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doc
腰痛的原因与治疗建议

腰痛的原因与治疗建议腰痛是指腰部出现不适或疼痛的一种症状,通常会对工作、生活和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腰痛的常见原因以及一些建议的治疗方法。
一、腰痛的原因1. 错误的姿势: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正确,会导致腰椎压力过大,引发腰痛。
此外,错误的睡眠姿势也可能导致腰痛。
2. 骨骼问题: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炎等问题,可能导致腰痛的发生。
3. 肌肉劳损:过度使用腰部肌肉,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和疼痛。
4.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和妇科疾病,也可能引发腰痛。
5. 心理因素: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张力增加,引起腰痛。
二、腰痛的治疗建议1. 休息与热敷:腰部肌肉疼痛时,可以适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肌肉。
使用热敷器或热水袋在腰部热敷15-20分钟,有助于舒缓疼痛。
2. 物理治疗:适当的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腰痛,如理疗、按摩和针灸等。
但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 运动与体态训练: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但要避免运动过度造成损伤。
正确的体态训练也是预防腰痛的重要手段。
4. 药物治疗:不建议滥用药物来控制腰痛,但在疼痛严重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可以适量使用非处方疼痛药物。
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5. 腰带和健康用品:使用适当的腰带可以提供腰椎支撑,并缓解腰部压力。
此外,一些健康用品如腰靠垫和按摩椅也有助于舒缓腰痛。
6. 心理辅导和放松技巧:对于腰痛与心理因素有关的患者,心理辅导和放松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等,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腰痛。
7.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严重的腰椎问题,如椎间盘突出或脊柱关节炎,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手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全面评估风险和效果。
结语腰痛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大部分腰痛可以得到缓解。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腰痛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腰痛

三、临床表现
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腰痛可表 现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腰腿 相连,也可能与背、腿、膝等部疼痛兼 见或交替出现,临床常见腰背痛,腰腿 痛等。疼痛在腰脊正中部,为督脉病症; 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病症。 腰椎X光片及CT、妇科相关检查有 助于本病的诊断。
四. 辨证分型
1.寒湿腰痛 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 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 或疼痛连及下肢。 2.瘀血腰痛 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 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 硬感,痛处固定不移。 3.肾虚腰痛 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 主),肾虚腰痛一般病程较长。乏力易倦,脉细。 以上三点联系紧密,恶性循环,互为因果。 另外还要注意要有西医知识。
1.久坐:腰痛发病的重要原因 2.新法:从下往上治 3.欲降先升 4.升中有降
督脉膀胱经之间的联系
督脉与足太阳经脉的联系最为密切。后世医家有“太 阳与督脉相通”“五脏之俞,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之说, 清· 张志聪 《灵枢集注· 背俞》。其具体联系分述如下:
(一)络脉的联系
《灵枢· 经脉》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甲乙经》作挟 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译文是:督脉的 络脉长强循行方向从下往上,挟脊背两旁之肌肉,沿脊上行到项部,散 于头上,又反转回来向下行于肩胛部的左右。别行走入足太阳膀胱经。 入贯与脊柱两旁。需要强调的是;络脉长强是先沿脊上行到项部,散于 头上,又反转回来……。也就是说;是由上而下渗透、灌注、输送气血 于膀胱经的。好似天女散花。对于络脉(十五大络、孙络、浮络统称为络 脉)我们不能单从线的角度去理解,而应该从网的形态去认识。
(六)背俞穴的联系
背俞穴即位于太阳经的第一侧线。《灵枢· 卫气》篇日:“气在胸者,止 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于背俞。说明背俞穴与脏腑功能有密切联系。 背俞穴既反映经络的作用又反映脏腑的功能。“五脏之俞,本于太阳, 而应于督脉。”说明了背俞穴同督脉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背俞穴加强 了督脉和膀胱经之间的联系。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 反注于背部。如果把督脉、太阳经看作是纵向联系,那么每个背俞穴、 夹脊穴及督脉上的穴位、与脏腑则是横向联系。这样,背俞穴、夹脊穴、 督脉、膀胱经与经脉、脏腑之间纵横交错,相关相承。
腰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腰痛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腰痛一、概述1.腰痛的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密切。
2.腰痛的源流腰痛一证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论述。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载有“肾著”之病。
《丹溪心法·腰痛》篇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
《七松岩集·腰痛》篇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腰肌劳损:有慢性劳损史和好发年龄及好发职业;劳损部位肿胀、疼痛、压痛;腰椎关节部位或腰椎邻近关节部位活动受限;相关试验检查呈阳性体征。
二、病因病机1.腰痛的常见病因(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
(2)体虚年衰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虚亏,腰府失养,可致腰痛。
(3)跌仆闪挫举重抬高,暴力扭转,坠堕跌打,或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血留着而发生疼痛。
2.腰痛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腰痛的发生,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腰为肾之府,是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任、督、冲、带脉均布其间,故内伤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腰痛。
另外,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亦不鲜见。
《杂病源流犀烛》说:“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
”说明肾虚是腰痛的发病关键,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
三、诊断与类证鉴别Ⅱ.腰痛的诊断要点(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腰痛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腰痛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一、腰痛的常见原因腰痛是指腰部出现的一种不适感,是目前社会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腰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1. 腰肌劳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特别是长时间坐在同一个位置或者站立不动,都会导致腰肌劳损,从而引发腰痛。
2. 骨结构问题:骨结构异常也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比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这些问题会压迫神经根或者引起骨骼不稳定性,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腰痛。
3.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也与腰痛有关。
例如颈椎和胸椎问题可能会放射到腰部,并引起相应区域的实质性损伤。
4.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缺乏运动等都会给腰椎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二、腰痛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腰痛,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腰痛治疗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在工作时,可以使用一个合适的椅子,并放置一个软垫座垫来减少对腰部的压力。
2. 加强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腰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腰部不适感。
建议选择适合个人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太极等。
3.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缓解腰部不适的方法之一。
例如温水浴、按摩和理疗等都可以舒缓紧张肌群,促进血液循环。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腰痛的一种常见方法。
对于急性腰背部不适感,可以选择非处方药,例如止痛药和消炎药。
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和过量服用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5. 中医理疗:中医常采用针灸、拔罐等方式来治疗腰痛。
这些方法通过调节气血循环,改善体内气机运行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腰痛的作用。
6. 手术治疗:如果腰痛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或者是椎间盘压迫等结构问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手术通常用于那些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或无法恢复的患者。
中医腰痛原因治疗方案

一、引言腰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劳损、外伤、寒湿等。
中医学认为,腰痛多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腰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腰痛原因分析1. 肾虚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骨髓不充,则腰脊失养,易致腰痛。
肾虚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种情况。
(1)肾阳虚:腰膝酸软,腰痛绵绵,喜暖怕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
(2)肾阴虚:腰膝酸软,腰痛隐隐,午后或夜间加剧,五心烦热,颧红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 肝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不能条达,易致气滞血瘀,进而引发腰痛。
肝郁症状表现为:腰痛,胸闷,善叹息,情绪抑郁,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3. 脾虚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内停,湿邪下注,阻塞经脉,导致腰痛。
脾虚症状表现为:腰痛,身重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4. 寒湿寒湿侵袭,阻遏经脉,导致腰痛。
寒湿症状表现为:腰痛,腰部冷痛,喜暖怕冷,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5. 湿热湿热侵袭,阻遏经脉,导致腰痛。
湿热症状表现为:腰痛,腰部湿热,疼痛加剧,身重乏力,口苦口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中医腰痛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肾阳虚:温补肾阳,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肾阴虚:滋补肾阴,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3)肝郁:疏肝解郁,可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4)脾虚:健脾利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
(5)寒湿:温经散寒,可用甘姜苓术汤、真武汤等。
(6)湿热:清热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各种腰痛。
常用的穴位有:(1)肾俞、命门:补肾壮腰。
(2)肝俞、期门:疏肝解郁。
(3)脾俞、足三里:健脾利湿。
(4)大肠俞、委中:疏通经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腰痛。
腰痛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问健康■健康讲堂腰痛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授课人/谢瑁田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腰痛是疼痛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没有之一。
腰部组织结构复杂,引起腰痛的病因也复杂多样,需要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
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有:1.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多见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长期缺少锻炼或腰部肌肉不发达的人亦不少见。
临床表现为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
急性腰扭伤一般无下肢疼痛,部分有牵涉性下肢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治疗在损伤48小时内宜冷敷制动,之后可用热疗,重者可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
2.慢性疲劳损伤疼痛:是最为多见的腰痛病因。
表现为慢性腰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过度活动时加重,适当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减轻,有反复发作史。
腰部活动功能受限制,弯腰时尤甚,弯腰工作困难,久弯则疼痛加剧。
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工作中注意调换体位。
冲击波治疗效果较好,亦可适当采用外用药、蜡疗、泥疗、针灸、推拿等。
严重时可采用痛点注射疗法:每周1次,同一部位3〜4次为限,注射部位要准确。
同时坚持腰背肌、腹肌锻炼,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感染炎症疼痛:感染病灶可位于浅表软组织或椎管内感染,甚至引起脊柱间盘炎。
有感染征象或皮损,浅表感染不难诊断;深部局灶性感染需要仔细检查,结合磁共振等影像资料方可做出诊断。
治疗可采取经验用药,并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
4.结缔组织病疼痛:较为常见的有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等。
需结合免疫检验结果做出诊断。
除局部治疗以外,应按疗程予以全身应用抗免疫制剂。
5.退变性骨关节疼痛:常见的有骨质增生所致的骨性椎管狭窄症和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前者可予以药物、理疗,适当配合针灸及功能锻炼,必要时可椎管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及03-。
2混合气体以及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调节治疗,肌力进行性减弱或出现马尾综合征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予以规范抗骨质疏松药物,有新近发生的椎体压缩骨折、疼痛较重的患者可采取骨强化术治疗。
腰疼的原因及诊治对策

腰疼的原因及诊治对策腰疼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患。
引起腰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比较复杂,所以出现持续且不明原因的腰疼,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到医院确诊,避免某些严重疾病的发展。
腰疼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宜穿带跟的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
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腰部承受的压力,减轻疼痛。
中医对腰疼的常用分类1.风寒腰疼:病人素无腰痛,因外感风寒,发病急骤,腰脊强痛而有拘急感,并伴有头痛、项强、肩背痛,甚或尻、腘、踹部、周身关节均痛。
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寒湿痹腰痛:腰痛,且多伴有尻尾及下肢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得暖则舒,遇寒冷或阴雨天气以及秋冬季节则加重,起病或急或缓,一般腰部转侧活动功能正常,或稍受限制。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且常伴有僵硬"发板"的感觉。
若因感受寒邪较甚,则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疼痛程度也较重,甚至不能俯仰转动,脉沉而有力;若因湿邪较重,其疼痛多不甚,有沉重酸楚感觉,遇阴雨冷湿天气则加重,其脉缓;若因感受风邪,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其疼痛也时轻时重。
风寒湿痹痛经久不愈,往往伴有腰或下肢麻木,甚至下肢肌肉萎缩。
3.劳损肾虚腰痛:腰痛绵绵不休,休息后可暂时轻减,稍遇劳累则疼痛加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短气、身重、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膝软、足跟痛、妇人月经不调等症状。
肾阳虚者则畏冷,肢凉、喜暖、舌质淡白或胖嫩、脉沉细。
肾阴虚者,则有低热、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盗汗、尿赤、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4.闪挫瘀血腰痛:起病突然,有明显外伤史,疼痛剧烈。
根据闪挫部位,或脊痛,或腰痛,或腰腿疼痛,影响腰部活动,不能俯仰转侧,勤则痛甚。
若因闪扭所伤,外无肿迹可察,若因挫伤,则局部可有瘀血肿痛。
腰痛

14
4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腰痛可为实证淋证
20
(5)辨别在气在血
病在气分者—痛多为胀痛,病势时作时止,痛无定 处,聚散无常,走窜作痛,痛处可按, 多昼重夜轻; 病在血分者—痛多为刺痛,痛势绵绵不绝,痛处固 定,痛不可按,或可触及条块状物, 痛无休止,多昼轻夜重。
21
2.治疗原则
实证者,以祛邪为主,分别予以祛风、散寒、利湿、 清热、祛瘀等,或兼而用之; 虚证者,以补肾为主;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当祛邪兼以补肾,或补肾 兼以祛邪。
27
(3)瘀血腰痛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 兼次症:腰部转侧不利,痛处拒按。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通畅,故腰痛如刺,而 痛有定处,按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 涩,日轻夜重,均为瘀血内停征象。
28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并增强祛瘀之力; 香附—行气以活血; 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 加减:1、若无周身痹痛,可去秦艽、羌活。 2、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狗脊,以祛风胜湿,而狗 脊配方中牛膝,更能强壮腰膝; 3、若兼肾虚,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以补肾壮筋骨; 4、若有明显的体位不正,用力不当的闪扭病史,则加乳 香以配方中没药,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再加青 皮以配方中香附,更可加强行气之力。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腰痛是因腰部受损,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我和你一起了解做法腰痛的治疗方法吧。
腰痛的病因病机
1.感受寒湿
居处潮湿,若劳作汗出当风,或冒雨涉水,衣着冷湿,都可感受寒湿之邪。
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时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
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引起腰痛。
3.气滞血瘀
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腰痛。
4.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多与肾有关。
腰痛的辨证论治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遇阴雨天气,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
舌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又名肾着汤)。
若寒邪偏胜,则冷痛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片;若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可加苍术;若兼风邪,症见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合用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活络,补益肝肾。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四妙丸。
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耗伤阴津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不恋湿的药物。
3.瘀血腰痛
主症: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临证应用可酌加地鳖虫以配方中地龙起通络祛瘀的作用;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狗脊;若兼有肾虚者,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
4.肾虚腰痛
主症:腰部酸软疼痛,喜按喜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手足不温,夜尿频数,面色咣白,少腹拘急,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肾强腰。
偏于阳虚者,兼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者,兼以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用右归丸,偏阴虚者可选用左归丸。
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以补肾强腰止痛。
腰痛的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青娥丸,肾虚腰痛,水蜜丸每次6~9g,每日2~3次。
2.针灸疗法
主穴:肾俞、委中。
配穴:寒湿加腰阳关,用补法,加灸;肾虚加命门、太溪,用补法;劳损加志室,次髎。
预防护理
1.平时应多进行以腰部运动为主的医疗体育活动,防止受凉及坐卧冷湿之地,避免劳欲太过。
2.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
注意避免跌、仆、闪、挫。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上述各
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详细的学习了关于腰痛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了腰痛一般表现为燥火结于胃肠,灼伤津液,粪便坚硬干结,难以排出,强努而损伤肛门,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复加深,久不愈合,导致肛裂。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