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王济宋史卷三百四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王济宋史卷三百四

王济王济字巨川。

雍熙中,补龙溪主簿。

县有陂塘数百顷,为乡豪斡其利,会岁旱,济悉导之,分溉民田。

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

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

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

驰奏其事,太宗大悦。

都校孙进使酒无赖,殴折人齿,济不俟奏,杖脊送阙下,繇是军城畏肃。

济以刑网尚繁,建议请删定制敕,乃命张齐贤领其事,济预焉。

刑统旧条:持仗行劫,不以赃有无,悉抵死。

齐贤议贷不得财者,济曰:“刑,期于无刑。

以死惧之,尚不畏,况缓其死乎?”因与齐贤廷争数四。

济词气甚厉,目齐贤为腐儒。

然卒从齐贤议。

车驾巡师大名,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汴河,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

齐贤时为相,以河决为忧。

因对,并召济见,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济曰:“河决亦阴阳灾沴,宰相苟能和阴阳,弭灾沴,为国家致太平,河之不决,臣亦可保。

”齐贤曰:“若是,则今非太平邪?”济曰:“北有契丹,西有继迁,两河、关右岁被侵扰。

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

”上动容,独留济问边事。

令济权判大理寺事。

福津尉刘莹集僧舍,屠狗群饮,杖一伶官致死,济论以大辟,遇赦从流。

时王钦若知审刑,与济素不相得,又以济尝忤齐贤,乃奏莹当以德音原释。

齐贤、王钦若议济坐故入,停官。

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

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思索与学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岁旱,济悉导之导:引导,开导B.杖脊送阙下阙下:借指京城C.乃命张齐贤领其事领:负责D.又以济尝忤齐贤忤:违逆,抵触2.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为乡豪斡其利②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B.①以死惧之尚不畏,况缓其死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①因与齐贤廷争数四②相如因持璧却立D.①若是,则今非太平邪②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干脆表现王济为人刚正不阿的一组是①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②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③济词色甚厉,目齐贤为腐儒④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⑤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④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济关切一般农夫,重视生产,在天遇大旱时,他把水塘全部打开,分水给大家灌田B.王济处治歹徒毫不手软,他部署手下擒获纵火打劫的驻军士兵后,当即斩首,皇帝对此特别赏识C.张齐贤任宰相时为黄河决口而忧愁,提出让王济治河,并让王济立状保证黄河不决口,而王济也干脆回答说他可以保证黄河不决口D.王济尽心赈济灾民,监督官吏熬粥,自己尝过后才分下去,还从灾民中招兵,救活了许多人答案与提示1.A(导:疏通)2.C(都是连词,于是,就。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D.“人”
是“不能堪”的主语,不可断,故选 B。
( 2) D.“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
的文臣。
( 3) C.“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错,原文“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
非朝夕可革也” ,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 4)①“推” ,把……让; “食”,供养;“晏如”,安然自若。
)( 3 分)
A. “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B. 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 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译为:(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
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②“更张”,改革措施; “规摹”,涉及面;“行”,实行。
译为: 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 改革涉及面太大, 谈论此事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
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 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
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 多所举劾, 人心不悦。 会病甚, 请颍州, 未至而卒, 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 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

2020年中考语文密卷预测卷(3)含参考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密卷预测卷(3)含参考答案

4.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专门多名著。

下面是?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杰出的打虎场面,请分不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⑴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终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2020年中考语文密卷预测卷(3)含参考答案、积存与运用。

〔共4小题,计16分〕1.古诗文默写。

〔8分〕〔1〕必做题。

〔4分〕月夜〔2〕.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来描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 中留下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时代的年轻人,真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回答。

④白居易?钞票塘湖春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描画了西湖早春的喧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

2.请你参照画线文字,展开联想想像,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2分〕母亲得知我生病,忽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睛,发觉母亲正慈爱地看着我,那是一种如何样的眼神啊!那是晨_______________ ,那是________________ ,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面语段中,有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3分〕小草超越泥土,为大地装扮了一片朝气蓬勃的绿色;小鸟超越天空,为蓝天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小溪超越岩石,为大海注入了一股绵延不绝的力量。

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加精)

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加精)

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馀言。

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

”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易衣:换穿衣裳B.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报:答复,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C.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市:买,征购D.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蠲除:免除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B.学者多从质问C.为执经讲解,亡所倦D.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①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①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①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②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朱。

2020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2020 年中考语文押题试题一、累积运用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绚烂( xuàn)解剖(pāo)屹立(zhù)...如花似锦( chà).B. 恬雅( ti án)膝盖(qī)..C. 作揖(yī)濒临(bīn)..D. 桎梏 ( ɡù)崭新(cù)..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创造化妆品B. 热中百页窗C. 规矩口头禅D. 装潢照相机冬眠( zhé).对峙(zhì).震慑(shè).)车水马龙抑扬顿措用逸待劳词穷理屈养精蓄锐( t āo).避重就轻( ni ān).动人心魄( xuán).好手偶得相辅相成浮想联翩出谋画策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问题应当惹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虑。

B.一本好书就如一座碉堡,抵抗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哗..,成为人们心灵安静的港湾。

C.近来几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纷至沓来地出此刻民众眼前,令人惊恐不安。

....D. 受利益驱遣,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4.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真是一个马虎的孩子!”他突然又惋惜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B.三月的家乡,琳琅满目,油菜花啦,桃花啦,梨花啦,竞相开放,如花似锦。

C. 《本命年的回忆》选自《夜光杯散文优选》(文汇第一版社2000 年版),有变动。

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巧,也是完好必需的。

5.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要关注极其一般,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逐渐充分,频频斟酌,才能有所收获。

B.夏洛蒂 ?勃朗特因成功创作了小说《简·爱》而当之无愧地跨入世界有名文学家。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言文专题测试矫正押题卷(5页)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言文专题测试矫正押题卷(5页)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言文专题测试矫正押题卷传记类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黄宗羲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

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

从张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

”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

时江陵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

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

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

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

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

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

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

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

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

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

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

”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注)江陵:指张居正。

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

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

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

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福。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欧阳修宋史卷三百一十九116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欧阳修宋史卷三百一十九116

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馀习。

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

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

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迭相师友迭:轮流B.其言简而明,信而通信:信用C.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游:称赞D.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掖:扶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及冠,嶷然有声②徐公何能及君也B.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②不如因而厚遇之C.①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①故天下翕然师尊之②不然,籍何以至此3.将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欧阳修文学才能的一项是①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②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③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④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⑤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⑥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欧阳修自幼丧父,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聪敏机灵,过目成诵,到了成年时,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B.欧阳修仰慕韩愈,立志要在文学成就上和他并驾齐驱,又和几位文人互为师友,互相促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他的文学创作C.欧阳修为文一扫五代遗习,革新除弊,文章自然天成,简洁明快,广征博引,用最纯正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D.欧阳修为人正直,曾因替范仲淹鸣不平而被罢官,后又与范仲淹一起被任用。

《岳阳楼记》《宋史 范仲淹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岳阳楼记》《宋史 范仲淹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岳阳楼记》《宋史·范仲淹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贫。

日食齑①粥一角,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

每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尝谒②相士问云:“能作宰相否?”相士云:“不也。

”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讶之曰:“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

”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宋史·范仲淹传》)注:①齑jī:韭菜的细末。

②谒:拜见。

③相士:算命的人。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求古仁人之心求: (2)不以物喜以:(3)日食齑粥一角日:(4)尝谒相士尝: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B.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C.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D.相士赞/曰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9.甲文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哪一句?乙文通过哪两件事表现范仲淹的这一政治抱负?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二)(16分)6. (4分)(1)探求(2)因为(3)每天(4)曾经7. (3分)A8. (4分)(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句意正确给1分,“微”翻译正确给1分)(2)为什么之前问那么高的位置,而现在问如此低微(或:卑微)的呢?(句意正确给1分,“卑”翻译正确给1分)9. (5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分)范仲淹少时勤奋读书,就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馀言。

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

”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思考与学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易衣:换穿衣裳
B.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报:答复,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
C.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市:买,征购
D.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蠲除:免除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
B.学者多从质问
C.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D.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①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①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
②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朱。

等到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他把母亲接来奉养才改回范姓
B.范仲淹关心国事,与人谈论起天下大事时,慷慨陈词,受他的倡导当时士大夫注意严于律己,崇尚品德节操
C.在为章献太后拜寿之事上,范仲淹指出仁宗率领文武百官上寿,不合礼法,并上疏要求章献太后把朝政大权交还仁宗,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和对朝廷的忠心
D.范仲淹指出,大兴土木会破费百姓财产,是不能顺乎人心、合乎天意的事情,应该停止修建,并应减少平常年份征购木材的数量,来减少百姓的负担
答案与提示
1.A(易衣:轮换穿一件好衣裳)
2.C(A“选举”在文中的意思是“选拔举荐”,现指“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B“学者”在文中指“求学的人”,现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感激”在文中的意思是“感情激动”,现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3.D(都是介词,当,正当。

A①是介词,因为;②是介词,用、拿。

B①是反而,却;②是副词,不过。

C①是连词,表并列,又;②是连词,表让步,尚且)
4.A(范仲淹改回范姓是在他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后)
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他的祖先原是邠州人,后来迁徙到江南定居,于是成了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继父的姓,名说。

范仲淹少年时就有志气节操,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就流着眼泪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息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用冷水浇脸;他的食物不够,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这种困苦生活一般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是苦。

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把母亲接来奉养。

调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后,就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

监理泰州西溪盐税,升迁为大理寺丞,又调任监理楚州粮料院,因母亲去世离职。

晏殊做应天府知府,听说范仲淹的名声,召请他到府学任职。

这期间,范仲淹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闲散懒惰者,裁汰多余和不守本分的人,对官员的选拔举荐要慎重,对将帅要多多安抚慰问,这封书信长达万余字。

他为母亲服丧满期后,因为得到晏殊的举荐,担任秘阁校理。

他通晓《六经》,长于《易》,很多学生都来向他询问、请教以正认识上的是非,他手持经典为他们讲解,不知疲倦。

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供养前来求学的四方游子,自己的几个孩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泰然处之。

每当他激动地谈论起天下大事时,就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中形成的高昂激越、以天下为己任、讲究品德节操的风气,就是由范仲淹倡导的。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这天接受朝拜,届时仁宗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极力批评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侍奉亲长,自然应当施行家人的礼仪,但在朝廷上天子和百官站在一起,面朝南居帝位而朝拜亲长,这不可以成为后世的榜样。

”他还上疏请求章献太后把朝政大权交还仁宗,这道章疏没有得到批复。

不久他任河中府通判,又调任陈州通判。

当时正在建造太一宫和洪福院,朝廷在陕西征购木材。

范仲淹说:“昭应宫、寿宁宫毁于火灾,上天的惩戒没过去多久。

如今又大兴土木,破费百姓财产,这不是顺乎民心、合乎天意的事情。

应该停止修建寺观,减少平常年份征购木材的数量,以便免除积累的欠款。

”又说:“受到恩宠的人多由皇宫里直接降敕授官,这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

”这些事情虽然都没得到施行,但仁宗认为范仲淹是忠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