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

合集下载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起源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内蒙元宵节风俗

内蒙元宵节风俗

内蒙元宵节风俗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的元宵节风俗既保留了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习俗,也融合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

以下是内蒙古地区在元宵节时的一些典型习俗:
1. 祭月祈福:蒙古族在元宵节有祭拜月亮的传统,虽然信仰体系有所变迁,但对日月的崇拜和通过祭祀祈求吉祥、平安与丰收的习俗仍然延续。

2. 篝火晚会:在正月十五晚上,特别是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村落中,人们会聚集在篝火旁进行祈祷活动,祝愿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并且在祈祷后载歌载舞,举行欢快的聚会。

3. 共吃元宵:如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内蒙古人在元宵节也有吃元宵的习俗,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睦,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4. 赏灯猜谜:元宵节期间会有观赏花灯和猜灯谜的活动,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参与热闹的闹元宵活动,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以及参加富有文化气息的猜灯谜游戏。

5. 燃放烟花:烟花是节日庆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宵节夜晚,人们会燃放烟花以增添节日气氛。

6. 民俗表演:部分区域还会举办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展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以上习俗综合体现了内蒙人民在元宵节这一传统佳节中的欢乐与和谐氛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潮汕地区元宵节习俗1、吊喜灯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寓意添丁。

元宵夜潮汕家家户户门口都点灯、吊灯。

人们还要提灯笼、拿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接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

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3、做丁桌在乡村,上一年有生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

宴客席式有两种,一是用好多只方桌并在一起,形同龙船,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叫“龙船席”;二是无论乡里人、过路的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下一批客人接连不断地上来吃,主人不断地续上菜肴,叫“走马席”。

晕,听过外地的“喜宴”也有这么办的。

4、荡秋千荡秋千,口语叫“逡登秋”。

因潮地春来早,不似中原要到清明才适宜荡秋千。

当天有的乡村组织荡秋千竞赛或表演活动,也有不少村民自发绑挂秋千玩耍,甚至有的演化出奇特的风俗,例如揭阳市桃山乡正月里男女老幼都可荡秋千,但元宵那天,男人就禁忌登上秋千棚。

潮州的个别乡村,有元宵夜要在榕树下荡秋千,村人往年轻夫妻身上泼粪,以求当年生男孩。

5、猜灯谜以前,潮汕的猜谜游戏只有在元宵夜才举办,就是在花灯贴上有谜面的纸条,给观灯人围猜。

随着识字人逐渐增多和谜语知识的普及,猜谜活动在各个节日都盛行起来,但最为隆重、热闹的仍是元宵节,悬挂谜灯也变为谜笺竞猜。

建国后,潮汕各地的元宵灯谜更为盛行,其中澄海还是文化部颁授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呢。

6、准情人节封建社会的未婚女子养在深闺无人识,是不允许自由出外的,唯有重大节日才可结伴出游,所以元宵节赏花灯往往是未婚男女见面或情人相会的机会。

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1.赏灯游灯:元宵节是一个赏灯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点亮各种花灯和彩灯,赏灯游灯,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氛围。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灯会,展示各种精美的花灯。

2.吃汤圆: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是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通常包裹着甜或咸的馅料,象征着团聚和美好的未来。

3.猜灯谜:元宵节也是猜灯谜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在灯谜会上猜灯谜,灯谜通常是用对联的形式编写,既考验智力,又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4.舞龙灯、舞狮子:一些地方在元宵节会举行舞龙灯和舞狮子的表演,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

5.放孔明灯:有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是在元宵节放孔明灯,将写有祈福愿望的孔明灯放飞到天空,寓意祈求平安和幸福。

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

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

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元宵节的习俗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

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

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

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

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

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

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

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

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桔皮制成。

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

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

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

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

元宵佳节有哪些习俗呢

元宵佳节有哪些习俗呢

【导语】元宵节是⼀个普天同乐的⽇⼦,俗话说:“正⽉⼗五闹元宵”,⼀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闹,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它节⽇的不同之处。

以下是整理的元宵节有哪些习俗,欢迎阅读!1.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项重要习俗。

汤圆,⼜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亦称“汤圆⼦”、“乳糖圆⼦”、“汤丸”、“汤团”,⽣意⼈则美其名⽇:“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品,所以⼈们⼜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叫元宵,南⽅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馅两种,有馅元宵⼜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法分,有⼿中搓制、元宵机制和⽵匾⽔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梁⽶⾯等。

2.猜灯谜 猜灯谜⼜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种传统民俗⽂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活动。

每逢农历正⽉⼗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的彩灯上供⼈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迎合节⽇⽓氛,所以响应的⼈众多,⽽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

灯谜增添节⽇⽓氛,展现了古代劳动⼈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活的向往。

3.赏花灯 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习俗,古时城⾥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规,出游嬉闹。

4.踩⾼跷 踩⾼跷是民间盛⾏的⼀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跷的是《列⼦·说符》篇:“宋有兰⼦者,以技⼲宋元。

宋元召⽽使见其技。

以双枝长倍其⾝,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惊,⽴赐⾦帛。

”从⽂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跷就已流⾏。

据说踩⾼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给⾃⼰的腿上绑两根长棍⽽发展起来的⼀种跷技活动。

5.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来科普一下,中国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中国元宵节的习俗至少有12种,你知道多少?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的元宵节习俗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等。

幼儿教育网整理有关元宵节的各地不同习俗,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是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多种有趣传说。

一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震怒,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为了不被烧死,有位老人家提议,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焰火。

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二是汉时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与亲人团聚,设计让其在正月十五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大书“元宵”二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

三是周勃、陈平等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另一种为三元说,即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及其节期在全国各地各有特色。

就元宵节节期长短而言,汉代定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达五天,明代是自正月初八点灯,至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PPT

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PPT

元宵节的发展意义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花灯寄寓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 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 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 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 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03
挂花灯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 相关标题文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 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
01 元宵节的来历 02 元宵节的传统 03 元宵节的美食 04 元宵节的活动 05 元宵节的发展意义
CONTENTS
目 录
元宵节的来历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元宵节的节日由来
输入标题文本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元宵节儿童课件PP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Aenean massa. Cum sociis natoque penatibus et magnis dis parturient montes,nascetur ridiculus mus. Donec quam felis, ultricies ne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到,全国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但元宵各地习俗也不尽相同,那么你知道元宵各地习俗有哪些吗?下面我为你细数元宵各地习俗。

元宵各地习俗
1、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

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老北京叫卖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节传统节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日的一大原因。

传统的老北京元宵节活动主要由花会、灯会、吃元宵3个部分组成。

2、河北省
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

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

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

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3、安徽省
古城凤阳县,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等民间习俗,成了元宵佳节的三大习俗。

凤阳民间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

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动心的还是“挑灯笼”。

各种花灯早在几天前就纷纷“抢早”上市,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府城镇夜晚装点一新。

撂火把是一种青少年集体活动。

在凤阳农村,留心的孩子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火把。

4、山西省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

每逢元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行。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

5、山东省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

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子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赶毛驴……应有尽有,内容以戏曲为主。

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
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

孔府耍龙灯的地方在二门里大堂前,平时不得入内的孔府,这时也准许外人入内看耍龙灯。

耍龙灯时,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在一旁燃放焰火。

6、河南省
长兴河南人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红纸扎上灯笼,点燃其间的蜡烛任其燃尽。

元宵节一般的习俗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见在祖宗坟前点灯的习俗。

7、陕西省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除大闹花灯外,还流传一种“放天灯”的风俗。

这种风俗由来已久,据史可查唐时已有此举。

“伴灯馍”流行于陕西铜川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在自己房屋里,设香案点烛焚香,鸣放鞭炮。

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馍”。

8、江苏省
元宵节泰州有5大习俗,吃元宵、闹元宵、猜灯谜、放烟火、送吉祥。

送吉祥是泰州部分乡镇特有的习俗。

在元宵节这天,亲戚朋友要给新婚的新娘子送桥桩、送子观音等,以祝福早生贵子。

还有些地方是拉着新娘子走百子桥,同样是求子。

9、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

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

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

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10、江西省
万安百姓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饭后,全村老少就会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庙宇,手持元宵歌本,对着元宵画唱歌,当地人称之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

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赞船、划船等活动外,还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这是当晚的压轴戏。

整个祠堂摆满桌椅,有村民用年数已久的海壶盛满自己酿造的米酒,给每位来宾倒上满满一碗,每张桌子上还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大家享用。

11、湖北省
荆州元宵节当天,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闹腾得红红火火。

而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

另外,元宵节也是荆州人的“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

十堰人特重视元宵节,要举行玩灯会,比如舞龙、玩狮子、划彩莲船、舞蚌壳、踩高跷等。

其中以十堰房县的“火龙”灯会最出名。

12、湖南省
常德元宵节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13、四川省
四川元宵节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

开县有“对骂”的习俗。

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14、福建省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添丁。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十尺,有头有尾。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

15、广东省
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

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

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16、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