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春晓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古诗《春晓》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色,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有哪些?”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春晓》,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和背诵。
3. 解释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解释。
(2)学生互动交流,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古诗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古诗《春晓》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成果。
(3)教师鼓励学生欣赏更多的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诗《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2.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和运用。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互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整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古诗春晓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一年级古诗春晓教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春晓》简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越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
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
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在了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的诗词《春晓》1、本首诗中生字复习。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学生注意听):《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与诗人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二、整体感知: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晓》4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晓》4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晓》4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晓》1 教学目的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生字2.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成诵教学设想: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时,首先出示课件的精巧画面,感受春天,从视觉上抓住学生,为诗文的理解做好铺垫。
教学时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p 。
诗的内容和意境,结合课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
充分利用网络资,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古诗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熟知诗文的根底上进展生字的细致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络,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识记的方法,在小组内实行,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识记的快,选出最好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动脑、自学的意识。
《春晓》一课,生字较少,且局部学生可能已会,可以先学习古诗,在处理生字;《村居》一课生字较多,可先学习生字,后学习古诗。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互相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二、学习古诗《春晓》〔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颖,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
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春晓》是⼀⾸清丽的⼩诗,表现了诗⼈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春花被风吹落、被⾬打落的惋惜之情,实质上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活的热爱。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春晓》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春晓》原⽂ chūn xiǎo 春 晓 〔唐〕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 声,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 春⽇⾥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鸟。
昨天夜⾥风声⾬声⼀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篇⼆】⼩学⼀年级语⽂《春晓》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
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字,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1、布置学⽣观察周围⾃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字卡⽚,朗读课⽂的录⾳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新课 1、背诵《草》。
2、揭⽰课题。
认识“晓”,读准课题。
⼆、简介作者和课⽂ 1、作者:唐代诗⼈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
⼤意是诗⼈夜读⼊睡,半夜被风声⾬声惊醒,⼀会⼉⼜睡了。
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
起⾝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忽然,他想起夜⾥听到的风声、⾬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由此,留下了⼀⾸好诗《春晓》。
《春晓》教学设计与点评(精选14篇)

《春晓》教学设计与点评(精选14篇)《春晓》与点评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生字。
会写“古、声”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
【设计理念】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采用多种形式扎扎实实进行生字教学。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读诗文、明诗意,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
【教学过程】一、交流(课件出示:美丽的春景画面。
)师:炎热的夏天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春天悄悄地离开了我们。
对这刚刚过去的春天,你想说什么呢?二、导入解题师: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喜欢春天,也都赞美过春天,今天咱们来学一学与春天有关的古诗。
认读生字:古、诗、首,板书: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板书:春晓,理解诗意。
板书:孟浩然,介绍诗人。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
师:诗人孟浩然在春天的早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把古诗多读几遍,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生字。
师:见你们读得特别认真,生字宝宝都迫不及待地从诗中跳出来了!快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吧!(1)读准字音:当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识记字形:(用三种不同方式记字形)闻:猜:耳朵贴着大门听声音。
处:对比“处”和“外”,编儿歌:外外外,真是乖,小脚丫,里面收;处处处,真淘气,小脚丫,外面放。
眠:学生自主记忆字形。
演示做动作,理解眠和春眠的意思。
3、读准字音。
师:生字宝宝全记住了,回到诗中还认识吗?谁能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指名读、全班读。
4、读出节奏。
师: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呢。
想听老师是怎么读出节奏的吗?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分组合作读、打节奏齐读。
四、感悟古诗1、整体感知。
师:诗人孟浩然在春天的早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板书:闻见)谁能用一句话连起来说说,诗人孟浩然在春天的早晨听到的、看到的?2、感悟诗意。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2)理解《春晓》的诗意,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2. 理解《春晓》的诗意,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难点:1.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
2.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朗读教学法: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指名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春晓》。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3.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朗读心得。
(3)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4.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3)教师总结,给予评价和鼓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诗歌。
春晓-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晓-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唱出《春晓》这首歌曲,并能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高。
2.能听辨出“拍子”的节奏,并能跟随教师节奏拍打。
3.能较清晰地发出歌曲中所含的音调,如高音、低音等。
4.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知识,如古琴、箫等。
二、教学内容1.歌曲《春晓》的学习和乐器的展示(如古琴、箫等)。
2.“拍子”节奏的学习和练习,包括单拍子、双拍子等。
3.基础音乐知识的介绍。
三、教学步骤1. 歌曲《春晓》的学习和乐器的展示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2.教师带动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一起拍打,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3.教师分别示范歌曲的歌唱和节奏拍打,让学生模仿跟唱和跟打。
4.老师介绍键盘类、弦类及吹管类乐器,展示学生一些典型的乐器模型,并带领学生感受每种乐器的音色和节奏特点。
5.老师展示一下人音版的古琴、箫等乐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2. “拍子”节奏的学习和练习1.老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拍子”,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1、2拍子”、“1、2、3拍子”等节奏。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常见的拍子节奏,并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与音乐的交互感。
3.安排一个小组合奏的环节,老师设置乐谱,并教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音符进行演奏,鼓励学生在演奏中自由发挥、认识自己的表现风格。
3. 基础音乐知识的介绍1.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乐谱,让学生用标记的方式对每个音符进行表示按照音符的不同位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普及能力,理解每个音符的长短。
2.介绍简单的音乐术语,如“节奏”、“旋律”、“高音”、“低音”的概念。
3.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如古琴、箫等的演奏法和演奏形式。
四、教具准备1.《春晓》的教材,适合乐器模型。
2.乐谱。
3.古琴、箫等乐器的模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音乐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对《春晓》这首音乐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如何跟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并开始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晓》这首诗。
(2)理解《春晓》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晓》。
(2)理解《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3)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春晓》诗文、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工具:白板、投影仪、音响等。
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出春天的主题。
(2)提问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自主朗读,尝试背诵。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朗读与背诵: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春晓》。
3. 生字词掌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4. 诗歌理解:学生是否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春晓》。
2.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描述春天的景色、活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古、诗、首、眠、处”5个生字,会写“古、声、多”5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
3.能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诵这首古诗了。
但是他们并未真正理解古诗真正的内涵,没办法全部理清古诗意思。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四、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春晓》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第四篇《古诗两首》当中第一首诗。
这首诗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全诗描写了一个春天的早上诗人的所听所想,诗人歌颂、赞美了春天。
五、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课文图。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情入境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前面几篇课文吗那你可以用四字成语形容你见到的春天吗
(如:莺歌燕舞、柳绿花红)
2.师:学习了几篇关于春天的文章,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一首由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
3.板书课题:春晓。
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然后学生齐读。
解释课题: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春天)那“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出示全诗
1.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①指名学生读。
②全班齐读。
2.师:请看小黑板上的生字词。
(已经标上拼音)
①开火车、小组读生字。
②小组讨论识字方法,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诗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请看课文图画,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坐在一旁欣赏着这美好的景物。
(师边说边引导学生看图)
2.请学生来分享一下你看到的课文图。
3.那么美好的春天景象,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他所看到的景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认真听,学生齐读第一句。
②师:看到第一句,想一想古诗都写了什么景物(鸟)春天鸟儿怎样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③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学生试着高兴地读这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生先齐读,教师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后,再齐读。
②第二句的花儿怎样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学生试读,再全班齐读。
④通过学习,你从这首诗知道了春天是怎样的
(3)学生试背全诗。
3.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学生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学生观察生字,应该如何写好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一行。
六、板书设计
4.春晓
孟浩然(唐代)
鸟
风雨美丽的春景图
花。