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花各生长期的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棉花生长后期管理技术

棉花生长后期管理技术

/NONGCUN XINJISHU /农村新技术种植园地·种植长后期管理术棉花生长后期是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旱、涝等灾害多发期,管理不当易造成棉花徒长或早衰,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不同棉区应根据生产情况和气候特点,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保障棉花生产收益。

一、黄河流域棉区1.抗旱排涝。

根据天气预报,及早疏通沟渠,保证三沟畅通、排灌自如、雨停水退,以防棉田遭受渍涝危害。

有浇水条件的高产田,要根据棉田墒情按需灌水。

对于倒伏的棉田要推株并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对受淹或渍涝影响以及有早衰迹象的棉田可采用叶面喷肥,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喷肥时间应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以防烧叶。

为减少用工,叶片喷肥可与喷洒化学农药结合进行。

2.整枝除草。

旺长棉田提倡去除空枝和老叶,防止田间郁闭。

早衰棉田后期容易出现二次生长,应及时摘除新生赘芽。

同时,及时清除高大杂草和菟丝子等恶性杂草。

3.防治害虫。

加大对棉田灰飞虱、棉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的防治力度,做好统防统治,减小因棉株徒长或贪青晚熟等因素造成棉田大规模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4.脱叶催熟。

9月底至10月初(大致在初霜期前20天),根据天气情况和棉株长势,喷施乙烯利催熟,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100毫升,对水30~40千克。

对于机采棉田,脱叶之前拔除田间大棵杂草,清除地膜和残膜;吐絮率超过60%后,每667平方米用200~250毫升乙烯利和40~50克噻苯隆对水60千克喷雾,喷匀喷透,确保采收前20~30天完成脱叶。

人工采收棉田也可参照进行。

5.科学收花。

(1)正常棉铃以吐絮5~7天后采收为宜,为节约用工,可以根据吐絮情况集中采收2~3次。

(2)采收、晾晒、包装、储藏等过程,要把白色花与暗淡花、僵瓣花、污染花、霜前花与霜后剥桃花实行分收、分晒、分储、分售。

(3)晾晒籽棉的场地要保持清洁,采收、晾晒、储藏应控制“三丝”(指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包括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和塑料绳等非棉性纤维)混入籽棉,确保原棉质量。

棉花中后期管理

棉花中后期管理

棉花中后期管理要点
一、防早衰
进入8月下旬后,田间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主,每亩用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00斤在下午4点后喷打叶片背面,每星期一次,可喷3-4次。

二、施肥
春棉:喷施叶面肥。

补充营养,可用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茬棉:施入花铃肥,每亩20kg硫酸钾穴施。

三、整枝
已打顶棉田要及时去赘芽,果枝在留足果节后及时摘去顶心。

四、防治病虫害
棉花生长后期,主要是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棉铃疫病、棉红粉病、棉曲霉菌病等引起烂铃。

当棉田发现有铃病时,可用50%多菌可灵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铃部病害,减少烂铃。

五、抗旱防涝
中后期以预防涝灾为主。

平整沟底,保证雨后能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及时去除下部老叶空枝,减少郁蔽;阴雨天要抢摘熟铃和黄铃。

持续阴雨过后要及时松土和叶面喷肥。

六、保铃
合理施肥,适度化控,调节结铃,防止烂铃,预防棉铃疫病。

寒露过后可用药剂催熟。

棉花种植怎么管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生育特点与田间管理方法

棉花种植怎么管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生育特点与田间管理方法

棉花种植怎么管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生育特点与田间管理方法棉花是世界上最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产量高、成本低、价值好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

而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做好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同时,要想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还需掌握好它的生育特点。

那么,棉花种植怎么管理?现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生育特点与田间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苗期生育特点及田管技术1.苗期生育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主:棉花苗期生长主要是扎根、长茎和生叶,并开始花芽分化,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并为后的生长和生殖生长奠定基础的时期。

根系生长快,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由于苗期温度较低,地上部生长慢,地下部根系较快,主根从子叶展开到第3片真叶平均每天长1.5厘米,较地上部分快4—5倍,发苗先发根,壮苗先壮根,故苗期应着重根系的培育。

3、对肥、水吸收量小:由于苗期温度低,地上部生长缓慢,棉苗营养体小,蒸腾量低,吸收较小,据测定,苗期收氮只占全生育期的5—10%,吸收P、K各占3%,其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0—15%。

抗灾能力弱:苗期营养体幼嫩,对恶劣、外界环境抵抗力弱,特别是在3叶以前,其幼茎尚未木质化,抗御灾能力差。

要求充足的光照:两熟套种棉田。

苗期阴蔽时间长、阴雨低温,不利于棉苗生长,要求光照充足和较高的温度上部才能合成较多的有机物质,有利根系生长。

2.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1)三沟升级排明滤暗:三沟五通历来是棉花栽培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今年的三沟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切实抓好三沟五通,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使棉花根系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强棉花抗灾能力。

(2)查苗补缺,保全苗,保密度: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棉花高产的前提,历年来我市棉田密度偏稀,是限制棉花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所有棉田应保证市亩1500—1600株密度栽足。

确保密度。

(3)中耕松土,及时灭茬:要抢晴中耕松土,前作收获后要及早灭茬,以改善棉苗根系透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治苗荒苗草荒苗,对二、三类苗普遍推广“802”上喷下追,促苗类转化,使之迅速搭架。

棉花生长阶段

棉花生长阶段

棉花的生长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即播种期、苗期、蕾期和花铃期。

1. 播种期:棉花播种的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异。

通常,棉花在春季播种,但在一些地区,如美国的南北卡罗来纳州,棉花可以在秋季播种。

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整地、施肥、灌溉等准备工作。

2. 苗期:棉花从播种到出苗需要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发芽。

当棉花出苗后,需要进行间苗、补苗和移栽等工作。

此外,还需要对棉花进行适当的施肥和浇水。

3. 蕾期:棉花的蕾期是指从棉花现蕾到花铃期的这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棉花会不断地生长出花蕾,并开始形成棉花纤维。

在蕾期,需要对棉花进行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4. 花铃期:棉花的花铃期是指从棉花现蕾到吐絮的这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棉花会不断地生长出花蕾,并开始形成棉花纤维。

在花铃期,需要对棉花进行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

试述棉花“三期”的管理技术措施

试述棉花“三期”的管理技术措施

试述棉花“三期”的管理技术措施棉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分为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不同生长阶段,本文就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三期”管理技术措施进行讲述,供参考。

一、蕾期管理棉花蕾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阶段,但营养生长仍占优势,加上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光照充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都很旺盛。

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根系群建成根系的主要时期,又是棉株发棵稳长增蕾的重要时期,在棉田管理上应以控为主,做到控中有促,控上促下,控促结合,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棉株既有一个强大的营养体,又稳长不衰,保持棉田通风良好,多现蕾、多结铃,搭好丰产架子。

1.中耕培土棉花现蕾到封垄前,抓紧时间中耕松土,可促使根系向深处发展,增强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是实现稳长增蕾的重要措施。

中耕要根据苗情、天气、土壤湿度灵活掌握。

长势较弱的旱地棉花,应浅中耕、多中耕。

整个蕾期一般中耕3—4次,深度6—10cm;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应进行深中耕,中耕深度10—13cm,起到破板结、灭杂草、促根壮棵的作用。

同时,在封垄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亦能起到小旱保墒、大旱利灌、遇涝易排、风大抗倒的目的。

2.及时整枝整枝可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减少养分无谓消耗,有利果枝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棉株健壮生长。

蕾期能辨别果、叶枝时,要及时将叶枝掰掉,果枝下部留足3—4个叶片,以维持较大的叶面积,合成更多的营养物质。

对棉株出现的赘芽要随出随抹。

3.稳施蕾肥棉花在蕾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11%—20%、7%和9%左右。

肥水不足,营养生长不良,搭不起丰产架子,不利增蕾、保龄;肥水过多,又易引起植株旺长,导致蕾铃脱落。

因此,要稳施蕾肥,对土壤瘠薄,基肥不足,又未施苗肥,棉株长势较弱的棉田可多施、早施;反之,则应少施、晚施。

一般亩施硫酸铵7.5—10kg、过磷酸钙10—15kg、饼肥15—20kg,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速效肥与迟效肥混施,氮肥与磷肥结合,既能满足蕾期需要,又可收到蕾肥花用的效果。

浅析棉花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棉花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棉花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棉花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在纺织业、医药业、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壮大,对棉花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棉花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棉花生长期要点棉花的生长期分为五个阶段:播种前期、生长初期、中期、后期和成熟期。

在这五个阶段中,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是关键时期,也是管理的重点。

1. 生长初期:棉花在生长初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保持良好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这个时期,还需要注意松土、杂草防治和施肥。

2. 中期:中期是棉花生长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丰产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需要注意浇水、施肥和除草。

3. 后期:后期是棉花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棉收的前奏。

这个时期需要注意控制棉花生长,防止过多地生长而导致分支过多,影响棉花的成熟和开花结果。

二、水分管理棉花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中期。

在这个时候,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引起过度生长或糜烂病等病害。

而在后期,水分管理则需要进行适当减少,以利于棉花开花结果和成熟。

三、肥料管理棉花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健康成长。

在生长初期,可以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以促进棉花的生长。

在中期,需要适当增加钾肥的投放,同时施用少量氮肥和磷肥。

而在后期,需要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以避免过多生长而影响棉花开花结果和成熟。

四、除草管理除草是棉花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过多的杂草会抢夺棉花的养分和水分,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除草的方法有手摘和化学除草剂两种。

如果选用化学除草剂,则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期,以避免对棉花的伤害。

五、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常会遭受害虫的侵袭,如棉铃虫、白粉虱、红蜘蛛等。

对于这些害虫,可以选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另外,棉花还容易发生病害,如糜烂病、叶霉病等。

这时候,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或调节土壤亚生态环境等。

综上所述,棉花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是保证棉花丰产高质量的关键。

棉花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管理内容及具体措施

棉花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管理内容及具体措施

棉花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管理内容及具体措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如何提高棉花产量、减少病虫害等问题一直是头痛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棉花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管理内容及具体措施。

技术要点土壤修复棉花所生长的土壤必须具备适宜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通气性等指标。

为了保证土壤的良好状态,农民应注意及时施肥、轮作和耕作。

施肥施肥是保证棉花生长良好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施肥有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与品质。

针对不同地区和土壤的特点,农民应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类型,例如有机肥料、磷肥、钾肥等。

轮作棉花的轮作是提高田地生产力的常用措施,能够使土地多元化,避免农田连续种植同一作物而造成的土壤萎缩和病虫害的扩散。

一般情况下,一种作物在同一块田地种植不应超过两个年份。

农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轮作模式。

耕作耕作是促进棉花生长、改善土壤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耕作,可以摧毁病原体,消灭病毒和昆虫,增加土壤透气性、保持土壤湿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另外,农民应注意保持田间湿度和温度,一定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棉花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防治病虫害是关键。

农民应注意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棉花生长得健康、稳定和高产。

病害防治针对棉花可能出现的病害问题,农民可以采取下列防治措施:•种植抗病性更好的棉花品种;•预防扩散:及时清除病死的、枯萎的、倒伏的植株等,尽量利用防病特效药剂处理;•控制虫害:尽量减少虫害,尽量减少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虫害防治棉花一般会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常见的有棉红蜘蛛、棉铃虫、各种斑点病菌等。

针对虫害问题,农民可以采取下列防治措施:•做好早期防治:在田间及时观察发生情况,合理应用药石或其他药品,隔一段时间清洗植物并进行各项工作;•采取安全有效的药剂使用方法:使用有效期限、剂量适度的药剂,充分保障自身安全。

灌溉管理灌溉是棉花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棉花的根系,避免水浸湿病等问题的发生。

棉花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棉花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棉花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海如拉·木萨新疆克州地区处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光热资源十分丰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在冬季的时候比较寒冷,在夏季的时候非常炎热,此区域的春秋季非常短促,并且气温变化较快,差异较大,有明显的垂直反应,积温能到达4100℃至4300℃,所以十分适合棉花作物生长,新疆克州地区在棉花种植方面,每一年能够达到18万hm2。

一、棉花的生产管理技术1、合理施肥当棉花处于苗期时,工作人员要重点对叶部进行施肥,以此推动棉花蓓蕾方面的良好发育,促使弱苗可以有效转变成壮苗。

并且在此期间进行施肥,还可以有效掌握棉花株高,防止其过快增长。

一般来说,对花苗期间的棉花进行施肥,建议在肥料中增添尿素1.1%,以此推动棉花生长。

当棉花处于花蕾期时,若发现棉花生长过快,建议工作人员应用混合锌肥。

且棉花在开花前期阶段为生产高峰阶段,因此会很快吸收营养,所以很大程度上棉花中下根部会出现蕾铃脱落现象,为此建议工作人员应用抑制剂,以此控制主茎,当棉花处于蕾期时,工作人员可以把水和调节胺混合调制,并以喷洒的方式施用在棉花上面。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重视棉花处于花铃期时的施肥工作,因为此阶段棉花若肥料不足,会直接降低棉花产量。

2、有效打顶打顶工作在棉花整枝期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打顶能够使得棉花根茎保持良好生长,并使得茎部的养分和水分都能够得到优质调节,避免伸出无效果枝。

棉花在生长期间的养分大多凝聚在根茎处,所以通过打顶工作还能够推动棉花整体性营养吸收,提高棉花产量,促使棉花快速结铃,不过工作人员在进行打顶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盲目,严格依据工作顺序,掌握好打顶时间、打顶密度和打顶势头。

3、防治病虫害当棉花生长至中后期阶段,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产量与质量问题,尤其病虫害在此阶段很容易活跃而猖獗,新疆克州种植的棉花主要会出现的虫害有:棉蚜以及叶螨等,所以一旦遇到这种虫害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及时通过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新疆克州种植的棉花主要会出现的病害有:枯萎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棉花各生长期的管理技术
【摘要】探讨了棉花生长发育过程的特点,及各个过程管理的重要细节及技术管理措施,只有对棉花各期重点防护和管理,才能为棉花成长提高可靠保障。

【关键词】棉花;苗期管理;地膜覆盖技术
棉花从播种到吐絮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的变化及内在的特殊本质,通常分为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五个阶段。

1.播种出苗期管理
播种是夺取棉花优质高效的基础环节,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
1.1选择优良棉花品种
着重选择早熟品种。

为保全苗,播种前一定要做好发芽试验,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机播播种量2公斤/亩左右;人工点播播种量1.5公斤/亩左右。

1.2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有增温、保墒、促苗早发的作用。

地膜棉的适宜播期为4月15日-25日;露地棉一般4月25日以后播种,五一前后结束。

1.3合理密植
掌握的原则是:高水肥地块适当稀植,旱薄地适当密植。

中等地力的地块每亩留苗可达3500株左右,旱薄地要达到4000株左右。

要采取大小行种植形式,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

1.4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
要达到亩产籽棉250-300公斤,中等地力的地块每亩底施尿素10-20公斤,二铵25公斤,硫酸钾10-20公斤;花铃期再追尿素15公斤。

抗虫棉对有机肥和钾肥比较敏感,要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如果钾肥不足,就会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和后期早衰,造成减产。

2.苗期主要管理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称为苗期,春棉历时约45天左右。

夏棉历时约35天左右。

此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全苗,争早苗,促早发。

2.1打孔放苗
地膜覆盖棉田,棉苗出土达70%左右,子叶平展、叶色变绿,要及时打孔放苗,放苗后用土将膜孔盖住以防散墒。

2.2查苗补苗
出苗后逐行查苗补缺。

缺苗地段及时补种或移栽,缺苗少的可以两边双株留苗。

2.3适时间苗、定苗
地膜棉从放苗堵孔时开始间苗,露地棉当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间小留大,去弱留壮,形成长势一致、密度合理的棉田。

3.棉花蕾期的管理
棉花蕾期是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管的好是个宝,管的不好就是草。

因而一定要加强管理。

3.1主攻目标
主要是在苗期壮苗早发的基础上搭好苗架,通过肥水、化控整枝和病虫防治等管理,达到增蕾稳长。

3.2管理措施
一是浇水,要做到因地、因苗浇水。

二是追肥,结合浇水盛蕾期可亩追尿素8—10公斤。

三是化控,对壮苗和旺苗棉田,应采用亩用缩节安1—1.5克,对水5—20公斤均匀喷洒,调节营养和生殖生长,特别是浇水前一定要化控。

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4.棉花铃期管理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称为花铃期。

一般棉田在7月上旬至9月初,花铃期棉花生育仍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举,但逐渐由营养生长优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

此期的主攻方向是增结三桃。

其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4.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施肥时间于盛花期棉株下部坐住2个成铃时施用,一般亩施标氮10~15千克,若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土壤墒情差,花铃肥应早施、重施、水施。

做到“花施铃用”。

为防止早衰、争结秋桃,增加铃重,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于7月下旬至8月初,亩施标氮5千克左右,棉花后期因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喷肥,喷2~3次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

4.2及时排灌
此期淮北地区往往处于伏旱,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棉株生育状况适时浇水。

我省近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部分田块积水,应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棉铃危害。

4.3适时精细整枝
一般田块于7月下旬打顶,控制顶端优势,避免出现无效果枝,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长的需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促进早熟。

打顶应摘除1叶1顶,对于后期长势较旺的棉田,上部果枝的晚蕾和无效花蕾较多时,可采用人工摘边心摘除晚蕾、及时打花叶、剪空枝、抹赘芽。

4.4合理实行化控
在花铃期喷施1~2次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增强光合能力,简化后期整枝,防止贪青晚熟。

4.5加强病虫的防治
棉花花铃期是伏蚜,棉铃虫、造桥虫、红叶茎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时期,应加强病虫测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5.棉花吐絮期管理
棉花吐絮期一般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时70-80天。

吐絮期栽培管理主攻目标是:促进棉花早熟、不早衰、不贪青。

为了力争所有棉铃成熟好、吐絮畅、早熟不早衰的要求,首先要做好保根、保叶工作;其次,要改善环境,为棉铃发育、吐絮创造有利条件。

5.1及时喷施叶面肥
一般于棉花采收前期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天达2116等叶面肥1~2次。

这样可以提高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棉铃发育,起到增加产量、改善纤维品质的作用。

5.2抗旱防涝,调整株型
棉花吐絮期虽然需水不多,但适量的水分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保证。

因此要遇旱浇水,遇涝排渍。

浇水时要小水沟灌,避免大水漫灌,若遇涝害,要及时排水。

对于枝叶茂盛的棉田,可剪去下部老叶,摘除烂铃。

如遇雨水较大、湿度大
的天气,可以采取并垄的措施,即趁土壤湿润时将相邻的两行棉花堆并在一起,呈“八”字形,这样会使并在一起的两行棉花两侧及行间地面都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起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的作用,以促进吐絮,减少烂铃。

5.3化学催熟,及时采收
对于棉花后期秋桃数量少,又不能正常完成棉铃发育、成熟吐絮造成的霜前棉花比例小,影响秋耕和下茬作物播种的棉田,可采用乙烯利进行催熟。

在下霜前15~20天选择晴朗天气,每亩棉田用40%的乙烯利对水50~60千克,喷洒全田棉株,可使吐絮提早8~15天;而对于正常吐絮的棉花,一般棉铃开裂5~7天采收最为适宜,过早采收会使棉花色泽差、品质低,过晚采收会使棉花纤维强度下降、长度变短。

【参考文献】
[1]阿娜尔汗·吐尔逊.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J].农村科技,2010,(11).
[2]王爱萍.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J].种子世界,2010,(03).
[3]牛银亭,吴会芳,强学杰,李海涛.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J].江西棉花,2010,(04).
[4]孙振纲,许琦,刘彦军.花花铃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7).
[5]金以龙.建设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发展沙洋棉花产业[J].中国棉花,2003,(05).
[6]贾登三,冯燕青.针对棉花生育特点抓好花铃期田管[J].北京农业,201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