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书院介绍

合集下载

复旦校训

复旦校训

复旦校训复旦全称复旦大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学,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成员大学。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复旦大学涵盖了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校园,梧桐树环拱的光华大道,笔直幽深。

镌刻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墙,静立在这条路的尽头。

4月23日下午两点,在离光华大道不远的文科图书馆,一场以“阅读,点亮梦想”为主题的讲座正在进行。

屋外,春日的暖阳映衬着蓝蓝的天;屋内,复旦的情怀激荡在拳拳的心。

校长、教授、学生,身份不一的复旦人聚在一起,解读着自己心目中的“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当年的复旦学子、如今的复旦校长杨玉良将这样的心得与学生分享:读书要细,需进行文本之精读,此为切问;知识分子应当心有隐忧,对问题要有独立的思考,即是近思;在人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要读不同的原典,这就是博学;要为心灵和精神而阅读、在阅读中生活,也正是笃志的意思了。

时光回溯到1913年,复旦大学迎来了李登辉(1872-1947)校长。

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教育家,在任23年,是迄今任期最长的复旦校长。

当年,他仿照世界名校惯例,为复旦定下了校训。

李校长将遴选校训的目标锁定在中华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先由国文部的教师从《论语·子夏》中选出,随后,古汉语造诣颇深的复旦创校校长马相伯帮助遴选,在1915年复旦大学建校10周年时正式成为复旦校训。

院史墙情况

院史墙情况

书院基本情况简介志德书院成立于2005年,系纪念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

先生名“志德”,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

目前包含法学院、新闻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等六个学院。

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Fudan Journalism School复旦大学法学院:Fudan University Law School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Fudan Univ.人物:马相伯(1840.4.17-1939.11.4),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

先生一生从事洋务、参加革命、毁家兴学、支援抗日,是筚路蓝缕的先驱,教育救国的典范。

童兵:1942年11月26日生于浙江绍兴。

志德书院第一任院长,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

现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胡守钧:1944年生于湖北武汉,志德书院第一任总导师,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院务会委员童兵:志德书院院长,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胡守钧:志德书院总导师,复旦大学教授,社会共生研究中心主任邱柏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潘伟杰,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高永伟,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应坚刚,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陈建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殿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李爽,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党委书记方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党委书记陆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党委书记赵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党委书记梁咏,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副党委书记张晓青,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党委书记茅盾,志德书院学工组组长代林利,志德书院导师办联系人王震宇,志德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主席解俊,志德书院学生监督委员会主任历任学工组组长:程娌2005.07-2007.01许平2007.01-2007.03傅骏2007.03-2007.06赵强2007.06-2012.12茅盾2012.12-至今志德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主席:2012~2013 褚雨辰2013~2014 王震宇志德书院学生监督委员会:主任:2012~2013 虞锦彦2013~2014 解俊大事记:2005年复旦学院、志德书院成立2008年首次在书院楼完成学籍注册2009年书院生活网站开通试运行2010年导师试点制开始2012年童兵教授任志德书院第一任院长志德书院院务委员会成立志德书院首次施行四年书院制志德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临时)成立2013年志德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志德书院学生监督委员会成立志德书院代表团参访香港中文大学志德书院颁发第一届青莲奖学金2014年志德书院院务委员会增补6人院训:养正立志,果行育德院刊:明德:。

复旦大学任重书院2019级书院导师简介

复旦大学任重书院2019级书院导师简介

任重XX2021级XX导师XX导师姓名:XX陈特导师院系:XX中国语言文学系Office time:周三下午2:00—4:00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210XX:XX主要授课内容:文学史(上)、《文心雕龙》精读等.主要研究领域:汉魏六朝文学、XX与.代表性研究成果:XX《陶渊明的文体选择及其文学史“位置"》等。

新生寄语: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导师姓名:张燕萍导师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Office time:周一下午1:00—2:00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507XX: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授课内容:世界文学、专业英语XX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XX新生寄语:请允许我借用智者们的话。

不要去想未来,因为它来得太快;趁着年轻,勇敢去尝试。

认识你自己。

XXXX导师姓名:孙洁XX导师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Officetime:邮件XX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409XX:XX主要授课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性研究成果:《XX和他的世纪》XX新生寄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导师姓名:平悦铃XX导师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Office time:周三上午10:00—11:30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409XXXX:XX主要授课内容:现代汉语、XX学、实验XX学、XX科学与现代生活、XX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方言学、XX学、XX语言学、**方言代表性研究成果:《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方言的动态腭位研究》新生寄语:这里是新的起点,复旦欢迎你!XXXX导师姓名:陶寰XX导师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Officetime:上午10:00—11:30XX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1502XX: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授课内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汉语方言学:XX类型、历史音韵、微观音变、方言接触、方言语法XX代表性研究成果:**方言词典、吴语浊音声母的类型及其音系地位、吴闽语云、匣母的读音和闽语全浊声母的清化、XXment on“ Phonemic Diversity SuXXXrts a Serial FounderEffect XXdel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Africa”XX新生寄语:认识你自己。

复旦大学外貌描写

复旦大学外貌描写

复旦大学外貌描写一说到复旦,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人才济济、朝气蓬勃,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其实,上海名校众多,但能称得上名校的只有复旦。

说起复旦大学,大家一定不陌生。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在国内高校中位列前三甲。

现在该校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获得诺贝尔奖得主到访美国的大学。

复旦在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以人为本”,它代表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内核的一种高度统一,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更赋予复旦生机勃勃之气。

因此可以说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复旦变得更加优秀!1、复旦大学的外形复旦大学是国内顶尖的大学,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黄浦江畔,学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众多,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的大门前有一座复旦大学标志性白色五角星,它既是校园主楼前的会客区又是校园的大门。

它体现了复旦的精神内核: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校园建筑都体现了中西合璧、古今融汇的风格。

校园中不仅有一幢标志性建筑物——教学楼,还有一幢教学楼和办公楼前耸立过一尊黄杨树型大铜像。

这样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以及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相统一、高度统一而又和谐统一、雄浑大气与内涵丰富而又和谐统一等特征的建筑将作为复旦大学最重要、最醒目和最具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2、复旦大学的特点——精致的建筑设计复旦大学校园建筑的特色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建筑与文化相融合。

学校采用现代与传统的相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与学校一贯倡导的“创新、人文、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以“人文”为主题的建筑使“大学”与“人文”结合得很好。

这些特色建筑多为古典风格,给人以古朴雅致之感,极富古典韵味。

复旦大学校园共有9幢单体建筑,在设计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

其中主楼复旦大学医学院大楼、复旦大学东校医学院、复旦大学锦江学校分校以及光华大学附属中学等校园内均建有附属医院楼宇,各建筑均采用外廊式门廊设计,风格简洁大方。

小红书复旦校园参观讲解词

小红书复旦校园参观讲解词

复旦校园参观讲解词尊敬的各位嘉宾,今天我将带领大家领略复旦大学的魅力。

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复旦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这里曾培养出一批批杰出的校友,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现在,让我们来到复旦校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庄重典雅的大门。

门额上的“复旦大学”四个字,是于右任先生所题,寓意着“学无止境,日新月异”。

进入校园后,我们看到了一片广阔的绿地,这是我们的世纪公园。

公园内绿树成荫,小径蜿蜒,漫步其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

这里是学生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也是新人拍摄婚纱照的理想场所。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图书馆。

作为校园里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图书馆收藏了丰富多样的书籍,涵盖了文学、历史学、理学等各个领域。

这里不仅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宝库,也是他们寻求精神慰藉的港湾。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科研楼。

这里是复旦大学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都源自于此,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校园的一角,我们还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

这是学校的绿化区域,为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气和活力。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欣赏到四季更替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当然,除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设施之外,复旦大学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求是创新、以人为本是复旦校园文化的核心。

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为了确保每位嘉宾的安全,请大家遵守相关规定,不要随意触摸校园内的文物和设施。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不要乱扔垃圾。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来到复旦校园,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体验到它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希望今天的参观能让每位嘉宾对复旦大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谢谢大家!。

书院制度

书院制度

什么是“书院制”?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完全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制源自耶鲁主推素质教育虽然很多人都有大学生活的经历,但大学里的“书院制”对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儿。

书院制是引用古代书院的名称,借鉴国外耶鲁大学传统教育“住宿学院”住宿管理模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式学生管理模式。

它与普通大学的管理区别主要在于“书院制”管理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更关心学生的生活,其次才是学生技能的培训。

不是以往的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能力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使学生在心灵,智慧,品德等方面综合发展。

复旦学院的书院,从2005年起,迄今已有四个年头。

书院建设从开始就是有一定的设计的,它主要考虑以下这三个要素:一是打乱专业、分散居住的寝室分配;二是一定的软硬件文化环境设计;三是以“四大计划”(大学导航、学养拓展、公民教养、关爱成长)为核心的学生工作内容。

这是一个发端,而不是结果。

西安交大学生培养推出书院制管理,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素质培养、通识教育、思政工作从管理机制上分开,前者由专业学院承担,后者由书院承担。

书院一方面协助专业学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负责整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气质,承担全部的学生事务。

在国外,越是著名的大学,越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要求也越严格、越具体。

住宿学院以大学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有助于学生产生对学院和学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居住生活的场所,住宿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小型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了学生间的交往,有利于形成集体合作的氛围,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会产生积极影响;住宿学院精细的管理、完善的设施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知识以外的能力素质培养。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清朝光绪31年,初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复旦大学”;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与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一起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2000年,该校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该校是由中央直属管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免书记校长的副部级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重点建设名牌大学、也是被纳入国家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的重要成员。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21世纪国际大学联盟的成员;综合实力在亚洲名列前茅,在全球也享有较高声誉。

该校设有直属院系30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4个其中自设30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9个其中自设51个,专业学位10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校园格局:学校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

写复旦枫林校区的说明文

写复旦枫林校区的说明文

写复旦枫林校区的说明文
复旦枫林校区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是复旦大学的主校区之一。

这个校区占地面积约为2.39平方公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复旦大学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复旦枫林校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复旦大学图书馆,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藏书而闻名。

此外,校区内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如复旦大学老校门、复旦大学博物馆等,这些都是复旦大学的历史见证。

复旦枫林校区内有多个学院和研究所,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院和研究所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在复旦枫林校区内,学生可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学校会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文化节、体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总的来说,复旦枫林校区是一个集学习、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设施,还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复旦大学师生的理想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志德书院志德书院系纪念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

先生名“志德”,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

马相伯校长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高瞻远瞩、筚路蓝缕的先哲。

志德书院以绿色为标志性颜色,门匾字体为秦篆,秦篆是我国古代汉字统一的标志。

书院楹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每月7日书院日”、“志德学子高中行”、“志德登高”、“志德诗文化节”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书院楹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志德讲会讲会是传统书院学术演讲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志德讲会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下传承书院传统的一个具体体现。

每个月1-2次,面向全体书院学生,由书院各类组织自主申报承担设计,主题围绕理解大学、理解学习和人生等专题。

内容包括:辅导员团队谈大学适应;导师团队谈人生规划;学长学习经验谈;导师谈学习研究方法;学工组长谈学术科创学工组长谈学术科创;与虹口区癌症俱乐部共建:联合主题演讲会;志德中学行:通识教育宣讲行动等。

志德书院日以复旦大学创始人老校长马相伯先生的生辰日7日作为每个月的书院日,开展结合学校学院要求和节日契机的书院特色主题活动。

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书院精神的理解与传承,一方面加深对老校长精神的学习。

同时为书院文化的积淀和书院内各班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书院日”每月一次,面向全书院同学,每次由两个班负责设计、组织和协调。

诸如“书院大扫除日”;“书院体育比赛”;“上海/校园定向”;“学雷锋”等主题活动。

四月追风主题月以复旦大学创始人老校长马相伯诞辰日(4月7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四月追风,正如其名字所期望的那样,希望学生在春天这个充满朝气的时节,从先人身上汲取力量,不断向前进取,存志于心,德怀天下!院团学组织具体实施落实,各班配合参与,活动持续1个月,面向书院全体师生。

内容包括清明祭扫缅怀老校长,围绕学习老校长事迹而开展的读书活动,“追风晨跑”、“志德游园会”,“志德诗文化节”以及各班级的主题班会等。

腾飞书院系纪念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先生。

先生字腾飞,取其意,崛起成功。

李登辉校长毕业于耶鲁大学,1913年至1936年任校长,很早就提出培养完善人格的教育理念,是复旦精神的创立者。

腾飞书院以红色为标志性颜色,门匾字体为汉隶,汉隶的形成极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从而加速了文化传播。

书院楹联:“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无非月满潮平。

“腾飞论坛”、“腾飞定向”、“腾飞月”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书院楹联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无非月满潮平。

腾飞论坛邀请资深教授、著名学者、优秀学长、成功人士等与同学面对面地交流,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成功经验等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帮助同学们汲取处世之道、人生真谛,从中体会前人给我们所创造的一层又一层复旦精神的积淀,为我们打造腾飞精神带来经验。

欢迎腾飞书院学生自愿报名参与。

腾飞书院日以老校长李登辉先生生辰日18日所在的周二作为腾飞书院日,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常规的学长咨询会、大扫除活动以及一些特色活动。

旨在促进学生对腾飞书院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加强学生对书院“学而时习斋”各种功能的了解和使用,加强书院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增强学生作为书院一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通过学长咨询和朋辈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了解、明确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

参加对象包括腾飞书院导师、辅导员、学生和历届腾飞人。

腾飞主题月于学年第二学期3月18日开幕,4月18日李登辉老校长诞辰日闭幕。

举办彰显腾飞精神及展现腾飞学子青春活力的各类活动,包括老校长小故事、祭扫、书院篮球赛、腾飞歌手大赛等,纪念李登辉老校长诞辰,探寻“腾飞”二字的过去、当代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启示,并给我们自己的腾飞精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腾飞书院团学联组织,书院全体师生参加。

书院刊《非文》记录腾飞书院的点点滴滴,透射一丝一毫的腾飞精神,通过书面的载体,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腾飞精神的观察,记录和传承中来,使得腾飞精神越发丰富,代代相传。

书院院刊接受全体师生投稿,第二学期14周左右正式印发全书院。

克卿书院系纪念上海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先生。

先生字克卿。

颜福庆校长不仅创办了医学院,更将“不计功利,为社会,为人群服务”的理念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克卿书院以蓝色为标志性颜色,门匾字体为魏碑,魏碑是南北朝时期碑志、雕刻使用的字体,用以树碑立传纪念先贤的尊贵品格。

书院楹联:“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

”“克卿人节”、克卿峰会、书院刊《新卿年》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书院楹联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

克卿人节将视线聚焦于汲取中国文化、传承书院精神,以严谨与活泼并重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学生一个走近历史、交流思想、感受文化的大平台,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立的视角思考问题,探讨、追寻、弘扬克卿书院文化、精神的内涵,从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同时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鉴赏与解读能力、对于书院精神的独立思考与传承能力。

每年十一月揭开序幕,持续一月左右。

包括学术讲座、考察实践、书画展示、体育竞技等参与式互动活动,面向克卿书院全体师生。

克卿峰会通过调研,总结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组织灵活生动的峰会形式,由辅导员面向全体书院学生分专题解答,从而做到全书院信息共享,成为克卿学子全方位了解大学学习生活、学校政策等相关信息的平台。

内容包括学校资源利用、职业生涯计划、生活技能指导、人生规划以及文化礼仪等。

书院刊《新卿年》始编于书院创立之初,在内容与排版上力求创新,专题式地记载历届克卿学子在校内、校外的出色表现、核心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各类活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心声等等内容,举隅式地勾勒出复旦学院通识教育的成果。

一般每学期编辑完成一期,版面内容包含学生风采、经典品读、文化赏析、新闻娱乐、生活提示等。

任重书院系纪念解放后第一任校长陈望道先生。

先生字任重,取其意,任重而道远。

陈望道校长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第一任翻译者,也是修辞学的一代宗师。

任重书院以橙色为标志性颜色,门匾字体为唐楷,唐楷的出现代表文字从古代演变到了现代。

书院楹联:“力学如为山九仞,高须加一篑;行仁若法海十分,满尚纳千流。

”“任重沙龙”、任重年华,任重体育周等是书院特色文化品牌。

书院院歌《任重学子志》,词曲作者为05708班学生王钊(2005-2006年度复旦学院荣誉学生)。

书院文化传承系列活动名称:薪火相传,任重道远。

文化传承班会:第一学期开始后第一周周二班会课。

通常由班号对应的上一年度班级辅导员和部分学生代表到本年度班级进行联合班会,在班会上讲述大学生活,也会有一些班级特色活动的介绍和传承。

书院楹联力学如为山九仞,高须加一篑;行仁若法海十分,满尚纳千流。

任重沙龙自2005年10月12日创办以来,任重沙龙已经陪伴两届任重学子走过两年多岁月。

任重沙龙活动的理念和目标是讨论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实现全书院信息共享。

今天的任重沙龙,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整体标识、固定工作团队以及具体工作流程的任重书院“人气颇高”的名牌活动,甚至也经常吸引了很多其它书院的学生一同来参加。

每周三中午举办,每学期共计12-15次,分为学习篇和生活篇。

学习篇:解答大学新生在初入大学所面对的学习转型,实践创新,研读经典等问题。

生活篇:解答大学生在初入大学阶段面对的身份转型,校园生活,自我定位,心理和感情调适等问题,并给予学生与学校学院老师和领导接触交流的机会。

参加对象为任重书院全体学生以及其他书院感兴趣的学生,无需报名,可以根据海报指示时间地点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前往参加。

沙龙工作组联系方式:*************************。

任重年华系列活动旨在一学年中一个集中的时段给予任重书院所有学生一个集体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通过文艺活动,表彰纪念等方式展示任重书院学生和班级的风采和成果。

过去四年书院都在临近学年末分别举行了以“任重年华”为题的05年度颁奖晚会,以“任重嘉年华”为题的06年度系列离院活动,以“畅想双十年华”为题的07级书院集体二十岁生日晚会和以“任重orz”为主题的08年度结业晚会,这些活动都是回顾和总结书院生活,通过传承活动的设计、颁奖晚会的形式,任重书院全体成员又一次认识自我和身边人,也给任重书院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回忆和纪念。

书院刊《任行》记录任重书院学生老师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展示各项工作团队的工作成果,发表任重书院学生的精彩论述和文章。

每学期出版一期。

长期接受各班级和学生的投稿。

书院扫除日通过全书院的扫除活动,整洁书院楼的环境,加深学生对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认识,通过最基本的劳动,领会团队精神和个人责任。

一般在10月长假后、第一学期期中和5月长假后的周二举行。

书院全体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宿舍进行大扫除,并根据安排由学生团队轮流打扫公共区域和活动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