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管理技术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草地资源管理技术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草地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需要得到保护和合理管理。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草地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草地管理挑战。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草地资源管理中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一、草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于保护和管理草地资源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草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用以收集草地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草地生态系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地资源。
二、草地现状评估技术草地现状评估是对草地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过程,它可以为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草地现状评估技术,包括草地植被调查方法、土壤质量评估方法、水资源利用评估方法等。
通过综合评估草地的生长情况、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三、草地智能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智能监测技术在草地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草地智能监测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技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草地资源的动态信息,快速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确度。
四、草地保护技术草地保护是草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草地保护技术,包括合理放牧、合理轮牧、生态补播等。
合理的放牧和轮牧可以避免过度利用草地资源,减少草地退化的风险;而生态补播可以恢复退化的草地,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草地保护技术,并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草地资源管理中需要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草地现状评估技术、草地智能监测技术和草地保护技术等。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其中:重度草原面积
万亩
9
中度草原面积
万亩
10
轻度草原面积
万亩
利用状况
11
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清查统计上报、整理、汇总
12
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13
落实承包的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14
已纳入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5
已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6
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22
纳入各类保护地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各类保护地指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和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
23
禁止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对照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相应草原面积
24
限制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5
重点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T 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 2998-2016)执行
2
其中: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3
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4
草原类型及面积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草地资源调查

草地资源调查一、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草地资源调查是对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环境条件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论提出开发利用、保护对策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草地资源调查能为草地的科学经营管理、以草定畜、执行草原法、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调查分为外业调查和内业总结两部分。
外业调查包括:1、调查草地植被。
了解草地植被类型及组成、草地覆盖度、草层高度。
2、调查草地植物。
包括饲用植物、经济植物、毒害草;采集植物标本和牧草营养成分分析样;划分草地类型,调查草地分布规律,测定草地产草量。
调查草地利用特性和利用现状,划分割草地、季节放牧草地界线。
3、调查草地的主要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对草地的利用。
调查气温、牧草生长期、积温、无霜期、降水量等以水热为中心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类型、基质、质地和土壤养分;草地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自然条件。
4、通过对当地牧民、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访问调查,了解草地畜牧业生产管理。
5、草地负载和利用状况。
鼠虫害、雪灾、旱灾的危害程度,草地建设、改良与草地退化状况等;搜集草地畜牧业经济统计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内业总结包括:1、对外业调查和访问调查资料、图件的整理,标本制作与鉴定;2、分析牧草营养成分。
制定草地类型分类系统、草地评价标准和草地利用类型划分标准;3、绘制草地类型图、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
量算草地面积、计算载畜量和发展潜力,编制草地资源统计册;4、编写草地资源文字报告。
阐明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分布和区域结构,对草地资源的品质、生产力、载畜能力、利用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分析草地利用、管理、改良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指出发展前景二、草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以地形图为地图的野外路线调查成图法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三、草地资源的评价草地资源的评价主要从草地生境条件、草地植被条件、草地生产潜力三个指标入手。
四川草地资源清查工作

四川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四川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四川省农业厅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一、目的意义 1二、主要内容2 (一)清查任务2 (二)主要内容2三、技术路线3四、技术方案5 (一)底图制作5 (二)地面调查7 (三)草原类型确定15 (四)草原退化及分级标准20 (五)天然草原载畜能力计算21 (六)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测定21 (七)内业汇总及数据库建设24 (八)技术要求27 (九)农业部监测任务28五、清查实现目标29 (一)报告汇编29 (二)建立全省草原清查数据库系统29 (三)统计资料30 (四)图件30六、组织领导与任务分工30 (一)农业厅草原处31 (二)农业厅计财处31 (三)省草原工作总站31 (四)省草原监理站32 (五)省草原科学研究院32 (六)市(州)、县(市、区)农牧部门32七、工作进度安排34 附表1 天然草地(改良草地)样地调查表35 附表2 中小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调查表37 附表3 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调查表38 附表4 人工草地样地调查表39 附表5 入户访问调查表 40 附表6 人工草地统计表 41 附表7 人工种草(农隙地等零星草地)统计表42 附表8 退化草地统计表43 一、目的意义上世纪80 年代,全省组织开展了第一次草原资源普查。
草原资源普查数据为制定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实施草原生态工程、发展牧区经济社会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时隔30 多年,全省草原类型、分布范围都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第一次草原资源普查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全省草原资源现状,已不能适应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宏伟蓝图的实施,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草原基础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组织开展草原资源清查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为了解掌握全省草地资源状况、生态状况和利。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水资源条件 ➢ 地表水(河流、山溪、水库、池塘、泉水) ➢ 地下水(贮藏在地面以下的岩层或土层中) ➢ 数量、质量、补给与时空分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开发利用途径、 条件与潜力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现状分析,自然供给量、人均水量、耕地 平均水量,水资源的地区分布、降水量的 季节分配及年际变化、开发利用现状,供 给与需求的矛盾及其平衡。
市场信息和社会化服务 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草业信息网络建设 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三、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
(一)草地资源牧用经营现状调查 1.草地资源利用与建设现状调查 (1)草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①季节牧场分布及利用调查 ②割草地分布及利用调查 ③饲料地分布及利用调查 ④缺水、严重缺水草地的调查 ⑤退化草地调查
人力资源的利用现状,人力资源的产业和 季节的分配与使用,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利 用效果
环县农村草业生产系统调查
地点
甜水大梁洼 环城红星 合道朱家塬 许家河油坊
时间
1985 2002 1985 2002 1985 2002 1985 2002
人口数量
600 900 2510 3200 980 1340 1458 1560
河西种植碱茅改良盐碱地
临泽白寨 张掖三闸
图件比例 1:50万—1:100万 1:10万—1:50万 1:2.5万—1:10万 < 1:2.5万
第二节 草地资源自然与社会条件调查
一、自然条件调查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水资源条件 生物资源条件
气候条件: 热量,水分,光能,风能,灾害性气候 ➢ 热量条件—温度 ➢ 水分条件—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 ➢ 光能条件—总辐射、PAR、UV ➢ 风能条件—风速、风向
四、草地资源调查工作程序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一、引言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草食动物的饲养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草地资源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基础。
本文旨在介绍草地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以便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目的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草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管理和草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确定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调查草地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和生物量;评估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三、调查内容1. 草地类型调查:根据草地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因素,将草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草甸草地、草原草地、荒漠草地等。
2. 面积调查:通过遥感技术、GPS定位等手段,测量草地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3. 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在每个样点内进行植被的调查和记录,包括草地的物种组成、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等指标。
4. 生物量调查: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或间接估算的方法,确定草地的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
5. 土壤调查:采集草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
6. 生态功能评估:根据草地的植被、土壤和水文等因素,评估草地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7. 生产力评估:通过调查草地的植被和生物量等指标,评估草地的生产力,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
四、调查方法1. 采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和地理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调查。
2. 调查工具:包括测量工具(如GPS定位仪、测量尺、刻度尺等)、植被调查工具(如样方调查工具、物种鉴定手册等)和土壤调查工具(如土壤钻、土壤样品袋等)等。
3.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调查结果和结论。
五、调查注意事项1. 调查前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其中: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3
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4
草原类型及面积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 2997-2016)执行
5
质量分级及面积
万亩
以地面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产草量,参照相关技术规程对图斑进行草地质量分级。
参照《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 1579-2007),《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3-2006)操作
万亩
26
优化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7
超载率小于10%的县及名称
个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超载率计算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县域名称在数值中一并填写
28
超载率小于10%的草原面积
万亩
29
超载率10%-15%的县及名称
个
30
超载率10%-15%的草原面积
万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 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 2998-2016)执行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评价提纲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方法和评价提纲XX(20111002XX)地理科学二班一、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是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动物资源的调查,以及草地类型和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资料资源调查,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等。
其中主要调查内容有:(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动植物资源调查。
(4)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5)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6)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7)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草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首先对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的调查;然后对社会经济综合条件(人口、劳动力资源,生产与经济基础,生产管理条件,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植物资源调查。
1)饲用植物资源。
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人工栽培饲用植物资源调查。
2)其他经济用途植物资源。
(4)草地动物资源调查。
1)家畜资源的调查。
2)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
(5)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1)划分草地类型,研究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2)对草地类型群落和环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3)填绘、校正草地类型界限;4)分析与研究不同草地类型的利用特征,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与对策。
(6)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1)对地表水(河流、水库、池塘等)、地下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资源供需量的分析、预测分析);农牧业用水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2)对土地种类、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位点(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水平分析;土地利用因素分析的调查。
(7)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1)种植业生产的资料(籽实饲料;副产品饲料);2)林副产品饲料;3)工业副产品饲料;4)工业生产饲料;5)其他饲料资源的调查。
(8)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优化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7
超载率小于10%的县及名称
个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超载率计算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县域名称在数值中一并填写
28
超载率小于10%的草原面积
万亩
29
超载率10%-15%的县及名称
个
30
超载率10%-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1
超载率大于15%的县及名称
个
32
超载率大于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3
年末草食家畜存栏数量
羊单位
内外业清查统计,入户调查统计
羊单位折算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2998-2016)执行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
17
其中:已改制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万亩
18
国有草原向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的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已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向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流转的面积
8
其中:重度草原面积
万亩
9
中度草原面积
万亩
10
轻度草原面积
万亩
利用状况
11
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清查统计上报、整理、汇总
12
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13
落实承包的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14
已纳入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5
已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6
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19
已公告基本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公告
20
完成技术划定但未公告的基本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经草原部门划定但未公告的基本草原面积
21
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要求,2017年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需摸清该面积,2018年全国全面完成
2
其中: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3
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4
草原类型及面积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2997-2016)执行
5
质量分级及面积
万亩
以地面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产草量,参照相关技术规程对图斑进行草地质量分级。
参照《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1579-2007),《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233-2006)操作
生态状况
6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外业清查计算,并上图确认
指某一区域各主要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与其所占面积比重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方法参见《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技术规程》
7
草原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面积
万亩
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依据《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19377-2003填报
22
纳入各类保护地草原面积万亩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各类保护地指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和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
23
禁止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对照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相应草原面积
24
限制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5
重点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