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鄂伦春

合集下载

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词的原意是“山岭上的人”。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虽多为阶进,却富有朝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和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二、教学目标1. 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合作能力。

3. 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演奏时,乐器间能够相互合作。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1. 听音乐进教室学生活动:随着歌曲《乃哟乃》的音乐走进教室,动作表现。

2. 导入新课过渡语: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你能不能唱一唱这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或跳一跳他们的舞蹈呢?教师活动:观看地图,指导学生找到鄂伦春族生活的地方PPT:播放歌曲音频学生活动:通过听歌词内容了解鄂伦春族教师总结: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只要你们把这首歌唱好了,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这个民族,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3. 学生欣赏歌曲范唱。

过渡语:完整地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表达了鄂伦春人在巡逻时怎样的心情呢?PPT:《勇敢的鄂伦春》动画(二)学唱歌曲1. 初听歌曲过渡语:让我们再听听范唱,然后再来读读歌词吧!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勇敢的鄂伦春》相关的问题,如歌曲的节奏、旋律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活动。通过学唱,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民族音乐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分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培养音乐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文化理解与审美情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5.总结回顾: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记忆仍不够牢固,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记忆力的训练。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歌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通过聆听、学唱、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歌词及节奏。
1.关于导入新课: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音乐,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仍然有限,今后可以考虑在导入环节加入更多互动性、趣味性的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讲授: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简练的语言解释鄂伦春民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仍有困难,今后可以加强对节奏的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鄂伦春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2. 学习并演奏鄂伦春民族音乐中的传统乐器;3. 培养学生勇敢尝试、表达自我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内容:1. 鄂伦春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介绍;2. 学习并演奏鄂伦春民族音乐中的传统乐器,如马头琴、蒙古大胡琴等;3. 学习鄂伦春民族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4. 进行鄂伦春民族音乐的合奏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鄂伦春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学习乐器1. 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传统乐器,如马头琴、蒙古大胡琴等;2. 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尝试演奏;3. 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第三步:学习节奏和旋律1. 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民族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和旋律;2. 教授基本的节奏和旋律演奏方法;3. 让学生跟随节奏演奏,逐渐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第四步:合奏和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演奏一段鄂伦春民族音乐;2. 指导学生在合奏中表达自我,展示勇敢和自信的一面;3. 组织学生进行鄂伦春民族音乐的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观看。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和成果;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勇敢和自信的态度运用到其他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在合奏和表演中的技巧和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的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鄂伦春民族音乐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鄂伦春音乐;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音乐展览或音乐会,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民族音乐,比较和分析不同音乐文化的异同。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案内容:学习目标:1. 了解鄂伦春族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 能够描述和解释鄂伦春族勇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和生活。

2. PPT或黑板准备学习笔记和练习题。

3. 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a. 展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和生活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引发讨论,询问学生是否了解鄂伦春族,并了解他们的习俗和特征。

2. 学习鄂伦春族文化:a.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了解到的鄂伦春族传统文化。

b. 教师以PPT或黑板为辅助,讲解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并逐步记录在黑板上或PPT上。

3. 鄂伦春族的勇敢特征:a.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小组讨论并列出鄂伦春族的勇敢特征。

b. 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或PPT上。

4. 影响鄂伦春族勇敢特征的因素:a. 让学生思考鄂伦春族勇敢特征形成的原因,例如环境、历史等因素。

b.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探讨鄂伦春族勇敢特征的形成原因。

5. 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a.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鄂伦春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重要性。

b. 分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并展示他们对该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6. 结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b. 向学生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拓展活动:1. 邀请鄂伦春族的代表或文化专家来学校进行文化讲座或展示。

2. 组织学生参加鄂伦春族传统活动,体验他们的文化习俗。

3. 学校举办多元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备注: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教案中的活动和步骤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大班音乐勇敢的鄂伦春

大班音乐勇敢的鄂伦春

大班歌唱游戏《勇敢的鄂伦春》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用自然的声音清晰的唱出“鄂伦春、翻山越岭”等歌词。

2.借助谱曲和动作内容,熟悉歌词顺序。

并在歌词最后唱“嘿”时创编动作。

3.根据游戏活动,幼儿边游戏边巩固歌曲,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勇敢的鄂伦春》伴奏,图片,PPT活动重难点:重点:完整的唱出歌曲。

难点:自然的声音清晰的唱准“鄂伦春、翻山越岭”等歌词。

活动过程:一、导入。

师: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高高的山岭,他叫兴安岭,在兴安岭里面有一片大森林,知道什么是森林吗?在森林里面住着一群人,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鄂伦春人,他们非常勇敢,这由于森林里有很多树,那么就有很多像光头强一样的人来砍树,所以为了保护森林,勇敢的鄂伦春人每天骑着马,背着一杆枪,一山翻过一山在翻过一山,翻山越岭的保护森利,熊大和熊二知道有鄂伦春人,于是想跟他们做朋友,就出发去找勇敢的鄂伦春人,他们就唱着歌出发了。

师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马呀,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护呀护森林。

二、师范唱1、第一遍范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马呀,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护呀护森林。

师:他们来到了大兴安岭,没有找到鄂伦春人,可他发现树后有个洞,是谁藏在后面呢?熊大熊二一个一个把他们请了出来,看是谁呢?2、第二遍范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马呀,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护呀护森林。

嘿,原来是熊大熊二的朋友也跟着熊大熊二来到了大兴安岭,那还会有谁呢?3 、请你选一下,还会有谁来到这里?他会在第几棵树后面?4、第三遍范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马呀,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护呀护森林。

师:还会有谁藏在树后面呢?师:熊大熊二的好朋友都来了,光头强知道了他们都来了,可不高兴,他想兴安岭里面有很多很多树,要是让熊大熊二认识了鄂伦春人,那可就不好,他就不能砍树了,于是光头强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使坏了,把熊大熊二找鄂伦春人的歌谱取掉了,这样的话熊大和熊二就找不到鄂伦春人了。

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

勇敢的鄂伦春音乐教案篇一: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2、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文化;3、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整齐、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一片大森林”乐句音程跨度较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

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听到了马蹄声。

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人的赞美;第三乐句旋律柔和亲切,第四乐句连续八分音符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驰骋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问好1、“上课了”2、音阶手势(每课一练)二、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是谁?(播放课件——阿狸)他来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2、火车来啦!让我们出发。

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播放课件——闯关)关卡一:节奏关卡二:旋律(模唱)关卡三:重点乐句(第三乐句)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区。

让我们通过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来了解居住在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寓教于乐1、多次聆听学习新歌1)、初听——情绪师:在我们欣赏歌曲时,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欢快、自豪地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吧!2)、复听——分析歌曲师:这首民歌是几几拍子的?生:2/4师:和着欢快的音乐,试一试为歌曲进行伴奏。

可是小阿狸又有一个问题了,这首民歌有几个乐句?(4个乐句)师:歌曲的每一个乐句都歌唱了什么,你知道吗?(生答)3)、朗读歌词师:同学们说的对吗?用你灵敏的耳朵来聆听。

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民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

许多80、90后在上小学的音乐课上,都曾学到过这首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

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

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p6,观察鄂伦春民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6.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7.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XX,请回座位上。

《第五单元 唱歌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唱歌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英勇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难点: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感受其英勇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如钢琴、录音机等。

2. 准备歌曲的歌词和音乐素材。

3. 搜集有关鄂伦春族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介绍。

4. 安排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学习和欣赏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英勇的鄂伦春》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唱歌《英勇的鄂伦春》。

2. 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跟伴奏学唱歌曲。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2)学生分小组练习歌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展示歌曲演唱,教师给予评判和反馈。

3. 文化了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包括狩猎、饮食、服饰等方面。

(2)引导学生讨论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热爱音乐,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5. 安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英勇的鄂伦春》。

(2)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鄂伦春族的其他文化信息,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英勇的鄂伦春》歌曲,达到音准、节奏、速度、音色的标准要求。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歌曲表达鄂伦春人民的英勇和豪情。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鄂伦春
一、设计思路来源:
这首歌曲旋律活泼欢快,音域保持在六度以内。

歌词也寥寥数语,朗朗上口,易于学唱。

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传神和全面地描写出鄂伦春民族的居住地区、习惯风俗等。

值得细细品味和解读,适合同时也值得带给大班孩子学习和欣赏,增进孩子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但由于是一首少数民族歌曲,远离幼儿的生活及经验。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感受鄂伦春人的民族文化和习惯,理解并表达出歌曲中传达出来的鄂伦春人的英勇和自豪感是本次活动要重点解决的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感受这首歌曲的内在意蕴和情感并能够较好的表达呢?我认为仅仅是歌词的教唱是不够的,我要从民族的音乐特色、生活习惯、风土民情的角度来综合考虑进行挖掘、构思和设计。

引导孩子了解鄂伦春民族特点,萌发对鄂伦春民族的欣赏、喜爱和向往之情,从而能够丰富有感情的歌唱和表达。

本次活动我将从猜民族——谈民族——学歌曲——玩游戏这几
个环节层层推进,引导孩子唱歌曲,玩歌曲,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和理解鄂伦春族音乐的特点,能够欢快、自豪、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生活习惯,产生对鄂伦春族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歌唱了解、理解和感受鄂伦春人的民族文化和习惯;
难点:理解并表达出歌曲中传达出来的鄂伦春人的英勇和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剪辑的音乐(伴奏加上鄂伦春民族音乐中常见的马蹄和呼喊声);
2、小木棒和小搓衣板人手一份;
3、小椅子围坐成半圆形;
4、音乐播放器
四、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引发孩子思考导入课题。

1、听一听引子部分,猜一猜是什么民族的音乐?(马蹄声和呐
喊声会引起孩子联想和猜测,从而引起孩子倾听的兴趣)
2、提问:为什么是xx族?
3、模仿马蹄声和呼喊声并请孩子谈一谈为什么要呼喊。

(引发孩子对骑马奔腾热闹景象的想象,激发内心的热情和歌唱的愿望。

)(二)学习歌曲
1、模仿马蹄声和呼喊声并请孩子谈一谈为什么要呼喊。

(引发孩子对骑马奔腾热闹景象的想象,激发内心的热情和歌唱的愿望。


2、师清唱歌词,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描写的鄂伦春族的生活习俗。

(1)歌曲中听到的是你们猜测的民族吗?那是什么民族?(鄂
伦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