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枢性眩晕为症状神经科常见疾病治疗

合集下载

眩晕症的最好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好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好治疗方法第一篇:眩晕症的最好治疗方法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等。

对于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眩晕症的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改善内耳和中枢神经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安坦和普通维生素等。

其中,利多卡因是治疗眩晕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症状。

安坦是一种镇静剂,能够减轻紧张和焦虑,缓解症状。

而普通维生素则有助于加强内耳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治疗眩晕症的症状。

二、针灸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眩晕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传导,缓解肌肉紧张,对于治疗眩晕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找到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治疗。

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不需要药物介入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有按摩、理疗、体操等。

按摩是通过按摩脖颈和头部的穴位,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

理疗是利用热、冷、高频电磁波等物理因素进行治疗。

而体操则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等。

综上所述,眩晕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药物治疗、针灸和物理治疗都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治疗之前,需要保证身体健康和睡眠充足,避免激烈的运动和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第二篇:眩晕症的最好预防方法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病人会感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预防眩晕症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眩晕症的基础。

需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另外,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预防眩晕症的发生。

二、避免精神压力精神压力是导致眩晕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避免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和焦虑情绪,增强心理素质。

三、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身体处于缺氧状态。

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的治疗方法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

陈小华介绍,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

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

位置的位,听觉的听。

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

常见的疾病: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

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

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

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

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

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

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

眩晕、头晕常见疾病症状及内科治疗指南

眩晕、头晕常见疾病症状及内科治疗指南

眩晕、头晕常见病症及内科治疗指南(一)周围性眩晕、头晕1.生理性眩晕、头晕:包括发生在正常人群的常见失调状态,如运动病、空间病、登陆病以及登高性头晕等,治疗以习服适应为主。

在这些失调状态中,发生眩晕(存在运动错觉)概率小,头晕及自主神经症状居多。

登高性头晕个体通常经历焦虑和恐慌情绪。

典型的运动病和空间病表现为出汗、恶心、呕吐、流涎、呻吟、胃肠运动减弱,消化障碍,甚至见到食物后痛苦等症状。

其中过度换气常见,导致患者低碳酸血症,血容量发生变化,血液淤积在下半身,容易发生低血压或晕厥。

登陆病是指个体在乘船、飞机及汽车等长时间暴露在运动刺激环境中后,发生的一种以摇摆性眩晕为特征性表现的前庭疾病,这种非旋转性眩晕、头晕和不稳感,极少数上述症状持续数月或数年,其原因不清。

运动病发生时,通过看远处水平面能够改善症状;反之,于视觉封闭的狭小空间内症状加重。

登高性头晕是由身体正常的摇摆感觉与视觉所见不匹配导致,当患者坐姿状态或视觉固定于近处目标时,其症状能够缓解。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BPPV又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通常发生于老年群体,尤其是老年女性。

患者在位置变化时发生<1min的阵发性眩晕,典型的位置变化包括在床上翻身、躺下、起来,或站立位弯腰及站起,或抬头向上望等。

然而,部分老年BPPV患者主诉位置性头晕而非眩晕。

BPPV的原因是耳石碎屑不经意进入半规管,头外伤或内耳感染时均能引起耳石碎屑脱落。

BPPV 诊断标准为受累半规管平面上发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如果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或眼震不典型,则须与后颅窝肿瘤或梗死引起的位置性眩晕进行鉴别。

BPPV内科治疗首选手法复位或机器人复位,对于复位后有残余头晕症状及不适合复位治疗的老年患者,可进行前庭康复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BPPV且维生素D水平降低者,可补充维生素D。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表现为眩晕、恶心或呕吐持续数天,不伴听觉或其他神经症状。

眩晕症治疗药品

眩晕症治疗药品

眩晕症治疗药品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在头晕、目眩、平衡失调等症状下常感到困扰。

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现代医学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眩晕症治疗药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眩晕症治疗药品。

一、前庭神经耐受剂前庭神经耐受剂是一类通过改善前庭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以减轻眩晕症状。

它能够调节前庭神经的功能,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从而使眩晕症状得到缓解。

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前庭神经耐受剂药品包括倍他司汀、西洛他唑等。

倍他司汀是一种经典的前庭神经耐受剂,能够改善前庭传导功能,并减少其对迷路的兴奋作用。

通过调节前庭神经功能,倍他司汀能够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

在使用倍他司汀时,需注意副作用可能引起的恶心、头晕等不适感。

西洛他唑是另一种常用的前庭神经耐受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前庭神经的代谢降低其兴奋性。

西洛他唑广泛应用于眩晕症状轻、中度的患者,能够有效减轻病症,提升生活质量。

在使用西洛他唑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问题,避免副作用带来的不适。

二、镇静安抚剂镇静安抚剂是一类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焦虑、紧张等症状。

对于眩晕症患者来说,焦虑紧张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镇静安抚剂在治疗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常见的镇静安抚剂包括帕金森病的治疗药品“苯海索”,这种药品具有镇静、抗焦虑等作用,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眩晕症状。

苯海索是一种广谱性的抗胆碱药物,其镇静作用通过阻断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传递实现。

苯海索在治疗眩晕症状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症,提升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苯海索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食欲减退等,患者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三、晕动病治疗药品晕动病是眩晕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常与运动、旅行等相关,给患者带来困扰。

针对晕动病,医学界开发了一系列治疗药品,例如雷尼他胺、美索巴明。

雷尼他胺是晕动病常用的抗组胺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

通过阻断组胺的作用,雷尼他胺能够减少晕动病的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相 向病 侧 快 相 向健侧 持 续时 间较短 一 般不超过
呕吐

,
3
周 自主神 经反应症状 ; 眩 晕 发 作时常 伴有 明 显 的恶 心
, , ,


面色苍 白等 植物 神经症状 与 中枢性 眩 晕 不 同 肢体偏 斜 ; 眩 晕发作时 表现为 闭 目难立 向前庭功 能
,

,
被破坏 一 侧倾倒 与 眼 球震颇慢 相 的方 向相 同
, ,

,
,
,
,
使 眩晕加 重
, ,

眼球震 颇 ; 眩 晕发作 时伴有 明显的 眼球 震 颇 发作 间歇期 眼 球震颤 消失 眼 球 震 颤 与眩晕 程度 眼 球震颇 的特 点是 幅度 细 小 多为水平性 或水 平 加旋 转性 绝无 垂直 性 眼 球震额 慢
, , , ,
一 致 闭 眼后 并 不 减 轻
稳 定伤 员 情 绪
,
,
减 轻 患者 恐 惧
,
焦虑的心理创伤
,
争 取 较 好 的配合 救 治
,
使 之 能尽 早 的 康 复
,
在 高 速 公 路 院前 急 救 中
,
由于 急 救 环 境 和 条 件 的制 约

要 在 短 时 间 内完 成 各 项 急救 操 作
这 就 要 求 急救 人 员 必 须 具 备 清 醒 的头 脑 保持 清 晰 的 思 路 娴 熟 的 急 救 操 作 水 平 和 扎 实 超 前 的急 救 意 识 和 策 略 我 院 将 胸 腹 联 合伤 急 救 流 程 在 高速 公 路 院 前 急救 中实 施 后 时机
,
颈 性 眩晕 椎 动脉起始部 有 动 脉硬 化 斑 致使 该 动 脉 闭塞时 可 施 行 椎动 脉 内膜 切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眩晕(vertigo,dizziness)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按感觉的不同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物体在旋转,后者是指患者只有头昏眼花和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由此引起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诊断提示】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梅尼埃(Meniere)病:也称内耳眩晕症,是引起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

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眩晕为旋转性,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

(2)迷路炎:为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如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及外耳道检查有鼓膜穿孔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病前多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突然,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但少有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梅尼埃病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4)内耳药物中毒:以链霉素为多见,多为慢性中毒,常于用药后2~4周开始逐渐出现眩晕,7~10d症状达高峰,常伴有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听力下降、口周及四肢远端发麻,但通常无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程度较轻。

(5)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女性多于男性。

2.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时,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常突然发作并伴有头痛、运动障碍(面瘫、肢瘫、吞咽困难等)、站立不稳,感觉异常及恶心、呕吐、出汗、呼吸节律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眩晕症治疗方案

眩晕症治疗方案

眩晕症治疗方案眩晕症,即晕眩,是指人体感到周围环境旋转、摇晃或自身旋转的一种不适感觉。

眩晕症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眩晕症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方案最常见的眩晕症治疗方法之一是使用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眩晕症药物治疗方案:(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减少眩晕症状的发作,常用的药物包括西替利嗪和盐酸氢苯海拉明等。

(2)镇静剂:镇静剂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来减轻眩晕症状。

常见的镇静剂有地西泮和苯巴比妥等。

(3)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眩晕症状。

常用的肾上腺素类药物有地塞米松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2. 物理治疗方案物理治疗是眩晕症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案:(1)植入式前庭刺激器:植入式前庭刺激器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前庭神经的功能,从而减少眩晕症状。

(2)理疗:理疗包括平衡训练、前庭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眩晕症状,提高平衡能力。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由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症,手术可以通过修复或切除病变组织来缓解症状。

3. 心理治疗方案有时候,眩晕症状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症状和焦虑情绪。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眩晕症状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减少焦虑情绪和恐惧感。

(2)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EMDR是一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眩晕症的治疗。

通过眼动和刺激,EMDR可以减轻眩晕症状和相关的心理困扰。

总结:眩晕症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缓解眩晕症状的发作;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训练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每个患者的症状和病因可能不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制。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一、头晕眩晕的定义和分类头晕是一种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头部昏沉、不清醒的感觉。

眩晕则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的错觉。

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头昏:头脑不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贫血等有关。

2、失衡感: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关节问题有关。

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1、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

特点是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2、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

症状相对较持续,通常不伴有耳部症状。

二、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1、耳部疾病内耳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原因,当头位改变时可突然发作。

梅尼埃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眩晕。

3、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

4、低血压或高血压血压异常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引发头晕眩晕。

5、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氧气输送减少,引起头晕。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头晕眩晕。

7、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影响视觉平衡,导致头晕。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起头晕眩晕。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作特点、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眼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眼球震颤检查、听力测试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会进行头颅 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
8
周围性眩晕
9
迷路动脉
前庭动脉
耳蜗动脉
10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椭圆囊耳石膜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
11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点:
A. 发作的时机:总在体位变化时(起床、躺下、 抬低头时)
B. 持续时间:多数在一分钟以内 C. 眼震特点:疲劳性位置性眼震,向地性眼震 D. 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数小 时
前庭神经炎-无
BPPV-头位
双侧前庭功能低下-行走 外淋巴漏、上半规管裂-咳嗽、压力
相关的症状
听力(耳聋、耳鸣、耳胀)、头痛、非前庭体征、脑神 经或肢体瘫痪
发作频率
单次首次-前庭神经炎、 脑干或小脑卒中、梅尼埃病、迷路炎 复发-BPPV、梅尼埃病、TIA、前庭阵发症、外淋巴漏等
以中枢性眩晕为症状神经科常见 疾病治疗
目录
眩晕的概况 眩晕的诊治原则 尼麦角林临床应用
2
国内数据
眩晕的临床现状
欧洲数据
• 国人眩晕患病率为5%1
• 在神经内科门诊以眩晕为主诉而就 诊者占5-10%,在耳鼻喉科门诊者 占7%1。
•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 患者就医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发热 和头痛2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不伴随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的单纯头晕或眩晕极少是 由VBI 引起
国际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均无VBI ,认为它是后 循环系统的TIA, 而绝非单独且特异的疾病
" 颈性眩晕"为许多医生所使用,但对该诊断定义的准确性、诊断标准 的可靠性都缺乏认真的临床研究
后循环缺血(PCI)?
70年代 • 明确颈动脉系统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种形式
1915909年1 • 颈动脉供血不足(carotid insufficiency) • 脑供血不足(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
6
眩晕的病因分析
眩晕的 常见病因分析
一项对神经科及耳科的联合门诊的812 例患者的病因构成结果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
7
眩晕的病因分析
眩晕的 常见病因分析
12 项来自于全科医生门诊、急诊或专科门诊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估,共 纳入连续的头晕患者4536 例分析其病因构成
• 欧洲研究报道约30%的普通人群中 有过中重度的头晕,其中25%为眩 晕。
• 人群中前庭性眩晕终身患病率为 7.8%,年患病率为1.5%3。
1、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25(8)
2、神经内科门诊眩晕的疾病分析,四川医学学2008,29(2)
3
3、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
19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
症状刻板样反复发作 持续数分钟的眩晕 颅神经、小脑或枕叶损害 发作间期无异常 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无新鲜梗死灶
20
小脑或脑干梗死
发作性眩晕 神经损害的体征 (球麻痹、复视、面部感觉障碍等颅神经损害: 皮质盲、视觉变形等枕叶损害;霍纳征)
早期MRI-DWI扫描证实组织梗死 大血管重度度狭窄或闭塞, 也可为基底动脉的深穿支病变
眩晕的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病因明确者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 • 对症治疗 • 前庭抑制剂、镇静剂、止吐剂、抗精神病药物 • 手术治疗 • 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重症周围性眩晕患者 • 前庭康复训练 • 针对前庭功能低下或前庭功能丧失 • 其他 • 推荐使用尼麦角林等药物全程治疗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48(5)
14
梅尼埃病
临床分期 早期:间歇期听力正常或有轻度低频听力损失。 中期:间歇期除2kHz外,低、高频率均有损伤。 晚期:全频损失达中重度以上,无听力波动。
15
迷路炎
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长期流脓,伴发胆脂瘤,并 出现阵发性眩晕者,可诊断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性质,一般分为三类:
局限性迷路炎
浆液性迷路炎
26
后循环的定义
后循环的定义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 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 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 髓。
后循环缺血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 占缺血性卒中的20%。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
神经系统体征 无或仅有听力改变;小脑桥脑 有脑干、小脑及顶颞叶损害体
角病变时有相应体征

前庭功能试验 减弱、消失、偶过敏
可正常,或呈分离现象
植物神经症状 明显
较少或不显
听觉障碍
常有
不明显
24
眩晕病因及诊断的误区
我国长期以来将大量中老年人的慢性头晕诊断为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并认为其为即非正常但又未达到缺血标准的一种状态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48(5)
5
眩晕的主要病因
前庭周围性
前庭中枢性
前庭周围性者明显多于前庭 中枢性者,是后者的4-5 倍。 以下病因占前庭周围性眩晕 的主要部分 BPPV( 约占1/2) 前庭神经元炎(约占1/4) 梅尼埃病
前庭中枢性眩晕几乎都伴随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其病因多样但均少见,包括: 血管性 外伤 肿瘤 脱髓鞘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头晕及眩晕的关系
头晕
是一组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
眩晕
晕厥前
失衡 头重脚轻
眩晕: 一组非特异性的症状,表现有周围 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年48(5)
4
眩晕发作的特点
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
BPPV、前庭阵发症-数秒~数分
梅尼埃病-20分~数小时
前庭神经炎-数天~数周
Pharmacol, 1999,13(1):1-4
2. Benzi G, De Bernardi M, Manzol L, et al. Effect of lysergide and nicergoline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vestigated on the dog brain isolated in situ[J]. J Pharm Sci, 1972,61:348-352
29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
穿支小动脉病变 15% 大动脉粥样硬化:
BA、VA、锁骨下A、主 动脉弓50%
心源性20-30%
30
后循环缺血的症状表现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
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 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体征
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 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mer综合征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 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据,其他的表现甚至更为重要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
34
眩晕的临床病史诊断流程
眩晕的发作频度
临床表现
单次严重眩晕 反复发作性眩晕 伴神经系统表现反复发作眩晕 反复发作性位置眩晕
建议诊断
前庭神经元炎、血管病 梅尼埃病、偏头痛 后循环缺血 BPPV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
31
目录
眩晕的概况 眩晕的诊治原则 尼麦角林临床应用
32
眩晕的病因诊断临床不实用
传统上的病因分类
眩 习惯于按照病因将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和前庭中枢性,

再按类别予以描述
按照病因分类、逻辑性强,但患者和普通医师并不知道 所患疾病是前庭周围性或中枢性。 分类流程本身不能指导如何来区别或诊断,故临床上并 不实用
23
眩晕特点
前庭外周性眩晕
真性
前庭中枢性眩晕
四重假机制性或全真面性改善
眩晕性质
多为旋转性或为向上下左右摇 旋转性或为固定物体一侧运动
晃的运动幻觉
的感觉
持续时间
较短,数小时至数天 (最多数周)
较长,可数月以上
眼球震颤
多水平旋转性,及眩晕程度一 常为单一水平性、旋转性或垂

直性,眩晕缓解期仍可持续存

12
前庭神经(元)炎
眩晕特点: ◎ 急性发病,病前病毒感染史 ◎ 儿童相对较少 ◎ 自主神经症状剧烈 ◎ 持续数天,之后仍有数天不稳感 ◎ 耳病前庭反应减弱(冷热试验)
13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
2006年贵阳会议诊断标准 1. 发作性眩晕2次或以上,持续20min至数小时. 常伴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无意识丧失。 2. 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 逐渐加重。至少一次纯音测听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 3. 可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4. 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眼震和前庭功能异常。 5.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21
药物性眩晕
可能损害前庭的药物
◎ 卡马西平-可逆性小脑损害
◎ 苯妥英钠- 小脑变性
◎ 汞/铅/砷等重金属-耳蜗、 前庭、小脑
◎ 有机溶剂甲醛/二甲苯/ 苯乙烯/三氯甲烷 –小脑
◎ 急性酒精中毒 – 半规管、小脑可逆性损害
22
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