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导学案(新部编)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教案)19《七颗钻石》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19《七颗钻石》导学案

19《七颗钻石》导学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情力量。

2、学习完这个神奇的爱心故事,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学习过程:一、学生预习(一)自学生字新词。

1、会读下列生字和拼音k e lèi jìng c o ng a i f a n gu a ndì r e n còu y a n tuò mò y o ng 焦渴累倒毕竟匆忙哀痛反正水罐传递忍不住凑成咽下唾沫涌出2、我不会读的字,我觉得很难写的字。

我会给这些字找朋友,如:渴-喝,3、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焦渴瞬间干涸(二)学生自学课文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三年级语文教案3、课文共个自然段, 段讲了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段讲了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最终水罐里涌出水流,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二、检查预习题1、汇报学生字情况。

2、说一说,学生字时有困难吗?你是怎么做的?三、交流讨论1、小组讨论(二)题。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练习册p27题一、题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学习,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预习课文。

1、看拼音写汉字tuo mo shui gua n yong chu bi jing ai tong( )( )( )( )( )tia n shi di guo lai ren zhu cou che ng wu ye( )( )( )( ) ( )2、全文主要写的是谁?( )是围绕什么事展开的?( ) 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二、学习反馈1、默写预习题中的词语。

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导学案

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课题 19、七颗钻石课型结构化预习课主备人总课时学习目标 1、会认“竟、匆”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渴、罐”等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学会生字词语,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导学流程独学建构知识链接: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自学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预习。

)一、自主阅读课文:一读课文,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二读课文用钢笔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及新词;三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二、借助字典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注音组词。

(完成在书上。

每个字组两个词。

)三、我能正确书写画出的词语。

(写在练习本上,每个词语写两遍。

)四、查字典,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钻累咽倒五、读课文,根据以下提示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果:()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一、说说你是怎样学会课后生字的?(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可以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我要按要求把它们在下边整理下来。

)二、根据提示填空,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发生了,许多,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干什么)是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

这个童话说明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巩固提升一、考考你的眼力。

干涸(hé gù)凑上去(còu chòu)忍住(rěn yǐng)一瞬间(shùn shà)清澈(zhé chè)涌出(yǒng rǒng)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导案

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导案
朔城区三年级语文学科导案设计
主备人:于春叶审核:审批:导学教师:
课题
19七颗钻石
课型
精读
第一课时
编号
备注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那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按要求预习。(课件出示)
①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后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②拿出笔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边画一边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汇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钻石焦渴水罐反正递给绊倒唾沫瞬间涌出清澈新鲜
忍不住焦渴而死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①带拼音指名领读词语,齐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学生认读词语,男女生对读。
③去掉词语伙伴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④出示会认的8个生字带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认一认,说一说识记方法。
⑤多音字:咽和累的不同读音和组词。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提示:
1、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2、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难点)
过程和方习学法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美妙的遐想。(配星空图)
①带拼音指名领读词语,齐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学生认读词语,男女生对读。
③去掉词语伙伴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④出示会认的8个生字带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认一认,说一说识记方法。
⑤多音字:咽和累的不同读音和组词。
3、出示词语,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引导。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年级下19.《七颗钻石》导学案

三年级下19.《七颗钻石》导学案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3.课文回顾。
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写了一个小姑娘
爱心使水罐,最后。
5.读书小提示:用铅笔在没有读熟的词语句子下面画横线,连读三遍。
6.大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读啊!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来表现。
7.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做最自信的自己!
4.大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读啊!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来表现。
5.在朗读中,标点符号是需要停顿的,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需要稍长一点儿的停顿。
6.每句中都要需要突出的词语,把这些词语重读,就能把握抑扬顿挫的技巧。
7.检测一定要细心,不要漏题落题啊!
2.交流学生学习中不懂的知识点,解决难题。
第四步:拓展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地球撑起一把伞》中的《爱的传递》《世上最好的手》。
2.交流阅读收获。
第五步:目标达成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àn shíjiāo kěshuǐɡuànxǐchūwànɡwàixīn xiān
()()()()()
cōnɡcōnɡmánɡmánɡfǎn zhènɡdìɡěirěn bùzhùtuòmò
一、生字词复习
□我能把这些词语默写过。
口渴 水罐 累倒 竟然 匆匆 哀求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 咽唾沫 涌出
二、课文预习
□1.读一读。我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标一标。我能简单标注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3.想一想。
(1)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画出关键词语,并做简单标注。
竟然 匆匆 绊倒 瞬间 凑上 咽 唾 沫 一股 清澈
2.男女生分组去拼音齐读。

《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⑴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①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⑴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空木罐?钻石、水流装满水银金(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编者改注4、教生学会提问题。

2023最新-《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

2023最新-《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天灾、地震、洪水、山体滑坡,前天,我看了一本书,其中的一篇《七颗钻石》告诉了我们,天灾的可怕,这是一场可怕的旱灾,是所有的河流和井水都干涸了,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因为没有水喝而渴死,此时让我想到能够挽救大家的只有水,哪怕是一小罐。

以下是勤劳的为家人们找到的《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14七颗钻石19七颗钻石19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课前播放老师家乡霍山的录象看完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繁体的“爱”字。

其中的“心”用颜色粉笔标出。

师:你认识这个字吗?生:“爱”字。

师:真了不起。

为什么里面有个心呢?生:爱是用心来爱的。

生:老师用心在爱着家乡。

师:何止爱家乡呢,这个爱字包含着很深的含义。

上课铃响。

师:同学们,语文课快乐。

生愣住了,过了一会儿集体说:老师,语文课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读得再深情一些。

生再读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老师想请大家默写几个生字。

听写:旱灾干枯丛林小狗听写旱灾时提示:“灾”字要注意笔顺听写干枯时提问:哪个词的意思和干枯差不多?生:干涸。

师:有什么不同呢?生:干涸是河水干了,干枯师植物干了。

听写过程中强调写字姿势。

师:同桌互相批改,对照屏幕上的正确答案。

老师拿一个同学的作业,看他的字写得认真吗?生:认真、漂亮。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

出示:认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一画: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生默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生:很久以前,发生了大旱灾,小姑娘找水,没找到水,后来找到水,水罐发生了变化的故事。

师:谁能说得简练一些。

生:小姑娘为她妈妈找水喝的事。

师:他精练了,那么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生:空水罐、水罐、银罐、金罐、钻石。

师:板书:空钻石水金银师:上一节课,我们留了哪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呢?生:水罐为什么发生这么多变化?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

19《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案20180227

19《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案20180227
找出相关内容并读一读。
读一读并体会感悟。
观察字形。
激发学生兴趣。
初读课文。
检查预。
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几个词语。
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自主识字。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孝心感天
爱心如银
母爱似金
课后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3.交流预习情况。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1)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2)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3)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4)第四次: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19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竟、匆”等横条里的8个生字,会写“渴、罐”等方格里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焦渴”等词语表中的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说说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读出水罐变化的神奇。了解故事大意,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
4.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五、指导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罐”、“匆”、“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默读课文并思考。
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内容。
读课文并找出句子读一读。

导学案七颗钻石

导学案七颗钻石
2.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的变化?
四.达标检测:
(一)基础达标。
1、考考你的眼力。
干涸(hé gù) 凑上去(còu chòu) 忍住(rěn yǐng)
瞬间(shùn shà) 清澈(zhé chè) 涌出(yǒng rǒng)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 ) 喜出往外( ) 七棵钻石( )
焦喝( ) 竞然( ) 拌 倒( ) 唾末( )
(二)能力达标。
再读课文,填填。
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
空木水罐——( )————( )——金水罐——
( )。
五.快乐分享。
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那么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笔记
七颗钻石焦渴水罐竟然绊倒干涸递给
涌出旱灾瞬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咽唾沫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补全课文。
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 ),许多人和( )都( ),一个( )为生病的母亲( ),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 ),最后水罐里跳出了( ),升上天空变成了( )。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小姑娘手中的水罐发生了那几次神奇的变化?
设计者:学生姓名
课 题
19.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干涸凑上去忍不住焦渴
瞬间 清澈涌出竟然
2 .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把它圈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学会生字词语,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导 学 流 程
独学建构
知识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镇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学生姓名:上课人 :日期:
课题
19、七颗钻石
课型
结构化预习课
主备人
剌小荣
总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
目标
1、会认“竟、匆”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渴、罐”等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我( )最大的苹果给了奶奶。
我( )到一个钱包,把它交给了老师。
总结评价
反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自学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预习。)
1、自主阅读课文:
一读课文,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二读课文用钢笔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及新词;三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
1、说说你是怎样学会课后生字的?(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可以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我要按要求把它们在下边整理下来。)
2、根据提示填空,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发生了,许多
,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干什么)
是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这个童话说明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七棵钻石( ) 竞然( ) 拌 倒( )
三、比一比,组词语。
添( ) 渴( ) 罐( ) 竞( )
舔( ) 喝( ) 灌( ) 竟( )
咽( ) 涌( ) 哀( ) 唾( )
烟( ) 通( ) 衰( ) 捶( )
四、 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捡( jiǎn ):拾起,拿起。
拣( jiǎn ):挑选,拿起。
巩固提升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一、考考你的眼力。
干涸(hé gù) 凑上去(còu chòu) 忍住(rěn yǐng)
一瞬间(shùn shà) 清澈(zhé chè) 涌出(yǒng rǒng)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 ) 唾末( ) 脚低下( )
喜出往外( ) 焦喝( ) 感 紧( )
2、借助字典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注音组词。(完成在书上。每个字组两个词。)
3、我能正确书写画出的词语。(写在练习本上,每个词语写两遍。)
4、查字典,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钻 累 咽 倒
5、读课文,根据以下提示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
故事发生的地点:()
故事的主人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
故事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