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26
优化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7
超载率小于10%的县及名称
个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超载率计算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县域名称在数值中一并填写
28
超载率小于10%的草原面积
万亩
29
超载率10%-15%的县及名称
个
30
超载率10%-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1
超载率大于15%的县及名称
个
32
超载率大于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3
年末草食家畜存栏数量
羊单位
内外业清查统计,入户调查统计
羊单位折算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2998-2016)执行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
17
其中:已改制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万亩
18
国有草原向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的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已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向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流转的面积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一、引言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草食动物的饲养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草地资源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基础。
本文旨在介绍草地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以便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目的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草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管理和草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确定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调查草地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和生物量;评估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三、调查内容1. 草地类型调查:根据草地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因素,将草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草甸草地、草原草地、荒漠草地等。
2. 面积调查:通过遥感技术、GPS定位等手段,测量草地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3. 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在每个样点内进行植被的调查和记录,包括草地的物种组成、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等指标。
4. 生物量调查: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或间接估算的方法,确定草地的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
5. 土壤调查:采集草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
6. 生态功能评估:根据草地的植被、土壤和水文等因素,评估草地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7. 生产力评估:通过调查草地的植被和生物量等指标,评估草地的生产力,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
四、调查方法1. 采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和地理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调查。
2. 调查工具:包括测量工具(如GPS定位仪、测量尺、刻度尺等)、植被调查工具(如样方调查工具、物种鉴定手册等)和土壤调查工具(如土壤钻、土壤样品袋等)等。
3.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调查结果和结论。
五、调查注意事项1. 调查前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评价提纲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方法和评价提纲XX(20111002XX)地理科学二班一、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草地资源调查内容是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动物资源的调查,以及草地类型和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资料资源调查,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等。
其中主要调查内容有:(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动植物资源调查。
(4)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5)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6)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7)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草地资源调查的方法(1)草地资源生产、社会与经济综合性调查。
首先对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的调查;然后对社会经济综合条件(人口、劳动力资源,生产与经济基础,生产管理条件,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查。
(2)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
(3)草地植物资源调查。
1)饲用植物资源。
野生饲用植物资源调查;人工栽培饲用植物资源调查。
2)其他经济用途植物资源。
(4)草地动物资源调查。
1)家畜资源的调查。
2)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
(5)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调查。
1)划分草地类型,研究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2)对草地类型群落和环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3)填绘、校正草地类型界限;4)分析与研究不同草地类型的利用特征,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与对策。
(6)草地水土资源调查。
1)对地表水(河流、水库、池塘等)、地下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资源供需量的分析、预测分析);农牧业用水影响因素分析的调查;2)对土地种类、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位点(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水平分析;土地利用因素分析的调查。
(7)种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1)种植业生产的资料(籽实饲料;副产品饲料);2)林副产品饲料;3)工业副产品饲料;4)工业生产饲料;5)其他饲料资源的调查。
(8)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贵州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贵州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18.06.13•【字号】黔农委函〔2018〕93号•【施行日期】2018.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贵州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农委函〔2018〕93号各市(州)农委、畜牧兽医(水产)局,贵安新区农水局,仁怀市、威宁县农牧局:为扎实推进全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我委制定了《2018年贵州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安排,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技术到位,切实保证清查数据真实可靠,确保今年全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任务如期保质完成。
2018年6月13日2018年贵州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方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理念,在2017年全省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18年仍继续扎实稳妥推进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省草地资源清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清查目的及意义草地资源清查是在草原、国土等部门历史调查资料基础上,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为主,结合地面调查、入户访问等手段,客观、规范、快速、全覆盖地了解掌握我省草地资源状况、生态状况和利用状况等方面的本底资料,破解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台账不清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草原保护建设项目、严格依法治草和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清查范围及任务(一)范围及类型以县域为单元,全面查清全省所有草地资源。
草地的认定按照《草地分类》(NY/T2997-2016)规定,草地是指地被植物以草本或半灌木为主,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植被覆盖度大于5%,或乔木郁闭度小于0.1,或灌木覆盖度小于40%的土地,以及其他用于放牧和割草的土地。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草地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覆盖了广阔的土地,并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进行草地资源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1. 了解草地资源的重要性草地资源是支撑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地可以提供饲料和栖息地,维持水循环,改善土壤质量等。
草地还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2.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草地面积、分布、群落类型及物种组成,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调查结果还可以用于草地土地规划、农牧业发展等决策。
3. 草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检测草地覆盖和变化情况。
通过遥感影像的分析和解译,可以得到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草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环节。
调查人员可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样方调查,记录物种组成,统计植被覆盖度、高度等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
(3)社区参与:草地资源调查可以与当地居民和农民合作,通过问卷调查、集体讨论等方式了解草地利用情况和当地对草地资源的认识。
这样可以增加调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草地资源保护的措施(1)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应该根据其适宜用途进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
实施轮牧和休耕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压力和种植周期,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更新。
(2)生态恢复:对于受到破坏的草地,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如引入合适的植物物种、修复水土保持设施等。
加强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保护,避免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法律法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制定草地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罚,提高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 草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草地资源的调查与保护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维护水土资源的稳定性,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草原资源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草原资源清查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草地资源清查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牧〔20XX〕13号)、《XX省畜牧兽医局关于认真开展全省草原资源清查工作的通知》(X牧草〔20XX〕74号)和《XX 市草原资源清查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加强全市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市草原资源清查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一是对全市草原现有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清查,通过草原资源清查,全面查清我市草原面积和空间位置界线、草原类型等级、草原权属权责、草原利用现状、草原生态状况等情况;二是建立草原电子档案数据库,形成数字化草原管理系统;三是明确草原管理范围,划定基本草原,理顺草原承包合同,确权登记;四是绘制草原分布图、草原类型空间位置界线图和各类专题图,为建立权属明晰、保护有序、评价科学、利用合理、监管到位的草原生态文明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提供重要依据。
二、清查原则(一)现状调查和有关资源调查相结合。
以颁发的草原使用证、近期开展的土地调查或草地等资源调查成果为参照,结合地面调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判读和草原管理历史资料数据进行修正,形成草原空间位置界线底图,确定草原管理边界。
(二)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相结合。
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样地调查和统计调查,通过建立不同遥感解译标志和计算模型,查清草原类型等级和生态生产利用等状况。
(三)草原清查与草原监测相结合。
合理安排布设外业调查样地和内容,结合已有监测数据,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同时通过外业调查对遥感判读结果进行验证,保障清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草原清查和草原承包调查相结合。
在全面查清草地资源状况的同时,同步查清草原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及流转情况,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
对草原属性发生变化的要及时依法废止原发权属证书;对有权属争议的汇总后,报请市政府研究拿出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
三、清查依据(一)《草原分类》(NY/T2997-20XX);(二)《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2998-20XX);(三)《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1579-20XX);(四)《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233-20XX);(五)《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技术规程(试行)》(农牧草便函〔20XX〕53号);(六)《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19377-20XX);(七)《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XX);(八)《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黑政发〔20XX〕29号);(九)《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为牧草育种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工作,包括草地调查、草丛性状测定、草坪质量评价等。
三、评价指标及方法1.草地调查(1)草地地形特征:采用实地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记录草地地形特征,包括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
(2)草地土壤性质:采用土壤样品分析法,分析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草地植被特征:采用样方法,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2.草丛性状测定(1)草丛高度:采用直尺或卷尺测量草丛高度。
(2)草丛密度:采用样方法,记录单位面积内草丛数量。
(3)草丛覆盖度:采用目视估算法,记录草丛覆盖面积所占比例。
(4)草丛颜色:采用目视比较法,将草丛颜色与参照颜色进行比较。
3.草坪质量评价(1)草坪外观:采用目视比较法,记录草坪整体外观、色泽、密度等。
(2)草坪质地:采用手感法,记录草坪质地的柔软度、弹性、厚度等。
(3)草坪病虫害情况:采用目视观察法,记录草坪上的病虫害情况。
四、评价结果处理与分析1.草地调查(1)综合分析草地地形、土壤和植被特征,确定适宜物种和草地改良方案。
(2)草地土壤性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分析,为草地施肥提供依据。
(3)草地植被特征分析,为草地调整提供依据。
2.草丛性状测定(1)草丛高度、密度和覆盖度综合评价,确定草丛的生长情况。
(2)草丛颜色分析,为草坪管理提供依据。
3.草坪质量评价(1)草坪外观和质地综合评价,确定草坪的整体质量。
(2)草坪病虫害情况分析,为草坪防治提供依据。
五、质量控制1.保证评价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确保评价工作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3.抽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4.保证评价工作的记录准确可靠。
六、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评价指标、评价工具和人员。
2.评价前的调查:对草地地形、土壤和植被特征进行调查。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其中:重度草原面积
万亩
9
中度草原面积
万亩
10
轻度草原面积
万亩
利用状况
11
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清查统计上报、整理、汇总
12
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13
落实承包的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14
已纳入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5
已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6
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万亩
26
优化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7
超载率小于10%的县及名称
个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超载率计算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县域名称在数值中一并填写
28
超载率小于10%的草原面积
万亩
29
超载率10%-15%的县及名称
个
30
超载率10%-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1
19
已公告基本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公告
20
完成技术划定但未公告的基本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经草原部门划定但未公告的基本草原面积
21
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要求,2017年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需摸清该面积,2018年全国全面完成
生态状况
6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外业清查计算,并上图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重度草原面积
万亩
9
中度草原面积
万亩
10
轻度草原面积
万亩
利用状况
11
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清查统计上报、整理、汇总
12
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13
落实承包的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14
已纳入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5
已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6
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22
纳入各类保护地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各类保护地指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和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
23
禁止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对照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相应草原面积
24
限制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5
重点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T 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 2998-2016)执行
2
其中: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3
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4
草原类型及面积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 2997-2016)执行
5
质量分级及面积
万亩
以地面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产草量,参照相关技术规程对图斑进行草地质量分级。
参照《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 1579-2007),《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3-2006)操作
生态状况
6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外业清查计算,并上图确认
指某一区域各主要草地类型的植被盖度与其所占面积比重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方法参见《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监测技术规程》
7
草原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面积
万亩
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依据《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19377-2003填报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
17
其中:已改制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万亩
18
国有草原向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的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已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向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流转的面积
19
已公告基本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公告
20
完成技术划定但未公告的基本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经草原部门划定但未公告的基本草原面积
21
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要求,2017年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需摸清该面积,2018年全国全面完成
超载率大于15%的县及名称
个
32
超载率大于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3
年末草食家畜存栏数量
羊单位
内外业清查统计,入户调查统计
羊单位折算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
万亩
26
优化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7
超载率小于10%的县及名称
个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超载率计算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县域名称在数值中一并填写
28
超载率小于10%的草原面积
万亩
29
超载率10%-15%的县及名称
个
30
超载率10%-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