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中 “其”的用法归纳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 其的用法

游褒禅山记 其的用法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 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六、“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 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
七、“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字除了上述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 面补充说明: (一)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 意思。如: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二)“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 果”来解
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 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 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 们的)”。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四、“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你的”。如: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 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⑴表测度,大概
⑵表假设,如果
⑶指示代词,其中
⑷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⑸加强疑问语气,又
⑹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⑺⑻两个并用,表选择,是……还是
⑼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⑽指示代词,那种
⑾表期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求,可
⑿表反问,难道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 前,在句中作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 们)”“它(它们)”。

《游褒禅山记》字词活用

《游褒禅山记》字词活用

【至】 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动词作名词。 1、判断句: 非子天机清妙者 (“非”表否定判断) 2、省略句: 憩感配寺 (动词“憩”后省略介词“于”) 【景气】 古义:气候。 今义:兴旺。 【静默】 古义:休息、入睡。 今义:寂静,没有声音;不出声;无声肃立,表示哀悼。 【不一】 古义:不一一详述。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 今义:不相同,不固定(只做谓语,不做定语)。 【天机】 古义:天性。 今义禅山记》字词活用
【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作动词。 【侧】 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作状语。 【深】 入之甚寒,问其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 【穷】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明】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得】 往往有得:收获、心得,动词作名词。 【险远】 常在于险远:险峻僻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谬传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使错误,形容词使动用法。 流传的文字,动词作名词。 识其本名,名词作动词。 【见】 则其见愈奇:见到的景象,动词作名词。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及判断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及判断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及判断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及判断刘金山郭玉梅文言虚词“其”,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也是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之一。

它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一、代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

(一)人称代词 1.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做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

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做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做主语、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例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其闻道”做主语) 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

例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二)指示代词 1.表远指,做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如: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 2.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希望”等或省去。

例如:①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师说》)②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游褒禅山记》)③吾其还也。

(表婉商)(《烛之武退秦师》)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伶官传序》)三、连词 1.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2.在“其……邪?其……也”这种固定形式中,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如: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②静女其姝。

(《邶风·静女》)【“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以上四种用法,最容易混淆的是代词和副词两种用法。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X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X 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

其 字的用法

其  字的用法

代词1.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

)——《智子疑邻》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代词,指狼。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③其夫呓语。

(其:她的。

)——《口技》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

)——《师说》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其:她们的。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宋·苏轼《石钟山记》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清·洪亮吉《治平篇》④其一犬坐于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3.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①并为其名自。

——《伤仲永》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

(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⑩亦各言其志也!4。

指示代词原指,那,那个,那些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

(其:那。

)②怀其璧。

(其:那块)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副词1.其,岂(岂)也。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唐雎不辱使命》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其的用法

其的用法

其”字的用法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口技》)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2、“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3、“其”字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用法: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其”字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的用法: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其”字指示代词的用法: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6、“其”字指示代词的用法: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二)“其”字用作副词的用法:1、“其”字加强祈使语气的用法: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其”字加强揣测语气的用法: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游褒禅山记其字意义和用法

游褒禅山记其字意义和用法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它的,代指华山,代词)址,而卒葬之,以故其(那,代词)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这个,代词)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它,代词)乃华山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其中,代词其中,代词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它的,代指前洞,代词)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它的,代词)深,则其(那些,代词)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游人,代词)进愈难,而其(游人,代词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予所至,视其(它的,代指洞壁,代词)左右,来而记之者它,代指洞,代词)又深,则其(那些,代词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大家,代词)出,则或咎其(那个,代词)欲出者,而予亦悔其(自己,代词)随之,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以其(他们,代指古人,代词)求思之深而无不在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瑰怪、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难道,副词)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其中,代词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口技》)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3)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译为“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2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表示强调,译为“一定”①寡人予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3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中“其”的用法归纳“其”字,有三大类用法。

一、代词
1、表领属关系的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它的”。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问其深
③、然视其左右
2、第三人称代词,译为“它”、“他们”。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
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④、盖其又深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些”。

①、以故其名后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
③、其文漫灭
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则其至又加少矣
⑥、则或咎其欲出者
补充: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其:其中的,指示代词
二、副词
①、表反诘,译为“难道”。

②、其孰能讥之乎
补充:
2、表希望,译为“还是”。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表强调,译为“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4、表推测,译为“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三、助词,虚指,无义。

①、其进愈难
②、而其见愈奇
③、既其出
补充:夸夸其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