香烃化合物的共性,其他芳环具有和苯环相似的化学性质。
如果符合以下两点条件,则该体系具有芳香性:①具有平面环状的闭合共轭体系。
②该闭合共轭体系中离域的π电子数等于(4n + 2)个(n = 0,1,2,3…。
一般n ≤6)。
这就是休克尔(Hückel)规则。
二.芳烃的化学性质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FeX 3NO 2S O 3H X AlCl 3R (RCO)2AlCl 3COR+ X 2+ 浓HNO + 浓H 2SO + R X+ RC OX卤代反应,反应不可逆,通常用Cl 2,Br 2。
有机化学 第四章课后题答案分析

P46 参考1,3-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P37
烯烃与硫酸加成反应
P72 一元取代萘在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第二个基团进入环的 位置同样取决于原有基团的性质。 I. 如果环上有一个邻对位定位基时,由于邻对位定位基的致活 作用,所以取代发生在同环。如果第一定位基团在 1 位,那么 第二定位集团优先进入4位;如果第一定位基团在2位,则第二 基团优先进入1位。 II. 如果一个环上有一个间位定位基时,由于间位定位基的致钝 作用,亲代反应主要发生在环的5或8位。
第四章 课后作业
4.7 答案
取代和加成反应的区别 1.烯烃的加成反应。活性次序为 F2>Cl2>Br2>I2.课本P34烯烃与溴的加成, 反应条件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由此 类推,如果是烯烃与氯加成,那么反应 条件应该更加简单。
CCl4
不用写上HBr.在有机化 学中大多用箭头,可逆 反应则用可逆符号。而 且多数反应复杂,方程 式不配平,只写出主要 产物即可 2.α-H的取代反应。P40 C=C与卤素的加成一般是按离子(亲 电加成)历程进行的反应,在常温 下,不需要光照即可进行,而烷烃 的卤代反应是按游离基历程(自由 基),需要高温或光照才能进行。 所以烯烃的α-H卤代反应必须在用Br2/CCl4溶液, 后用银氨溶液也 可以。
不能用溴水。原因:环丙烷可以 和溴室温条件下发生开环加成反 应,与高锰酸钾一般不反应P56。
P72 一元取代萘在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第二个基团进入环的位置同样取决于原有 基团的性质。 I. 如果环上有一个邻对位定位基时,由于邻对位定位基的致活作用,所以取代发生 在同环。如果第一定位基团在1位,那么第二定位集团优先进入4位;如果第一定位 基团在2位,则第二基团优先进入1位。 II. 如果一个环上有一个间位定位基时,由于间位定位基的致钝作用,亲代反应主
有机化学 第四章 立体异构

(二)、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Nicol棱镜
旋光仪的工作原理
WXG-4圆盘旋光仪
t: 比旋光度 [ α ]λ
测定温度
比旋光度
[α] t λ=
波长
α
旋光度(旋光仪上的读数)
l × ρ
溶液的浓度(g/ml) 盛液管长度(dm)
质量浓度ρB = 1g/ml的旋光物质溶液,放在l = 1dm长的盛液管中测得的旋光度为这个物质的比
CHO H OH CH2OH COOH [O] HgO H OH CH2OH
D-(+)-甘油醛
D-(-)-甘油酸
If the —OH or —NH2 which attaches to the
chiral carbon atom lies on the right,the
molecule is called ―D‖;if on the left,i H H Cl F H
有对称中心的分子能和它的镜像重合,没有手性
一般来讲,一种分子不能重叠镜像的条件是这 种分子没有对称面,也没有对称中心。
Plane of Symmetry
对映异构体
对映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般 都相同,比旋光度的数值相等,但旋光 方向相反;等量对映体的混合物称为外 消旋体(Racemate) ,用dl或(± ) 表示。 Racemic Mixtures
手性分子
Amino acid possesses a carbon with four different attached groups (R, NH2, H, COOH); there is no such carbon in propanoic ac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烯合成反应是由两个分子的π体系相互作用,π键断裂并 在两端生成两个σ键而闭合成环,这类反应称为环加成反应。 电环化反应和环加成反应,都只通过过渡态而不生成任何活 性中间体,这类反应称为协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 态是环状过渡态的一些协同反应,称为周环反应。主要包括电 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和σ键迁移反应。 周环反应的特点: (1)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进行,是环状过渡态 (2)受反应条件加热或光照的制约;一般不受溶剂极性、酸碱催 化剂和自由基引发剂及抑制剂的影响。 (3) 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化学专属性。
H
H
R C CH R
C H2
δ
C-H σ 键和相邻的π 键侧面部分重叠形成的电子离域作用,称 σ ,π -超共轭效应。由于这类效应比π ,π -共轭效应弱得多。所以称为超共 轭效应。 参与超共轭的C-H σ 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强。
13
(2)σ, p - 超共轭体系
能形成σ, p - 超共轭体系的可以是碳正离 子或碳自由基。
双键、单键、双键交替连接。
组成该体系的不饱和键可以是双键,也可以是三键; 组成该体系的原子也不是仅限于碳原子,还可以是氧、氮等 其它原子。
9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共轭效应的先决条件是构成共 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其 p 轨道的对称轴 垂直于该平面。 电子的离域越明显,离域程度越高,则体系越稳定。 由于电子离域的存在,而使体系降低的能量,称为离域 能或共轭能。
CH3-CH=CH-CH2-CH=CH2 1,4-己 二 烯 CH2=C=CH-CH2-CH3 1,2-戊二烯
H2C CH2 H2C
H3C H H H CH3 H
反,顺-2,4-己二烯 (E,Z)-2,4-己二烯HHHH
CH2
s-顺 -1,3-丁 二 烯 s-(Z)-1,3-丁 二 烯
s-反 -1,3-丁 二 烯 s-(E)-1,3-丁 二 烯
29
能形成 p ,π - 共轭体系的除具有未共用电子外,仅仅是空 的p轨道也可以形成p, π - 共轭。
CH2 CH CH2
+
烯丙基正离子
12
3.3 超共轭体系(弱共轭体系)
(1)σ ,π - 超共轭体系和表示方法
H
δ
+
H C H2
δ δ
+
H C CH
H C CH R H
δ
+
C H2
δ
H H
C
C
C H H
(C H3)3C 。+ 3 C
+
(C H3)2C H 。+ 2C
+
C H3C H2 。+ 1C
+
C H3
+
15
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1 加成反应
与单烯烃相似,共轭二烯烃也可与X2、HX等亲电试剂 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所不同的是:共轭二烯烃与一分子亲 电试剂加成时通常有两种可能。如:
CH2=CH-CH=CH2
10
3.2 p ,π - 共轭体系 (1)推电子p,π -共轭体系及表示方法
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上有p轨道,这个p 轨道 与π键的p轨道平行,从侧面重叠构成 p,π -共轭体系。如:
C H2 =C H
Cl
H H
C
C
Cl H
C H3 O C H=C H2
11
(2)吸电子p ,π - 共轭体系
LUMO(φ3),分子激态
顺旋 对称禁阻
对旋 对称允许
27
4.5 聚合反应
H2 C H C n CH=CH2 - H3C H CH3- H - H3C H H
n
CH3-n
1,2-加成聚合物
顺-1,4-加成聚合物
反-1,4-加成聚合物
n CH2 n CH2
CH CH CH CH
CH2
Na 60¡ æ
17
4.2 共轭二烯烃1,4-加成机理 HBr与不饱和键的加成为亲电加成反应,按反应历程, 第一步将生成下面碳正离子中间体:
烯丙型碳正离子
重排
+
C H2
C H C H C H3
18
这样,在第二步反应中,溴负离子可以进攻C2,也 可以进攻C4,从而得到1,2 – 和1,4 –加成产物。
+
C H 2C H=1 C H2 4C H2 = 3
CH2 CH
CH CH2 n CH2 CH CH CH2 CH CH2 n
CH2 + n CH CH2
28
5.
习题
离域体系的共振论表述法(自学)
1. 分子式为C6H10的A及B,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并且经催化 氢化得到相同的产物正己烷。A可与氯化亚铜的氨溶液作用产生红棕色 沉淀,而B不发生这种反应。B经臭氧氧化后再还原水解,得到CH3CHO及 HCOCOH (乙二醛)。推断A及B的结构,并用反应式说明表示推断过程。 2. 写出1,3-丁二烯及1,4-戊二烯分别与1mol HBr或2mol HBr的加成产 物。
0.1483 nm
5
H H
C
C
H C
H C H
H
4 4 分子中:C为sp2杂化,分别与C、H形成σ键,故分子 在同一平面内,四个碳原子各余下一个 p轨道,这几个p 轨道都垂直于此平面,互相平行,互相重叠,四个 π 电 子不仅在两原子间运动,而是在四个原子间运动。分子 中的单键与一般的碳碳单键不同,而是具有了部分双键 的性质。
1,2-加 成 CH2=CH-CH(Br)-CH2-Br Br2 低温条件下的非极性溶剂中易发生1, 2-加成。
Br-CH2-CH=CH-CH2-Br 1,4-加 成
加热或高温情况下的极性溶剂中易发生1,4-加成。
16
加卤素和卤代氢实例 1,2-加成, 1,4- 加成
Br2
正己烷
CH2=CH-CH=CH2
CH2BrCHBr-CH=CH2(62%) + CH2BrCH=CHCH2 Br(38 %) BrCH2CHBrCH=CH2(37%) +
-80OC
CH2=CH-CH=CH2
Br2 CHCl3
BrCH2CH=CHCH2Br(63%)
CH2=CH-CH=CH2 + HCl
CH3CHClCH=CH2(80%) + CH3CH=CHCH2Cl(20%)
H
CH3
hv
H3C
反,反-2,4-己二烯
H CH3
顺,反-2,4-己二烯 反-3,4二甲基环丁烯
21
电环化反应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即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光或热),一定构型的反应物只生 成一种特定构型的产物。
22
4.4 双烯合成反应(Diels – Alder反应)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碳碳双键、三键 等的化合物进行1,4 – 环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 应,称为双烯合成反应,亦称 Diels – Alder反应。
第4章 二烯烃和共轭体系
本章重点: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 1,4-加成反应及其机理 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1
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称为二烯烃,亦称双烯烃。 包括开链二烯烃和环状二烯烃,前者 多见。 开链二烯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至 少含有三个碳原子,与同碳数的炔烃是同 分异构体。 含碳原子数最少最常见的能稳定存在 的环状二烯烃是1,3-环戊二烯。
20
4.3 电环化反应
此反应不经过碳正离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而是经过 环状过渡态一步完成,这类反应实质上是一个共轭体系重新改 组的过程,在改组过程中,通过电子围绕着环发生离域的环状 过渡态,电环化反应之名由此而得。 H
H
顺-3,4二甲基环丁烯
hv
CH3 CH3 H H H3C
CH3
H H CH3
δ
δ
δ
+
δ
+
+ H
+
4
C H2
3
C H 2C H 1 C H3 ① 按① C H2 =C H C H C H3 Br
1,2 – 加成产物
19
② 按② C H2 Br
1,4 – 加成产物
Br
C H=C H C H3
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低温时,只有活化能低的反应能够进行,1,2-加成比1,4-加成的 活化能低,且加成反应不可逆,故低温下以1,2-加成产物为主; 高温时,外界提供的能量足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且碳正 离子与溴离子的加成反应可逆,故反应方向由产物的稳定性决定; 显然,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稳定,故高温下以1,4-加 成产物为主; 溶剂极性升高,使1,3-丁二烯上的π 电子离域性能增加,分子的 极性增强,故也易于发生1,4-加成。
25
电环化反应机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1. 在加热作用下,2,4-己二烯电环化发生的是分子在基态下
发生的化学反应,参与环化反应的是HOMO(φ2),
HOMO(φ2),分子基态
顺旋
对称允许
对旋
对称禁阻
26
2. 在光照作用下,2,4-己二烯φ2分子轨道HOMO上的一个 电子被激发到φ3分子轨道(LUMO)分子,分子由基态转变为 激发态,参与环化反应的是LUMO(φ3),
6
LUMO
HOMO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7
p 轨道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8
3、电子离域和共轭体系
3.1 π-π共轭体系 如前1,3-丁二烯,四个π 电子不是两两分别固定在两个碳原子 之间,而是扩散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的现象称为电子的离域。这 种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体系属于共轭体 系,称为π-π共轭体系。在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 的影响,由于π 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中 的其余部分,这种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由π 电子的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叫π ,π 共轭效应。 π ,π - 共轭体系的结构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