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教程文件
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08)、电气类(080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一、专业特色秉承安徽大学“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理念,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引导,坚持强弱电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新能源利用等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事业的业务部门从事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智能化系统等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科研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宽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1.工作中能够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发现、研究或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从事电气工程的设计、开发、应用或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项目经理、技术服务等工作,或继续深造学习。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能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如下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气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设计、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现 代控制理论、单片机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 拖动、PLC 技术及应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微机控制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主要专业实验: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技术实验、运动控 制实验、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仿 真实验、网络及多媒体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电路综合实习、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习、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微机控制技术实习、PLC 技术与应用 实习、自动控制系统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动力工 程、冶金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自动化 08080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能力的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 学、文化素养,并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电气自动化、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 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 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毕业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应用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路 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过程控制、运动控制、信息处理等; 3.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本专业领域 1-2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能进行相关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和运行管理; 4.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 作适应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要求及实现途径: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面对生产实际、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自动化工程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使毕业生具备在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管理、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及运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不断扩展知识面和获取新知识;4.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工业企业供电、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变频器应用、C++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子实习、工程教育、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微计算机应用及计控技术实训、电机拖动与PLC实训、电力电子及拖动控制系统实训、流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范围3~8年。
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教育平台构成、学分安排、毕业学分要求九、教学安排(一)基础教育平台(四)教学数据统计十、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十一、说明1.各学期学时安排表中的A表示安排在前半学期上课,B表示安排在后半学期上课,以保证课程的衔接。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2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有关说明(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及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计算机测控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进行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决策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其二、具有全面的电气信息工程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其三、较好地掌握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其四、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分析、设计、绘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等基本技能;其五、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检测与仪表、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检测与控制综合实验、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综合实验、军训、工程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自动控制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等。
01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三、课程设置
1.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基础:物理力学、电磁学等;
3.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
4.自动控制系统基础:控制原理、控制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器、传感器与执行器等;
5.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4.了解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具备自主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
2.实习课程:安排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和调试,加深对自动化工程实践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自动化系统或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实践环节
1.校外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校外实习,了解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工作流程,加深对自动化工程实践的认识。
2.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导师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学习科研方法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3.竞赛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竞赛和实践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实践基地
1.实验室:校内建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提供实践教学和科研的场所。
七、就业和发展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制造、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自动化设备开发与销售、系统集成与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科研和教育等行业,参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同时,可以通过继续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浙江大学2018级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18级自动化(电气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离散控制、传感与检测、机器人、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毕业要求在通识大类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工业控制、系统工程、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接受基本的训练,树立较为全面的系统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集成与运行、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备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传感与检测、机器人、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等。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学分
所占总学 实验/上
分比例 (%)
机/实践 学分
32.8
6
15.5
7.5
14.4
4.5
5.3
43
68.0
61
所占总 学分比 例(%)
3.1 3.9 2.4
22.6 32.0
总 学 时
1344 624 512 160
2640
理论 学时
854 480 438 160
1932
课内学时
实验/ 上机 学时
课内 总学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 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 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4.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5.具有系统的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 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专业知识与 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培养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 工作能力,培养系统观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培养较强的设计、开发、工程应用、技术创新等工程实践能力; 8.培养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9.具有进一步专业和职业发展能力; 10.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合作能力。
电工电子 教学中心
2
收音机、万用表的焊接、安装与调 试;实用电工电子电路设计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能在流程自动化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与检测、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自动化工程及技术领域,从事系统与装置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具有如下能力:(1)具备良好的理工与人文素养;(2)系统掌握自动化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设计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具备承担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具备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4)具备良好的主动发展意识、创新精神与自主终身学习能力;(5)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与国际视野。
二、毕业要求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四、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概论、专业英语、自动控制原理、MATLAB语言、现代控制理论、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仪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企业供电、PLC技术、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
五、基本学制:四年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生修满所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武汉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八、毕业要求实现矩阵(注:L、M、H表示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分别为低、中、高)九、教学环节设置及学分分布表十、教学进程安排表符号说明:1、♀ 入学前机动2、⊙入学教育3、★军训4、□理论教学5、√ 机动时间6、●考试7、×课程设计8、Ε专业实验或实习9、—假期10、▲ 学年论文11、G技能训练12、※毕业设计(论文)13、┼毕业鉴定14、#毕业实习15、S写生16、∕ 生产实习(金工实习) 17、Τ教材教法18、☆教育实习19、○技能教育实习20、◎专题讲座21、◆公益劳动22、△社会调查23、╬ 认识实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能在流程自动化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与检测、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自动化工程及技术领域,从事系统与装置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具有如下能力:(1)具备良好的理工与人文素养;
(2)系统掌握自动化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设计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具备承担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具备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4)具备良好的主动发展意识、创新精神与自主终身学习能力;
(5)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与国际视野。
二、毕业要求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四、专业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概论、专业英语、自动控制原理、MATLAB语言、现代控制理论、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仪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企业供电、PLC技术、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
五、基本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生修满所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武汉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
八、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注:L、M、H表示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分别为低、中、高)
九、教学环节设置及学分分布表
十、教学进程安排表
符号说明:
1、♀入学前机动
2、⊙入学教育
3、★军训
4、□理论教学
5、√ 机动时间
6、●考试
7、×课程设计
8、Ε专业实验或实习
9、—假期10、▲ 学年论文11、G技能训练12、※毕业设计(论文)13、┼毕业鉴定14、#毕业实习15、S写生16、∕ 生产实习(金工实习) 17、Τ教材教法18、☆教育实习19、○技能教育实习20、◎专题讲座21、◆公益劳动22、△社会调查23、╬ 认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